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传记社会各界人物飞回的孔雀——袁昌英

飞回的孔雀——袁昌英

飞回的孔雀——袁昌英

定 价:¥11.80

作 者: 杨静远编选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丛编项: 漫忆女作家丛书
标 签: 袁昌英

ISBN: 9787020034208 出版时间: 2002-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216页 字数:  

内容简介

  就在小小报名插队的头一天,一封加急电报自醴陵来:“母故速来醴”。这封电报给我的感受,我已记不清,也不想再去回味。只记得,我没有哭,哭不出。万种纷乱无序的感觉中,有一种感觉是明确的:她解脱了,再也没有什么能伤害她。我只回了一个电报:“因病不能去立即安葬余候信。”收到电报的次日,4月30日,星山的信来了。信很长,是在母亲去世几天前写的(这信我后来转寄给了弟弟,但他没有退还我,我便失去了这封重要的函件)。大意是:上级机关研究了母亲的问题,为她落实了政策,定为人民内部矛盾。正式文件尚未下达,但已个别通知了她。母亲闻讯异常高兴,说:“现在我自由了,可以去静远那里了。”又说,母亲患了感冒,正延医治疗。仅仅几天,她的病情转重,带着美好的愿望离开了人世。弥留时,身边竟无一人。命运捉弄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当我以为一切痛苦、折磨、忧虑、打击、悲伤、灾难,都已成为过去,再也不可能加害于我们时,最残酷、最狞恶、最歹毒的一击,竟落了下来。我不明白,为什么偏偏在她重获自由之时,当她苦熬了七年,盼到了与亲人团聚安度晚年的机会时,死亡向她伸出了魔爪!为什么在我终于能够以加倍的温存体贴,补偿她所遭受的一切磨难,哪怕一年,哪怕只有半年,让她带着微笑,在亲人的怀抱里走完人生的苦难历程,——恰在这时,斩断了一切希望,剥夺了补救挽回的一切可能!多么残酷,多么狞恶,多么歹毒!这回我哭了,哭得五脏六腑都要翻倒出来。我哭,不是在接到她的死讯时,而是在接到她的“喜讯”时!母亲去了,她永远安息在外祖父的脚下,再也不为人间的悲欢离合所苦。留下了我们,承受这永恒的悲哀,终生的遗恨。一年后,母亲的存款一万二千元解冻。我从中拨出一千元赠星山家,四千元赠骆家坳生产队,他们用这钱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袁昌英号兰紫,是外文系的戏剧教授,她大概是英国又是法国留学生,因为除了教两门戏剧之外,她还教一门法文,她是属于严师型的,教书极其认真负责,几乎不苟言笑,但是在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位极富于感情的人,对学生爱护备至,我记得在同系同学王梦兰的追悼会中,她在致悼词的时候,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战后,我有意回母校教书,那时系主任是吴宓先生。吴先生不认识我,一切都是袁教授安排妥当的。我是在二年级读“近代戏剧”开始受业于兰紫女士门下的。说到袁女士受聘担任戏剧教授,有一段掌故似乎必须一提:武大初期,闻一多担任过文学院长,为时甚暂,好像只有一年。后来就由陈通伯先生担任,一直到抗战开始之后两年。陈氏在物色戏剧教授的时候,他的好朋友徐志摩推荐一位曾在北平师大教过英文,翻译了英国喜剧家《贝里全集》的某君。陈氏乃按址造访,接淡之下,发现此君虽然翻译过《贝里全集》,对欧美戏剧的全局,知识并不广,更说不上有深度。在谈话中,当然也触及此君役有去过欧美的事,结果是料想得到的:碍难延揽。然此君为此事对通伯先生恨了一辈子,一有机会就大加攻击,而且总是在“不是欧美留学生”的题目上兜圈子,好像对方“只重衣衫不重人”,若在今天,大约可以用“歧视”的罪名,诉之于官司了。袁氏受聘为戏剧教授,除去因为她在英国、法国研究戏剧之外,还有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理因素。她的夫君杨端六先生是货币与银行学的权威学者,在武大做过一段时间的法学院长,也是英国留学生。武大初创时代的几位台柱都是留英的学者。地利加人和,再加学养,袁氏之外,实在不作第二人想。那位未出国门一步的贝里专家,对通伯先生只有怀恨了。“近代戏剧”是外文系二年级的必修课程,不外选一些易卜生、梅特林克、萧伯纳、契可夫、莫里哀等人的剧本来研读分析。我起初颇嫌她的进度太慢,因为她常用图解来讨论一个剧本的结构,有些是属于极基本极浅近的知识,她还是详加解释,不厌其烦。我何以不逃她的课,若加以无情的分析,完全是虚荣心的驱使。袁教授除去在课堂上讲解以外,规定每人课外作业好像是每个月一定要交一篇读书报告。指定的读物多半是正在讲解的这位戏剧家的其他剧本。我一向喜欢话剧电影,中学毕业辍学一年家居的时候,偶尔还写些剧评影评,投给上海的报纸,换取微薄的稿费,再去买戏票,因此我细读一本剧本写出来的报告,在格局上大约与初次接触到西洋戏剧的大二学生迥异,每次兰紫女士在发还报告的时候,总是不惜以最美丽的字眼恭维我的凡品,虚荣之心,人皆有之,我岂能例外?她阅卷批改极其谨慎详尽,报告交进去之后,可能一星期也可能两三星期才发还,我不愿失掉受恭维的殊荣,只有准时上课等待夸奖,哀老师说话湖南口音甚重,把我的学名“鸿藻”二字总是念成“焚草”。一位较我略为年长的同学,对我的“不虞之誉”,不免悻悻然。某次在上课前,他慨乎言之曰:秦始皇“焚书坑儒”,我们这两堂课,非要听到焚草如伺如何不可,真是“焚草坑人”了。袁教授在三年级教我们“欧洲戏剧沿革”。第一学期全教希腊悲剧,我们在神话方面底子太差,所以师生之间彼此都很吃力。我写阿斯基勒司、索佛克里斯、尤里匹迪斯剧本的读书报告,自然不如写易卜生、萧伯纳等人作品那么得心应手,但是这并无大碍,兰紫老师还是继续夸奖下去,同学中有人称她为“印象派大师”,并且举出例子说,比我们高一两班谁和谁,即使在考卷上画几个圈圈,也准拿甲等。这当然是言过其实,不过对我而言,至少是有一部分属于印象分数。后来因为我病体支离,我想还有一部分是同情与鼓励的分数。她和另一两位老师,都深怕我会“英年早逝”的。袁昌英教授的著作不多,我读到的仅限于《孔雀东南飞》(剧本)、《山居散墨》(散文集)和另外一些零星文字。有一篇挖苦洪深写的“赵阎王”,因为好些地方完全是抄袭“琼斯皇帝”。一开头她说“琼斯皇帝”并不是“赵阎王”的老子,而“赵阎王”竟然是“琼斯皇帝”的儿子,是比较有趣的一篇。大体上说来,她也和一般的学者一样,写文章能“重”而不能“轻”,求“轻”的时候,反而显得费力。朱孟实先生也是同样的情形。她是学者,外国文学研究家,艺术史家。早在二十年代末就著有《法兰西文学》(1929年,编著丛书,商务印书馆),以后又陆续向中国读者介绍莎士比亚、易卜生、哈代……四十年代又写了《法国文学》(1944年,商务印书馆),此外,还著有《西洋音乐史》等。她是大学教授,在讲坛上讲了几十年的戏剧、法文、希腊神话、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和欧洲近代戏剧等课。她是作家,写有戏剧集《孔雀东南飞及其他独幕剧》(1930年,商务印书馆),剧本《饮马长城窟》(1947年,正中书局),散文集《山居散墨》(1937年,商务印书馆)、《行年四十》(1945年,商务印书馆)以及小说《牛》等。她是翻译家,译有法国剧作家的剧本《玛婷,痛苦的灵魂》(1930年,商务印书馆)等,还用英文写成《中国爱国文学》。她叫袁昌英,字兰子、兰紫。……

作者简介

  袁昌英(1894-1973)剧作家,散文家,教授.湖南醴陵人.主要著作:《孔雀东南飞及其他独幕剧》,《山居散墨》,《行年四十》等。

图书目录

记袁昌英女士苏雪林
挚友袁昌英苏雪林
怀念袁昌英教授章振邦
怀念母校武大讲授基础课的诸位老师(节选)张培刚
昌英老师音容宛在施应霆
记珞珈三杰昊鲁芹
恩师遗我莎翁情孙法理
《欧行日记》中的杨太太郑振铎
致杨静远周如松
致杨静远苏雪林
致俞润泉(摘录)苏雪林
癸卯清明为故教授袁昌英先生
扫墓小记彭明朗寻霖俞润泉
母亲袁昌英杨静远
湖南最早的现代女作家袁昌英俞润泉
忆外祖母袁昌英严崇
回忆伯母袁昌英杨宜福
忆姑爷爷、姑婆婆袁德香
袁昌英教授晚年在醴陵单先太
让庐旧事——记女作家袁昌英、苏雪林、凌叔华杨静远
袁昌英和莎士比亚杨静远
致杨静远袁昌雄
附录一
《袁昌英文选》序(节选)苏雪林
袁昌英女士的戏剧费槛照
作家、学者袁昌英李杨
附录二
袁昌英著译年表杨静远编辑
编后记杨静远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