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综合研究走向绿色的发展

走向绿色的发展

走向绿色的发展

定 价:¥25.00

作 者: 戴星翼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二十一世纪经济学人著系
标 签: 领导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9021509 出版时间: 1998-12-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5cm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绿色——可持续发展从一个历史时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概念,但人类与此有关的思想却由来已久,“天人合一”,是我们所求取的理想彼岸。本书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讨论可持续发展这个世纪话题,共分从经济学理解绿色发展等十章,作者详尽地追溯了可持续思想的历史源泉,深刻反思了人类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环境的保护而付出的巨大代价,书中提出的环境产权体的建立、绿色国民账户、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各级政府的作用等观点和看法都有一定的建设性。片断:思想向来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基本立场。一是提倡征服自然的,二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的。各派的哲学中都有这两种成分,我国的情况也不例外。以历史的眼光看,这些思想客观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对于自然界给人类带来的困难,人类不与之斗争就不可能发展出今日的文明。即使在提倡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的今天,这种斗争依然是必要的,例如,人类总需要与地震作斗争,与老鼠的关系至少也谈不上和谐,等到我们考虑要与老鼠发展某种和谐关系的时候,必定人类已是胜利者。在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方面,我国的传统哲学中有许多流派。信仰天人合一,奉行中庸之道的儒学,在理念上是不可能赞同通过掠夺自然来增加财富和享受的。孔子的言论颇为倡导节俭,这固然是为了学问和修养,但也渗透于他的治国思想之中。“吾道一以贯之”,如果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其观点必然在同一框架之中。

作者简介

暂缺《走向绿色的发展》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从经济学理解绿色发展
    一 可持续发展:世纪话题
    (一)可持续思想的历史源泉
    (二)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
    (三)走向里约热内卢
    (四)发展观的根本性变革
    二 可持续发展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一)从经济学理解自然资源的存量稳定
    (二)戴利三原则
    (三)明智的利用蕴含着保护
    (四)代代人之间的公平
    (五)当代人内部的公平问题
    三 会成为水月镜花?
    (一)可持续发展步履艰难
    (二)南北之争的本质
    四 通往绿色发展之路——可持续性的增加
    (一)理解可持续发展面对的难题
    (二)致力于可持续性的增加
    (三)三类环境问题
    (四)正确处理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债务
   第二章 发展的环境代价
    一 发展的生态含义
    (一)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态系统
    (二)人类生态系统的演进
    (三)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损失
    二 承载能力和增长极限
    (一)增长极限是存在的和可变的
    (二)定义完整的可持续社会
    (三)环发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
    三 我国环境退化的人口、历史和自然原因
    (一)环境退化中的人口因素
    (二)生态退化中的自然条件因素
    (三)历史上积累的生态债务
    四 复杂的环境形势
    (一)成就大,失误多
    (二)水污染与水资源危机
    (三)能源问题与大气污染
    (四)土地资源与生态退化
    (五)失误和滥用的代价
   第三章 环境物品与外部性问题
    一 公地的悲剧
    (一)一群牧人与他们的公共牧场
    (二)外部性概念
    二 外部性的存在条件
    (一)非排除性问题
    (二)“囚徒的困境”的环境版
    (三)非排除性与乡镇企业的污染控制
    (四)环境资源的非竞争性使用
    (五)发生时空转移的外部性
    (六)分散性与外部性
    (七)非凸性与不可逆损失
    三 外部性内部化
    (一)皮古主义税
    (二)我国绿色产品的成长环境如何完善
    (三)以税收—补贴体系遏制农业污染
    四 外部性内部化的途径和效果
    (一)污染者付费
    (二)环境浓度费
    (三)环境浓度收费能否与环境责任制结合
    (四)产品费
    (五)补贴
    (六)责任规则和抵押返还制
    (七)运行保证金制度
    (八)措施选择和评估标准
   第四章 环境产权
    一 环境产权理论
    (一)科斯定理与环境产权
    (二)排污权市场化
    (三)可交易排污权系统
    二 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我国的排污权市场化问题
    (一)污染物总量控制提出的挑战
    (二)排污许可的市场化势在必行
    (三)在我国建立可交易排污权系统的条件与困难
    (四)从淮河治理看可交易排污权的意义
    三 上海在排污许可转让方面的探索
    (一)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的排污许可转让
    (二)关于排污权交易体系的新方案
    四 环境产权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一)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二)长江口鳗苗资源的保护
    (三)矿产资源的产权问题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
    一 环境定价
    (一)使用者付费
    (二)环境价值的文化尺度
    (三)环境价值的生态尺度
    (四)环境价值的本质是经济问题
    二 环境定价理论
    (一)市场的资源定价
    (二)以保持资源存量不变为原则的定价思路
    (三)与心理价值有关的定价思路
    三 关于森林价值的讨论
    (一)森林价值构成的复杂性
    (二)原始森林的价值
    (三)人工林的价值
    (四)幼林的价值与林业政策
   第六章 绿色价格体系下的经济运行
    一 粗放型增长:环境的最大敌人
    (一)资源使用效率低下与环境退化
    (二)粗放型增长如何使环境恶化
    (三)实现“两个转变”是最重要的环境保护战略
    二 使环境保护成为牧羊犬
    (一)合并环境影响后经济活动的效率问题
    (二)负劳动现象
    (三)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进步
    (四)区域环境补偿机制
    三 绿色国民账户
    (一)可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统计体系
    (二)绿色国民账户的基本思路
    (三)绿色价格体系下的经济运行
    四 资源产业
    (一)水业
    (二)草业
   第七章 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一 城市功能与其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化城市功能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二 可持续的城市土地使用计划
    (一)城市建筑的生态效率
    (二)合并热能系统
    (三)土地使用方式与交通
    (四)从自行车王国走向汽车王国?
    三 城市和区域结构的可持续性
    (一)密集型城市的环境效应
    (二)在城区内有计划地保留农田
    (三)线性城市的生态含义
    (四)城市区位与可持续发展
    四 追求与自然的和谐:浦东的实例
    (一)规划蓝图上的浦东新区
    (二)浦东的水乡特点会消失吗?
    (三)认识农村景观对于新区的价值
   第八章 三农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一 可持续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一)城乡二元结构阻碍可持续发展
    (二)城乡一体化条件下的农村自然资源
    (三)承认农村资源的外部经济效果
    (四)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获取农村的发展空间
    二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由产量农业向质量农业转变
    (二)从可持续发展看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
    (三)缓解人口对土地系统的压力
    三 我国的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
    (一)我国的粮食增产轨迹
    (二)未来中国的粮食需求
    (三)中国能够养活自己
    (四)以生态农业维护土地生产力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与人
    一 生活质量与环境消费
    (一)生活质量提升的阶段特征
    (二)作为消费品的环境质量
    二 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
    (一)小农经济的文化特征
    (二)传统文化对环境保护的阻碍作用
    (三)期待三个转变
    三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机制
    (一)创建保护公民环境权益的法制条件
    (二)使群众享有环境知情权
    (三)建立社区群众性环境保护组织
    四 以人力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是依靠人力资源的发展
    (二)考察“人均资源”
    (三)以人力资源替代自然资源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与政府
    一 可持续发展要求怎样的政府
    (一)可持续发展使政府作用趋于增强
    (二)市场派经济学家的观点
    (三)政府的标准:强有力而节约廉价
    二 我国政府在可持续道路上面临的挑战
    (一)推动两个转变是当前政府的首要任务
    (二)建立完善地方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
    (三)处理好环境债务
    三 寻找良性循环之路
    (一)高效率——良性循环机制的核心
    (二)向经济运行的质量要环境效益
    (三)向生活方式的优化要环境效益
    (四)向社会组织的优化要环境效益
    (五)不确定性与发展政策的制定
    四 从1998长江流域洪水看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长时间超历史高水位的成因
    (二)如何扭转生态退化趋势
    (三)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五 结语 走向绿色的发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