正文

16.你的道气从哪里来

禅说庄子(三)大宗师 作者:冯学成


平时我们自作聪明的时候多,但在大道面前,我们不要自作聪明。很多事情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不得已。怎样把这些不得已的事情调顺,这个就是功夫。

我们平时往往觉得自己聪明,自己的主意多,自己的算盘多,包括学佛、学道的人,都这个样子。哎呀,我学了道了,我今天的感觉,我今天的悟境,如何如何的啊……其实,你所谓的悟境,完全是自己的分别知见,跟大道可以说是毫无关系!你这些东西始终都只是些缘起的东西。今天见到哪位上师了,上师开示了一通,我有点感觉了;哎呀,我都修行了十年八年了,好不容易现在找到这个感觉了,我这下子对了……老实告诉你,都是骗你的,哪有这样的好事?!

庄子接着说,"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什么是?加了三点水嘛,就是水泊、湖泊。什么是上善若水,智者乐水?这个就是有所积蓄了,这个积蓄从哪儿来呢?得养而来!我们怎样得养,怎样在道上得养?在道上得养的人,他的气色自然会鲜实,这个就是"乎进我色也"。

我们经常说,看一个人的修养,不是看他的知识,不是看他的学问,不是看他的口才,而是要看这个人有没有道气。有的人,有的学者,也是很了不得啊,讲学讲得天花乱坠,天衣无缝,地位也高,影响也大,但是他没有道气。你只要真正接触一下,对没有道气的人感觉就会很差。就像台湾有位先生,著作等身,你能说他的东西写得孬吗?在佛教的理论上,从中观、唯识等角度来看,确实写得相当不错。但是,你跟他有点接触也好,或者是别人对他有点批评也好,嗬哟,他就是有仇必报,说他一句,他必然要骂十句回来,显得心胸狭隘,没有道气。真正有道气,我们这儿也看到了。我们用庄子说的来衡量刚才这位先生,包括其他某些大德、善知识,他就没有这种道气!架子很大,很了不得的样子,没有虚怀若谷的感觉。对上卑,对下傲,这些都不像是有道气的人。所以"乎进我色也",我们就要看一个人的道气,这个道气从哪儿来,就从一个人的涵养中来。

前面讲了"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上次我们还专门说了什么是"不知",老佛爷说了,我所说法,如恒河的一粒沙而已;未说之法,犹如大千恒沙。这个大千恒沙,就是不知;已说法,就是已知。已知的东西都是有漏的,无知的东西才是无漏;已知的东西是有,无知的东西是无,是空。在这些方面反反复复地掂量一下,所以"乎进我色也"。我们怎样涵养自己,把自己涵养到一个程度,涵养到一个高度?这个不是吹牛皮,也不是比谁的拳头大、著作厚、钞票多!有些时候,人与人在一起,就像金庸写的武侠小说一样,就算不说话,气息之间,胜败已定!原因在哪里?"乎进我色也",决定因素就是你自己的"色"!

"与乎止我德也",什么是与?交接嘛,有取就有与。在彼此的交往之中,使我感觉到有一种德可以依止。我们通过前面这么一系列的对真人的描述,已经觉得这个真人确实是很了不起,心向往之了。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心向往之就行了,进一步还要"止我德也"!《大学》里面说"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跟这里这个道理是通的,是一回事。我们的德在什么地方?我经常说,这就是一个定位的问题。止,就是定位,用佛教的话来说,我们要皈依,我们要依止于某上师,依止于某善知识。依止的目的是什么呢?进德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