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外语德语德语简史

德语简史

德语简史

定 价:¥19.90

作 者: 陈杭柱编著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德语阅读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0017365 出版时间: 2000-07-27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253 字数:  

内容简介

  80年代初,我受教育部的派遗,到德国慕尼黑大学近代史学院进修了两年多。在德期间,我师从著名历史学家格哈特·A·里特尔教授(Prof.Dr.Gerhard A.Ritter),主修德国近代史,副修日耳曼语言文学。主修课使我对副修课的某些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浓厚的兴趣又促进了主修课的学习。在这种背景下,我便对德语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德语文学、德语语言学和德语语言史是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Germanistik)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日耳曼语言大学专业。在我国,开设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或教授德语课程的院校不少,但能教授德语言史的却不多,大部分院校往往只注重教授德语文学和德语语言学,却忽视了本专业的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语语言史。其原因之一是对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的含义理解不够全面,其二是缺乏这方面的师资,第三是学生对枯燥无味的语言史没有兴趣。但作为一名真正的日耳曼语言文学学者或学习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德语语言学和德语文学之外,也应具备一定的德语言史的知识。最近几年,有些院校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先后为学生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介绍一些简单的德语史知识。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我国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使学习使语的学生和年轻的德语工作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对德语语言的演变过程、目前的研究状况以及发展趋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投身到这一研究领域,推动我国日耳曼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陈杭柱,湖北天门人,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1971年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至1984年赴德国慕尼黑大学进修德国历史和日耳曼语言文学。1994年至1995年再次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开展科研工作。曾任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副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事处处长、中国高等教育协会引进国外智力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德历史教科书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驻奥地利使馆教育处主任等。发表论文和译作20余篇,主要论著,《德语简史》、《全国德语强化教学调研报告》、《德语基本词汇手册》、《德汉一汉德词典》、《全国外语水平考试大纲》等。专业研究方向为“德国问题研究”和“日耳曼语言文学”。

图书目录

1.德语的史前史
  1.1 社会状况
  1.2 印欧诸语言
  1.3 印欧诸语言形成的理论
  1.4 印欧基本语言
  1.5 日耳曼语
  1.6 日耳曼语辅音变化和维尔纳定律
  1.7 重音关系和语音变化
  1.8 形态变化
  1.9 原始日耳曼语的历史资料
  1.10 日耳曼语方言
  1.11 日耳曼诸语言新变化
  1.12 同非日耳曼语言的关系
2.早期中古德语(公元6世纪--1050年)
  2.1 社会状况
  2.2 文化状况
  2.3 德语书面语言的开端
  2.4 德语的表现形式
  2.5 德语的使用范围
  2.6 德语史阶段划分
  2.7 “deutsch”一词的来历
  2.8 古高地德语的重要变化和特点
  2.9 其他语言变化情况
  2.10 词形和句法的变化
  2.11 德语词汇和基督教化
  2.12 早期中古德语的方言
3.中古德语(1050-1250年)
  3.1 社会状况
  3.2 文化状况
  3.3 中古德语使用范围
  3.4 德语区的新变化
  3.5 重要的语言变化
  3.6 词形变化
  3.7 词汇变化
  3.8 法、荷等语言对中古德语的影响
4.晚期中古德语(1250--1500年)
5.早期近代德语(1500--1650年)
6.近代德语(1650--1770年)
7.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语言(1770--1830年)
8.现代德语(1830--1945年)
9.1945年后的德语状况
10.当代德语发展趋势
11.奥地利德语的特点
12.瑞士德语的特点
参考书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