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间

糖纸烟盒拨浪鼓 作者:王淼 著


民间

拨浪鼓

拨浪鼓是一种木身皮面、带有手柄的扁平小鼓,皮面的两侧各缀有一枚弹丸,可以“持其柄摇之”,用来甩动弹丸击打鼓面,以发出一种“扑噔噔、扑噔噔”的响声。我们小时候又把拨浪鼓称作“扑棱鼓”或者“嗬啷头”,前者象形,指的是拨浪鼓来回摇动时两枚弹丸左右甩动的情形;后者象声,指的是拨浪鼓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拨浪鼓其实是一种很古老的打击乐器,而它作为一种流动货郎招徕顾客的工具,早在宋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了。这当然也是一种底层百姓仅供糊口的营生,因为他们售卖的物品除了供儿童解馋的零食之外,不过是一些针头线脑之类的日用百货,生意冷清自不必说了,即便生意兴隆,获取的利润也是极其有限的。我乡常见的流动货郎即所谓“货郎鼓”者,基本上都是以板车或独轮车为其承载货物的工具——时至今日,板车或许还偶有所见,但独轮车却已是绝难觅踪了。据说南方的流动货郎多是以挑担承载货物的,所以,他们又被称作“货郎担”。我思忖这或许与南方和北方的路况差异不无关系,北方平原道路平坦,利于车行,南方山区大都是石板小道,挑担反而更觉方便一些。知堂老人在谈及旧京货郎沿街吆卖的“一岁货声”时,尝感叹“在寒夜深更,常闻此种悲凉之声,令人怃然,有百感交集之慨”。现在回想起来,拨浪鼓发出的虽非人声,但其中传递出的却也未必不是一种“悲凉之声”吧。

但这种“悲凉之声”无疑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种声音了。不管是在自家的老门楼里做游戏,还是在学校课间短暂的十分钟内,但凡听到有拨浪鼓摇动的熟悉的声音,大家就像听到了某种极富诱惑力的召唤,马上会一拥而出,将“货郎鼓”包围得密不透风。但每次所买的东西却总是有限的,吃的,不过一棒糖稀、一个梨膏、几个江米片;玩的,不过一个陀螺、一张砸炮、几只琉璃弹。有时即便不买东西,围聚在板车或独轮车周围,看看车子里的那些花花绿绿的好东西,或者干脆摇动一会儿摊主的拨浪鼓,只是听着那“扑噔噔、扑噔噔”的响声,也同样是很快活、很过瘾的事情。

有些“货郎鼓”的板车上还会有一种很有趣的装置,在板车中央的位置支起一个木板做成的圆盘,圆盘上以线条分隔出不同的空格,每个空格上都标示着价格不等的货物名称。圆盘的对面则架着一个引弓待发的铁针,转动圆盘,发射铁针,铁针射中的空格处即可以得到与之相对应的货物。这有点类似于时下流行的一档名为“购物街”的娱乐节目,其中“大转盘”的创意即与之颇相仿佛。我记得每次打出一枚铁针大概只需一两分钱的样子,却有得到数倍于付出的可能——虽然这种可能非常微小,而最大的可能或是一无所得,但这种“认赌服输”的方式却依然能够刺激我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木制的圆盘亦因之被铁针打得伤痕累累,可见这种带有一点赌博意味的促销手段还是颇为成功的。

当然,如果你实在没钱,却又的确想要一试身手,也可以拿了铝制的牙膏皮去与摊主做一个交换——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家中的牙膏尚未用完,装有剩余牙膏的牙膏皮却已经不翼而飞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