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逻辑学(论理学)智慧的欢歌:先秦名辨思潮

智慧的欢歌:先秦名辨思潮

智慧的欢歌:先秦名辨思潮

定 价:¥10.70

作 者: 周山著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丛编项: 中华文库
标 签: 辩学

ISBN: 9787108007360 出版时间: 1994-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218页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人物、故事和实例,叙述分析了名辨思潮的精微之处,介绍了春秋末期老子、孔子、墨子等人同时开始的名的分析以及由于他们的影响,所形成的在名辩思潮中起着轴心作用的名、墨、儒三大学派。

作者简介

  周山,1949年生。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易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逻辑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逻辑学会理事。著有《中国逻辑史论》(1990年获首届金岳霖学术奖)、《易经新论》、《东方情欲论》、《村野文化》等。兼涉文学,著有长篇小说《狐狸梦》、《江湖术士瞎子王》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两可之论
   操两可之术
   洧水浮尸/数难子产/“两可”议政/教民兴讼
   名实之辩
   循名责实,按实定名/大辩与小辫
   第二章百家争鸣
   招揽辩士
   稷下学宫/黄金台/食客
   辩者的智慧
   兒说巧解“连环”/孙膑赛马/“国君不尊贵”/“飞兔”折田巴
   假譬取喻
   一鸣惊人/邹忌论“美”/“海大鱼”
   百家争鸣
   孟子的“知类”、“知言”/宋钘的“形名”说/慎到的名法思想
   第三章见侮不斗
   辩“士”折齐王
   见侮不斗/察辩名类
   形名学说
   名生于方圆/名有三种/不可不察
   名实之论
   “因名失实”/同名异实/是非得失
   善譬遭嫉
   新媳妇/群臣妒忌/尊称齐王/善譬救人/蝗虫与圣人/会葬魏惠王/请其所不知/离魏奔楚
   惠施、庄周论辩
   观鱼论“乐”/齐物论/有用与无用
   历物之意
   时间问题/空间问题/事物之间的联系
   相与乐之
   “同异”/相对性/事物转化/有穷无穷
   第五章杀盗非杀人
   非儒的显学
   上楚王伐宋/墨子/后期墨家
   墨者论“名”
   “名”的由来与作用/名的种类分析/名与名之间的关系/正名:彼与此
   墨辩命题
   与名家相左的命题/与名家相同的命题/墨家独创的命题
   后墨与《小取》
   关于“辩”的研究/关于推理方法的研究/谬误的产生/辞的同异关系
   第六章白马非马
   正名实,化天下
   倡教相府/孔穿拜师/臧三耳/辞胜于理/毁誉之论
   唯乎其彼此
   正名实的三条原则/正名实的基本方法/正名实的具体标准
   白马非马
   命色形非命形/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
   物指非指
   物莫非指/物指非物/物指非指
   坚白相离
   视、拊异任/坚、白相离/独而正
   二无一
   二无右/羊合牛非马/青以白非黄
   第七章制名枢要
   君子必带
   三任祭酒/圣人之辩/士君子之辩/小人之辩/著书兰陵
   名闻而实喻
   制名枢要/名的作用/名的种类
   辞: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
   白其志义/辞的对错标准
   辩说:喻动静之道
   辩说的方法/对小人之辩的批评
   第八章为名不可两立
   口讷的善辩者
   潜心著述/为名不可两立/节葬与厚葬/贤者与法势者
   上不明则辩生
   无辩与生辩/以功用为之的彀/无用之辩/辩说之术
   连珠体:辞辩形式的创新
   二段式连珠体/三段连珠体
   第九章始于“两可”止于“不两立”
   游学养士土壤的消失
   游学之风/养士之风/失乐园
   “壹于道法”的大气候制约
   名辩与议政/谨于循令
   苟韩思想的主导性作用
   荀子的批评/韩非子的批评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