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西文化观念比较的意义(4)

中西文化观念比较 作者:魏光奇


具体的东西有很多的进步,整体却维持不下去了,原因在哪里?就在于中国和西方两种文化,没有搞出一个优化结合的模式来。文学家老舍写过一个剧本,叫《茶馆》,它是以三个时代作为历史背景,来展示中国近代的历史变迁。第一个是戊戌变法时期;第二个是1920年代北洋政府时期;第三个是1940年代末,就是国民政府垮台之前。它的主人公老掌柜,在北京大栅栏开了个茶馆。这个老掌柜,应该说很有革新的精神。他的茶馆最初就是一个传统式的,到了1920年代,他进行了“改良”,除了卖茶,还添了大鼓书;到了1940年代,他再次“改良”,添了女招待。中国传统茶馆没有这样做的,这是从国外学来的,连他的儿子都不能接受,可老掌柜讲,我就是要不断改良。他改良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一些外国的东西,但他后来却说,“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具体的东西学来了,但是最后这个茶馆维持不了了。这说明,外国具体的东西可以学来,但是整体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怎么优化结合,这个问题不好解决。还有一个现象更需要注意。一个东西在人家的文化系统中本来是好东西,可到了你这儿就变成了坏东西,这也是涉及到文化如何“结合”的问题。比如说消费,我们现在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说要拉动内需,需要大家多消费来刺激经济,可见对于现代经济来说消费是好事情。但19世纪60年代中国最初接触到这个问题时,曾国藩就不这样讲。他说:现在中国的人心很奢华,我最害怕的就是将来受到英国人的影响,风气越来越奢华,消费过度。他说:过去官员的薪水一年二十两银子,大家就觉得很不错了,现在人们就觉得这个太少了,薪俸不断地涨,消费水平不断地涨。我看这个趋向,肯定是要完全效法外国人,效法英国人。不过,这对中国来说不是好事,因为中国经济很落后,国家的税收很少,就是靠厘金,这样搞下去,国家没有钱,怎么办呢?就得向老百姓搞苛捐杂税、横征暴敛,结果必然是民穷财尽,这是大乱之道。同是“消费”这一个东西,在19世纪英国这种工业国家,可能是个好事情,消费可以拉动经济;但曾国藩说,在当时的中国它就是坏事情,因为你没有现代经济,你的消费不意味着经济的发展,只意味着官僚的腐化,富人的腐化。所以我们反复讲,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一个如何优化结合的问题,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非常重要的,你对这两种文化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要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深层的内容是什么。因此,我们所做的中西文化观念比较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很大的现实意义,要探讨我们中国的文化建设出路,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