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1 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

愿你和孩子把日子过成诗 作者:冯尘 著


Chapter 1 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

爸爸妈妈,请持证上岗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许多人会说,从古至今,为人父母从来都是依靠本能摸着石头过河就可以了,哪里需要什么考试?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例让我们不得不去正视一个客观事实:父母整体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没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事实上,每一位父母都该进行一次自学和自测,然后为自己颁发准入证。

如果为人父母需要通过考试获得准入门槛,会考些什么呢?打分的标准又是怎样的呢?

客观地讲,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安全系数更低,意外指数更高。社会新闻里被拐卖、被留守、被侵害的孩子,大多出自低收入的家庭。

每次有类似的恶性事件发生,都会有人质问当事人:你那么穷还生孩子干吗?这种论调当然很让人难以接受,就像有网友反驳的一样,难道只有富豪可以生孩子?

可是人生艰难,最基本的物质保障还是要给孩子的。父母的匮乏,不该是孩子需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

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十来岁的小女生,自己还是个孩子,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没有任何保障,却早早地生下了孩子。有些,是靠同样十来岁的丈夫外出打工支撑家庭,有些则一家三口都要靠原生家庭帮补着过日子。这样的妈妈,能够把孩子安全地带大已经是莫大的不易了,她能给孩子的实在有限。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并不公平,他和别的孩子一样赤条条地来到人间,却一出生就要面对物质、精神的双重匮乏。别的孩子的父母,都在拼尽全力以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可他,一出生,就输了。

作为父母,我们都期望孩子可以比我们过得更好,但这种期待不会凭空实现,是和父母的实力息息相关的。所以,准备生孩子之前,请一定对自己的经济实力做个评判和预估,如果连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都不能给孩子,还是先去努力吧。

人们常说“生养”,生和养是分不开的,我们不仅要生得起,还得养得起,所谓养得起,不仅包括经济实力,还包括身体力行的照顾和陪伴。是否已经提前规划好,孩子出生后由谁来照顾,谁陪孩子长大?如果在生孩子之前,就已经想好让他成为留守儿童,我认为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并不是说收入低就不能生孩子。而是,哪怕收入低,也要有能力对孩子做出合理的安排。

我练车的时候,有个陪练特别爱聊天。闲聊中得知,他有个两岁的女儿,妻子没工作,他的月收入是6000元。听了之后,我猜测他的妻子和女儿一定在老家,因为以北京的房租水平,6000元真的太难支撑一家人的开销了。

可他笑着说:“那不行,一家人必须在一起,我也必须给孩子足够的父爱!日子苦是苦一些,但是我们很知足,很快乐!”

他的确是一个很快乐的人,任何时候见他,脸上都带着真诚的笑容。我很欣赏他的心态,也特别佩服他的选择。钱不多,只要一家人有一起承担的信心和给孩子最大限度爱意的决心,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家庭,就是丰富的馈赠。

时代已经进步,生命的意义不该只是传宗接代的繁衍,而是爱的传承。

人是什么时候开始真正长大,不再是个孩子?

不是十八岁,也不是孕育生子、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而是能够清醒地认知自我并且能够对自己负责的时候。

在决定生孩子之前,每位成年人都应该有一次主动的自我完善。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性格甚至整个生活,都逃不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因此,做父母之前,首先应该去回顾自己的童年,父母做的哪些事让你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幸福,哪些事成为了你始终无法摆脱的阴影。

之所以努力去回忆,是因为人总是会不自觉地重复童年时的生活模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起来很简单,可事实上,那些曾被父母虐打过的孩子,大概率上会虐打自己的孩子;那些离异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放弃婚姻。

所以,对于我们在原生家庭中经历的一切,我们要有意识地存精去粕。自己所享受的,同样传承给孩子,自己所抗拒的,要努力去规避。

要跳出那些不好的教养方式,最根本的办法,是先试着理解和原谅当年的父母。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我们父母那一代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经历,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会用一些不好的教养方式对待孩子,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局限性。

我刚生孩子时,认为自己做得很好,偶尔会在心里发问,为什么我妈当初不能这样温柔地待我?先生也常对我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怎么没有碰上一个你这么好的妈妈呢?”

后来读了一些书,我才开始理解我的父母。在那个年代,父母的局限性其实是很大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受教育程度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水平。从结果来看,父母的确给过我们伤害,有些伤害甚至是可怕的、不可逆转的,可那并不是他们的初心。他们只是在教养孩子这条路上,选了错的分岔路而已。也许,他们也一直在为自己做过的错事懊悔、难过呢。所以,我们只需要确定一点:父母爱孩子的心,从来没变过。

父母曾经伤害过我们,那是因为他们能力不足,并非也不可能是出于恶意。原谅这一点,会让我们更加容易接纳父母、接纳原生家庭,也接纳有伤痕的自己。

接纳,才能改善。放下内心的戾气,才能平和淡然地按照自己的期望去养育孩子。

育儿,应当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过程,而不是这一代人,简单重复上一代人的行为模式。

我认识一位妈妈,生孩子几乎没给她的生活增加任何负担,相反,有了孩子之后,她活得更滋润了。

孩子出生后,她爸妈过来帮忙带孩子。于是,她过上了出门去上班,回家有饭吃,逛街、美容两不耽误的美好生活。而对孩子,她除了三个月的母乳喂养,几乎没付出什么。

从孩子出生起,姥姥姥爷就负责起一切杂事。孩子拉了,她会大惊小怪地喊:“妈,孩子拉了!”姥姥跑来换纸尿裤,而她在旁边捂着鼻子说真臭。孩子开心时,她就陪孩子玩一玩。而孩子哭闹时,她哄两句哄不好,就发着脾气扔回给父母。

说到上班,她工作清闲,工资也不高。她的父母是拆迁户,所以经常在生活上贴补他们。而她对父母,是一边依赖一边嫌弃。嫌妈妈做的饭不好吃,嫌爸爸抱孩子的姿势不对。总之,事事有话说。

很显然,这位妈妈本人还是一个巨婴。生而不养,极其不负责任。虽说孩子在物质上得到了富养,可从这样的母亲身上,孩子耳濡目染又能学到什么呢?

我一个特别好的朋友,离了婚,现在自己一边工作一边带着两个孩子。离婚的原因,曾经让所有人跌破眼镜:前公婆不喜欢她,要前夫在父母和老婆之间做出选择。

前夫最终选择了离婚,并在前公婆的撺掇下和她争夺过孩子的抚养权。最终朋友虽然拿到了抚养权,可自己一个人带着俩孩子,特别辛苦。而且,前夫没有稳定工作,有时还会拿不出法院判定的抚养费。

婚是离了,朋友也从前夫的房子搬了出来,可前夫偶尔也来帮忙照顾孩子,一家人的状态变得特别尴尬。而朋友,不仅要工作、照顾孩子,还常常在和前夫的关系之间纠结摇摆,过得特别让人心疼。孩子们还小,可也懂得心疼妈妈,老大四岁多就学会了承担家务、照顾妈妈。两个孩子的内心,估计有很多困惑,是他们现在的语言能力所表达不出的吧。

这位前夫,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做主,被父母推着做出如此荒谬的决定,让两个孩子从此生活在畸形的生活环境中,真的让人很无语。如果连对孩子负责都做不到,又有什么资格听孩子叫一声爸?

每个人都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做好了承担一个生命的准备。哪怕在内心,我们自己都还不够成熟,甚至还是个孩子,但至少,我们愿意为之努力,为之成长。而不是像个真正的孩子那样,一遇到事儿,就躲到父母的背后。你选择了躲到你父母背后,你的孩子呢?

养不教,父之过。

孩子要生,要养,也要教。时代的发展,对新一代家长教养孩子的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过去,能够把孩子安全地养到成年,就是父母莫大的功劳;后来,能让孩子考上大学,就算得上光宗耀祖;而现在,孩子要安全,要健康,还要优秀。

并且,优秀的标准变得很多元,不再局限于经济上的富足或者事业上的成功,更要孩子独立、快乐,以及具备寻找幸福的能力。毕竟,他们是未来全新社会环境的缔造者。

许多家长还在固守过去错误的、落后的教养方式,用父母的强权控制孩子,用单一的标准衡量孩子,用过时的价值观要求孩子。试问过时的教养方式,又如何能培养出符合时代标准的优秀孩子?

作为新一代的父母,我们都在面临这样的考验:如何用最温和的方式,传递给孩子最坚定的立场,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

答案只有一个:用心关注孩子,用脑不断学习。

互联网提供给我们的,是前所未有的便利,一键下单,想看的书籍第二天就被送到手上;在网络上输入一两个关键词,就会搜出无数的网页,输入自己的问题,也能得到数不清的回答。信息资源的便利性和丰富性让我们没有懒惰的借口,无论什么时候,保持学习的习惯和状态,永不放弃自我成长,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孩子负责。

需要注意的是,在唾手可得的信息资源中,我们需要有去粕取精的辨别力,更要懂得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是一件能够接受别人的建议,却一定不能被手把手指导的事情。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一份量体裁衣的教养计划。照搬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就是在拿孩子做实验。

所以,请广泛地学习,有选择地摄取,科学地糅合,结合孩子的状况,制定出专属于自己孩子的教养方法,成为孩子唯一的育儿专家吧。

没有人生来就会当父母,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学习力,随时去补课,去精进。

为人父母,的确不需要什么考试,但是每一位父母,都要有自学、自考、持证上岗的自觉性。

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而我们,要做最好的父母,绝不给自己和孩子留遗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