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胡愈之文集

胡愈之文集

胡愈之文集

定 价:¥42.00

作 者: 胡愈之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丛编项:
标 签: 文集

ISBN: 9787108008862 出版时间: 1996-08-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1cm 页数: 496页 字数:  

内容简介

  胡愈之同志一八九六年九月九日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一九一一年后,入绍兴府中学堂,受到鲁迅先生的熏陶。一九一四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当练习生,刻苦自学。他接受了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一九一九年在上海参加了声援五四运动的斗争,并在《东方杂志》连续撰文,提倡科学和民主。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创建了上海世界语学会,介绍俄国和其他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胡愈之一生写作发表的著作,散见于国内和南洋的各种报刊,除了少数几种出版过单行本,多未编集成书,许多文章用笔名发表,或者不署名,难以搜集齐全。现在从搜集到的五六百万字选出五百四十六篇,连同《莫斯科印象记》《少年航空兵》等书,约二百几十万字,编成六卷文集。《印度尼西亚语语法研究》因系专门著作,本书只收录其序言。译文亦不在本书编集范围之内。所选录的文章,力求显示作者各个时期的思想、主张,为了保存历史原貌,本书在编辑时对所收的文字,一般不作变动,只校正文字脱误,并将与现行通用译名差别较大的外国人名、地名及其他专有名词,改用现时通用的译名。有关国内国际政治和文化(新闻出版、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论述,纪念文章,均按写作发表年月顺序编排,分五个部分:一、一九一五年:一九三一年(发奋求索),二、一九三二年:一九三七年(呼吁抗日救亡),三、一九三八年:一九四五年(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四、一九四六年:一九八五年(为了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第五部分为散文和小说。

作者简介

暂缺《胡愈之文集》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次
   一九三八年~一九四六年
   致章乃器、沈钧儒、邹韬奋函
   《西行漫记》译者附记
   用民主团结对抗法西斯的侵略
   一年来的外交
   “九一八”七周年与国新社成立一周年
   中国青年运动的统一与中国青年的解放
   向着胜利的新阶段前进
   抗战新阶段中新闻记者的任务
   香港的“空气”
   从张鼓峰到海南岛
   远东殖民地的重分割
   巩固团结与准备反攻
   “七七”二周年纪念
   向地方报纸工作同志进一言
   回忆断片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前因后果
   变侵略战为反侵略战
   日寇进犯广西后的形势和目前的紧急任务
   纪念国际语理论家柴门霍夫
   南行杂记
   论进步与倒退
   汉贼不两立
   桂南敌寇溃退以后
   汪逆伪组织成立以后
   我所见的蔡元培先生
   论苏芬战争中红军战略
   人的尊严的自觉
   《新水浒》序
   异哉所谓和战问题者
   抗战第三周年的世界与中国
   远东新形势下的我国外交问题
   运气思想和侥幸心理
   学习鲁迅
   苏联·日本 中国
   南洋的新时代
   从纪念“一二八”说到远东时局
   论罗斯福三大政策
   论保卫南洋
   再论保卫南洋
   三论保卫南洋
   四论保卫南洋
   五论保卫南洋
   六论保卫南洋
   《中国新闻学会宣言》读后感
   论海外宣传工作
   英帝国在战争中
   赫斯事件与欧战前途
   本报的立场与态度(一)
   本报的立场与态度(二)
   本报的立场与态度(三)
   论民主阵线
   星期漫谈
   论英苏同盟
   追念许地山先生
   马来亚人民起来保卫马来亚!
   英美八项战争目的
   共同追求的目标
   德苏战争两个月
   李洪先生的死
   英美的战争目的
   欢迎李维诺夫大使
   《风下》周刊开场白
   关于民族形式
   原子与外交
   从战争到和平
   关于华侨地位的新认识
   论联合国
   我相信中国会团结
   马来亚的今日与明日
   韬奋的死
   韬奋与大众文化
   伟大的爱国者——韬奋
   记起一件旧事
   答客问
   论华侨的二重任务
   论新学风
   “自己先照照镜子”
   内战不制止革命必爆发
   郁达夫的流亡和失踪
   忆公朴
   子子孙孙永不忘这个大日子
   敌人是仍要回来的!
   杜鲁门总统走错路了
   拿印度比中国
   算不清的法西斯血帐
   鲁迅与陈嘉庚
   响应平津学生运动
   论杜鲁门声明
   再论杜鲁门声明
   语言和社会进步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