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盛世喜太平 清皇室再添贵子

少年雍正 作者:南宫不凡 著


第一章 盛世喜太平 清皇室再添贵子

第一节 降世之初

天下方太平

回顾大清帝国268年的历史,其中涌现出好几位雄才大略、彪炳青史的帝王。在这些人物中,有一个帝王的故事特别耐人寻味,曾引起后人无休止的争论和猜测,他也因此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天子之一。那么,这位皇帝究竟是谁呢?也许您已经有了答案,他就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雍正。现在,我们就从雍正皇帝的少年时代说起,看看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天子是如何从垂髫稚儿成长为一代名君,为大清帝国做出杰出贡献的。

话说康熙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78年秋天,对于大清皇朝来说,这个秋天意义非凡。这年8月,起兵谋反的平西王吴三桂在称帝后一命呜呼,以他为首的“三藩之乱”逐渐走向溃败。在清军的步步紧逼下,“三藩”的残余势力节节败退,已无还手之力。大清帝国在入关34年后,基本上消除了威胁朝廷的各方势力,在中原大地上真正站稳了脚跟。这年,康熙皇帝25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大好年龄。5年前,他不顾部分朝臣和祖母孝庄太后的反对,毅然决定撤藩,进而引起了“三藩之乱”。战事既起,众说纷纭。大臣们有的抱怨康熙太急躁,不该触怒汉族权臣;有的担心朝廷失败,祸及自身,于是悄悄转移家属财物出京,准备逃回故土盛京;有的还不断劝说康熙与吴三桂议和,以免落得死无葬身之地。面对种种猜疑和抱怨,康熙皇帝镇静自如,他聪明果敢地和“三藩”进行斗争,终于换来了今天的胜利,当然格外高兴。

铜瓦寺,位于昆明市区东北郊7公里处的鸣凤山麓,坐东向西,是云南著名的道观。主殿为青铜铸造,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故名之“金殿”。它是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在昆明重建的。

万岁爷一喜,天下皆欢,大清后宫内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康熙带领几位前线将士向孝庄太后汇报战况。在宫女们搀扶下,孝庄太后一一接见将领,并问询吴三桂死亡的经过。一位叫图海的将军声音洪亮地说:“回老佛爷,吴三桂知道自己末日到了,可还不死心,总想过把皇帝的瘾,就在衡州搭了一席棚子,刷上黄漆,慌慌张张地称帝了。老天哪能容他这样的乱臣贼子!本来风和日丽的天突然狂风骤起,乌云漫天,顷刻之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那席棚子被狂风卷上了天,黄漆也被雨水冲掉了,把吴三桂吓得从座位上摔了下来,顿时嘴歪眼斜,再也不会说话了。”

清军入关后统治中国的第一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阿弥陀佛,”听到这里,孝庄太后口宣佛号,点着头说,“好啊,报应得好!吴三桂也想坐龙椅,真是异想天开!皇上,吴三桂死了,这天下可算太平了,要好好庆祝一下才是。”

“是,”康熙微笑着答道,“孙儿已经传旨,京城和全国各地都要庆祝。”

此时此刻,孝庄太后不免忆起大清入关前后的种种往事,想起几十年来辅佐儿孙巩固帝业,治理天下,终于换来今日安宁,真是感慨万千。

就在这时,5岁的皇太子胤礽在宫女引领下走了进来,他见过太后和父皇,满脸喜色地说:“皇阿玛,听说吴三桂死了,这是真的吗?”

本来,大清旧制没有立太子的规矩。当年,努尔哈赤设立八旗议政制度,共同治理国家。皇太极继位后,逐步削弱八旗权力,巩固皇权,可他也一直没有立嗣。后来他突然去世,没有来得及指明皇位继承人。八旗举行会议,选举新君主,由于他们争夺激烈,互不相让,年仅6岁的九阿哥福临意外地成为新天子,他就是大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

顺治24岁时,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他与母亲孝庄太后共同指定三阿哥玄烨为帝,这就是康熙。由此来看,大清没有立太子的先例,那么,康熙为什么立了太子呢?这说起来也与“三藩之乱”有关。

三藩叛乱之初,叛军势头甚猛,打得八旗兵连连后退。为了稳定人心,争取支持,康熙毅然决定册立太子。他先后有过几位皇子,可是大多夭折,只有大儿子胤禔和二儿子胤礽尚在,其中胤礽是皇后赫舍里氏生的。赫舍里氏家族显贵,人才辈出,皇后的祖父索尼曾经是康熙初年首辅大臣,叔父索额图是康熙重臣之一,深受重用。所以,太子之选自然而然落到胤礽头上。就这样,康熙破例立了太子,胤礽也就成为清朝第一位皇太子。可是,皇后赫舍里氏因生此子产后大出血而去世,小太子只好由孝庄太后亲自抚育。康熙十六年,钮祜禄氏被册立为新皇后,她是康熙初年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的女儿,不幸的是,第二年年初,新皇后患病夭亡。年纪轻轻失去了两位皇后,康熙的心情可想而知。如今,年幼的太子听说吴三桂已死的消息,赶到父皇面前道喜,激起康熙种种复杂的情怀,他揽过太子说:“是啊,吴三桂死了,天下总算太平了。”

看到康熙有些失态,孝庄太后默默地念诵佛号,说道:“这天下是我孙子的,不是谁想夺就夺得了的。吴三桂一死,剩下的那些乌合之众不足为患。皇上,这下你该放心了。你啊,小小年纪继位,这些年来除鳌拜,撤三藩,劳心费力,也该歇一歇了。照顾照顾你的后宫和子女,享一享天伦之乐吧。”

康熙笑了:“祖母教训的是,孙儿正琢磨着为太子请师傅呢。”

康熙的后宫和子女出现了什么问题?孝庄太后为何说出这番话?

四阿哥降生

康熙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继位后以“三藩、河务和漕运”作为自己为政的三大要务,为实现政治理想,他刻苦努力,勤政不怠,堪称君王楷模。这样一位年轻有为、人才出众的天子,自然深得后宫嫔妃和宫女爱慕。在康熙身边,先后出现过数位美丽聪慧的女子,她们为他生儿育女,陪伴他度过人生当中一段段丰富多彩的时光,这些女子中既有他的皇后、嫔妃,也有不少地位低微的宫女。其中一位姓乌雅氏的宫女,就与他演绎了一段后宫爱情故事。

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乌雅氏本是钮祜禄皇后的宫女,满洲正黄旗人,父亲名叫威武,是三品护军参领,这在清朝贵族中地位不算高。乌雅氏14岁进宫,4年来一直陪伴在钮祜禄皇后左右,品行端庄大方,性格直爽刚毅,在深深后宫中倒是难得一见的女子。自从钮祜禄氏受封皇后,她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与康熙见面的机会增多。有一次,康熙与皇后谈论三藩之事,皇后说:“后宫不可以干预朝政,这是祖宗订下的规矩,臣妾不敢议论朝廷大事。”当时,三藩之事颇为棘手,康熙本想与皇后交谈一二,借此抒发心中郁闷,没想到皇后拒绝了自己,不由得有些扫兴。站在一边的乌雅氏看出了皇帝的心思,她沉着地接口说道:“现在战事吃紧,皇后娘娘身在后宫,却十分牵挂前方的军情。她常常对我们说,古代的花木兰替父从军,不但杀敌立功,还成为一名大将军。我们虽不能冲锋陷阵,但可以捐赠财物,发动兄弟姐妹,尽自己所能支持朝廷平叛。”

这番话让康熙皇帝大吃一惊,他是绝顶聪明之人,对皇后非常了解,知道这番言论绝不可能出自她的口中。他盯着乌雅氏打量了一会儿,缓缓说道:“嗯,还是皇后想得周到。”

自此,康熙就注意上了乌雅氏,对她率真、刚强的性格产生了好感。一来二去,两人产生了感情。就在钮祜禄皇后去世不久,乌雅氏受孕怀子,由宫女晋升为答应,进而成为常在。

答应和常在是清后宫里的一种级别称谓。在大清后宫中,为皇帝挑选嫔妃和宫女非常严格,一般3年进行一次选秀。其中选出的秀女是专门为皇帝准备的女子,她们不用出力工作,一旦得到天子临幸,可以直接晋升为贵人。宫女则不同,她们负责后宫各种工作,包括卫生、饮食、衣物等等,很难与皇帝接近。就是得到天子临幸,也必须先成为答应、常在,才能晋升为贵人,跨入嫔妃行列。

乌雅氏得到康熙临幸,自然十分激动。特别是受孕后,她更加高兴,似乎看到了自己更为光明的未来。她终日里小心谨慎地护持胎儿,盼望着孩子能够早一天降临世间。

康熙皇帝是一位性情天子,虽说已有许多子女,可对出身较低微的乌雅氏还是十分照顾,常常亲自去看望她。这一来,身为后宫之主的孝庄太后就不满意了,她提醒康熙不要厚此薄彼,应该顾全大局,不能冷落了其他嫔妃。康熙自幼由祖母养育成人,和她的感情非常深厚,一直听从她的教导。在太后的干预下,他不得不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周旋在众多嫔妃之间,有意冷淡乌雅氏。好在乌雅氏知书达礼,明白自己的处境,并不争风吃醋,只是默默地孕育皇子。

转眼间,1678年12月来到了。乌雅氏怀胎十月,临产在即。作为一名身份较低的常在,她被安排到一处普通的宫室里等待生产。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她顺利地产下一名男婴。听到孩子嘹亮的哭声,乌雅氏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她挣扎着坐起来望着儿子粉红的小脸,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可是这份喜悦没有持续多久,接生的嬷嬷走进来抱起孩子,无情地说:“小阿哥该抱走了,您安歇吧。”说完,她抱着孩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乌雅氏清楚宫中制度,身份在妃以下的嫔妃无权抚养自己的子女。孩子生下来后,必须交由贵妃、皇贵妃或者皇后养育。如今,后宫没有皇后和皇贵妃,自己的儿子又会交给哪位贵妃抚养呢?皇上知不知道自己生了儿子呢?带着种种疑虑、不忍和难过,乌雅氏悄悄流下了眼泪。

孩子一落地,康熙就得到了消息,他立即传旨让嬷嬷把孩子抱到佟佳氏贵妃处。佟佳氏是康熙生母孝康章太后的侄女,康熙的亲表妹,一等公佟国维的女儿。佟佳氏品行高贵,性情和善,与康熙关系极佳。她入宫多年来,只生过一个女儿,可惜殇逝了。所以,康熙有意让她育养新生皇子。

当嬷嬷把新生皇子抱进佟佳氏宫内时,她高兴地一把接过来,端详着婴儿的脸蛋连连说道:“多可爱的孩子,多可爱的孩子。”那神情举止,竟比自己生了儿子还要得意。不一会儿,康熙也来到了,他看了看孩子,半是喜悦半是伤感地说:“算起来,这是朕的第11个儿子啦。可惜啊,那么多都夭亡了。”在此之前,康熙有过10个儿子,不过幼殇的很多,存活下来的只有康熙十一年(1672年)、十三年(1674年)、十六年(1677年)先后出生的胤禔、胤礽和胤祉,其中胤礽已经封为太子。清室的规矩,皇子夭折不序齿,所以,这个新生皇子如果健康长大,算起行次来,反倒居了第4位,成为康熙朝的四阿哥。

不知这位皇子能不能健康成长,他日后的人生之路又会遭遇哪些故事呢?

第二节 特殊的生长环境

子以母贵

贵妃佟佳氏喜得贵子,劝慰康熙:“皇上不要想那么多,你瞧这个孩子虎头虎脑,健壮着呢,肯定会健健康康地长大的。算起来,他该是四阿哥了。请皇上为他赐名吧。”

康熙想了想,摇摇头说:“过些日子再说吧。”康熙一度在皇子取名上下过功夫。起初,出生的皇子取名比较随意,大多取吉祥之意,像承瑞、承庆、长生等。胤禔原名保清,胤礽原名保成。可是,由于皇子幼殇过多,康熙心生烦恼,于是他效仿汉族取名方法,为孩子选中了“胤”字辈,“胤”即血胤,是后代的意思。为了祈求儿子健康成人,康熙又选中了汉字中含有“福”的意义的文字,寄予有福的愿望,希望儿子们健康长大。像“禔”是安享福寿的意思,“祉”是福气的意思。如今,为新生皇子赐名,自然也不能脱离这一惯例。由此可见,康熙对待儿子们可谓用尽了心思,体现出一位父亲的爱子之情。

康熙没有急着为儿子赐名,这个新生的皇子也就暂时以“四阿哥”相称。“四阿哥”长大成人后,康熙为他取名胤禛。“禛”是“以真受福”的意思,看来康熙希望这个儿子对上天和祖宗真诚,以此得到福佑。胤禛就是后来著名的雍正皇帝。从这里开始,我们就用胤禛这个名字来叙述下面的故事。

胤禛初来人世,即遭遇离别生母之痛,尚在襁褓之中的他成为养母贵妃佟佳氏怀里的娇儿。佟佳氏细致地为孩子挑选乳母,安排着孩子的满月席、百岁宴,忙得兴高采烈,整个皇宫都沾了份喜庆气息。由于佟佳氏地位尊贵,又深得康熙宠爱,初来人间的胤禛子以母贵,自然备受后宫诸人关注。这不,就连孝庄太后也送来了礼物,一把镶金白玉长命锁和一对伏虎玲珑镯,精巧别致,十分贵重。佟佳氏高兴地收下礼物,和乳母一道抱着胤禛前去慈宁宫谢恩。

慈宁宫是太后居所,平日里少有人走动。胤禛在乳母的怀里甜甜地熟睡着,根本不知道周围人为他所做的一切。孝庄太后正在宫门外摆弄花草,看见她们来了,停下来仔细端详孩子好一会儿才说:“面相饱满,是个有福气的。”

这时,胤禔和胤礽一前一后跑了过来,边跑边喊:“小皇弟在哪?小皇弟在哪?”

要是平日,孝庄太后看到皇子们如此无状疯跑,早该训斥他们了。今日她却格外高兴,笑眯眯地说:“太子不要慌张,你看,你又多了位皇弟,将来又多了位助手。对了,你父皇为你请师傅了吗?”

“请了,”胤礽说,“请了大学士汤斌、耿介和熊赐履,我和大阿哥一起学习。”大阿哥就是胤禔,他的母亲那拉氏,封号惠妃。胤禔虽是长子,由于母亲身份低,只能屈居胤礽之下,是一名普通皇子。目前,这些稚龄幼子只知玩耍嬉闹,生长在皇宫内院,上有父皇母妃疼爱,下有太监宫女侍奉,生活无忧,其乐融融。哪料想得到,等到长大成人,这几位血肉至亲的皇子阿哥为了争夺皇位,展开了一场场你死我活的明争暗斗,上演了一出“无情最是帝王家”的真实惨剧。

长命锁又叫“寄名锁”,它是明清时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古人相信,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避灾去邪,“锁”住生命。

说话声惊醒了胤禛,他瞪着一双黑亮的大眼睛注视着众人,好像在想什么心事。胤礽突然指着他脖子上的长命锁说:“他也有这样的锁,和我的一模一样。”

胤禔摸摸脖子,有些失望地说:“你们都有,我怎么没有?”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孝庄太后猛然记起一事,胤礽出生时,她送过长命锁。今日高兴,疏忽了这件事,竟然把同样的长命锁送给了胤禛。太子身份与普通皇子不同,这一下不是惹了麻烦?孝庄太后毕竟身经三朝,阅历极深,在这样的时刻并没有露出丝毫慌张,沉着地说:“四阿哥出生时,我在佛祖前祷告。佛祖显灵,说四阿哥命弱,需要佩戴金玉合体的长命锁才能健康长大。我想,我有一对长命锁,一把送给了太子,这把就为四阿哥求福吧。太子,你说老祖母这么做,对吗?”

太子年幼,哪里晓得孝庄太后的深意,欢快地说:“对,老祖母从不做错事。我喜欢小皇弟和我有同样的长命锁。”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过,深深的后宫,可不像孩子们想的那么纯真欢乐,其间充满了争斗、猜忌、圈套和暗算,稍不留神,就会成为他人的眼中钉,或者落入别人的圈套。当胤禔回到惠妃宫中,告诉母亲太子和胤禛佩戴同样的长命锁时,惠妃好不气恼。她认为孝庄太后有意偏袒佟佳氏,对自己不公。可是又无可奈何,自己入宫以来,很少得到皇帝的欢心,这样的怨恨又能向谁诉说?

降临在帝王之家的胤禛面临的并非全是锦衣玉食、欢声笑语,更多的是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莫名的怨恨之情,以及暗藏杀机的宫廷生活。如此特殊的环境会给胤禛的成长带来哪些影响呢?

母以子荣

又是一年冬日至,四阿哥胤禛已经满1周岁了。1年的时间里,他得到贵妃佟佳氏无微不至的照料,长得结结实实,十分健壮。康熙甚为宽慰,常常去看望她们母子。这本是人之常情,可作为日理万机、子女众多的天子来说,却是很难得的事情。每每看到胤禛天真活泼的样子,康熙都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无不感激地对佟佳氏说:“四阿哥能健康成长,多亏你悉心呵护。”

佟佳氏坦然地说:“这是臣妾的儿子,臣妾怎会怠慢?”她始终把胤禛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这为胤禛的成长带来许多有利的条件,也给胤禛生母乌雅氏带来说不清的烦恼。

自从儿子被抱走,乌雅氏几乎没有见到过他,她日思夜想,特别希望见到胤禛。无奈深宫重重,戒律森严,岂是她一个普通宫人能够随意走动的?陷入深深思念之中的乌雅氏常常以泪洗面,却不敢声张。好在康熙有情有义,没有忘记她,反而常来看望、安慰她,这给了她很大的慰藉。

这天,乌雅氏在皇宫中散步,不知不觉来到佟佳氏宫外。望着高大威严的宫门,琉璃翡翠的廊柱屋檐,门口两边依然青葱的树木,她心里兀自忐忑不安,一时间不知该进该退。忽然,宫内传出一个孩童爽朗的笑声,接着一位宫女牵着胤禛的小手蹒跚着走出来。胤禛身穿锦缎棉袍,头戴鹿皮小帽,一眼望去,贵重端庄,一副皇家子嗣的气派。乌雅氏看到亲生儿子,扑过去喊道:“儿子,额娘想死你了!”

哪知,胤禛甩甩小手,根本不理睬乌雅氏。乌雅氏陪着笑容,拉着胤禛的手问长问短,完全不想儿子年幼,还听不懂自己的话语。

这时,宫内传出一阵响动,佟佳氏在宫女太监簇拥下走了出来。她看到乌雅氏和胤禛在一起,不由得眉头一皱,似乎有些不快。乌雅氏思子心切,忘记见到贵妃应该行礼叩头,呆呆地站在那里。一位太监上前呵斥道:“见到贵妃娘娘还不赶紧行礼?”

乌雅氏这才回过神来,忙不迭地施礼问安。佟佳氏轻轻一笑,说声“罢了”,招呼着胤禛说:“老佛爷让我带四阿哥去呢,这会儿没工夫和你说话了。等你有空了,常到这里来坐坐。”说完,带着胤禛和众多太监宫女扬长而去。

乌雅氏望着她们一行远去的身影,泪水在眼眶里转了几转,差点流下来。

这件事让乌雅氏伤心了好久,一向刚强的她似乎有些支撑不住了。她的想法自然瞒不过康熙,眼看着胤禛一天天健壮长大,他决定晋封乌雅氏为德嫔。虽然位列嫔妃最末,却也有了正式的封号和地位,乌雅氏因子得福,心情开朗了许多。

不久,德嫔乌雅氏再度受孕,这样一来,她对胤禛的感情冲淡了不少。此后,她接连生育了三女二男,成为康熙嫔妃中生育子女最多的人之一。可见她与康熙的感情还是十分深厚的。不过,在她生育的6个孩子中,先后夭亡了3个,只有胤禛、胤禵和一个女儿存活长大。胤禵排行十四,比胤禛小10岁,是康熙诸多皇子中特别优秀的一位。

在接连不断的生育过程中,乌雅氏与胤禛的感情日益淡漠,而胤禛,在佟佳氏身边快活地成长,对养母佟佳氏感情日深。随着年龄渐长,这种特殊的关系对他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不知道日后还会发生哪些故事?

第三节 倔强的小皇子

我没输,我没输

康熙二十年,佟佳氏晋封为皇贵妃,位列六宫之首。当时,清宫制度规定,皇帝嫔妃包括皇后1人,皇贵妃1人,贵妃4人,嫔6人,贵人以下包括常在、答应在内,数额不限。由于康熙两次册立皇后,皇后都不幸去世,所以他不再立后,那么皇贵妃自然就是后宫中地位最尊贵的嫔妃,成了实际上的皇后。

佟佳氏荣升皇贵妃,虚龄4岁的胤禛由此日显尊贵。这几年时光,在佟佳氏精心呵护下,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小男子汉,不仅体格健壮,头脑聪颖,而且性情善良,活泼刚直,十分可爱。康熙非常喜爱胤禛,特意把他养育在宫中,每每闲暇,都会亲自调教一番,告诉他许多道理。

说也奇怪,胤禛似乎懂得父皇心思,每当康熙亲自看护他时,都表现得特别乖顺。佟佳氏开玩笑说:“四阿哥淘气,见到父皇就老实多了。”

康熙笑着说:“是吗?我看他倒是很懂事。”说着,继续为他讲述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或事迹,并教他背诵简单的诗词文章。

胤禛认真地听着、诵读着,不时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康熙很有耐心,一一为他解答,并启发他如何思索。看见他们父子其乐融融的样子,佟佳氏开心地笑了。不过,这样的时光却是非常难得的,康熙身为一国之君、众多子女之父,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佟佳氏母子身上。小小的胤禛常常盼望与父皇相聚,却很难如愿。

清代用和阗白玉雕琢而成的“嘎拉哈”。一天,胤禛与三阿哥胤祉一起玩打羊踝骨游戏。羊踝骨就是连接羊的腿骨和胫骨的那块骨头,是北方民族的传统游戏器具,满语为“嘎拉哈”。“嘎拉哈”的玩法多样,是满洲子弟最喜欢玩的游戏。两个孩子一人一个羊踝骨,相互碰撞,谁的碎了谁就输了,谁的完好无损谁就获胜。大清入关后,清廷一直鼓励子弟们保留传统习俗,习武骑射等都不可荒废,孩子们玩的游戏当然更不会丢弃。所以,虽然身在后宫,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皇子们还是喜欢玩这种简单有趣、具有浓厚草原气息的游戏。

胤祉是个爱静不爱动的孩子,擅于思考,性格文静,有些内向,虽比胤禛大一岁,体格却不如他健壮,也没有他活泼爱玩。两人一起玩游戏,胤祉常常输给胤禛。这次,两人拿着羊踝骨碰来碰去,只听“啪”一声,胤祉的又碎了。胤禛高兴地跳起来:“我赢了,我赢了。”

看他喜形于色,胤祉不动声色,从随行的太监手里又拿过一个羊踝骨,冲胤禛说:“三局两胜,你才赢了一次,再来!”

胤禛说:“来就来。”说着,从自己的跟班太监手里抓起一个羊踝骨就与三哥胤祉比拼。

几次碰撞之后,胤禛的羊踝骨碎了,他顿时怒气冲冲,脸涨得通红,摔打着胳膊,不服气地又拿过一个羊踝骨,急急地说:“再比,再比!”

胤祉似乎成竹在胸,慢吞吞挑出一个羊踝骨,笑呵呵地与胤禛继续玩游戏。结果,胤禛再度失利,按照事先讲好的三局两胜的规则,胤禛彻底输了。这下他不玩了,一把抓过太监手里所有的羊踝骨,扔到地上,大声哭叫起来。

跟班太监一看,连忙哄劝,胤祉有些不耐烦地说:“输了就输了,哭鼻子没出息。”

胤禛一听,更加生气,连蹦带跳地叫嚷着,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抒发心中的不甘。胤禛的跟班太监担心乱子闹大了受到连累,急忙劝说胤禛回宫。就在这时,康熙恰好退朝路过这里,听到孩子们的叫嚷声,好奇地赶了过来。

听了事情的前后经过,康熙笑着问道:“四阿哥,你输了就认输算了,还哭叫什么?”

胤禛年幼,他也说不清自己哭叫的原因,只是不服地说:“我没输,我没输,我就是不输!”

胤祉说:“皇阿玛,他输了也不承认,他撒谎。”

胤禛急了,也顾不上父皇在场,高声叫道:“我就是没输,你输了!你输了!以前都是你输。”

胤禛的跟班太监害怕康熙生气,慌忙劝阻胤禛:“四阿哥,不要吵了,以前都是你赢,现在也都是你赢,下次还是你赢。”

出乎太监们意料的是,看到儿子率真的表现,康熙反而很欣慰,他看了看地下的羊踝骨,对两个儿子说:“你们都不要吵了,上一局谁输谁赢已经过去了。这样吧,你们再来一局,皇阿玛当裁判,看看谁厉害?”

胤禛破涕而笑,立即捡起地上的羊踝骨,冲着胤祉喊道:“来,继续比。”

胤祉不情愿地捡起一个羊踝骨,噘着嘴说:“比就比,谁怕你!”

兄弟俩再次比斗,胤禛如愿胜利,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向康熙夸耀着:“皇阿玛,我赢了,我赢了!”

康熙点点头,看着两个天真可爱的儿子,一个喜笑颜开,一个嘟噜着脸蛋一言不发,语重心长地说:“皇阿玛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爱玩游戏,也总想赢,不想输。后来长大了,慢慢懂得输赢乃兵家常事的道理,才知道认输是一种勇气,只有认识到失败,承认失败,才会从失败中得到教训,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胤祉聪慧善思,听了父皇这番言论,接口说:“父皇,我输了也不怕,我还会赢的。”“对,”康熙抚摸着他的脑袋说,“不要怕输,要想办法去赢,这才像个男子汉。”

胤禛似懂非懂,天真地说:“我就想赢,我不想输。”

康熙乐呵呵地瞧着胤禛,吩咐太监们照顾两位阿哥回宫,自己转身向御书房走去。

佟佳氏听说了这件事,特地向康熙说起胤禛的表现,康熙若有所思地说:“四阿哥性情率真,要强不服输,这是好事。可是,他太过刚烈,喜怒分明,还需要学会韬光养晦才是。”

佟佳氏是有心人,她品味着康熙的话中之意,一时间产生许多想法,说道:“四阿哥还小,慢慢调教会好起来的。”然而,胤禛倔强好强的个性越来越分明,不久又惹了一场是非。

不是我的错

转过年来,1682年的秋收时节,一天,康熙带领一大帮臣子到御花园查看自己试验耕种的稻子。原来,康熙勤学好进,喜欢接触和吸收先进的科学知识,他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亲自在御花园做试验,打算孕育优良品种推广。这可是千古帝王中绝无仅有的事情。在精心培育和科学管理下,试验稻种丰收了,望着一大片沉甸甸、黄澄澄的稻谷,康熙心情激动,一面吩咐臣工准备镰刀农具,亲自下地收割稻谷;一面传旨让皇子们前来御花园,参加收割稻谷的劳作。

《劝农图》——清代王云所画,体现了封建政府重视农耕,以农为本的治国方针。

胤禔兄弟得到旨意,好奇极了,他们诞生于帝王家,生长在锦衣乡里,哪里晓得耕种劳作之事。太子胤礽说:“听说稻谷是黄色的,会不会和我穿的衣服一样?”太子的穿着服饰与普通皇子不同,颜色一律是象征皇权的杏黄色,更显高贵气派。胤禔说:“稻谷是粮食,怎么会和衣服一样。我听额娘说,稻谷就是大米,我们吃的米饭是白色的,所以稻谷也是白色的。”胤祉虽小,却有些学问,插嘴说:“稻谷去掉壳才是大米,它们不一样。”最小的胤禛跟在几位兄长身后,听他们说得兴高采烈,不由得心花怒放,又蹦又跳,好像得了什么宝物一般。

弟兄几人边说边走,一个个心情愉悦,脚步加快,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试验田边。太子胤礽看到康熙一副农人装扮正在工作,皱起眉头不解地问:“皇阿玛,您这是干什么呢?”

儿子们来了,康熙并没有停下劳作,边工作边说:“收割稻谷啊。你们过来,帮着捡落下的稻穗,不要浪费一粒粮食。”

胤禛第一个冲到前面,跳到地里,捡起地下的一根稻穗问:“父皇,这就是稻谷吗?它是什么粮食?怎么吃它?”

康熙拿起一粒稻谷,一边剥掉外壳一边说:“这就是稻谷,收割下来,去掉外面的硬壳,里面就是白花花的米粒。你们瞧,这是不是我们平常吃的米饭?”

胤禔兄弟看着父皇的演示,发出惊异的感叹:“哎呀,大米是这样来的,真是好玩。”

康熙说:“你们不要只觉得好玩,要体验劳动的艰辛,才能珍惜粮食,爱惜天底下辛勤耕种的老百姓。这样,你们才是一位合格的皇子,才能为我们大清的江山社稷尽力。”

胤禛爽朗地说:“皇阿玛,我们知道了,我们该劳动了吧?”

康熙笑了:“四阿哥性子急,干什么都沉不住气。好吧,你们四人就在这片地上找一找,看看有没有落下的稻穗,捡起来归拢到一起,交给管事的太监。”说完,他让太监们带领皇子劳动,自己带领大臣们去乾清宫议事。

四个皇子一听,高兴地一头栽进田地,低头弓腰,认真地寻找起来。平日这些皇子受到的规矩管束非常严格,言谈举止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生活虽然优越,却很枯燥乏味。今日可以在这片小田地自由活动,当真像“撒野”的小马一样,其心情可想而知。

一会儿工夫,他们找寻遍了整块实验田,每人手里攥了几根稻穗,可是他们意犹未尽,不肯离开稻田,仍在田地里四下张望着,一是渴望找到稻穗,二是希望多玩一会儿。就在他们踌躇之际,胤禛又发现一根稻穗,他急忙跑过去捡。不巧,这根稻穗在胤禔脚边,他抢在胤禛前面捡了起来。

胤禛着急地上去抢夺:“这是我的,我的。”

胤禔不给他,躲闪着说:“我捡的,凭什么说是你的?”

“就是我的,就是我的。”胤禛追赶着说,“还给我,还给我!”兄弟俩互不相让,你追我赶地争夺着,胤禛人小,追不上胤禔,又气又恼。胤禔呢,被追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十分狼狈。

周围的太监们一看,着急地上前劝架,有人拉住胤禛,有人劝住胤禔,不住声地说着:“阿哥们息怒,息怒,您要生气了,惩罚奴才吧,不要跑了,不要跑了。”

胤禛奋力挣脱着,不依不饶地喊叫着:“还给我稻穗,还给我稻穗。”

胤禔已经10多岁了,懂得如何对待手下太监,呵斥他们说:“你们都看见了,这是我捡的稻穗,四阿哥非说是他的,你们作证,这根稻穗到底应该归谁?”

领头的太监一听,忙说:“奴才眼拙,眼拙。刚才万岁爷吩咐了,把所有稻穗归拢到一起,奴才看各位阿哥爷已经捡完稻穗,就收起来吧。”他哪里敢评论皇子们对错。

太子胤礽站出来说:“你真乖巧,想一句话了事吗?你说,稻穗究竟该归谁?”

太监吓坏了,忙不迭跪倒在地,冲着太子胤礽磕头说:“太子爷,奴才忙着工作,没有看到阿哥爷们的事,您还是饶了奴才吧!”

胤祉也上前凑热闹:“皇阿玛安排你负责这里的事,你说没有看清,这能饶了你吗?”

“快说,快说!”四个皇子围住太监,齐声威逼。

其他太监见事不妙,悄悄派人向宫里送讯。宫里的大太监听说皇子们威逼太监,担心事情闹大,赶紧禀告了康熙。康熙听了,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将儿子们带回宫中,严厉训斥他们,要他们反思自己的过错。

哪知,胤禛脾气倔,竟然顶撞道:“那根稻穗是我先看到的,大哥抢先捡了,这不是我的错。”

康熙没想到他敢顶嘴,怒火上升,提高嗓门说:“这件事情由你而起,你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还在这里争辩,你说,你错了吗?”

胤禛拉长着脖子说:“不是我的错。”

“好,”康熙气极了,真想打他几巴掌,可还是努力忍下了,“不是你的错,那是谁的错?如果你能忍耐一下,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吗?身为皇子,小小年纪脾气如此急躁,不能容忍他人,这样将来怎么治理国家?”

一生经历太宗、世祖、圣祖三朝,辅佐两代幼主,誉为“清朝兴国太后”的孝庄文皇后。胤禛不再言语,慢慢低下了头。

此事最终还是惊动了孝庄太后,她亲自向康熙问起几位皇子的情况。康熙想了想说:“四阿哥脾气急躁,性情率真,需要好好调教。”

不知道此后康熙会采取哪些措施管教胤禛?胤禛又会如何成长?

太平盛世,深宫大院,锦衣玉食,生活优裕,性情率真的胤禛没有迷恋物质上的享受,反而追求读书进步。不足6岁时,他进入尚书房读书,叩拜孔子像,开始在各位名家大儒的指导下学习。

小小年纪的他表现出好强的个性,不顾酷暑严寒,苦读不辍。他尊敬师长,友爱兄弟,有一次,一位老师惩罚诸皇子,引起康熙不满。可是胤禛却为老师求情,众人深感不解。

在苦读圣贤书的同时,康熙还有意地引导儿子们学习西学,这天,他领着儿子们观察月食,这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