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龚自珍诗文选译(修订版) 作者:朱邦蔚,关道雄 译注


乙丙之际著议第七

龚自珍在本文借夏、商、周三代兴亡更替的史实,说明任何朝代的灭亡,都是由于死守祖宗成法、反对改革的结果,而每一个新兴王朝,都是借鉴旧王朝的灭亡并施行改革而崛起的。对此,他在宋代改革家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大胆提出:“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的进步历史观点,大声疾呼改革图强。这正是作者面对清王朝“衰世”现实而发出的警告。当然,龚自珍并不希望改朝换代,而是希望当朝统治者从三代更替和本朝兴起的历史中得到启发,掌握“万亿年不夷之道”,进行“自改革”,扭转衰败的局面,以长久维持其一姓天下。这是封建时代文人的思想局限。

夏之既夷[1],豫假夫商所以兴[2],夏不假六百年矣乎?商之既夷,豫假夫周所以兴,商不假八百年矣乎?无八百年不夷之天下,天下有万亿年不夷之道[3]。然而十年而夷,五十年而夷,则以拘一祖之法,惮千夫之议,听其自陊[4],以俟踵兴者之改图尔[5]

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6],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7],孰若自改革?抑思我祖所以兴,岂非革前代之败耶?前代所以兴,又非革前代之败耶?

何莽然其不一姓也[8]?天何必不乐一姓耶?鬼何必不享一姓耶[9]?奋之!奋之!将败则豫师来姓,又将败则豫师来姓。《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10]非为黄帝以来六、七姓括言之也[11],为一姓劝豫也[12]

【翻译】

夏王朝的灭亡,就预先给商王朝提供了兴盛的借鉴,夏朝不是给商朝借鉴了六百年吗?商王朝的灭亡,又预先给周王朝提供了兴盛的借鉴,商朝不是给周朝借鉴了八百年吗?没有一个延续八百年不灭亡的王朝,天下却有万亿年不消亡的法则。但是有的王朝十年而灭亡,有的五十年而灭亡,则因为拘守祖宗陈旧的法令制度,害怕众官的反对改革,听任祖法自行败落,而等待继起的王朝来改革图治罢了。

祖宗制定的法令制度到了一定的时候没有不败坏的,众官的反对改革也没有不可败坏的。与其将天下赠给后来的王朝开创者以强行改革,何如自己进行改革?试想我清朝始祖之所以兴起得天下,难道不是因为革除了前一个朝代的腐败吗?前一个朝代所以兴起得天下,又不是因为革除了更前一个朝代的腐败吗?

为什么王朝纷纷地更替不让一姓永久延续呢?天为什么就一定不乐意一姓王朝来统治呢?鬼神为什么就一定不享用一姓王朝的祭祀呢?奋发呀!奋发呀!将要衰败时就要预先效法即将代己而兴的异姓统治者改革图治,又将衰败时又要预先学习未来新兴的异姓统治者的长处。《易经》说:“行不通,就要变革,变革就通,通就长久。”这并不是为黄帝以下的六七个朝代更替概括而说的,而是为一姓王朝劝豫告诫。


[1]既:已经。夷:灭亡。

[2]豫:同“预”。假:借,给。

[3]道:规律,事理。

[4]陊(duò舵):通“堕”,败。

[5]俟(sì四):等待。踵兴者:后来兴起的力量。踵,跟随,随后。

[6]靡:敝,败坏。

[7]劲:强力。

[8]莽然:草木生长茂密的样子,这里引申为繁多。

[9]享:指鬼神接受祭祀。

[10]语见《周易·系辞下》。

[11]黄帝以来六、七姓:指黄帝以下的颛顼(zhuān xū专须)、帝喾(kù库)、尧、舜和夏、商、周。

[12]豫:告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