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在同里 (2)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 作者:龚映吾


据说,同里古镇由15条6公里长的河流划为7个岛屿,又有49座古桥将小岛串联成为一个整体,而每一座桥不但有自己的名字,而且有着流传很久的故事。

以眼前的富观桥为例:它建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在此桥龙门石上,有一幅惟妙惟肖的“桃花浪里鱼化龙”的石雕。传说一条鲤鱼在三月桃花水发的时候,乘风破浪奋力跳跃,想跳过龙门脱去凡胎而进入仙界,可就在它奋力跃出水面的时候,桥上走过一位漂亮的姑娘,鲤鱼凡心一动,结果已跳过龙门的头部变成了龙头,而龙门外的半身仍旧保留了鱼身。

故事和这座桥一起,经历了好几百年的沧桑,那斑驳而稳固的桥体,仿佛仍在诉说当年造桥的典故。它或许只是当年造桥人别出心裁、奇想构思的一景,并编排了一个口传的笑话故事,绝没想到若干年后,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在这些古桥之中,不能不提到的还有著名的三桥:太平、吉利、长庆,三桥呈“品”字形分布在古镇中心,由于同里人把三桥看作消灾避难、吉祥如意的象征,因此一直保留了千百年来“走三桥”的习俗。认为只要走过太平桥,就会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

只可惜今天没有看到抬着大红轿子的迎亲队伍,也没有鞭炮炸响的热闹,否则看那被人群簇拥着走三桥的欢腾场景,定能更深地体会到这儿的民风民俗。也许因为时间尚早,只有几位零星的游客,在三桥边拍照留念,他们的欢呼声到底单薄了些。

桥因人而兴,人因桥而忆。

我安静地走在石板铺成的道路上,每一步踏出去都似乎慎重而小心,担心打扰了这儿的清梦似的,即使这样,石径上仍传出悦耳的回响。我倾听于它,用自己的心意,默默地疼爱着同里。

不知从哪户窗口飞出一曲笛音,划破了宁静,摇荡着万千风情,人心随着音乐不觉醉了。知音难觅,而在同里,等待的则是千年的际遇。

历经千年风姿犹存的古镇,正因为它的历史如此的悠久,“家”的概念才会被理解的那么深刻,以至于生长在这方水土的人们,都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者吧。和风景相依的地方,从来不缺文人雅士。

看见一位妇人在堤岸边洗竹篮子,手脚十分利索。我带着心中的疑问,走近了她。

“请问你的家在哪儿呢?”我问到。

“就在那儿,前面不远。”她用手指了指。

“你对家的概念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认识呢?”

她仰面注视了我一会儿,放下手中的竹篮,站直身体,取下包头发的蓝花布,在身上拍打了两下,然后认真地说:

“我一出生就在这儿啊,同里,这儿就是我的家。后来自己也继续了祖业,结婚生子,这儿一直就是我的家。你为什么要这样问呢?”

“我只是好奇。”我掩饰着说。

就又问她,“你为什么要把同里当成永远的家呢?”

“在这儿住习惯了,要是再去另一个地方反而不方便了。它就是我的家,也没想太多!”言语中透着些许的宽慰和自豪。

“谢谢你告诉我这些。”我微笑着对她说。

转身准备离去时,妇人又对我说了一句话,“你是游客吧,去退思园看看吧,它是同里人引以为豪的大家园。”

我听从了她的建议,取道去了退思园。

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有一百多年的时光。园主任兰生,在被革职回乡后,花十万两银子建造了这座私家宅园。园名“退思”,取《左传》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