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起义

天风海雨词中龙 : 辛弃疾传(万卷人物) 作者:郭瑞祥


起义

有一种正义,叫民族气节;有一种生活,叫金戈铁马;有一种豪情,叫壮怀激烈;有一种时光,叫峥嵘岁月。

——题记

北宋词人柳永有一首《望海潮》,写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描绘杭州的美丽、繁华和富庶。烟柳画桥、云树堤沙、怒涛霜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还有水面上泛舟嬉戏、管弦歌舞的男男女女,构成一幅风情万种的江南画卷。更让人心驰神往的是,杭州豪奢荣艳,风帘翠幕、参差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真是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其繁盛一时,天下至极。

柳永不会想到,他这一首慢词,竟然在一百多年后闯下祸端,引起战火狼烟,并改写了金国政治版图。

金国皇帝完颜亮偶尔听歌女唱《望海潮·东南形胜》,被曲中描述的壮美景象所吸引,欣然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决定灭亡南宋,夺取杭州。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完颜亮打破金、宋以淮河为界的默契,悍然发动六十万大军,挥师攻宋。

开始的时候,金军一路高歌猛进,大败宋军,很快占领盱眙、扬州、和县,逼迫宋军退守江南。

不料,这时金国后院起火。完颜亮残暴狂傲,淫恶不堪,朝中大臣多有不满。皇室宗亲趁后方空虚,拥立完颜雍在辽阳称帝,是为金世宗。

完颜亮本该回师讨伐“逆贼”,但他过于自信,决定先拿下南宋,再北上争夺帝位。于是强行渡江与南宋作战。

南宋军节节而退,军心涣散,本来不堪一击。谁知这时冒出个虞允文,他虽是文臣,却担当起道义,领导起抵御金军的守卫之战。他收拾人心,巩固长江防线,宋军很快从败绩中清醒过来,恢复了战斗力。

反观金军,前方将士闻知后方政变,人心不稳,士气低落,金宋战斗形势很快逆转。渡江战役中,宋军严阵以待,金军伤亡惨重,以失败告终。因作战地点在采石矶,这场战役史称“采石之战”。

完颜亮倒行逆施,激起将士义愤,他的部下发动兵变,将他杀死,金军败逃。

一场倾国之战,以意想不到的结局收尾。

完颜亮南侵时,部队所过之处,一路烧杀抢掠,沿途百姓不堪其扰,民不聊生。前线兵败,辽阳兵变,金人短时间内对中原百姓无暇以顾。被金人奴役多年的契丹人和饱受压迫的汉人趁机揭竿而起,农民起义和抗金运动风起云涌。

众多抗金武装中,人数最多、声势最大的当数活跃于东山(今山东昌邑东)地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号称天平军。天平军首领耿京,济南人,出身于陇亩之中,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不堪金国繁重赋役,遂集结几位兄弟,以东山为根据地,开始武装抗金。天平军因为举事早,影响大,许多小股义军慕名来投,例如贾瑞在蔡州(今河南新蔡)起兵,千里迢迢率众投奔,被耿京任命为总统领,实质上为天平军二号人物。远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的王友直数十万人马也愿意受耿京节制。天平军一时实力大增,队伍发展到二十五万人。

深怀民族仇恨的辛弃疾不会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他鼓动族众和附近贫困潦倒的农民,聚集两千多人,毅然举起抗金起义大旗。他深知单打独斗难以有所作为,率领这两千人众也投奔了天平军。

耿京种田出身,没有什么文化,根深蒂固地认为辛弃疾是位读书的“秀才”,只适合文职,于是任命他为掌书记,做自己的机要秘书,掌管部队文书。

深明大义的辛弃疾不计较官职高低,愉快地接受了耿京的任命。

看到天平军来自下层,策略水平不高,辛弃疾积极为耿京网罗人才。有一位和尚叫义端,同辛弃疾是旧相识,也在济南起事,手下有一千余人。辛弃疾向耿京推荐义端,并介绍义端通晓兵法,是个将才。耿京大喜,让辛弃疾招降义端。

辛弃疾只身前往说服义端,义端却嫌耿京一个农夫,斗大的字不识几升,又没有谋略,不愿与其为伍。

彼时完颜亮已死,金国上层趋于稳定。辛弃疾问义端:“不久之后,金军一定会前来讨伐义军,到时候凭你的一千多人,如何抵御?”义端无言以对,终于答应跟随辛弃疾投奔天平军。

辛弃疾、义端这些有文化、有谋略的人加入,让天平军如虎添翼,达到鼎盛。天平军先后攻占泰安、莱芜、东平,声势大振。

由于天平军由许多小股部队聚集而成,其内部矛盾也日渐显露出来。

义端一直看不起耿京这位“泥腿子”,除了与辛弃疾交好,与其他起义军将领磕磕绊绊,极不融洽。耿京这些下层百姓,对知识分子也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百个不放心。没多长时间,二人明争暗斗,渐渐势同水火。

这一天,义端忽然失踪。本来义军队伍管理松散,短时间少个将领也没有人太过在意。然而辛弃疾作为机要秘书,掌管的义军大印也不翼而飞。两件事情结合到一起,他很快断定是义端偷了印信逃走。

义端是辛弃疾推荐入伙的,平日二人交情不错。耿京断定辛弃疾和义端狼狈为奸,知识分子与起义军心怀二意,不由大怒,下令斩杀辛弃疾。

辛弃疾为人敦厚,在起义军中口碑不错,一干将领纷纷为他讲情。

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时间,我定然讨回印信,抓回义端。如果食言,愿接受任何惩罚。”

事已至此,耿京只好同意。

辛弃疾略一分析,就明白了其中缘由。义端之所以偷印信,一定是要投奔金军,以印信为见面礼。于是他快马加鞭向金营方向赶去。

果然,在半路追上了义端。辛弃疾劈头便问:“为何盗取印信投靠金贼?”

义端知道事情败露,也不狡辩,说:“天平军一群乌合之众,难成大事,不如一起投靠朝廷,争取个荣华富贵。”

辛弃疾矢志反金,哪里能容纳这种认贼作父的行径,他义正词严地对义端说:“你知道我的志向,坚如磐石。亏我还把你当作朋友,怎么没有早看清你的丑恶面目!今天定然不能饶你!”

义端知道辛弃疾武功高强,自己根本不是对手,赶忙服软:“我知道你是青兕转世,力大无穷,格斗勇猛。你是大英雄,我是一个平庸的人,杀我有污你的形象。我们车走车道,马走马路,井水不犯河水,你就放过我一马吧。”

义端这话,既有哀求,又有激将,目的是逃过一死。可是投奔金国已经碰触辛弃疾的底线,何况还偷走义军印信!于是他厉声喝道:“你这出卖义军的小人,怎好意思向我求情!如果今天不杀你,对不起死去的千千万万中原百姓!”

话说到这份上,义端知道已难有回旋余地,于是拍马便逃。辛弃疾双脚一蹬,胯下骏马一跃而起,顺势拔剑前刺,正中义端后心。

一股鲜血喷涌而出,划过天际,犹如彩虹,艳丽炫目。

义端一剑毙命。

辛弃疾砍掉义端人头,飞速赶回起义军复命。

经过义端事件,耿京对辛弃疾刮目相看,他知道辛弃疾不但忠心耿耿,而且文武双全。自此起义军无论大小事务,都要同辛弃疾商量,并且对他言听计从。

尽管手刃义端,但辛弃疾知道,起义军绝难同金军抗衡。为今之计,只有拉着队伍,投奔南宋,何况,他反抗金国的目的,就是恢复大宋对中原的统治,绝没有个人私利!

他向耿京建议说:“义军虽然已经有二十多万人,但战斗经验少,兵器装备落后,恐怕难以抵御金国军队围剿,应有长远计议。”

耿京忙问:“掌书记说应该怎么办?”

辛弃疾为耿京分析说:“我大好河山被金人践踏,大汉民族沦为臣虏,才受到这样的压迫和暴政。大宋乃我汉民正朔,人心所向。靖康之难后,大宋归于江南,正厉兵秣马,图复中原。为今之计,只有投奔南方,聚集在大宋朝廷麾下,众志成城,才能早日将金人赶出家园,恢复我汉民朗朗乾坤!”

辛弃疾说得慷慨激昂,耿京听得热血沸腾,当即召集主要将领开会议事,统一意见,决定归宋。

为了表示重视,耿京派二把手贾瑞渡江联络南宋朝廷。贾瑞是位粗人,虽然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外交公关、讲理说辞却不是强项。因此,他向耿京建议让一位文人随同,如果遇到朝臣诘问,也好应对。天平军中,没有人比辛弃疾更有文才,何况南归的主意就是辛弃疾提的,于是以贾瑞为正使、辛弃疾为副使,带着九名随从,快马加鞭前往江南,晋谒宋高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