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牛精神、天马步伐”铸造伊犁梦(3)

辉煌的丰碑 作者:鹏鸣


黄三平说,伊犁州的“三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否则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三多就是,农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未就业人员多。目前,在他看来,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也很突出。伊犁州是传统农牧业为主的地区,经济总量小、基础差、底子薄,优势产业尚未形成规模,骨干企业支撑不足,吸纳就业能力弱;交通设施滞后、人才匮乏、信贷融资难、资源散乱已成为制约伊犁发展的瓶颈。

黄三平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怎样打破瓶颈呢?

着力推进科学发展,加快优势产业升级。

黄三平说,伊犁州作为一个靠天吃饭的农牧业地区,优先发展农牧业,坚持以市场化理念谋划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做足绿色有机农业这篇大文章,还是很有读头的。

经过下基层调研、反复论证,他提出首先是强化支农惠农政策落实,保粮、强畜、优果、兴特,做强“一村一业”“一乡一品”,加快“六大基地”建设,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挖掘内部就业潜力,真正让广大农牧民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

如果说农牧业解决了吃饭问题,解决了后顾之忧。怎样在解决温饱后快速发展,使伊犁州的经济腾飞呢?

黄三平和他的班子成员结合伊犁州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宏观思路。

伊犁经济要想腾飞,做强工业是必走之路。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壮大优势产业、培植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打造企业集群,铸就“日月星珠”,使工业真正成为拉动伊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战场。

天道酬勤。

黄三平工作起来充满激情,精力旺盛,有人私下里叫他“拼命三郎”。他的一言一行对周围的干部影响很大,所谓上行下效,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把伊犁的经济搞上去。

我们在伊犁州县市采访时,见到了很多兢兢业业、工作到很晚的基层领导,很多谈话都是在简单的工作餐中进行的。

在奎屯市,我们见到市长海依拉提·阿西克,他是哈萨克族,出生在尼勒克县。海依拉提·阿西克高高的个子,彬彬有礼,普通话说得很好,嗓音沙哑。因为感冒发烧,他嗓子发炎,时不时咳嗽着,几乎失声。尽管身体不适,谈起奎屯的经济发展,他兴致勃勃。他说,奎屯是个新兴城市,城市化程度很高,是新疆五个商贸城市之一。奎屯处于天山北坡经济增长带上,石化、光伏、纺织、装备制造等几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增长,增幅达到15%;农牧民人均收入净增1500元以上。海依拉提·阿西克咳嗽剧烈,我们数次打断他,希望他少开口讲话,这样会好受一些。他歉意地说,真是对不起啊,一会儿还要去打点滴,得快些好起来,工作耽误不起。

伊犁州党委常委、奎屯市市委书记赵永龙也是行色匆匆,眼睛里布满血丝,满脸倦色,为了跑项目、招商投资,他不知疲倦,殚精竭虑。有人奇怪地问,在中国经济下行的重压下,新疆乃至伊犁一些地方经济出现明显下滑,然而奎屯却走出逆势上涨的行情,电子商务朝气蓬勃,保税物流中心蒸蒸日上,西行国际货运班列成功开行,航空物流港项目抢占先机,棉纺产业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奎屯似乎格外受青睐。

赵永龙平静地笑着说,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事在人为。因为奎屯事先将工作做得很足,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遇。穷则思变,奎屯要发展,只能是结合自身相对的自然优势、比较优势,吸引项目。

尽管赵永龙说得轻描淡写,我们知道,这背后付出太多的心血和精力。几十亿、上百亿的投资项目,都是真金白银啊!如果没有“三顾茅庐”的真心实意,没有锲而不舍精神,没有艰苦卓绝的谈判,人家凭什么给你投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