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企业管理中国优秀公关案例选评:第二届中国最佳公关案例大赛获奖案例集

中国优秀公关案例选评:第二届中国最佳公关案例大赛获奖案例集

中国优秀公关案例选评:第二届中国最佳公关案例大赛获奖案例集

定 价:¥14.00

作 者: 郭惠民主编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公共关系

ISBN: 9787309019193 出版时间: 1997-10-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0cm 页数: 305 字数: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本书汇集了1995年第二届中国最佳公关案例大赛的全部获奖作品,其中获“金奖”案例10篇,获“优秀奖”案例8篇,获“新闻奖”案例报道12篇。本书还首次对台湾“杰出公关奖”获奖的部分案例作了介绍。这些获奖作品集中体现了中国公关近年来发展的最新成就。本书案例涉及媒介关系、环境公关、政府公关、企业形象、大型活动、社区公关、公共传播、内部公关、营销公关、赞助和国际公关等多方面,采用案例与评点相结合的方式,一例一评,富于启发性,可用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片断:二、策划与实施我公司认为,首先,多年来各地市场充斥无中文标识商品的根本原因,一是工商企业未能认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对有关法律规定置若罔闻,罔顾消费者利益。二是一些地区的工商和质检部门对宣传和执行有关法律的措施力度不够。三是消费者对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强。其次,工商企业对产(商)品使用无中文标识之弊和使用中文标识之利的认识不足,在产销无中文标识商品的工商企业中,随大流者有之,故意者有之,弄虚作假者有之,这种思想观念危害了工商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必要对其晓之以理。最后,华昌鞋厂的“芭芭拉”产品作为世界驰名品牌,自进入中国市场销售以来,一直依法为产品标注规范的“中文标识”,使企业的信誉和产品和知名度不断得到提高,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获得蓬勃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正面教材,值得推广和供工商企业借鉴。因此,我公司进行了如下策划和实施:(一)选择报纸作为传播媒介。因为报纸是最具影响力的“第一传媒”,有“拥有绝对黄金时间的媒介”之称,其内容具有客观性、可信性、权威性等特点,在可保存性、便览性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适宜发布完整信息和作深度报道,而且其内容被其他报刊转载报道的可能性比其他媒体来说是最大的,从而易产生“连锁效应”。(二)在《经济日报》上用整版篇幅刊发公益广告。《经济日报》是全国最具权威,发行量最大的经济类大报,全国各地的工商、质检等经济管理部门及新闻单位均订有该报,尤其容易吸引新闻单位的注意,从而撰文评论。刊发的内容如下:1.标题。A.引题: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B.主题:“芭芭拉”谨向全国工商企业倡议2.正文(倡议)内容:恪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自觉履行产品(商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依法为产品(商品)正确注明符合要求的中文标识和使用说明,切实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后记:后记第二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的评选工作已在半年前就结束了,作为首届大赛和本届大赛的主要组织者和一名评委,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两三年来中国公共关系实践所取得的长足进步。数据和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这里,我们不妨将1993年首届大赛的情况与本届大赛的情况作个简单比较:1.1993年首届大赛入围决赛的项目10个,本届大赛达21个;首届大赛荣获金奖的案例5个,本届大赛达10个,首届大赛获优秀奖的案例5个,本届大赛达8个;首届大赛获“新闻奖”案例报道15篇,本届大赛为13篇(评委们认为,本届大赛获“新闻奖”案例报道的数量虽有减少,但质量有提高);首届大赛的参赛案例仅涉及不到10个专业大类,且各专业大类中无甚竞争,而本届大赛的参赛案例则涉及14个专业大类,且各专业大类中竞争激烈。2.本届大赛得到了国内一些有影响的专业公关公司(含国际公关公司在华机构)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国内最大的中资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应邀派出副总经理和客户总监担任大赛评委;爱德曼国际公关有限公司选送了4个参赛案例,这是国际公关公司在华机构首次参加中国的公关案例大赛;首届大赛仅有1家公关公司1个项目参赛,而本届大赛则有5家公关公司8个项目参赛,仅广东一地就有3家公关公司选送了参赛案例,且专业水平都较高,这些都说明大赛的权威性开始得到中外公关专业机构的共同认可和肯定。3.首届大赛的大部分参赛案例材料,文本相对比较简单和粗糙,工作总结或报告文学式的痕迹时有显现,规范化程度较低,所涉及的有些项目在相关行业内也缺乏代表性,局限性较多;而本届大赛的不少参赛案例材料,尤其是中外专业公关公司和有些企业选送的材料,制作相当精致,文本非常完整,如附送新闻剪报、项目策划书、CI手册、活动照片等,规范化程度很高,这十分有利于评委们对参赛案例进行综合比较、全面评审。本届大赛所涉及的有些项目在国内还有相当的影响,如宁波杉杉集团成功导入CI的案例、珠海市政府重奖知识分子的政府公关案例等。4.相比较首届大赛,本届大赛大部分参赛案例反映出较多项目操作程序完整,尤其注意调查研究和活动评估,有的还有完整预算方案,如大连中兴公关公司的“敬送国旗”的社区关系案例和上海银河宾馆的内部公关案例;有些项目的策划创意也很有新意和特点,如广东中山市新时代公关广告公司为“芭芭拉”策划的倡议为产(商)品标明“中文标识”的媒介关系案例;不少项目的实施还相当细腻、全面、注重细节,如北京贵宾楼饭店组织的“世界一流酒店组织”年会的大型活动案例、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40周年庆典的案例和苏州创捷企业集团推出“都市风景线”社会服务的案例等。当然肯定成绩,并不是回避问题。正如大赛评审会纪要所指出的:“本届大赛中一些参赛案例报告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有较浓的新闻体现象,喜用记实文学手法,描述、评论性成份多,量化评估数据少。这些都影响了案例项目的科学性和说服力。”相比较爱德曼国际公关有限公司选送的案例材料,国内机构的不少参赛案例报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上述这些问题,由此可见中国公关事业要进一步发展,专业化、职业化的程度急待提高,其中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关键。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在本届大赛评审会上,中国环球公关公司提议:为激励中国国内公关公司和国内企事业单位对中国公关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促进国内公关实务专业水平的提高,推动中国民族公关业的发展,自本届大赛起,今后环球公司将从每届大赛获金奖的案例中,再选出一个最杰出的案例项目(仅限中资机构的参赛案例),向大赛主办单位提名授予其“中国杰出公共关系案例大奖(环球杯)”。此提议得到了大赛主办单位和全体评委的认可和赞许。本届大赛的“中国杰出公共关系案例大奖(环球杯)”颁给了广东中山市新时代公关广告公司获金奖的“国货何必披‘洋装”—芭芭拉’倡议为产(商)品标明‘中文标识’媒介关系案例”。本书作为去年6月出版的《中国优秀公关案例选评》的续集,收入了获第二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的十佳金奖案例、部分获优秀奖的案例和所有获“新闻奖”的案例报道,另还首次集入了台湾公关基金会19引年至1996年这6年中组织的三届“杰出公关奖”的有关报道和材料。1993年,当我们组织首届中国最佳公关案例大赛时,就曾在大赛通告中表明,“大赛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包括港台地区)”,第二届大赛我们依旧强调了这一点,希望能有机会收到港台地区的参赛案例,以加强两岸三地的公关交流,台湾公关基金会在今年初出版的《公关杂志》对大赛通告也作了报道,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两届大赛并未收到港台地区的参赛案例,这颇令人感到遗憾。在台湾公关界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在本书中对台湾唯一的公关大赛情况作了些反映,这也算是对我们所组织的两届大赛中的缺憾作了些补偿吧。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公关界一些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对大赛及其获奖案例作了充分和精辟的评述,使本书增添了许多份量且显得丰富多彩,在此,我作为本书的主编,向各位同仁的友情支援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一如即往支持配合这两届大赛,以精益求精之态度出版《中国优秀公关案例选评》和本书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及其两书的责任编辑夏德元先生,表示由衷的敬意。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已举办了两届,在这两届大赛的组织过程中,公关圈内外的朋友们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建议,我们自己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日前翻阅英国公关协会寄来的公关简报,内有报道称已举办十三届的英国“杰出公关奖”大赛(正式始于1984年),1996年共收到参赛案例175个之多(为历年之最,这即使在迄今为止的国际上各公关大赛中也不多见),这反映了发达国家成熟公关业的现况。由此我设想,若我们的大赛按原设定的每两年举办一届,则到本世纪末,还能再举办两届;若我们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下,将大赛办得更完美些,参赛案例极有可能按现翻倍量递增,这样到了第四届大赛,我们就能收到近百个参赛案例,当然这种“片面”的设想和预测也许并不能说明什么,更何况数量也不能代表质量。但从近来中外公关界人士对本世纪最后几年中国公关发展趋势的“全面”预测,我依旧认定我两年前在一篇演讲稿中引用的一位在中国(包括大陆、香港)工作多年的国际公关公司专家的预测:五年内,中国将成为亚洲区最大的公关市场;十年内,将追上欧洲,逼近美国。实际上,这一乐观预测也揭示出中国的公关业将渐趋成熟,而中国最佳公关案例大赛的历史将会从一个侧面认证这一切。郭惠民1996年10月20日本书前言序曾几何时,国人了解公关,学习公关,他们所读到的公关案例几乎清一色来自海外,来自遥远的欧、美、日。可口可乐、雀巢咖啡、白兰地酒、丰田汽车……故事不乏生动,手法也算奇妙,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东西离自己总归有距离、有隔膜。公关,呼唤有自己的中国式的经典案例。自80年代而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澎湃春潮,中国公关栉风沐雨走过了十多年的不凡历程。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现今的锐意创新,公关的火种正在大江南北形成燎原之势。众多的公关公司,十多万的公关人员,还有数不胜数的公关部、公关科,新兴的公关市场日渐崛起。从工商企业到政府机关,从市场开拓到CI设计,从营销策划到危机处理,一方公关天地热闹非凡,明丽照人。与先前看到的国外公关案例相比,出自我们自己之手的个案丝毫不见逊色。无论策划方案、创意思路,还是传播沟通、实施方式,正在形成行之有效的符合自己实情的公关模式。经历了十多年的不懈探索,中国公关正以踏实的脚步、飞速的进展,跻身世界公关之林。太阳神、健力宝、娃哈哈……一大批民族品牌的闪亮登场,为海内外公关同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鲜活案例。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与《公共关系报》联合发起的“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现已举办了两届。从本届大赛的参赛案例及获奖项目来看,涉及的行业范围不断拓宽,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操作水平愈加规范化。其中,许多参赛案例在国内及相关行业领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珠海市政府重奖知识分子的政府公关案例、宁波杉杉集团成功导入CI的案例等。此外,一些颇具影响的中外专业公关公司也积极参与,主动选送参赛案例,更进一步提高了本届大赛的权威性和“含金量”。公关案例是公关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公关理论研究与公关实践探索的参考材料。10个金奖、8个优秀奖、12篇案例报道“新闻奖”,林林总总,蔚为大观,从中我们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近年来中国公关所取得的长足进步。迈向新世纪的中国公关,必将涌现出更多、更精彩的经典公关案例!是为序。《浙江日报》总编辑、《公共关系报》首任总编辑童炽昌196年9月1日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优秀公关案例选评:第二届中国最佳公关案例大赛获奖案例集》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编 金奖案例评析
   国货何必披“洋装”
    ——“芭芭拉”倡议为产(商)品标明“中文标识”媒介关系案例
   与世纪的早晨同行
    ——宁波杉杉集团有限公司CI导入与环境公关案例
   一石激起千层浪
    ——珠海市政府重奖知识分子政府公关案例
   “轩尼诗创意之源”
    ——轩尼诗公司企业形象案例
   ‘一流’年会巧安排 贵宾楼美名四海扬
    ——北京贵宾楼饭店大型活动案例
   让五星红旗到处飘扬
    ——中兴大连商业大厦社区公关案例
   公众的科技 公众来扶持
    ——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公共传播案例
   凝聚力工程
    ——上海银河宾馆内部公关活动案例
   ‘40年真情不变”庆典交响乐
    ——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企业形象案例
   关心下一代的“太一工程”
    ——杭州华立集团营销公关案例
第二编 优秀奖案例选评
   发展保龄球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AMF花园酒店保龄球场开业典礼大型活动案例
   “都市风景线”
    ——苏州创捷企业集团营销公关案例
   (鲜花依旧 掌声依旧
    ——丽珠医药集团支持中国女排的公关赞助案例
   架起公关彩虹 走向国际市场
    ——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国际公关案例
第三编 新闻奖案例报道
   中国银行制造的“节日”
    ——“台北一北京”长跑活动的公关策划
   “英雄帖”发出的前前后后
    ——福州海峡书市的策划和实施
   “一百爱心欢乐日”
    ——苏州市吴县木渎第一百货商店公关专题活动策划
   蓝灯亮出之后
    ——大连出租汽车行业的视觉识别设计
   巧用学子作参谋
    ——上海’95霞飞杯时装大赛公关策划
   浙江省十佳公共关系案例(系列报道)
   5000人请客大酬宾陷入“轰动”误区
   “明星义卖”策划得失分析
   “丽珠得乐”投桃报李
   “仕奇现象”与公关
    一“试”激起千层浪
    ——关于四川路上试穿鞋的综合报道
   昂立:’95公关实录
    第四编 台湾杰出公关奖案例选介
   流通双向道的华航园地
    ——访华航内部刊物
   社区关怀蕴真情
    ——访IBM社区公关
   迈向健康快乐的21世纪
    ——谈统一企业形象塑造
   取之于社会 用之于社会
    ——谈统一超商(7-ELEVEN)的公关形象塑造
   让联锁店成为社区好邻居
    ——7-ELEVEN社区公关手法
第五编 附录
   第二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启事
   第二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评审会纪要
   海峡两岸公关界人士谈台湾1991—1996年三届杰出公关奖评选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