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历经磨难,开悟得道(2)

心经修心课 作者:濑户内寂听


“八正道”里说的道理,很简单吧?正确地认识,正确地思考,正确地言行,正确地努力——这些道理谁都明白,可就是做不到。正因为做不到,所以要做。不做坏事,做好事。就这么简单。佛教讲的就是这个。基督教也一样,把所有的道理归于一句话:不可作恶,要多行善。

基督有句名言——爱你的邻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爱所有的人。可是释迦却说:莫爱!这话很难懂,而且容易被错误地解读。我觉得,对这句话不妨这样去理解:我们的爱,说到底,不是为对方着想,而是源于自己的欲望。自己迷上了对方,于是也就希望对方也能恋上自己。这种爱,不是真的爱对方。说白了,就是要对方爱自己,是一种自恋。所以,佛教中把我们人世间的爱称为“渴爱”。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我口渴了,拿水来”没什么两样。如果喝了别人给的水还不解渴,心里就会想着:“我还要,还要!”

渴爱空有爱的形式,本质上是自爱,而不是他爱。佛教里说的“莫爱”,就是劝我们不要这样去爱。这是因为,世上许多事都源于这种自爱。以这种自爱为目的,自然就不可能正确地看待对方和自己身边的人。也就做不到“正言”,而只会说自己的情敌“不是什么好东西”,进而还会说谎。每天夜里躺在床上就会琢磨着如何把自己喜欢的人弄到手,净想些坏主意。以致最后越陷越深,不得解脱,直至想到要杀掉自己的情敌。佛教这是在劝我们不要做这些卑劣之举。

这么说来,基督的话和释迦的话听起来虽然毫无共同之处,其根本意思其实是完全相通的。基督教诲我们说,连你的敌人也要去爱,连讨厌的婆婆也要去爱。而释迦则是反过来说,且向前更进了一步。他告诫我们,如果不是那种愿意舍己利他的爱,不是那种不求回报的爱,就不是真正的爱。因此,不要去寻求这种无价值的爱。我以前一直难以接受这些说法,直到近些年才真正懂得了“莫爱”的深层内涵。

有了爱,就会萌生执着。爱上了,就想据为己有,对不对?这时,就会放不下。这就是所谓的“爱则必执,执则生着”。因放不下,就会做出种种恶行。所以释迦教导我们,首先要放弃这种执着,只有从“执着之心”这个根本的桎梏下解脱出来,人才能获得自由。

佛教给我们展现的另一个新境界,正是这种不为事物所束缚的境界,即自在之心。佛教劝我们去获得这颗自在之心。

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远离执着。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得;想嫁给好男人;结了婚吧,又想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于是就搞外遇……我们要从这种无休无止的欲望中走出来,挣脱它的束缚。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觉得心情轻松舒畅,才能获得自由。释迦就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脸上有了皱纹,于是就想方设法去遮盖,用得着这样吗?有了皱纹,随它去!背驼了,随它去!这有什么不好?不要勉强,要顺其自然,别为之所缚,事情就这么简单。该退休了,退休就退休,到了一定年龄要退休,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丈夫在外面拈花惹草?那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自己变成了个黄脸婆!应该这样对他说:“老公,你就去吧,我也去找个比你更年轻的。”一旦从心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就会重新焕发魅力,男人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凑上来的。不过这个时候,你可别真的一个接一个地去耍哟!耍着耍着,你会变成狐狸精的,脸会变得和女魔头一样难看。这可是事实。我想强调的是:要把所有的执着全部抛掉,获得解脱后的自由心灵。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人的面庞才会放出光彩。父母所赐的那张天生的脸其实没变,那光彩是从心灵深处散发出来的,很美。我说的绝对没错。

佛教就是这样教诲我们去获得心灵的自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