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华初期的学生生活 (21)

民国大学 作者:陈平原 谢泳


第二、这批人,论人是中国人,学习的场合也在中国境内,但所受的教育却基本上是美国教育。学校是用赔款办的,尽管这笔钱是中国的民膏民脂,说起来总是美国人退回来的,不退就办不了;主要的师资是美国人或受过道地的美国教育的中国人;课本主要是美国来的,上面说过,除了汉文与中国史地而外,课堂上所用的一慨是洋书洋话洋设备;生活的方式,除了极个别的学生而外,一时虽还谈不到亦步亦趋,但作为前途争取的“理想”,书本上会讲到,老师在课堂上也会宣传到,同学在课余饭后,也会成为最经常谈话的课题,而作为具体与成套的榜样,则更有所谓“美国地”,美国教师的聚居区,不断地提供着;而这一段美国教育直接的下文又是改移教就樽为移樽就教的吸取更直接、更深广的美国教育。这种教育不同于国内一般的资本主义教育,它的半殖民地的臭味特别浓厚;也不同于教会学校教育和一般的半殖民地教育,不同在这种臭味更加全面,牵涉到整个的世界观、人生观,不限于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或某一种的业务技能等方面。出洋留学的途径不限于清华,一般留学归来的往往被称为镀过金,但于留学前又接受过清华教育的人又和他们不同,金,金元帝国之金,对这批人来说,不止是镀满了表皮,并且入骨三分,渗透肌理。一言以蔽之,这若干年的教育不可避免的是教人亲美、崇美,而一到反帝的革命年代一般又同时转而表现为教人恐美的一整套准备过程。解放前后,亲美、崇美、恐美原是许多旧知识分子的通病,但在受过早期清华教育的人,一般不免表现得更为严重,因为它是从膏肓深处发出来的。

第三、当然,有到严重的亲美、崇美思想情绪的人不一定不爱国,但爱国有了限度,理论上不能不受限制,到实际紧要关头,确也曾表现过这种限制,有如上面所说。爱国主义的政治表现而外,其它政治的表现、乃至政治倾向的分化转变,在当时还谈不到,原因是一般的客观形势还没有发展到这个地步,在学校环境之内,当然也就不能有所反映。最早参加共产党的同学似乎是属于一九二四年毕业的那一级的,并且未必是一九二四是参加了的,而那时我已离校两三年了。但改良主义与旧民主主义的政治路线是一贯普遍的存在着的,上面所历叙的一系列课外活动已经可以说明这一点。清华当时还不分科系,但无论前途专搞文法,或专搞理工,都想通过某一种具体业务,通过改良的方式,来救国,这一种主观的心愿也是普遍的。至于为了实现这种心愿,是否要搞些组织,或与已有的组织发生联系,当时也还模糊不清,上面所谈到的一些学生自由组合似乎政治性不强,并且范围只限于校园以内,而一到毕业,组织关系一般也就不再维持了。这一批清华学生搞政治组织或政治性的小集团倒是留美期间事,将来希望另有机会叙到。

近年以来,美帝国主义者正不遗余力地搞新殖民主义。就其他帝国主义者一套旧的赤裸裸的殖民手法来说,这固然是新的,但就美帝国主义者自己来说,至迟从创立清华学校之日起,不能说是太新。退回庚款、开设专校、大量吸收大学生,而在留学之前就加以多年的美式的思想和其他装备——这种文化侵略的方式,比起“和平队”一类的花招来,不能算是太旧罢。而在一定的程度以内,美帝国主义者是成功了的。敌人的成功就是我们的耻辱。写到这里,我就想到一九二一级的同学闻一多先生,早在一九四五年,就是他牺牲的前一年,在昆明的一次清华老毕业生的集会上,大声疾呼地要求大家和清华、留美教育决裂,重新再做学生,意思是要大家接受革命的教育,参加到革命行列中来。当时我是不同意闻先生这种意见和心情的,现在我同意了,有到和闻先生基本上相同的认识,我才写出了这篇回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