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知识读物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与中国—欧盟关系:欧盟关系

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与中国—欧盟关系:欧盟关系

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与中国—欧盟关系:欧盟关系

定 价:¥22.00

作 者: 林甦,张茂明,罗天虹主编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丛编项: 欧洲问题研究丛书
标 签: 经济政治与社会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3640551 出版时间: 2002-12-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352 字数:  

内容简介

  欧洲问题研究是当今社会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特定领域,欧洲问题研究指的并不是与欧洲相关的研究,而是与欧洲联盟和欧洲一体化相关的研究。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欧洲联盟政治、经济政胶、社会政策、欧洲联盟法和欧洲一体化历史。欧洲问题研究的重要性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给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欧洲一体化起始于国家间的功能性合作,即欧洲煤钢共同体,此后又经历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期间,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不仅在经济上先后实现了关税联盟、共同农业政策、欧洲货币体系、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单一货币欧元),而且在政治制度和机构建设以及法律体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在制度安排上法的欧洲理事会、欧洲联盟理事会、欧洲联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欧洲法院;在法律体系上的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联盟的各种条约和欧洲层面的司法体系。这就给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欧洲一体化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欧洲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还是法律一体化,抑或是三者交织在一起的一种综合互动过程。按照我们的理解,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一体化过程既涉及国家间经济上的,也涉及政治、法律和文化上,或整个社会的融合,是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的一种全面互动过程。由于它涉及的是主权实体间的相互融合,并将最终成为一个在世界上具有主权资格的单一实体,因而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间合作,涉及的也不仅仅是一般的国家间政治或经济关系。作为一种主权融合的过程,它将主要是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过程。一体化的基本特征在于自愿性、平等性和主权让渡性,其核。已是国家主权的自愿让渡。国家主权的让渡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度化和法律化就成为实现一体化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所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一体化或政治一体化,而是政治经济一体化交织并进、相互作用的过程,经济一体化中包含政治一体化,政治一体化推动着经济一体化。而法律化则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强调欧洲问题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其中,政治学和法学的研究是其核心。其次,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不仅使欧洲联盟成为了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也使欧洲一体化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争相仿效的国家间合作的新模式,欧洲一体化自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到实现统一货币,被称为是“质增长”的区域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共同稳定。同步发展的区域化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欧洲联盟以立法的方式制定了一揽子稳定指标,强调经济增长要有“质量”标准。同时,欧洲联盟注重环境与生态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将生态与环境保护视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前提。而且,欧洲联盟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可持续”成为一个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目标。这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今世界,无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的。这也是欧洲联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的对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欧洲问题研究在西方起步较早,目前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发展。在中国,欧洲问题研究虽然仍相对比较落后,但是近年来已经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自1997年中国一欧盟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启动后,欧洲问题研究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中国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中已经建立了近20个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或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成立于1994年,其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欧洲政治与外交、欧洲联盟法、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欧洲社会政策。自1997年以来,中心先后承担了50多项研究课题,与欧洲的近百个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2000年,欧洲问题研究中心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研究队伍的成员扩展到了中国最主要的欧洲问题研究机构,形成了高等院校系统内最强大的学术研究网络。在法律出版社和欧洲联盟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这套《欧洲问题研究丛书》,其宗旨就是不断推出中国学者在欧洲问题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欧洲问题研究作出贡献。

作者简介

  林甦,副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最后学历为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1987年。毕业论文为《战后英国工党的理论与实践》。1987–1992年,讲师,讲授《现代政治学概论》、《政治学原理》、《英国政治》等课程。1993年获副教授职称。1995以后,授课和研究的方向转向国际关系、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欧洲政治与外交等。近年来主要著述有:“欧洲联盟与欧洲一体化手册”(译作,与宋新宁等合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材,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关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难点的思考”(《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一期),“北约新战略概念与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实质及影响”(《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年第一期),“布莱尔政府外交中的新动向”(与尤洪波合作),见王振华等主编:《重塑英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多极化预期中的欧洲与现实中的欧洲”(与田野合作),见薛君度、周荣耀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欧关系》,2000年10月。“英国地方政府的改革”,见王振华等主编:《变革中的英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11月。“《文明的冲突》告诉我们什么”,见王缉思主编:《文明与国际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1994年1月-1995年1月,在英国苏塞克斯大学英美研究院进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为“80年代后中—英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比较研究”;1998年,作为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访问学者,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应用政策研究所就“欧盟对外关系与对外政策”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问;在美国、比利时进行过短期访问。1996年至今,任中国欧洲学会英国研究会理事。罗天虹,副教授,国际政治系副主任,祖籍湖北黄陂,本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中学毕业于哈尔滨市第九中学。198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199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讲授的课程主要有:国际安全问题研究、专业外语、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研究领域:国际安全,国际关系理论,欧洲研究。主要论文:“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理论研究”,《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8期;“全球化是西方化吗?”,《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4期。

图书目录

导言
 世界舞台上的欧盟:性质、身份与特点 张茂明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发展与实践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由来与发展 宋新宁 张茂明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及其运作 房乐宪
 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机制、动力与问题 张茂明
 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动态发展及其制度性缺陷
  ——以科索沃战争为个案 陈绍锋
 欧洲一体化与欧盟共同防务 林 更 郭 枫
 欧洲安全的历史沿革及其理论分析 崔杰通
 欧洲议会在欧盟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蒲 俜
 欧洲议会对外关系权力的扩张:历史与现实 陈 枫
 试析冷战后的欧盟一美国关系 罗夫虹 高 山
 冷战后欧盟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新变化探析 刘青建
中国一欧盟关系:现状与未来
 欧盟对华政策调整与中欧关系
  ——1990年代欧盟两次对华政策调整比较分析 宋新宁 张茂明
 冷战后的中欧关系与中国对欧政策 冯仲平
 新世纪欧盟对华战略评析 张茂明
 析欧盟与中国在环发领域的合作 刘丽云 寿小丽
欧盟文献:条约与政策文件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关于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条款
 《阿姆斯特丹条约》关于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条款
 《尼斯条约》关于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条款与中国立全面伙伴关系
 关于《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文件执行情况的报告
 欧盟对中国的战略:1998年文件执行情况与今后使欧盟政策更有效的步骤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