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而恪尽职守 倒而灵魂不朽——纪念于若木诞辰百年

缅怀于若木(第二版) 作者:陈云纪念馆 著


生而恪尽职守 倒而灵魂不朽
——纪念于若木诞辰百年

孙树侠

夫人掩不住学者芬芳

于老不仅仅是陈云的夫人,更是我们营养界的开拓者。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在一般场合大家普遍称其为于老,可是在我们学术界都尊称为于若木先生。先生称谓必须某个学术领域有资历、有见解、有成就的学者。从1992年至1983年,营养学科从古老到新兴,经历了很多调研和整理。据1982年第一次营养调查显示,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均衡给中国未来带来的危害巨大,于老认为营养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她说:“我们营养盲超过文盲。”至今营养健康教育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她曾派学者调研考察美国、日本的营养界,明确指出:抓学生营养餐,不但可以使儿童、青年身体健康,而且可促进标准化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与当时我们各部门认为“吃不饱、顾不上营养”的说法相比,日本就是在最吃不饱时抓的营养餐。美国在“二战”时,征不上兵,才发现营养的重要性。她提出健康从娃娃抓起,提出护苗工程。她创办了学生营养小报,强调我们从小做起,要办学生喜欢的报纸,总之她把有关营养的各部委、各科研机构组织起来,系统地做了很多研究,把40年的落差缩小到20年,使各大院校科研单位陆续成立食品学院和营养系,或加工所等,这也使得她在学术界的地位被很多专家承认。

从1989年到1992年,我阴差阳错在恩施自治州搞硒研究。我们原人事局长李朝山,后来调到蔬菜所当书记,我给他送去富硒茶,他转送给了于老,并告诉她说我在搞硒研究,于老非常高兴,说想找我聊聊。在我跟她的交流中,于老提出很多专业性的问题。我一一向于老汇报,说我们已开过富硒茶的论证会,已开发62个富硒产品,14个成熟的产品准备开鉴定会。我和国内知名鉴定专家们沟通了此事,大家一致邀请于老参加。我和恩施市政府的市长去于老家,于老欣然同意并建议在恩施召开此会,以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进行考查。我们都说交通不方便,小飞机只容24个人,噪声太大,于老说没事。后来,大家建议于老当鉴定组组长,但她坚决不当,最后投票选举一致通过,她才同意。

回来后,于老说研究室一直给她评研究员,她都不要,看来应该要,便于工作。1994年于老拿她的职称小本给我们看,笑着说,就这个小本,没它,我少开不少会,失去很多学习机会。在恩施硒开发问题上,于老主张不要开发硒矿,避免继续污染,保持当地生态环境。到目前为止,这一理念保持了恩施国际硒都的地位。自此以后,大家不知不觉中自发地称于老为于若木先生。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于老不仅管营养,还管生产营养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当我1994年承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负责生产富硒面和大米时,于老给予了极大关心。她说缺硒给东北群众的健康带来很大的问题。她告诉我用什么方式富硒,不用土壤施硒肥,不能从恩施运富硒粮食……句句要害、句句实际。于老虽然已多次去过北大荒,但这次专门为硒产业发展亲临富硒生产基地普阳农场考察。当时下着大雨,吉普车剧烈颠簸,她老人家还幽默地说像筛煤球……我们紧张得真乐不出来。她不但考察了硒,还看了教师家,问他们拿到工资了吗。他们都说拿到了。她说从你们家里的摆设,就猜想没有拖欠你们的工资。

回来路上听说农场要私有化,于老望着直径一公里的德国喷灌机,自言自语地说:这些设备分给谁?谁能管理呀?回到省里于老直接问省委书记的打算,书记说三原不让他管,他这个书记没法当。于老回来给中央写了信,希望常委去看看。结果江泽民、李鹏、朱镕基都去看了,回来说“这个才代表中国的农业”。当时虽然有6个场归了地方,但103个场都保留下来,这才有今天黑龙江农垦,全部供国库和军粮,为部队管理,才能保证我们4个人当中有一个吃黑龙江农垦的粮食。

当我们去广东推广学生营养餐时,广东专家认为吃在广东,可我们孩子怎么能吃学校没味道的饭呢?我们回来汇报于老,于老马上把儿研所的报告复印一份,又亲自给广东省委书记写了一封信,请省委书记亲自调研该不该搞学生营养餐。对于学生奶、学生营养餐,于老多次借国家领导人给她拜年的机会反映情况,她笑着说:我都变成疯老太太了,见着他们就让他们关心学生奶和学生营养餐,说时她自己笑出眼泪,而她的眼泪像洒在我们心里,不是滋味。

吃“科学”是成功的秘诀

于老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热爱,真是可用“吃”来形容,多难的论文,她也要啃,不懂的问题就讨论,要吃到肚子里消化、吸收。她的发言稿都是她自己写,我们写的稿仅供参考。她把外语单词贴到床头、桌子上、卫生间,她永远关注前沿科学、支持前沿科学,对于“珍奥”、“新时代”、“娃哈哈”都是从学术上支持,而非感情……时过多年,证明她支持对了。比如活菌、死菌之争,国际和国内标准都要算在内,用菌的代谢物才是我们更应关注的营养物质。我1982年研究食品风味时引起专家很多质疑,虽然科委主任宋健、农业部长何康都给我回复并接见,但还是困难重重。我们老书记把报告也给了于老一份,他回来说于老非常支持,于老还说新鲜事物和科学研究可能开始都会不太了解,但是你拿出成果和数据,别人就会承认。这个精神上的支持使我在风味研究中取得很多成果,尤其是去蒜味研究报了专利。1984年这个专利转让给中国工业牙膏协会并给芳草牙膏厂生产男子汉牙膏和爽口水出口,转让费为25 000元,使我成为北京市交个人所得税知识分子第一人。这个消息由我们老书记告诉于老,老书记说于老比我还高兴。看现在风味研究电鼻、电舌都有,更有气质、液质联合测定方法,说明随着科学的发展一切都有可能。其实硒研究从有毒到应用,于老也起到了很大作用,现在再一次掀起硒热,说明于老的前瞻性。

她的爱广而大 留下的是不朽灵魂

我习惯晚间10点等于老电话。她在那个时间都要问一些她听到的重要的问题。尤其在她弥留之际,大家都知道她住院时都报喜不报忧,但是她总是能听到、猜到一些事情并且问我。她爱这个事业,爱到忘我的地步。她人在医院,心在事业。非常不凑巧的是她弥留之际,正是营养事业处在多事之秋,辽宁的豆奶事件、上海牛奶事件、北京餐巾纸发霉事件、上海营养餐冷冻政策事件,都让她劳神放心不下。这也是我们搞健康人非常清楚的,她的病是心病为主的结果。

于老爱她的家人,讲她的哥哥、讲她的子女,讲她革命中的人和事,无不充满爱;她爱身处困难的知识分子,以其所能予以帮助;她爱教师,问他们是否按期发工资;她爱孩子,看到昆明、绵阳孩子个小,马上引进豆奶机,让孩子们喝上豆奶,并且从身高、体重、血色素做科研分析。她爱我们每个人,包括我们的家人、孩子,她的穴位胶布疗法,几乎每个人都尝试过,我想她的穴位胶布疗法,随着科技发展将成为近红外穴位胶贴,会上一个台阶,造福更多人。她的爱是那么纯粹,那么深厚,感动很多身边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她百年之后还会有那么多人和企业怀念她、敬重她,以至于在营养界还有她的传说。

10分钟不足以说全她的一切,几页纸不足以说够她的贡献,让我们踏着她的脚步,在营养领域不断探索,不断发展。我相信如果暗物质是指灵魂的话,于老一定在星空中注视我们的进步,祝福我们每个人。


作者简介

孙树侠: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工作委员会主任、营养专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