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及软件方法学软件工程技术概论

软件工程技术概论

软件工程技术概论

定 价:¥29.00

作 者: 朱三元等编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中创软件丛书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30099402 出版时间: 2002-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3cm 页数: 300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软件工程所涉及到的各种新技术。本书共分九章.第一章概述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第二、三章概要介绍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技术,并着重介绍统一建模语言UML的技术,包括用例建模、类和对象建模、动态建模和物理体系结构建模等.第四、五章主要介绍软件过程中的基本技术,包括过程建模、过程度量和过程改进以及近期的轻载方法.第六至八章概要介绍了软件复用技术、构件生产技术、构件组装技术、构件接口技术等.第九章主要介绍软件评审、生存周期软件开发V模型、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以及配置管理.每章末均给出相关的参考文献.附录中给出了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实践要求(5.2中文版),可供读者参考.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科研机构和软件企业的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暂缺《软件工程技术概论》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中创软件丛书序言

前言
第一章 传统软件工程概述
1.1 引言
1.2 软件工程史前期与软件危机
1.3 软件工程定义
1.4 软件工程与一般工程的差异
1.5 软件生存周期
1.6 程序设计方法
1.6.1 结构化程序设计
1.6.2 模块化与信息隐蔽
1.6.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7 软件开发模型
1.7.1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1.7.2 渐增模型(incremental model)
1.7.3 演化模型(evolutionary model)
1.7.4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
1.7.5 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
1.7.6 智能模型(intelligent model)
1.8 软件开发方法
1.8.1 模块化方法(moduar method)
1.8.2 结构化方法
1.8.3 面向数据结构方法
1.8.4 面向对象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
2.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2.1.1 对象
2.1.2 类
2.1.3 继承
2.1.4 消息
2.1.5 多态性(Polymorphism)和动态绑定(dynamic binding)
2.2 面向对象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OOA)
2.2.1 OOA的目标和步骤
2.2.2 分析过程
2.2.3 建造对象-关系模型
2.2.4 建立对象-行为模型
2.3 面向对象设计(Object-Oriented Design,OOD)
2.3.1 OOD的步骤
2.3.2 系统设计
2.3.3 对象设计
2.3.4 设计模式
2.4 几种典型的面向对象方法简介
2.4.1 Coad&Yourdon方法
2.4.2 OMT方法
2.4.3 Booch方法
2.4.4 OOSE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统一的建模语言(UML)
3.1 UML概述
3.1.1 发展历史
3.1.2 UML简介
3.1.3 图
3.1.4 视图
3.2 用例建模
3.2.1 用例图
3.2.2 确定行为者
3.2.3 确定用例
3.2.4 用例之间的关系
3.3 类和对象建模
3.3.1 类图和对象图
3.3.2 确定类
3.3.3 UML中类之间的关系
3.3.4 包
3.3.5 模板(templates)
3.3.6 一个类图的实例
3.4 动态建模
3.4.1 消息
3.4.2 状态图
3.4.3 时序图
3.4.4 协作图
3.4.5 活动图
3.5 物理体系结构建模
3.5.1 逻辑体系结构和物理体系结构
3.5.2 构件图
3.5.3 部署图
3.6 使用UML的过程
3.6.1 UML过程的基础
3.6.2 面向对象方法的一般过程
3.6.3 Rational Objectory过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软件过程工程
4.1 软件过程概念及软件过程工程框架
4.1.1 软件过程
4.1.2 软件过程工程
4.1.3 软件过程周期
4.2 软件过程模型及其构造方法
4.2.1 软件过程模型
4.2.2 软件过程建模方法
4.2.3 软件过程建模语言
4.3 软件过程的实施机制
4.3.1 过程实施概述
4.3.2 软件过程的例化
4.3.3 过程运作
4.3.4 过程的模拟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软件过程改进
5.1 软件过程的度量及改进
5.1.1 过程度量的基本概念
5.1.2 过程度量的通用模式
5.1.3 软件过程的度量模型
5.1.4 过程改进
5.2 CMM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及其过程改进模式
5.2.1 CMM概述
5.2.2 CMM的内容和组成部分
5.2.3 基于CMM的过程改进
5.3 SPICE软件过程改进模式
5.3.1 SPICE概述
5.3.2 软件过程评价标准的框架
5.3.3 SPICE过程改进模式
5.4 AGILE开发方法和过程
5.4.1 极值程序设计(eXtreme Programming,XP)
5.4.2 SCRUM软件开发过程
5.4.3 自适应软件开发(Adaptive Software Development,ASD)
5.4.4 Crystal方法族
5.4.5 瑞理统一过程(Rational Unified Process,RUP)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软件复用和构件技术
6.1 软件复用概述
6.1.1 软件复用的定义
6.1.2 软件复用的过程
6.1.3 软件复用的粒度
6.1.4 软件复用的形式
6.2 生产者复用和消费者复用
6.2.1 生产者复用(producter reuse)
6.2.2 消费者复用(consumer reuse)
6.3 软件复用经济学
6.3.1 软件复用对质量、生产率和成本的影响
6.3.2 复用成本估计
6.4 构件与体系结构
6.4.1 什么是构件和体系结构
6.4.2 基于构件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
6.5 构件与构件系统
6.5.1 对可复用构件的要求
6.5.2 构件模型
6.5.3 构件系统
6.5.4 构件的分类
6.5.5 构件库管理
6.6 建造构件
6.6.1 建造可复用构件
6.6.2 可变性机制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软件复用的实施和组织
7.1 基于复用的软件开发过程重组
7.1.1 以往的软件开发技术缺乏对软件复用的支持
7.1.2 为复用改变软件开发过程
7.1.3 软件复用的组织结构
7.2 软件复用工程的过程
7.2.1 应用族工程(AFE)
7.2.2 构件系统工程(CSE)
7.2.3 应用系统工程(ASE)
7.3 渐增地、系统地实施软件复用
7.3.1 向复用业务过渡的关键要素
7.3.2 渐增地系统地采用复用技术
7.3.3 实施系统复用需遵循的原则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构件接口技术
8.1 概述
8.1.1 基本概念
8.1.2 企业级构件系统的构件接口技术
8.2 EJB/J2EE技术
8.2.1 J2EE概述
8.2.2 EJB技术
8.3 COM+技术
8.3.1 COM+技术概述
8.3.2 构件对象模型COM/DCOM基础
8.3.3 COM+构件新特性
8.3.4 COM+系统及其服务
8.4 CORBA
8.4.1 CORBA概述
8.4.2 CORBA的核心概念和体系结构
8.4.3 CORBA应用开发
8.4.4 CORBA构件模型
参考文献
第九章 产品化技术
9.1 软件评审
9.1.1 软件评审任务
9.1.2 软件评审方法
9.1.3 软件评审的特点
9.2 生存周期软件开发V模型
9.2.1 测试案例设计原则
9.2.2 软件测试基本技术
9.2.3 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
9.3 软件配置管理
9.3.1 基本概念
9.3.2 软件配置管理的任务
9.3.3 配置管理计划编制大纲
9.3.4 配置数据库
参考文献
附录1 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实践要求
附录2 中英名词对照表
附录3 缩略词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