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史料典籍甲申史籍三种校本

甲申史籍三种校本

甲申史籍三种校本

定 价:¥28.00

作 者: (明)张永祺等撰;栾星辑校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史学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4818202 出版时间: 2002-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32页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著者躬逢其役,记述了这一战役的全过程。他的记述是在同年四月卽战役过后仅两个月写的,因而日、时不爽,可以说是最可信的史料。今传世甲申史籍甚伙,然多出于斯时或少后身处江南的文入之手,望中原兵事,若隔岸观火,或但凭塘报,或杂集传闻,或山川城邑方位不明,或事件原委不详,致事态难于综理,且多不实之辞。《偶然遂》绝少这种毛病,细事如村镇道里,均可详按。本书言及这时李白成在河南的立足点为襄城,卽所谓「两行进奉,三为馈粮」李宏志的《述往》及其它文章中,也有相同的记述。这是其它书很少谈到的,甚至混淆襄城为襄阳。无疑这是为研究甲申史提供了一个今人尚知之甚少的重要事态。本书的《后纪》部分,记叙了襄城战役之后,至弘光元年乙酉,著者的流亡生活。所述虽个人及其家族的经历,然由其避兵河朔,白事关中,会试京师,徙居泽州,重返河南,应召赴南京,及走谒史可法等的全过程,可窥知当时明王朝、农民军与满清三方军事、政治形势的消长之迹。他的每一次移徙,无不与中原逐鹿的大形势紧密相连。其纪事脉络与所系月日,皆可作为鼎革之际诸多车事、政治事件的重要参考。至于他所记述的,他在襄城被义军曹部俘虏,乃由于「梦言相符」而获生;在甲申六月于许、襄界卢家洞(郎举人卢六艺的堡砦》被义军都督袁姓者抓获,乃由于「天大雷雨」而未被处死等等,无疑是一种虚捏(在南京具呈吏部,他自己就已改变这种说法》,应作别样地解释了。本书长时间以稿本藏于家。康熙问刘宗泗辑《襄城文献录》,曾摘录一小段置于汪乔年死事条目下。至乾隆晚期,新郑苏如溱官襄城县教谕,始据张氏家藏奉发刊,题诗弁诸卷首。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惟一本子,也是今据以点校的底奉。如溱字惠波,乾隆四十二年举人。由于襄城县志在乾隆十年后失修,其官襄城亦郎这个刻本的绝对年份,已难确考。就刻本版面诸特征及讳字判断,刻于乾隆晚期当无可疑。这个刻本傅世者已很少了。据所知仅北京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及长篇小说《李白成》著者姚雪垠各庋藏一部。两馆藏奉书尾均有残缺,叙事至乙酉五月十一日骤止。蒙雪垠方家不吝所珍,才得校补为全书。据襄城县文献,张永祺未到浙江永康县就职,本书也是这样写的。而是在清兵攻占南京,南明覆亡之后,同年六月携眷返回襄城。后避世隐居,至康熙元年死去,以明遣民终身。本书中多次提到的永祺侄赍,字莘阿,初官广东程乡县教谕,桂王《朱由榔》立肇庆,擢为监军道。清师南下,赟督舟师逆战,败绩,自投水以殉。赟幼子本淦,流落江湖,乞食以归。永祺啼泣授以产,抚之成人。综观永祺生平,似非「但求升斗利禄」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者。至于他对待农民军的态度,则完全站在朱明王朝一边,这就无需多说了。襄城刘青藜写有《孝廉张公传》。李时灿《中州先哲传。遣逸》亦为永祺立传。前者无差误,兹附录于后,以为知人论世之助。

作者简介

暂缺《甲申史籍三种校本》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偶然遂纪略
 《偶然遂》校本序
 读偶然遂有感
 偶然遂纪略
 偶然遂后记
 附录
  孝廉张公傅
豫變纪略
 《豫变纪略》
 彭序
 卷首
  序一
  序二
  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自序四
  凡例 
 卷一 年表
 卷二 天啟六年至崇禎十一年
 卷三 崇禎十二年至十三年
 卷四 崇禎十四年
 卷五 崇禎十五年正月至六月
 ……
 后序
 跋尾
 彭家屏刻本附录
 张凤臺刻本附录
述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