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类与书写形式

答同代人 作者:董启章


不同的文类是不是纯粹的不同的书写形式?是不是分行、押韵,或有某种节奏的就是诗?有人物、故事和场景的就是小说?分“材料”和“做法”,并辅以彩色照片的就是食谱?这些相对特定的、可以或粗略或明确地区分的书写形式背后各自有什么假设?换句话说,形式本身究竟带有什么信息?

或者我应该更进一步地说明,所谓文类的形式不单是上述提及的可以表面地区分的特点,例如排版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此种文类所运用的语言特性(如论述、抒情、记叙等)和修辞方法(如直陈、白描、比喻、象征等)。而这种广义的形式很明显是带有深远的含义的。梁文道在《说书人》评论合集里的一篇文章《舌头是人发明的器官》中,分析了与食有关的文类如何建基于一套文化假设,即中国人重味道而西方人重氛围,并进而拆解这假设,说明所谓味觉并不是天然的,而是必然经过文化的调配。食的文类就是这种调配的实践。梁文道的文章令我们注意到,文类并不是不同的工具或容器。它本身就在说话,就代表了一种或多种信息,它所说的整体的话甚至比个别文本的话还要强而有力,因为它的话是透明的、潜移默化而且根深蒂固的。

正如历史和小说的分别。两种文类也动用了相似的元素,但一般人对历史和小说的区分其实很简单:历史是真的,小说是假的;历史是纪实的,小说是虚构的。这一基本的假设当然还得由一套特定的书写形式来加以实践和强化。就历史而言,就是一套以“事实”为骨架,以论证和评价为血肉,并辅以惯用的术语和修辞的书写形式。它的整体信息是:这就是事实,以及对此事实最合理的评价。两者的结合就是:真相。它之所以必须严格地跟虚构的小说区分开来,是为了维护它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但是,真实性和合理性只是维护历史这种文类,以及操控和掌管这种文类的权力的借口。也可以说,历史就是一种以纪实的手段行使虚构权的文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