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计算AutoCADAUTOCAD 14中文版教程

AUTOCAD 14中文版教程

AUTOCAD 14中文版教程

定 价:¥28.00

作 者: 刘志虹,张芳编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制图程序 AutoCAD

ISBN: 9787505350533 出版时间: 1999-01-01 包装:
开本: 26cm 页数: 357页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畅销书《AutoCAD 13教程》的姐妹篇,全面、详细介绍AutoCAD 14中文版的特点、功能、使用方法与技巧。全书共分13章,分别介绍了AutoCAD 14的安装步骤、操作界面、简单二维对象的绘制方法、图形规划、精确定位的方法、图形显示控制、复杂二维对象的绘制方法、图形编辑、块及外部引用、文本注释、尺寸标注、三维图形对象的绘制方法、实体造型和图形输出等,且每章后边都给出了精心设计的思考题。本书的主要内容曾在一些AutoCAD 培训班讲授,受到了学员的好评。本书的特点是实例丰富、图文并茂、语言流畅、内容繁简得当、由浅入深。本书可供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相关工作的人员学习和参考使用,尤其适合各种AutoCAD 培训班及大、中院校作为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暂缺《AUTOCAD 14中文版教程》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  AutoCAD 14基础
1.1  安装和启动AutoCAD 14
1.1.1  安装AutoCAD 14所需环境
1.1.2  安装AutoCAD 14的步骤
1.1.3  启动AutoCAD 14
1.2  使用绘图向导 
1.2.1  使用向导(Use a Wizard)
1.2.2  使用样板(Use a Template)
1.2.3  缺省设置(Start form sCRATCH)
1.2.4  打开一幅图形(Open a Drawing)
1.3  配置自己的绘图环境
1.3.1  设置文件路径
1.3.2  设置性能和兼容性
1.3.3  设置一般特性
1.3.4  设置窗口尺寸、颜色和字体
1.3.5  设置指点设备、光标大小和打印设备
1.3.6  使用设置文件
1.4  认识AutoCAD 14用户界面
1.4.1  标题条
1.4.2  下位菜单条
1.4.3  工具栏
1.4.4  图形窗口
1.4.5  命令行及文本窗口
1.4.6  状态条
1.5  AutoCAD 命令
1.5.1  使用鼠标输入命令
1.5.2  使用键盘输入命令与参数
1.5.3  使用是透明命令
1.5.4  命令的对话框形式与命令行形式
1.5.5  使用脚本文件一次运行一批命令
1.5.6  使用系统变量
1.6  绘图示例
思考题
第2章  简单二维图形对象绘制
2.1  利用LINE命令绘制直线
2.2  利用RAY命令绘制射线
2.3  利用XLINE命令绘制构造线
2.4  利用CIRCLE命令绘制圆
2.5  利用ARC命令绘制圆弧
2.6  利用RECTANG命令绘制矩形
2.7  利用POLYGON命令绘制正多边表
2.8  创建点对象
2.8.1  使用OINT命令放置点
2.8.2  利用DDPTYPE命令设置点显示类型和尺寸
2.8.3  使用DIVDE命令等间隔放置点
2.8.4  使用MEASURE命令等间隔放置点
2.9  绘制椭圆和椭圆弧
2.9.1  绘制椭圆
2.9.2  绘制椭圆弧
2.9.3  绘制椭圆弧时的参数
2.10  绘制示例
第3章  图形规划
3.1  有关绘图单位的一些说明
3.2  设置图层、颜色和线型
3.2.1  层的创建和使用
3.2.2  设置层状态
3.2.3  选取层组
3.2.4  重新命名层
3.2.5  用PURGE命令删除未引用项
3.3  改变对象缺省属性
3.3.1  Bylayer颜色和线型
3.3.2  改变新对象的缺省颜色和线型
3.3.3  修改已有的对象的图层、颜色和线型
3.4  关线线型比例
3.4.1  改变全局线型比例因子LISCALE
3.4.2  改变特定对象线型比例因子CELTSCALE
3.5  绘制轴承端盖
思考题
第4章  精确定位点的方法
4.1  利用栅格、捕捉和正交辅助定位点
4.1.1  栅格
4.1.2  设置捕捉
4.1.3  正交模式
4.1.4  使用“绘图辅助工具”对话框
4.2  理解AutoCAD的坐标系
4.2.1  世界坐标系
4.2.2 用户坐标系(UCS)
4.2.3  坐标系图标显示控制
4.3  利用坐标选取点
4.3.1  绝对坐标
4.3.2  相对坐标
4.3.3  坐标显示
4.4  使用目录捕捉功能精确定位点
4.4.1  目标捕捉的概念
4.4.2  覆盖捕捉模式与运行捕捉模式
4.4.3  设置控制寻找对象的靶式
4.4.4  使用快速捕捉模式(QUIck)优化目标捕捉
4.4.5  关于组合目标捕捉
4.5  使用辅助点和辅助线方式辅助定位点
4.6  使用点过滤器方法辅助定位点
4.7  使用追踪方法辅助定位点
4.8  绘制阶梯轴
思考题
第5章  控制图形显示
5.1  视图和视口
5.1.1  用名字保存和恢复视图
5.1.2  使用多视口
5.1.3  平铺视口的特点
5.1.4  平铺视口打开、设置及关闭
5.2  图形缩入与移动
5.2.1  利用ZOOM命令缩入图形
5.2.2  利用PAN命令平移视图
5.3  虚拟屏幕、重画和重生成
5.3.1  屏幕重画和重生成
5.3.2  利用VIEWRES控制平滑曲线重生成
5.4  使用鸟瞰视图更好地控制图形显示
5.4.1  下拉菜单
5.4.2  工具栏
5.5  绘图示例
思考题
第6章  绘制复杂二维图形对象
6.1  多段线绘制与编辑
6.1.1  使用PLINE生成多面线边界
6.1.2  根据已有对象生成多段线边界
6.1.3  使用SKETCH命令生成多段线
6.1.4  多段线编辑
6.1.5  多段线分解
6.2  创建填充圆环、填充直线和填充多边形
6.2.1  利用DONUT命令创建填充圆环
6.2.2  使用TRACE绘制宽线
6.2.3  用SOLID绘制填充多边形
6.3  样条曲线绘制和编辑
6.3.1  样条曲线绘制
6.3.2  样条曲线编辑
6.4   面域创建和处理
6.4.1  理解线框模型和实体模型
6.4.2  样条曲线编辑
6.4.3  用BOUNDARY命令生成面域
6.4.4  面域操作
6.4.5  从面域模型中抽取数据
6.5  图案填充
6.5.1  使用图案填充
6.5.2  编辑图案
6.5.3  分解图案
6.5.4  控制图案的边界和类型
6.6  多线绘制
6.6.1  多线绘制
6.6.2  创建新多线类型
6.6.3  多线编辑
6.7  绘制链轮
思考题
第7章  图形编辑
7.1 选择对象的方法
7.1.1  理解对象选取次序
7.1.2  建立对象的选择集
7.1.3  利用DDSELECT命令控制对象选择模式
7.1.4  对象选择方法介绍
7.1.5  对象编组
7.1.6  过滤对象选择集
7.1.7  对象排序
7.2  利用关键点进行自动编辑
7.2.1  什么是关键点
7.2.2  利用关键点可进行的操作
7.2.3  关键点的显示控制
7.3  关键点的显示控制
7.3.1  特定对象数据查看及修改
7.3.2  使用LIST命令列表对象特性
7.3.3  使用ddmodify命令观察和修改对象的特性
7.3.4  利用DDCHPROP命令编组显示和修改对象的属性
7.3.5  CHANGE 命令的使用
7.3.6  测量距离、面积和点坐标
7.4  使用CAL计算器
7.4.1  对象移动、旋转、修剪、位长、复制和对齐
7.4.2  利用MOVE命令移动对象
7.4.3  利用COPY命令复制对象
7.4.4  利用ROTATE命令旋转
7.4.5  用TRIM命令修剪对象
7.4.6  用EXTEND命令延伸对象
7.4.7  用LENGTHEN命令拉长尺寸
7.4.8  用STRETCH命令进行通用修改
7.4.9  利用SCALE命令改变对象尺寸
7.4.10  用ALIGN命令代替MOVE/ROTATE
7.5  利用修圆角或修倒角方法修饰对象
7.5.1  利用FILLET命令修圆角
7.5.2  利用CHAMFER命令进行倒角
7.6  创建偏移对象、对象阵列和镜像对象
7.6.1  利用OFFSET产生偏移的几何体
7.6.2  利用ARRAY命令建立对象阵列
7.6.3  利用MIRROR命令建立镜像对象
7.6.4  打断对象
7.7  获取绘图数据
7.7.1  STATUS命令
7.7.2  TIME命令
7.7.3  SETVAR命令
7.7.4  使用带?的命令显示特定信息
7.8  放弃与重做
7.9  绘制离合器
思考题
第8章  使用块和外部引用提高绘图效率
8.1  块的生成、使用和存储
8.1.1  块和图形文件大小
8.1.2  使用BLOCK命令定义块
8.1.3  使用BMAKE命令定义块
8.1.4  在图形中放置块
8.1.5  使用WBLOCK命令存储块
8.1.6  将一图形文件放入当前图形中
8.2  块属性及其应用
8.2.1  建立块属性
8.2.2  插入带有属性的块
8.2.3  抽取属性数据
8.2.4  属性数据编辑
8.3  块的存储和结构
8.3.1  块存储
8.3.2  嵌套块
8.3.3  块、层和线型
8.4  块编辑、管理和组织
8.4.1  编辑一个块的组成对象
8.4.2  编辑属性信息
8.4.3  利用BLOCK命令重新定义块
8.4.4  利用INSERT命令执行块替换
8.4.5  块管理和组织
8.5  外部引用命令XREF
8.5.1  外部引用概念
8.5.2  附加外部引用
8.5.3  覆盖外部引用
8.5.4  删除外部引用
8.5.5  重新加载外部引用
8.5.6  改变外部引用路径
8.5.7  归档外部引用
8.5.8  剪辑外部引用
8.5.9  管理外部引用的层、颜色和线型
8.6  块应用示例
思考题
第9章  向图形中添加注释文本
9.1  文本类型设置
9.1.1  STLE命令详解
9.1.2  字体
9.2  文本输入
9.2.1  利用TXET命令在图中放置单行文本
9.2.2  利用DTEXT命令在图中多处放置单行文本
9.2.3  利用MTEXT命令放置段文本
9.2.4  输入特殊符号
9.3  文本编辑
9.3.1  用DDEDIT修改文本
9.3.2  使用DDMODIFY和DDCHPROP命令修改文本
9.4  从外部文件中输入文本
9.5  控制文本显示质量和速度
9.6  拼写检查
9.7  在AutoCAD中使用汉字
9.8  创建标题块
思考题
第10章  标注尺寸
10.1  尺寸标注对象的组成、创建与设置
10.1.1  尺寸标注标准
10.1.2  尺寸标注步骤与尺寸标注格式设置
10.1.3  AutoCAD尺寸标注特点
10.1.4  在图纸空间进行尺寸标注
10.2  尺寸标注方法详解
10.2.1  长度型尺寸标注
10.2.2  标注半径、直径和圆心
10.2.3  角度型尺寸标注
10.2.4  利用引线注释图形
10.2.5  坐标标注
10.3  尺寸标注编辑
10.3.1  利用DIMOVERRIDE替代已存在的尺寸标注变量
10.3.2  利用DIMSTYLE修改尺寸类型
10.3.3  利用DIMEDIT命令编辑尺寸
10.3.4  利用DDEDIT修改尺寸文本位置
10.3.5  利用DIMTEDIT调整尺寸文本位置
10.3.6  利用EXPLODE命分解尺寸对象
10.3.7  利用DDIM命令修改尺寸类型
10.4  制订公差
10.4.1  控制特殊的尺寸类型
10.4.2  使用TOLERANCE命令定义和放置特征控制框架
10.5  尺寸标注示例
第11章  绘制三维图形
11.1  设置合适的视点
11.1.1  与设置视点及创建三维图形相关的几个术语
11.1.2  利用DDVPOINT为当前视口设置视点
11.1.3  使用VOINT命令为当前视口设置当前视点
11.1.4  使用PLAN命令生成当前视口内模型的平面视图
11.1.5  利用“三维视点”菜单产生标准视图
11.1.6  充分运用多视口
11.1.7  消除隐藏线
11.2  正确设置三维坐标系和使用三维坐标
11.2.1  控制UCS图标
11.2.2  使用UCS命令设置坐标系
11.2.3  使用DDUCSP命令选择预置UCS
11.2.4  柱坐标和球坐标
11.3  设置对象的高度和厚度
11.3.1  设置当前高度
11.3.2  高度当前厚度
11.3.3  关于共面
11.4  在3D空间中拾取点
11.4.1  键入Z值
11.4.2  使用目标捕捉
11.4.3  使用关键点
11.4.4  使用过滤器
11.5  在3D中空间中编辑对象
11.5.1  修改厚度和高度
11.5.2  使用ROTATE3D命令旋转对象
11.5.3  使用3DARRAY命令在3D空间构成一个长方形或极坐标阵列
11.5.4  使用ALIGN命令在3D空间将两曲面对齐
11.5.5  使用MIROR3D命令对选择对象作镜像处理
11.6  3D曲线、曲面绘制和编辑
11.6.1  利用3D直线和样条
11.6.2  利用3DPOLY命令绘制3D多段线
11.6.3  利用IDMESH命令绘制三维网格
11.6.4  利用3D命令绘制基本三维曲面
11.6.5  利用3DFACE生成三维面
11.6.6  利用PFACE命令生成多边三维面
11.6.7  用REVSURF生成回旋曲面
11.6.8  使用TABSURF生成平移曲面
11.6.9  使用RULESURF命令生成定规曲面
11.6.10  利用EDGESURF生成国界曲面
11.7  使用DVIEW命令进行动态观测
11.7.1  DVIEW命令的特点
11.7.2  DVIEW命令的使用
11.7.3  DVIEW命令应用举例
11.8  二维轴测投影
11.8.1  激活轴测投影模式
11.8.2  轴测面
11.8.3  在轴测投影模式下操作
11.8.4  在轴测投影模式下画图
11.9  绘制楔块的线框模型
思考题
第12章  实体造型
12.1  创建实体
12.1.1  利用命令创建基本实体
12.1.2  通过拉伸2D对象创建实体
12.1.3  利用REVOLVE命令创建实体
12.1.4  用其他实体命令建立复杂实体
12.2  控制实体显示
12.2.1  ISOLINES对实体显示的影响
12.2.2  DISPSILH对实体显示的影响
12.2.3  FACETRES对实体显示的影响
12.3  编辑实体
12.3.1  分解实体
12.3.2  实体倒圆角
12.3.3  实体倒角
12.3.4  实全的裁剪和延伸
12.3.5  对实体应用关键点
12.3.6  目标捕捉
12.4  创建载面图、剖视图和轮廓图
12.4.1  截面图
12.4.2  剖视图
12.4.3  轮廓图
12.5  输出实体
12.5.1  输出到AME
12.5.2  输入AME模型
12.5.3  链接到其他ACIS造型软件中
12.6  生成着色图
12.6.1  SHADE命令的特点
12.6.2  SHADEDGE变量对SHADE命令的影响
12.6.3  SHADEDIF变量对SHADE命令的影响
12.7  视图渲染
12.7.1  RENDER命令
12.7.2  设置光线
12.7.3  场景生成
12.7.4  设置渲染材质
12.7.5  利用“渲染特性”对话框设置渲染配置
12.7.6  将渲染图保存到文件
12.7.7  关于Render窗口
12.7.8  保存视口中的图像到文件
12.7.9  向场景中增加配景
12.8  绘制拔叉的实体图
思考题
第13章  图形打印
13.1  进入图纸空间
13.2  进入浮动模型空间
13.3  进入浮动模型空间
13.4  浮动视口编辑
13.5  浮动视口中层的控制
13.6  配置绘图输出设备
13.6.1  修改设备配置
13.6.2  增加设备
13.7  绘图输出
13.7.1  使用PLOT命令
13.7.2  选择绘图输出设备或打印机
13.7.3  设置绘图参数
13.7.4  笔动作优化
13.7.5  设置图纸大小
13.7.6  定义绘图区
13.7.7  设置绘图比例、旋转和原点
13.7.5  预视绘图
13.8  图形输出实例
思考题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