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5回(3)

美国演义(下册) 作者:曹德谦


一周后,没有回信。他又写了第二封信。结果还是没有回信。于是一周后又发第三封信。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我的父亲是雷德特伦纳兹公司的小职员,他的年工资是3800—4000马克,我们没有储蓄。妈妈是家庭妇女。父亲有三子,我最幼。大哥24岁,在西线当炮手。二哥22岁,在法国当俘虏。妹妹年仅8岁。

由于生活费用上涨,父母需要资助我的两个哥哥,所以已不能给我任何补助。为此,我不得不向贵会申请补助。

天主教救济协会终于批准了戈培尔的申请,由此戈培尔得以先后念了五六个大学。24岁的时候,也就是1921年,在海德堡大学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戈培尔进入成年之时,正是德国在第一次大战中遭受战败之日,他想的也是如何复兴德国。他说:“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不了解人民。他们害怕社会主义,但我深信只有社会主义和国家主义才能救德国。我们必须争取德国工人支持国家社会主义,决不能让他们支持马克思主义。”他特别反对罗加诺条约,他说:“罗加诺条约是出于资本家的需要,今天只有资本家说了算。我相信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正在前进中。我们不能做无所作为的社会主义者。我们必须强大,只有强大才能实行社会主义,才能去为社会主义进行战斗。”

戈培尔的思想在这一点上是与希特勒不谋而合的,所以他马上加入了希特勒的纳粹党,并成了纳粹党元老中唯一的一名鸡蛋头和理论家。戈培尔与希特勒还有一个相同之点:他们两人本来都打算做文人,投身文艺界的。戈培尔在大学时还出版过一本中篇小说,但时局的发展终于使他们弃文就武,做了穷凶极恶的纳粹头子。

希特勒对戈培尔可以算是“伯乐”。戈培尔一入党,希特勒马上委任他为柏林市纳粹党首脑,越过了许多其他“老党员”。戈培尔也没有辜负希特勒的期望。世界上的人往往只知道希特勒,而忽视了这样一件事:没有戈培尔,希特勒是没有办法成为希特勒的。戈培尔从一名潦倒的知识分子一跃而居要职,他要报答希特勒知遇之恩,乃埋头苦干,千方百计迎合希特勒的意图。

譬如说,希特勒的整个事业中有一张王牌叫做反犹,戈培尔就是反犹的忠实信徒,他在日记中毫不觉得内疚地这样记载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