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追踪溯源

少年成吉思汗 作者:南宫不凡 著


第一章 追踪溯源

第一节 美丽的传说

在中国北部边陲,辽阔的蒙古大草原和兴安岭地区,世代生活着一个勇敢的民族,他们在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中放鹰打猎,在大草原上放牧牛羊。这个民族英勇善战,热情奔放,洒脱开朗,善良质朴。这个民族就是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创造了独特深邃文化的蒙古族。

“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蒙古族又称“马背民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关于这支草原部落的起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他们是苍狼和白鹿的后裔。

在一座林木茂密、花草繁盛的深山里,一匹英俊勇武的苍狼生活在其间。它是这座森林的主宰,像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驰骋万里,长空啸月,威震四方,守护着美丽的森林和大山。这一天,正是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的季节,百花争艳,蜂飞蝶舞,溪流淙淙,草木青葱。苍狼在巡山的路上,遇到一只美丽的白鹿,这只白鹿身材匀称,洁白如银,温柔漂亮,落落大方。这两种上天厚爱的生灵一见钟情,从此相亲相爱,过上了甜蜜幸福的生活,后来生下了儿子巴塔赤罕,传说他就是蒙古族的祖先。巴塔赤罕的后代,男孩个个魁梧高大,英俊勇敢,嫉恶如仇;女孩人人美如姣月,温柔大方。这些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打猎放牧,过着衣食充足、安定和谐的生活。后来他们的足迹遍布了整个东北亚地区,从阿尔泰山到兴安岭,从蒙古草原到西伯利亚,到处都能看到他们狩猎的身影,听到他们放牧的歌声。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民族,一个繁荣兴盛的民族。

在蒙古族的传说中,勇敢的苍狼与美丽的白鹿生下了伟大的草原游牧部落祖先。也因为这则传说,苍狼成了蒙古勇士的别称,而温柔坚强的蒙古女子则被比作白鹿

他们生活的区域,北部是雄伟起伏的山峦,从阿尔泰山向东,绵延上万里,一直到兴安岭,这里的森林茂密,物产丰富,生长的树木多是高大挺拔、耐寒抗风的落叶松。森林下的山坡和幽深的峡谷里,生长着雪松、白桦、杨柳等各种华美的树木。山麓以南,就是一望无际、水草丰茂的蒙古大草原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宛如宽广平坦的绿毯,春天由鹅黄到碧绿,像温润的美玉;夏季鲜花点缀,争奇斗艳,美不胜收;秋天草木金黄,风吹草低,牛羊肥壮;冬天白雪皑皑,银妆素裹。就是在这片广袤的地区,蒙古族世代生息繁衍下来。相传,苍狼和白鹿的后裔们走出山洞后,就在斡难河发源地之一的肯特山脉定居下来,并逐渐向森林和草原扩散。因此,蒙古人把肯特山视为圣山,至高无上的神——“长生天”就住在肯特山的山顶上。山顶上岩石巍峨、鹰隼翱翔,山下林丰草茂、虎豹潜行。成吉思汗一生中,每当处于关键的转折关头,就来此登上圣山,拜倒在长生天下,祈求长生天保佑他渡过难关、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取得成功。

巴塔赤罕的后代中,曾经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脱罗豁勒真伯颜的人,生了两个儿子:都蛙锁豁儿和朵奔蔑儿干。一天,都蛙锁豁儿兄弟二人来到肯特山。他们攀上山顶,举目四望,远远看见山下小溪边驻扎着一群陌生人,男女老幼,牲口马匹,帐包毡房,看上去像刚迁徙来不久的人。都蛙锁豁儿对其弟朵奔蔑儿干说:“兄弟,你看见那群刚迁来的陌生人没有?在那顶帐篷前的牛车上,坐着一位美丽漂亮的姑娘,如果她还没有订亲嫁人,哥哥就为你去求亲。”

哥哥说得不错,帐篷前的牛车上,确实坐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她叫阿兰豁阿,出身富门。她是豁里秃马惕森林狩猎部落人,他们本来在贝加尔湖以西以狩猎为生,她的父亲与外族不和,不堪忍受外族欺辱,一气之下,带领全家离开家乡,携带大量貂皮、鹿角等财物,来到肯特山里谋生。

阿兰豁阿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三贤圣母”之一。第八代孙合不勒为蒙古第一位大汗,第十二代孙即建立蒙古大帝国的元太祖成吉思汗

当都蛙锁豁儿下山去提亲后,阿兰豁阿的父亲听了,立即就满口答应下来。原来,阿兰豁阿的父亲认为,他们刚来到此地,人生地不熟,是很难得到当地人的容纳的,而这正是他们争取当地人接纳他们、欢迎他们的天赐良机。就这样,弟弟朵奔蔑儿干娶了美人阿兰豁阿,据传她就是成吉思汗先人的母亲。

第二节 仙人指路

朵奔蔑儿干自从娶了阿兰豁阿后,夫妻恩爱,如胶似漆,很快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孩子。朵奔蔑儿干每天上山放鹰打猎,阿兰豁阿在家抚养孩子,一家人过得幸福美满。

这一天,朵奔蔑儿干正在山里打猎,看见另一部落的一个猎人猎获了一只小鹿,正在篝火上烘烤鹿肉,就向那个猎人走了过去,那个猎人也看见了他,就邀请他一起分享鹿肉。这是他们猎人的良好风俗习惯:不管是谁打到猎物,都要邀请遇到的人一起分享。临行前,那个猎人除了留下鹿的胸肋和鹿皮外,把其他的鹿肉都赠送给了朵奔蔑儿干。朵奔蔑儿干辞别朋友,背着鹿肉走在路上的时候,碰巧迎面遇到另一个人。那个人看上去是个中年人,好像很饥饿的样子,瘦得皮包骨头,有气无力,仿佛风一吹,就会歪倒在地。那个人手里牵着一个很小的孩子,颤巍巍地对他哀求说:“好心人,求求你救救我,救救这孩子吧!我已无力抚养我的儿子,我把他送给你做奴仆侍候你,只希望你能把你的鹿肉赐给我。”

朵奔蔑儿干见他很可怜,就把鹿肉全送给了他,带着小孩回了自己的家。阿兰豁阿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像看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他。这时,虽然他们自己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但是夫妻二人不嫌弃这个孩子。他们的这一善举感动了神灵。

自从收养这个孩子以后,阿兰豁阿每日夜里都会梦见一个金人,身穿金袍,头戴金冠,浑身闪着金光,从天而降,来到她的面前,仔细用手掌反复摩挲她的肚腹,好像把一缕缕金光渗透进她的腹中,然后趁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翩然而去。这样,阿兰豁阿接连怀孕,又为朵奔蔑儿干生了三个儿子。

小儿子出生不久,金人又进入阿兰豁阿的梦中,告诉她说:“你的后三个儿子,都是上天的子嗣,奉天命而降人间,不是凡人可比,他们要驰骋草原,纵横天下,兴族振邦,以孕天子。望你夫妇好生抚养,从善抑恶,不可造次。”阿兰豁阿醒后把这段话告诉了丈夫,从此他们更加尽心竭力地抚养这五个孩子。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在小儿子出生后不到一年,朵奔蔑儿干就不幸去世了,阿兰豁阿独自一人负担起抚养五个孩子的重任。这时他们收养的那个孩子也已经稍稍长大了些,能够帮助阿兰豁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这让她多少感到一些欣慰。

阿兰豁阿谨记神灵的话语,对五个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金秋的一天,她烤好一只肥美鲜嫩的羔羊,把五个儿子召集到一起,边吃饭边对他们进行一些人生教育。

她拿出五支箭,分给五个孩子,每人一支,然后让他们折,五个孩子没用什么力,轻易就把箭都折断了。这时,她又拿出五支箭,用绳子捆绑在一起,让他们五个轮流折,五个人各自用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有把箭折断。阿兰豁阿教诲他们说:“你们五个儿子都是从我这一个肚里生出来的。你们就像刚才的五支箭一样,如果一个一个地分开,任何人都很容易把它折断。如果你们互相友爱,就像一束合在一起的五支箭,那么谁也不能轻易地折断它们。”

母亲阿兰豁阿五箭训子

五个孩子听后,牢记心间,更加团结一心,互相帮助,与母亲一起度过艰难的岁月。

阿兰豁阿教子的故事,在蒙古族流传至今,成为教育后代的典范。

第三节 弱不可欺

在伟大的母亲阿兰豁阿的精心哺育、谆谆教导下,她的五个儿子逐渐长大成人。阿兰豁阿去世后,她的五个儿子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分配家中的牲畜和财产,然后各人独立生活。他们想把所有财产分成五份,每人一份,公平合理。这时,阿兰豁阿的小儿子孛端察儿,提出自己不要一点财产,要只身一人到外界去闯荡。他说,如果没有其他的本领,就算分得再多的牛羊,又如何能看守得住呢?他要到外界去学习本领,将来保护我们大家的财产和土地。其实,在他们兄弟五人中,孛端察儿长得身材瘦小单薄,看起来给人以软弱可欺的感觉,但他意志坚定,聪明机智,一直得到哥哥们的信任和喜欢。哥哥们见他主意已定,志存高远,就不再勉强他,把财产分成四份,每人一份,然后依依不舍地送弟弟上路远行。

在一个阳光明媚、微风和煦的早晨,孛端察儿拒绝了兄弟们送给他的宝马良驹,选了一匹羸弱瘦削的青花白马,身背弓箭,告别了四位兄长,跃马奔向茫茫的草原。

一路上,他深知前面的路充满了凶险,一定要意志坚定、沉着冷静、机智应变,才能克服苦难。马在人活,马不在,人要活得更好,生要有所为,死要有所值。

孛端察儿骑着瘦马,一路观察思索,最后决定沿着斡难河而下,探索未来的人生之路。最后,他来到了一个岛上,看到这里林深树茂,水草鲜嫩,景色优美宜人,眼睛为之一亮。他立即跳下马,斩木搭架,割草苫顶,很快就搭建了一间简陋的草舍作为栖身之地,并在此开始了他的冒险生涯。

第二天一早,孛端察儿怀着既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来到一个山冈上四处望,打量这个陌生而神奇的世界。忽然他看见一只雀鹰向树丛中猛扑过去,转眼之间就捉到了一只灰鹭,站在树梢上吞食起来。他为之震惊,赞叹鹰的敏捷和勇猛,心想,我要像雀鹰一样,飞则高入云天,扑则矫捷灵敏。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跑回草舍前,把青花马的尾鬃拔下几根,捻成细长而结实的绳子,做成一个圈套,埋伏在雀鹰要经过的路上,然后用野鸡做诱饵,诱使雀鹰钻入圈套。他就这样捕获了雀鹰。经过多日细心驯化,这只猛禽对他俯首帖耳,出门时就站在他的左肩上,伴随他打猎巡山。

春天来了,河水解冻,小草发芽,斡难河水又开始哗哗流淌,奔向远方。在遥远的南国越冬的野鸭、大雁、天鹅,还有各种不知名的小鸟,纷纷飞回斡难河边,觅食筑巢,鸣声悦耳,好不热闹。孛端察儿知道快乐的季节到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每天哼着小曲,架着雀鹰,来到斡难河畔捕猎各种飞禽。每天捕获的野鸭、大雁等,多得根本吃不完,他就把剩下的喂那些饥饿的狼群,很快狼群就跟他建立了友谊。他们互相配合,共同捕猎,当狼群追逐鹿、羚羊和狍子等动物时,他就埋伏在僻静处,等到猎物跑进他的伏击圈,他就弯弓射箭,射杀猎物,然后与狼群一起分享胜利果实。有时,狼群自己捕获到猎物,也会叼一块肉送给他,可见他们的关系多么融洽。据说有一次,孛端察儿被一只棕熊拦住,正当棕熊向他猛扑过来的危急关头,狼群及时出现了,它们赶跑了棕熊,救出了孛端察儿。

苍狼,是蒙古民族祖先的伟大精灵,勇猛剽悍的蒙古人都继承了它的血性

孛端察儿不仅机智敏捷、勤于思考,他还有一颗善良博大的心,就连凶猛的狼群都能被他仁慈的心所感动,甘愿与他生死相依,共渡难关。

第四节 兄弟并肩

光阴似水,逝者如斯。春华秋实,寒来暑往。一晃几年过去了。家中孛端察儿的四个哥哥,几年没有弟弟的音信,不知弟弟身处何境,命运如何,心中挂念起来。他们虽为孛端察儿的命运担忧,但又相信弟弟的智慧和能力,确信他不会有什么危险。但兄弟几个终究还是放不下心来,思念弟弟的心日切,于是就让大哥不忽合塔吉去寻找孛端察儿,看看他的近况如何,让他回到兄弟身边,过上亲人团聚的快乐生活。

不忽合塔吉骑上快马,跑遍了森林和草原,一路上向遇到的猎人和牧民打听孛端察儿的下落。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了几个牧民,牧民告诉了他孛端察儿栖身的地方。牧民说:“我知道你要找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住处离此不远,就在这附近,他每天都会来这里换我们的马奶,天黑了就回去。但我们不知道他具体住在何处。现在刮起了西北风,他的猎鹰捕获的鸭雁的翎毛如雪片一般飘来,所以料定他的住处离此一定不远。现在正是他常来换马奶的时候,你不必着急,稍等片刻,一定能够见到他。”不忽合塔吉知道了弟弟的下落,并知道他还很好,就放下心来,坐在草地上,等待弟弟的出现。

没多久,孛端察儿果然骑马而至。当年那匹瘦弱的青花马如今已膘肥体壮,鬃毛油光闪亮。骑在马背上的弟弟,远远看去,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已经出落得洒脱俊逸、一表人才了。不忽合塔吉不由得心中大喜,他站起身,急忙向弟弟迎去。孛端察儿也认出了哥哥,他跳下马,和哥哥紧紧拥抱在一起,兄弟二人热泪盈眶,久久都没有说出话来。过了很久,二人才松开手,各诉思念之情。不忽合塔吉讲述了家中哥哥们的生活情况,孛端察儿说明了自己这几年漂流在外的所见所闻。

之后,兄弟二人谢别了牧人,骑上马,向孛端察儿的栖身之所飞驰而去。路上,哥哥策马在前,孛端察儿在后紧追不舍,他高声地向哥哥喊道:“人须有头,衣须有领。无头不成人,无领不成衣。”

一连喊了三遍,哥哥回过头来,放慢马的步伐,问弟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孛端察儿调转马头,望着刚才辞谢的牧民,忙向哥哥解释说:“人必须有头,衣服必须有衣领。人要没有头就成不了人,衣服没有衣领就不成为衣服。就像刚才我们见到的这些牧民,他们勤劳善良,曾经每天换给我马奶。但在我看来,他们没有首领,各自为生,像一盘散沙,单薄无力。他们中间,没有贵贱之分,没有首尾之别,大家平等相处,你好我好,彼此相爱。但这样看来,如果来了敌人,掳掠他们的牛羊马匹、生活财物,反而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

不忽合塔吉听了弟弟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又想起家中的情况,弟弟所虑正是他担心的问题。于是他问弟弟,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不怕敌人来掳掠财物?

“哥哥,我们兄弟五人,应该选出首领,让其他的牧民和猎户听从首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像人的头脑带领全身、衣领带领衣服一样。这样我们力量强大,就不怕敌人来抢劫了。”

哥哥听了非常激动,连忙点头称好,并催促弟弟赶快回家,要推举弟弟做首领,一起带领大伙抵御外敌。

兄弟二人回到孛端察儿的住处,匆忙收拾行装,马不停蹄,顺着斡难河,向自己的家乡急驰而去。

第五节 部族纷争

不忽合塔吉和孛端察儿兄弟二人回到家后,不忽合塔吉立即把其他三个兄弟喊来,向他们说明了孛端察儿的想法,兄弟五人一起商量推举首领的事。大家一致公认孛端察儿见多识广,机智有谋,推举他做他们的首领。

孛端察儿当上首领后,立即带领兄弟五人开始征服周边的一些牧民和猎户,要他们尊孛端察儿为首领,形成一个统一的部族,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保护部落成员的财物。这样,大草原上的第一个有组织、有领导、有秩序的蒙古部落就形成了。如此,别勒古讷台成了别勒古讷惕氏创氏祖先,不古讷台成了不古讷惕氏创氏祖先,不忽合塔吉成了合塔斤氏创氏祖先,不合秃撒勒只成了撒勒只兀惕氏创氏祖先,孛端察儿成了孛儿只斤氏创氏祖先。

孛端察儿建立自己的部落后,立即开始征服散落在草原上的其他部落。他把青壮年组织在一起,编成队伍,由他统一领导指挥,统一对敌发动进攻,这就是蒙古族的第一支部队。

他让妇女和儿童留在家中,并派少数青壮男人保护他们,自己带领队伍去征战讨伐。部落纷争由此开始了。

孛端察儿对原来生活过的地方非常熟悉,他们轻车熟路,很快就来到了他经常换马奶的牧场。他抓来了一个年轻的孕妇,逼迫她交代这个游牧部落的具体状况,并且了解到这个部落叫札儿赤兀惕,他们轻而易举地就抢夺了这个部族的牛羊马匹、粮食,并俘虏了部族男女做自己的奴隶。孛端察儿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牺牲了曾经因换马奶与他而建立起来的友情。孛端察儿的志向是,统一大草原上的所有部落,由自己充当首领,统一领导。

孛端察儿建立部族后,很快就征服了周边一些部族,他们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根本遇不到对手。他们把那些部族的牛羊马匹等财物抢掠一空,强迫女人为自己的妻妾,强迫男人为自己的奴隶。实质上,孛端察儿的部族,已经具备了奴隶社会的雏形。

其他的部族也纷纷群起效仿,草原一时间兴起了众多大小不一的具有奴隶社会性质的部族。这些部族形成后,纷争不断,战事连绵,一时间,整个蒙古大草原上,刀光剑影此起彼伏。

由于历史和个人的局限,孛端察儿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在他死后的很多年里,他的子孙还在不停地为实现这一理想奋斗征战,直到成吉思汗,才完成这一数辈人留下的宿愿。

孛端察儿有个孙子叫蔑年土敦,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他生了七个儿子,老大叫合赤曲鲁克,老七叫纳里把阿秃儿。蔑年土敦去世后,由他的妻子那莫伦暂时接替掌管部族首领之位。那莫伦是贵族出身,胆大心细,在自己的男人去世后,用男人般有力的大手举起部族的大旗,发号施令,勇往直前。正在这时,生活在东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突然崛起,迅速吞并了远在南方的中原北部地区,虽然女真人入侵的主要目标不是蒙古各部落,但却在蒙古部落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女真族勃兴于白山黑水之间,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开创了大金王朝

原来,这些走出大森林的女真人,为了扫清南进的道路,首先向居住在克鲁伦河流域的札剌亦儿部落发起了进攻。女真人大肆屠戮,烧杀抢掠,引起了札剌亦儿部落人的极大恐慌,他们纷纷弃家外逃,涌入了那莫伦领导的蒙古族部落的领地。他们的涌入,给那莫伦和她的部族带来灭顶之灾。

第六节 悲剧发生

女真人来势凶猛,烧杀抢掠,势不可当。札剌亦儿部落的人只有仓皇外逃的份。上千个札剌亦儿人沿着斡难河一路向上,逃到了那莫伦所在的蒙古族部落的领地,这些难民长途奔逃,疲惫不堪、饥饿难忍,他们在牧场里采摘草芽、掘食草根,给草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那莫伦看着这种情形,心疼自己的草场。她的脾气火暴,一怒之下,驾车驱赶那些逃难的人,情急之中轧伤了札剌亦儿人。接着,她又放出马群去冲撞那些札剌亦儿人,试图把他们赶到自己的草场以外。

札剌亦儿人被激怒了,他们纷纷起来反抗,一场混战爆发了。那莫伦命令几个儿子上阵杀敌,他们还没来得及穿上盔甲,就匆忙上阵。那莫伦看到形势危急,急忙又命令自己的儿媳赶快给杀敌的儿子们送去盔甲。但为时已晚,战斗中,那莫伦的六个儿子都被札剌亦儿人杀掉了。札剌亦儿人余怒未消,一路掩杀过来,把那莫伦和她的儿媳也都杀死了。可怜那莫伦一家老小在这场冲突中,只剩下入赘丈人家、远在他乡的七儿子纳里把阿秃儿,还有劫后余生的孙子——老大合赤曲鲁克之子海都。当时海都年幼,被一个老妇人藏在干草堆里,才总算逃过一劫。

当时,纳里把阿秃儿正入赘在贝加尔湖东岸巴儿忽真部族里。噩耗传来,纳里把阿秃儿悲痛欲绝,顾不得辞别妻儿,就不顾一切地星夜奔回家中。当他翻越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穿过茂密的森林,回到草原上的家里时,为时已晚。亲人们的尸体躺在血泊中,场面极其恐怖,惨不忍睹;母亲那莫伦似乎还睁着眼睛,盼望他归来给亲人们报仇。纳里把阿秃儿只找到了几个年老体弱的妇人和幸存下来的侄子海都。

怒火燃烧在纳里把阿秃儿的胸膛,他发誓要为亲人们报仇雪恨,夺回被札剌亦儿人抢走的牲畜和财产。纳里把阿秃儿找到一匹从札剌亦儿人手里逃回的马,向札剌亦儿人驻扎的方向一路寻仇而去。

半路上,纳里把阿秃儿遇到了札剌亦儿的两个猎人,他们骑着马,肩上都有一只猎鹰,纳里把阿秃儿一眼就认出了那些猎鹰正是自己的哥哥们生前驯养的。那两个猎人并不认识纳里把阿秃儿,还不知道他是那莫伦的儿子,所以没有在意。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纳里把阿秃儿怒火中烧,但他没有盲目地冲上去与敌人硬拼。他不动声色地策马跟上去,靠近了一个年轻的猎人。他装做寻找失散的马群,和那个年轻的猎人搭讪,很快他们就聊了起来。当他们来到克鲁伦河的一个拐弯的僻静处时,他趁那个年轻的猎人不备,拔出刀来,一刀把那人捅于马下。然后他把那人翻转过来,盖住血迹,就朝另一个猎人喊,说他的同伴突然落马,可能是出现了什么意外。走在前面的猎人听到喊声后,急忙骑马跑了过来,当他翻身下马,弯腰去看自己的同伴时,纳里把阿秃儿从后面给了那人几刀,那人也应声倒地。

纳里把阿秃儿杀死了两个猎人,夺回了哥哥的猎鹰,然后他继续向札剌亦儿人的驻地前进。他来到一个高丘上,远远看见有几百匹马在河谷里吃草,他认出了那就是从他家抢夺来的马匹,他的眼睛红了,像要喷出烈焰。他看到只有几个孩子看守着马匹,没有大人在;他又向四周望了望,也没有发现其他的人。看来札剌亦儿人并没想到他们血洗的部落的人会来寻仇,对他没有一点防备。

纳里把阿秃儿旋风般冲进河谷,手起刀落,杀死了照料马匹的几个孩子,然后赶着马群,带上哥哥的猎鹰,回到他原来的家。到家后,他怕札剌亦儿人寻来报仇,就带领自己的侄儿海都还有幸存下来的其他几位妇女,投奔他的丈人家——居住在贝加尔湖东岸的巴儿忽真河流域的巴儿忽真部落,和他的妻子一起,抚养自己的侄子海都,希望他长大后,能为亲人们报仇。

第七节 海都称汗

海都渐渐长大,纳里把阿秃儿对他寄予了厚望。海都从小失去了父母等亲人,仇恨使他迅速地成熟起来,他沉默寡言、坚毅勇敢,继承了他祖辈们的血性。他立志要振兴自己的部落,替死去的亲人们报仇。他射箭骑马,训练队伍,练习搏杀。他的叔父纳里把阿秃儿一心一意辅佐他。这样,海都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在叔父的帮助下当上了部族的首领。很快,他就带领自己的部队,向札剌亦儿人发起了复仇战争。札剌亦儿人不堪一击,很快就投降归顺了他。海都既报了家仇,又赢得了人心,他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

海都把他的营帐设在了肯特山南边斡难河和克鲁伦河的发源地,这里水草丰茂,富庶发达,进可攻茫茫草原,退可守深山密林,是一个理想的军事要地。消灭札剌亦儿人后,他军威大振,四周部落纷纷来降归顺,乞求保护。海都的臣民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那时,草原上多是一些分散的游牧部落,他们贫穷软弱,常常会受到一些强大部落的袭击抢掠。自从海都成为部族首领后,他对所有归顺他的部族都进行了保护,得到了部族的拥戴。

海都是个有远大目光的人,他看到女真人崛起后,认真学习女真人的成功经验,并把目光投向了远在南方的宋朝政权。海都明白,要想摆脱自己的民族受欺压、受威胁的命运,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他召集各部落首领,模仿女真人和南宋朝的方式,宣布自己为汗。他是蒙古族历史上的第一个汗,建立了蒙古族国家的雏形,是后来成吉思汗家族王国的前身。

蒙古汗国兴起

海都称汗后,蒙古族很多部落接踵而至,很快就联合在他的麾下。但是由于游牧民族的特性,海都并没有继续建立起自己强大的军队和完善的国家管理体制。这些局限,使海都的汗位松散而空泛,难以有更大的作为。海都对此也有过思考,但是他的认知不可能超越历史的局限而认清社会发展的本质。

海都为汗时,曾试图统一兴安岭以西的广大蒙古草原,当他率领自己的部族一路西进,在阴山附近,遭到了另一个部族的抵抗,而这个部族当时得到了已经盘踞中原的金朝的支持。原来海都称汗后,女真人开始意识到来自自己后方的威胁,所以他们有意识地寻机遏制海都的发展。当海都西进后,他们立即支持另一蒙古部落抵抗海都,试图把海都扼杀在摇篮之中。海都率部与这个部族进行了一场规模不大的战争,结果海都兵败后撤,撤回到了斡难河的上游地带。

从此海都养精蓄锐,不再轻易言战,而且开始向强大的金朝俯首称臣,以求给自己更多的发展机会。蒙古族各部落在海都的治理下,逐渐放弃了纷争和打斗,人丁渐渐兴旺起来,马匹和牛羊也成倍增长。海都通过不动声色的威服和收买政策,逐渐把从兴安岭到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都纳入了自己的版图。海都成了蒙古族的核心,他们崇拜他,信任他,把他当作英雄,在他统治的几十年里,蒙古各部落和谐相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海都虽然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蒙古国家,但他建立的汗制,直接推动了蒙古各部落的统一和向中央集权的国家形式的过渡,为后来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打下了政治基础,同时也推动了蒙古族社会的快速发展。

第八节 作客金王殿

海都去世后,刚刚联合起来不久的蒙古部落,又陷入分裂之中。海都的三个儿子瓜分了整个部落。但是这三个人都没有称汗,刚建立起的大汗制又被中断。海都,是成吉思汗的六世祖。海都的长子伯升豁儿,其子孙组成乞颜部(或写作“奇渥温”、“乞牙惕”);次子察剌孩的子孙组成泰赤乌部。伯升豁儿生子屯必乃,屯必乃之子合不勒,是成吉思汗的曾祖父。合不勒逐渐统治了全体蒙古(合木黑蒙古),他再次登上汗位。合不勒汗所属的乞颜氏,由于子孙繁衍,又有许多分支,成吉思汗所属的孛儿只斤氏便称为乞颜·孛儿只斤氏。当时蒙古部族中力量最强大的是乞颜氏及其同族泰赤乌氏。合不勒是一个有为的君王,他称汗后,蒙古部分部落再次联合起来,势力逐渐强盛,其影响波及当时强大的金朝,使金人开始关注、提防他们的存在。

那时金朝控制了长江以北广大的中原地区,而当时的南宋王朝只能偏安江南一隅。金朝为了全力以赴对付南宋,对后方的蒙古等部落采取了安抚收买的政策。他们看到合不勒领导的蒙古族日渐强大,担忧后院起火,就决定把合不勒请进北京的王宫,试探一下他的虚实。

在金国进犯南宋王朝的战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保家卫国的英雄,“精忠报国”的岳飞更是名留青史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合不勒只身进入王宫,觐见当时金国的皇帝。皇帝在王宫里大摆筵席,想趁机观察一下合不勒的想法和表现。

合不勒生在草原,长在草原,马背上驰骋,在马背上生活,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豪放粗犷,放荡不羁,哪里见过中原地区人们温文尔雅、安坐桌椅、细饮慢酌的生活方式?他第一次坐在王宫的酒宴上,非常拘谨,手足无措。金朝皇帝为了显示威严和气派,命令很多王公大臣作陪,以便在气势上先声夺人,压倒合不勒。其实金人也是五十步笑百步,他们也刚刚入主中原不久,很多生活方式正跟在汉人的屁股后亦步亦趋地学着,像不像先走样。结果,筵席开始后,合不勒食量惊人,狼吞虎咽,引起了金朝满朝文武的大笑。但合不勒旁若无人,不在乎别人的耻笑,继续大吃大喝,直到筵席结束。

难道合不勒真是贪图金朝的美味佳肴、贪吃图醉吗?显然不是。合不勒是个有头脑的人,虽然初次接触这么大的场面,但他心里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没有忘记自己的安全。原来,合不勒看到这么多做工精细考究、色香味美的佳肴和琼浆玉液般的美酒,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有些担心起来。毕竟,金人请自己赴宴没安什么好心,万一在这些佳肴美酒里下毒,自己不就性命难保了吗?毕竟自己对这些食物缺乏了解。不吃不行,吃了又怕中毒,所以他暗暗想出了一个对策:猛吃猛喝,以显示自己的自信和旷达;吃完后借故出去呕吐掉,回来后再继续跟金人推杯换盏、豪饮大嚼。就这样,合不勒给人留下食量惊人、贪吃粗鲁的印象,成为金人谈笑的话题。

后来,合不勒又假装被美味佳肴、美酒佳酿所迷醉,故意乘兴豪饮,醉态百出,趁机伸手捋金朝皇帝的胡子。金人当然感到震怒,几个卫士急忙上前把合不勒架回驿馆休息。

第二天酒醒后,合不勒亲自跑到皇宫里,向皇帝请罪,请求皇帝饶恕自己亵渎君王之罪。其实他是想借此试探一下金人对自己的态度。金朝皇帝听了他的请罪话语,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加罪于他。他便放下心来,心知金人不会对他和他的部落怎么样。

其实金王朝的大度,并不是真心饶恕合不勒的罪过,只不过是他们正在全力与南宋对峙,需要蒙古人帮助自己,或者至少安分守己,不让后院起火。为此,金王朝不仅没有降罪于他,还赏赐给他很多牛羊牲畜、金银珠宝,以示信任。

当合不勒离开京城不久,金人才反应过来,认识到这个外表粗鲁、举止放纵的蒙古大汗并非等闲之辈,他内心藏着宏图大志。金人后悔了,忙派使者去追赶合不勒,谎称有要事相商,妄图把他骗回京城杀掉。

合不勒早就意识到了危险,他看清了金人的阴谋,不仅没有回去,还把金人派来的使者杀掉。从此,蒙古人和金王朝开始反目成仇,互相攻伐。在1139年和1147年,蒙古人两次大败金王朝,到了合不勒儿子那一代,金王朝每年都要向蒙古人进贡很多牛羊马匹、黄金谷物,并承认蒙古大汗为蒙古王,以换取自己后方的安宁。

第九节 血海深仇

当蒙古族正要走向强盛的时候,不同的蒙古部族之间却发生了殊死的对抗。对抗发生在新兴的蒙古国与塔塔儿部落之间。塔塔儿是草原上的另一支游牧民族,一直在从克鲁伦河注入呼伦湖的河口到兴安岭这片广大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和蒙古国的冲突,还得从合不勒的妻弟得病说起。

塔塔儿人的巫师远近闻名,有一次合不勒的妻弟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合不勒就派人去请塔塔儿人的巫师来给他的妻弟治病,但因为他的妻弟病势严重,无论巫师怎样念咒施法、驱魔降妖,也无法挽救他妻弟的性命,无法阻止死神的到来。为此,人们怀疑巫师存心不良,故意加害他们蒙古人,以便统治他们部落。在巫师离开不久,合不勒就派人追上去把他杀了。

塔塔儿人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他们立即率兵前来攻打合不勒,为他们死去的巫师报仇。合不勒的几个儿子闻讯火速赶来,增援合不勒,他们和塔塔儿人在草原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其实巫师事件只是导火线,很久以来,两个部落为争夺草原统治权问题就开始暗暗较劲,冲突日益激化,终于在现在爆发了出来。此时,北京皇宫里的金朝统治者,也非常关心合不勒与塔塔儿人之间的战争。他们认为这是挑起两个部族互相残杀、自我消耗的大好时机,无论谁打赢了这场战争,都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正可以阻止他们向南推进危及自己的疆土。金朝统治者鉴于合不勒领导的蒙古国日益强大,是自己最可怕的潜在对手,就决定帮助塔塔儿人,借此机会消灭蒙古国,消除自己的心头大患。在金王朝的帮助下,塔塔儿人抵抗住了蒙古国的强大攻势,双方都不能取胜,就各自退兵,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直到合不勒死后,俺巴孩继承汗位,但两个部族之间的仇恨仍未消解,摩擦经常发生,战事接连不断。俺巴孩汗是海都次子察剌孩的子孙组成的泰赤乌部人,他心胸宽广、目光远大,清楚地看到两个部落之间的争斗对他们部落发展的影响,决定与塔塔儿人化干戈为玉帛,变仇敌为睦邻。他向塔塔儿人伸出了和平的橄榄枝,伸出了友谊的双手,希望尽释前嫌,睦邻友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他采取的具体措施就是通过部族通婚来向塔塔儿人求和示好。如果塔塔儿人愿意放弃旧怨,重修旧好,他愿意和塔塔儿人结亲,愿将爱女嫁给塔塔儿中一个部落首领为妻。塔塔儿人慷慨地答应了俺巴孩汗的和亲请求,俺巴孩汗心中大喜,以君子之心忖度此事,决定亲自送女儿成亲。不料,塔塔儿人同意结亲是假,诓骗俺巴孩汗进入他们的圈套、为死去的巫师报仇才是真正目的。所以当俺巴孩汗亲自送女儿来到未来女婿住地的时候,塔塔儿人伏兵四起,消灭了俺巴孩汗的卫队,将俺巴孩汗父女俘获。他们掳俺巴孩汗的女儿为妻,又把俺巴孩汗押送给了金朝政府。就这样,一场和亲喜剧瞬间变成了人间悲剧。

蒙古少年在练习骑射

金朝统治者对俺巴孩汗和一同被抓获的合不勒汗的长子斡勤巴儿合黑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刑罚,他们把他俩牢牢地钉在木驴背上,然后让快马拉动木驴旋转,直到把他俩撕扯粉碎。

俺巴孩汗临死前,设法通过别人带信给自己的子孙和已故合不勒汗最有魄力的儿子忽图剌。他说:“我身为一个蒙古族最高首领,亲自送女儿到塔塔儿部成亲,被塔塔儿部所擒。你们要以我为戒,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对付敌人只有用锋利的弯刀,而不能用美丽的女人。当今之计,你们要苦练弯弓射箭、挥刀杀敌的本领,哪怕磨断十指,也要誓报血海深仇!”

俺巴孩在气绝之前,对金朝皇帝说:“我的儿子很多,一定会有令人感到恐怖的复仇行动,你们就等着报应吧!”

这一事件再一次在蒙古人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到了成吉思汗的时候,他们经过多年卧薪尝胆、养精蓄锐,终于兴兵复仇,先后消灭了塔塔儿部和金王朝。

历史在血雨腥风中掀开了新的篇章,蒙古草原上屹立起一个善战好胜的民族,蒙古人跃马弯弓,驰骋在浩瀚的荒原,披荆斩棘,开创着属于自己的天地。伴随着国仇家恨,一代代人成长起来,将利刃弯刀刺向敌人,刺向阻碍他们生存和前进的一切势力。也速该身为部落首领,英勇无比,豪爽热情,被敬称为“巴特尔”,意思是勇士。他屡屡与敌作战,黑林誓言结下盟友;他依循祖制,掠妻斡额仑;他战败强敌,以敌人首领的名字为儿子取名铁木真……这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公元1162年春天,铁木真降生在斡难河畔的草地上,他手握黑血块,究竟预示着什么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