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眼科学赵东生视网膜脱离手术学:附有关眼内病和玻璃体显微手术学

赵东生视网膜脱离手术学:附有关眼内病和玻璃体显微手术学

赵东生视网膜脱离手术学:附有关眼内病和玻璃体显微手术学

定 价:¥100.00

作 者: 赵东生著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眼科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2817976 出版时间: 1999-02-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6cm 页数: 318 字数:  

内容简介

  片断:视网膜的发育规律是先增厚而后铺平。增厚即细胞增多,铺平即从眼球后极向周边部扩展。细胞的分化秩序也是先内而后外。最内面的神经节细胞最先从内成神经层分化出来,最外面的神经上皮细胞最后分化为视细胞。同此规律,视网膜各层次的演变也按先内而后外的顺序发展。这样,发育完成的视网膜由内而外是:内境界膜、视网膜纤维层、节细胞层、内网层、内核层、外网层、外核层、外境界膜和视杆视锥层,共9层,加上视杯外层演变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共有10层。胎儿出生时,视网膜之10层均已发育完成(图1-3)。如在胚胎期有某一种组织未发育叫做发育不全(aplasia)。其中晶体发育不全较多,也是最主要的。晶体未发育,原始视泡不能形成视杯。那么所谓的眼只是一个囊泡,叫做囊性眼(cysticeye),也就是先天性无眼球。胚胎期组织成长发育不良或不正常叫做发育不良(dysplasia)。晶体发育不良引起整个眼球发育不良或不正常,尤其是神经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之间不能附贴,叫做先天性视网膜不接触(nonattachmentoftheretina)。胚胎期两者不接触虽属正常,但出生后不接触则是病理性的,且多并发其他异常,如小眼球、永存性初级玻璃体增殖症、先天性晶体缺损和白内障等。这时,神经视网膜多有发育不良,但也有正常的(图1-4)。视网膜营养不良(retinaldystrophy)和视网膜发育不良不同,前者是原发性遗传性疾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Best病、Stargardt病等,将另述于第九章第三节。本书前言前言视网膜脱离是个复杂的眼病,关连到许多眼内病。视网膜脱离手术包括激光、冷凝和玻璃体手术,其适应范围随着科技发展而越来越广泛,它包括一些眼内病的现代检查诊断和治疗技术。本书的内容就是从这一概念出发的。在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还谈不上做视网膜脱离手术。当时我院连做这一手术的透热电凝机也没有。我刚从国外回来不久,看到这么多从祖国各地来上海看眼病的人失望而归,心里很不好受,怎样在缺少透热电凝机的条件下开展视网膜脱离手术是摆在新中国眼科医生面前的课题!于是我改进巩膜缩短术,首创使之结合视网膜破口,并切开巩膜刺激脉络膜封闭视网膜破口的办法,把这一手术从当时国外痊愈率60%左右一下子提高到80%左右。这一堵压破口阻断液流措施的运用虽说有其偶然性,但也有其必然性。后来国外许多发展起来的新手术都先后走上了这一条道路。由于我们有自己的发展过程,所以后来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就驾轻就熟,抓住核心作用而改进之,使之适应国内实情。即使没有新的材料基础,也总能想办法创造条件开展工作。例如用涤纶布块做巩膜外加压术、自体阔肌膜做环扎术、用氧气头做冷凝术等都是我在农村时在卫生院里开展的。70年代国外已开展玻璃体手术,进口器材非常昂贵,我们买不起。我和科内年轻医生及技术人员们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玻璃体切割机、玻璃体剪刀、眼内光凝和透热电凝头等,从而自1979年开始,我们就能用自制的器材进行各项玻璃体显微手术,并取得成功。1990年我院张皙与科学院研制成功膨胀性气体,尤其是她首创膨胀性气体小袋包装法,为全国各地医院开展这一新技术提供了方便。几十年来我参与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整个发展历程,从在国外用透热电凝开始,一直到现在各项新技术的开发,这一经历非常不容易,所以说这本书不仅体现我几十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也反映我们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发展史。本书内容大致分三个部分:①视网膜、玻璃体的现代基础和检查方法以及有关眼内病的诊断和处理。重视检查、认识病情,是做好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基础,共占10章;②介绍现代视网膜脱离手术,包括激光技术。详细分析手术中每一动作的要点和要求,这是做好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基础。选用我们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在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手术,共5章;③玻璃体显微手术。强调基础要求,并体现其在现代手术治疗措施方面的新进展,同时也指出其局限性,这部分包括眼外伤和肿瘤,共5章。书里的彩图、照片都来自我检查过的病人或自己的实验工作。总结的病例也都是亲自看过的或和科里的医生一起检查一起做的手术。在日常工作中找问题,做实验,随时随地收集资料、照相记录是我的工作习惯,这些资料很少发表,所以书中的资料、彩图、照片等基本上都是原始的、第一次发表的,只有少数在学术会议讲演中讲过。书中共有彩图300余幅,黑白照片(电镜实验、超声、荧光血管造影等)共200余幅。大多数的线条图也都是自己设计或根据实例绘画的,百闻不如一见,这些资料对领会实际病情大有帮助。在此机会我也要感谢在维也纳一起工作的J.Bock教授(维也纳大学第一临床医院),他在50年代多次寄赠三面镜——这一刚刚问世的先进器件,让我当时就能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检查的临床研究,为后来膜形成分级提供认识基础。在他去世以前,还寄给我他一生中的主要论文,包括他的学生H.Slezek,P.Till(维也纳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和A.Dellaporta(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教授的论文共100余篇。他们都是视网膜玻璃体检查和手术的创始者之一和超声波检查方面的权威。这些资料给我院在有关方面的开发提供了指导,受益匪浅。因此书里在有关方面选用了一些他们的资料和照片,表示对老师和朋友们的敬意、感谢和纪念。书中有关组织病理和玻璃体手术等章均请上海医科大学眼科倪逴教授和王文吉教授审校。他们是有关方面的权威学者,经验丰富,学识渊博。他们在百忙中为本书审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许多眼科同道多年来一直关心本书的出版,尤以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吴启崇教授为这本书的出版费了许多心血,提过许多有益的建议和帮助,特此致谢。有关电脑输人,反复校正,并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联系美国医学图书机构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都是家里的儿女辈赵乃凡、张燕等在休假和业余时间里鼎力完成的,其中也包括我在美国的朋友们的热心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最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领导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关心眼科事业的发展,大力支持这本书的出版,认真负责,讲究质量,这本书才能和读者见面,特此致以衷心感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1998年10月

作者简介

暂缺《赵东生视网膜脱离手术学:附有关眼内病和玻璃体显微手术学》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视网膜、玻璃体的胚胎、生理、解剖和组成
    第一节 视网膜
    一、神经视网膜
    二、视网膜支架组织
    三、视网膜色素上皮、Bruch膜和光感受体
    第二节 玻璃体
    一、玻璃体性能和组成
    二、玻璃体的发育
    三、玻璃体解剖形态学
   第二章 玻璃体液化、玻璃体脱离和玻璃体混浊
    第一节 玻璃体液化
    第二节 玻璃体脱离
    一、完全的玻璃体后脱离和塌陷
    二、不完全的玻璃体后脱离和塌陷
    第三节 玻璃体混浊
    一、星状玻璃体变性
    二、闪辉点样玻璃体融化症
    三、玻璃体炎性反应
    四、玻璃体出血
   第三章 膜形成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
    第一节 PVR发病机制
    一、色素上皮增殖
    二、胶质细胞增殖和胶原纤维
    第二节 表面膜、牵拉膜、收缩膜
    一、表面膜
    二、牵拉膜
    三、收缩膜
    第三节 膜形成分级和PVR分级
    一、膜形成分级
    二、PVR分级
   第四章 视网膜脱离总论
    第一节 有关好发因素
    第二节 发病机制和病理学
    一、视网膜脱离发病机制
    二、脱离视网膜的病理改变
    第三节 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症状
    一、闪光
    二、雾尘样混浊
    三、黑影
    第四节 视网膜下液
    第五节 检查
    一、检眼镜
    二、三面镜接触镜
   第五章 周边部眼底
    第一节 周边部眼底的解剖
    第二节 周边部眼底发育异常
    一、子午线皱襞
    二、颗粒样组织
    三、平坦部囊肿和锯齿状缘小珠
   第六章 周边部眼底视网膜变性
    第一节 囊样变性
    一、典型囊样变性
    二、网状囊样变性
    第二节 格子样变性、蜗牛迹变性、色素块变性
    一、格子样变性
    二、蜗牛迹变性
    三、色素块变性
    四、三种变性的荧光血管造影
    第三节 周边部脉络膜视网膜改变
    一、周边部脉络膜视网膜变性
    二、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第四节 周边部视网膜发白症
    一、不压发白
    二、压了发白
    第五节 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厚
    第六节 视网膜劈裂症、视网膜囊肿
    一、典型变性性周边视网膜劈裂症
    二、网状变性性周边视网膜劈裂症
    第七节 周边部视网膜变性的治疗
   第七章 视网膜破口
    第一节 破口总论
    第二节 马蹄形撕裂口眼
    第三节 圆形裂孔
    第四节 锯齿状缘截离
    一、颞下方锯齿状缘截离
    二、鼻上方锯齿状缘截离(附睫状体平坦部上皮脱离和破口)
    第五节 巨大破口
    第六节 黄斑裂孔和假裂孔
    一、黄斑裂孔
    二、黄斑假裂孔
   第八章 黄斑和黄斑病变总论
    第一节 黄斑临床外观和解剖特点
    一、黄斑解剖标记和组织学要点
    二、黄斑区脉络膜血管结构
    第二节 黄斑区荧光血管造影
    第三节 黄斑圆盘状脱离总论
   第九章 脉络膜疾患引起黄斑圆盘状脱离和新生血管形成
    第一节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病
    一、临床表现
    二、荧光血管造影
    第二节 老年黄斑变性
    一、Drusen(玻璃膜疣)
    二、新生血管膜
    第三节 其他黄斑圆盘状脱离或病灶
    一、血管样条纹
    二、高度近视黄斑圆盘状脱离
    三、脉络膜裂伤引起黄斑出血性圆盘状脱离
    四、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五、特发性渗出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视网膜脱离
    六、视盘小凹引起黄斑浆液性脱离
    七、黄斑圆盘状病灶来自视网膜色素上皮遗传性营养不良
    八、拟组织胞浆菌病、囊尾蚴病
   第十章 视网膜毛细血管病变引起黄斑囊性水肿、新生血管形成和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第一节 黄斑囊性水肿(CME)
    一、白内障手术后并发黄斑囊性水肿
    二、其他内眼手术后黄斑囊性水肿
    第二节 新生血管形成
    一、视网膜血管纤曲症或Coats病
    二、中央静脉阻塞和分支静脉阻塞
    第三节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
    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或Eales病
    三、周边葡萄膜炎
    四、早产儿视网膜病
   第十一章 光凝
    第一节 光凝总论
    第二节 临床应用
    一、氩激光机
    二、激光前准备
    三、激光操作
    第三节 各种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光凝治疗
    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病
    二、老年黄斑变性
    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
    四、视网膜静脉阻塞
    五、其他视网膜脉络膜疾患之光凝
   第十二章 视网膜脱离手术总论
    第一节 历史回顾
    一、Gonin前时期
    二、Gonin时期
    三、Gonin后时期
    第二节 视网膜脱离手术名称和中又译名
    第三节 视网膜脱离手术的选择
    第四节 手术前准备
    第五节 手术器材
   第十三章 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共同措施
    第一节 切开结膜和切断直肌
    一、结膜切开
    二、切断直肌
    第二节 破口定位
    第三节 产生视网膜脉络膜疤痕
    一、透热电凝
    二、冷凝
    三、光凝视网膜破口
    四、动物实验对三种视网膜凝固术的比较
    第四节 放出视网膜下液
    第五节 关闭切口
    一、缝合直肌
    二、关闭结膜切口
   第十四章 视网膜脱离手术
    第一节 巩膜缩短术和巩膜缩短填压术
    一、演变过程
    二、操作
    第二节 巩膜外加压术和层间加压术
    一、巩膜外加压术
    二、巩膜层间加压术
    第三节 环扎术和环扎加压术
    一、环扎术
    二、环扎加压术
    三、环扎术或环扎加压术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玻璃体内空气或气体注入术、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和预防性手术(不切开)
    一、玻璃体内空气或气体注人术
    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
    三、预防性手术(不切开)
    第五节 加压和环扎材料
    一、硅胶海绵
    二、硅胶条环扎带
    三、有槽直硅胶块
    四、车轮硅胶
    五、附加硅胶块
    六、袖套(硅胶管)、钮夹
    七、自体阔肌膜
   第十五章 视网膜脱离手术并发症和再手术
    第一节 术中并发症
    一、角膜水肿混浊
    二、刺伤
    三、眼球破裂
    第二节 术后并发症
    一、结膜泡性水肿
    二、眼球突出
    三、前节缺血症
    四、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阻滞
    五、渗出性脉络膜脱离
    六、黄斑表面膜、黄斑固定性皱襞
    七、合成人工材料脱出或感染
    八、术后眼痛
    九、眼睑下垂、复视
    第三节 再手术
    一、原因
    二、再手术方法
   第十六章 玻璃体显微手术总论
    第一节 手术显微镜
    一、工作距离
    二、外照明
    三、脚板调节控制
    四、附件
    第二节 手术器件
    一、抽切头
    二、输液头
    三、内照明头
    四、手术用接触镜
    五、其他器件
    六、眼前节段显微手术器件
    七、器件箱和脚板
   第十七章 玻璃体手术的各项措施
    第一节 玻璃体切除术
    一、适应证
    二、手术步骤
    三、并发症
    第二节 液/气(空气)交换术及其他物质交换术
    一、液/气(空气)交换术
    二、过氟化碳液/气(空气)交换术
    三、玻璃体内硅油注入术、液(气)/硅油交换术
    第三节 玻璃体内透热电凝、冷凝和光凝
    一、玻璃体内透热电凝
    二、眼内冷凝
    三、眼内光凝
    第四节 钩膜、剥膜和剪切黄斑表面膜和黄斑皱襞
    一、适应证
    二、手术步骤
    三、并发症和处理
    第五节 切开视网膜、切断玻璃体条索术
    一、切开视网膜
    二、切断玻璃体条索
    三、并发症
    第六节 后路晶体切除术
    一、45岁以下的后路晶体切除术
    二、45岁以上的后路晶体切除术
    三、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内障
    四、并发症
   第十八章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和黄斑手术
    第一节 严重PVR视网膜脱离
    一、手术方法
    二、术后并发症
    三、手术体会
    第二节 巨大破口
    一、应用过氟化碳液
    二、液/硅油交换术
    三、总结体会
    第三节 前PVR切除术
    一、前PVR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二、手术
    三、并发症
    第四节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玻璃体手术
    一、检查
    二、适应证
    三、手术
    四、并发症
    第五节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
    一、适应证
    二、手术方法
    三、并发症
    四、资料分析
    第六节 先天性异常眼病和视网膜脱离手术
    一、先天性脉络膜缺损
    二、永存性初级玻璃体增殖症(附早产儿视网膜病手术处理)
    三、Marfan综合征、高胱氨酸尿症
    四、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
    五、视盘小凹合并黄斑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第七节 黄斑手术
    一、器材
    二、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手术
    三、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手术
    四、并发症
   第十九章眼外伤与玻璃体手术
    第一节 严重眼外伤
    一、手术
    二、并发症
    第二节 玻璃体积血、机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一、手术
    二、并发症
    第三节 眼内异物残留
    一、异物定位
    二、手术
    三、病例分析
    第四节 眼内感染(眼内炎)的手术
    一、标本的培养与涂片检查
    二、诊断和治疗
   第二十章 眼内肿瘤与视网膜脱离
    第一节 诊断
    一、检眼镜、三面镜下眼底表现
    二、荧光血管造影
    三、超声波检查
    第二节 鉴别诊断
    一、脉络膜血管瘤
    二、脉络膜转移性癌
    三、脉络膜痣、视盘黑色素细胞瘤
    第三节 治疗
    一、肿瘤大小与细胞类型
    二、处理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