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史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中国现当代作家“灵魂的历史”

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中国现当代作家“灵魂的历史”

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中国现当代作家“灵魂的历史”

定 价:¥30.00

作 者: 杨守森主编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学/思想史

ISBN: 9787801092922 出版时间: 1998-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724页 字数:  

内容简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暂缺《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中国现当代作家“灵魂的历史”》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序 言
   绪 论
    一 作家心态的构成
    二 作家心态的复杂性
    三 20世纪中国作家的主导心态类型
    四 危害文学的三种心态
    五 历史的教训与启迪
   第一章 追寻新世纪的曙光(1901—1927)
    一 上下而求索
    先驱者的觉醒——走出植物研究室的胡适——
    “终身反对派”陈独秀——鲁迅:被多重力量撕扯的
    灵魂——高唱着“匪徒颂”的郭沫若——中共中央秘
    密联络员茅盾——蒋光慈:昔日思班超,今朝慕列宁
    二 苦闷的宣泄
    踟躇于荒野之地的庐隐——丁玲与“莎菲女
    士”——郁达夫:摹似的颓废派——巴金与“无政府
    主义”——朱自清与“刹那主义”——李金发:一位郁
    闷歌哭的“唯丑”诗人
    三 人性的呼唤
    周作人与“人的文学”——林语堂与“生活的艺
    术”——“在海滩边种花”的徐志摩——呼唤远古人
    性回归的沈从文——向往“原始生命力”的闻一多
    ——沉酣于母爱怀抱的冰心——渴求着“爱”的湖畔
    诗人
    四 迷惘的遁却
    无端狂笑无端哭的苏曼殊——一毅然出家的李叔
    同——在宇宙意识中自我解脱的许地山——遁于书
    斋中聊以自慰的刘半农——钱玄同与鲁迅分道扬镳
    五 革新与传统
    林纾:拼我残年,极力卫道——尴尬处境中的悲
    哀——“昌明国粹”的“学衡”——精神危机中的凄凉
    ——从“青桐”到“孤桐”的章士钊——一政治危机中的
    孤苦
    六 娱世与言情
    徐枕亚“寄情只在风花”——张资平与“拜金主
    义”——周瘦鹃与“鸳鸯蝴蝶派”——张恨水的“爱国
    壮举”
   第二章 神州大地的颤动(1928—1936)
    一 愤怒与牺牲
    鲁迅勇敢地踏进“刺丛”——郭沫若写下讨蒋檄
    文——李金发营救被捕学生——徐志摩慰问丁玲
    ——胡风出任“左联”书记——五烈士英勇献身——
    茅盾因写《子夜》而受攻击——鲁迅讥讽“四条汉
    子”——胡风与周扬公开冲突——夏衍误解冯雪峰
    二 痛苦与呻吟
    “停下来独自思考”的茅盾——巴金无政府主义
    梦幻的破灭——郭沫若避难日本——老舍、艾青在
    异国饱尝的屈辱——浮沉在惨痛人海里的曹禺——
    由“母爱”转向刚烈的冰心——走出个人梦境的何其
    芳
    三 自由与中立
    徐志摩:思想被主义奸污得苦——梁实秋:文学
    要“忠于人性”——胡适:从“不谈政治”到蒋介石的
    座上客——胡秋原自称“自由人”——戴望舒为“第
    三 种人”辩护——谢冰莹拒绝参加任何党派——沈
    从文:迷乱中的人生坚守——萧乾:自由翱翔的少年
    漂泊者
    四 落伍与沉沦
    周作人:且到寒斋吃苦茶——林语堂:我们要谈
    女人了——刘半农成了“桐花芝豆堂”主——闻一多
    与唯美主义——朱自清:文学是我的娱乐——姚蓬
    子叛变——杨邨人脱党——朱湘:我弃了世界,世界
    也弃了我
   第三章 面对民族的危亡(1937—1945)
    一 燃烧的抗日激情
    郭沫若抛妻别子赴国难——老舍:我是一个抗
    战派——郁达夫:匈奴未灭家何恃——茅盾:抗战流
    徙最苦的作家——王任叔坚守“孤岛”——丘东平血
    洒疆场——卞之琳与《慰劳信集》——戴望舒狱中题
    壁——许地山一扫温文肃穆——胡适之出使美国
    二 向黑暗开战
    茅盾:揭露大后方社会生活的“黑心”——张天
    翼与《华威先生》——陈白尘的《升官图》——上饶集
    中营里的冯雪峰——胡风与“精神奴役的创伤”——
    “倒不下”的战士白薇
    三 忧郁与哀歌
    眼里常含泪水的艾青——臧克家与《血的春
    天》——邹获帆:雪在哭泣——萧红:女性的天空是
    低的
    四 在大西北那片红色的土地上
    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广阔——艾青:向世界宣布
    吧——丁玲: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田间与
    “街头诗”运动——农民作家赵树理——贺敬之:这
    土地是我的——萧军赌气离开延安城——王实味被
    秘密处死——高长虹令毛泽东不悦
    五 独立与超然
    巴金拒绝官方的支派——谢冰心蔑视第一夫人
    的“恩典”——林语堂要以幽默救中国——沈从文:
    一个超然的理想主义者——冷眼看人生的张爱玲
    六 卖身与投靠
    周作人沦为汉奸——张资平见利忘义——刘呐
    鸥、穆时英认贼作父
   第四章 十字路口的选择(1946-1949)
    一 投入新的战斗
    郭沫若遭到特务毒打——追踪着战神翅膀的刘
    白羽——袁水拍的政治讽刺诗——战斗在敌人心脏
    里的阿垅——丁玲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
    波与《暴风骤雨》
    二 光明的向往
    看清了是非曲直的老舍一一从诗人到民主斗士
    的闻一多——朱自清走进街头游行的队伍——李广
    田秘密加入共产党
    三 迷乱的心灵
    沈从文用刀子刺向了自己的血管——萧乾徘徊
    于祖国与剑桥之间——胡风: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对
    我进行批判——萧军坚信自己从不反党———张爱玲
    不相信自己成了汉奸——周作人的自我开释——张
    资平:我是人生失败者
    四 无奈的选择
    胡适在解放军的炮火声中苦笑——梁实秋在风
    雨飘摇中痛别乡土——苏汶、陈纪滢追随蒋政权逃
    台
   第五章 在初升的五星红旗下(1950-1957)
    一 兴奋与审慎
    郭沫若的自豪与尴尬——茅盾的机智与老练
    ——周扬的无奈与心病——夏衍感到如履薄冰——
    何其芳的答辩与沉默——李季抱怨郭小川不接受教
    训——杨沫担心自己丑化了党
    二 自责与改造
    巴金表示与安那其主义决裂——曹禺自贬《雷
    雨》——冰心忏悔没有与工农相结合——老舍:我几
    乎不敢再看自己解放前发表的作品
    三 彷徨与转向
    沈从文走进了故宫博物院——萧乾放弃了长篇
    小说创作计划——骆宾基:实在不想当什么作家了
    ——沙汀:我常常感觉到茫然——赵树理抱怨有压
    力——徐訏、张爱玲悄然离开大陆
    四 疑虑与怨愤
    胡风沦为阶下囚——阿垅惨死在共和国的监狱
    中——丁玲无处讨公道——冯雪峰想到过要毁灭自
    己——艾青:我反党吗——孙大雨的“惊人之
    举”——萧也牧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县花一
    现的谷峪——刘绍棠成为年轻的殉道者
    五 激情与高歌
    曲波与《林海雪原》——峻青:我必须把使我感
    动的英雄事迹写出来——郭小川《致青年公民》——
    贺敬之《放声歌唱》——孙犁在更深层次上理解着革
    命——王统照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白薇主
    动报名奔赴北大荒——废名请求到埃及去做一名志
    愿军——邵燕祥:我们爱我们的土地——浩然:我有
    一股子强烈的自豪感
   第六章 在社会主义建设大道上(1958—1965)
    一 亢奋的心灵
    郭沫若:文艺也有实验田,卫星何时飞上天——
    茅盾: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一定要产生超过前人的诗
    人——老舍:我无法不手舞足蹈地歌唱今天——欧
    阳山、杨沫、李英儒、冯德英:记录革命斗争的历史
    ——浩然、李准与“新农村的赞歌”——秦牧:决不动
    摇社会主义信念——峻青:我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
    ——刘白羽:历史曲折与丧子之痛——田间:《赶车
    传》与臆想的人间乐园
    二 赤诚的肺腑
    李广田:这叫误人子弟,图财害命——赵树理:我
    要对党负责——康濯、西戎:决心更多地歌颂光明
    ——郭小川:向千百万读者致歉——巴人;死而后已
    何足惜——姚雪垠秘密创作《李自成》——艾青拒绝
    进外国使馆避难——刘绍棠:我要做名亡实存的共产
    党员——王蒙:风风雨雨志弥坚——胡风:我只是做
    了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
    三 沉重的阴影
    巴金陷入被批判的重围——周恩来批评曹禺胆
    子变小了——周立波:生活变化太快,我看不准——
    茹志鹃感到了专业作家的苦恼——沈从文不肯出任
    北京市文联主席——周扬点名批评当年的三位老战
    友——茅盾被免去了文化部长职务——郭沫若左右
    为难——老舍放弃了《正红旗下》的写作——周扬也
    曾面临险境
    四 抑郁的叹息
    冯雪峰无权写长征——丁玲不敢与毛泽东握手
    ——萧乾被骂为“文艺界的王耀武”——蓝翎成了纺
    织公司的调拨员——贾植芳:人的欲望已缩小到动
    物境界——张中晓并非“青面獠牙”——邵洵美念念
    不忘的两件心事
   第七章 骚动与迷乱的岁月(1966—1977)
    一 矢志不渝的虔诚
    苦衷式——周扬请求给毛主席写完检查再出狱
    ——郭小川: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邓拓:断骨留
    魂证苦衷——自责式——沙汀:总感到自己有错误
    ——赵树理:欢迎诸同志,策我去陈污——负罪式
    ——巴金越想越觉得自己有罪——感恩式——臧克
    家对“干校”生活的赞美
    二 难以排遣的哀怨
    郭沫若:我以前所写的东西应该全部烧掉——
    茅盾说“天怒人怨”——孙犁自杀未遂——刘白羽被
    扯下大红袍——曹禺请求妻子:用电电死我吧——
    沈从文默默地清扫厕所——丁玲感谢被逮捕——萧
    乾吞下安眠药——萧也牧苦苦哀求“别打我!”
    三 宁折不弯的抗争
    吴晗要与姚文元斗争到底——邵荃麟狱中学
    “毛著”——侯金镜宣称:如果国内产生马列主义小
    组,我要参加!——柳青:我是受审查的共产党员
    ——萧军:我要叫你们血染会场——曲波当面抗拒
    江青——廖沫沙:要枪毙也只有一次——胡风:我应
    该有我自己的看法——老舍自沉太平湖——周瘦鹃
    跳进自己花园的井中——秦牧:党为什么变成这个
    样子——冰心的超然——陈白尘、夏衍:苦涩的幽默
    四 驳杂迷乱的履痕
    袁水拍拉远了与朋友们之间的距离——金敬
    迈:我被迫出卖了一次灵魂——浩然成为“文革”期
    间出版作品最多的作家——姚雪垠得到了毛泽东的
    保护——李瑛几乎是当时中国文坛的一个奇迹——
    古华:决心学习革命样板戏的经验——张长弓:无产
    阶级文化大革命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张抗抗:我
    这部长篇小说很大程度上是不够真实的
    五 熊熊不熄的地火
    顾城: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可我讨厌——成为反
    华材料的《南京知青之歌》——舒婷与“苏醒的欢
    欣”——北岛:我不相信——广泛流行的手抄本《九
    级浪》、《波动》——张扬与《第二次握手》——老鬼与
    《血色黄昏》——食指与《相信未来》——靳凡与《公
    开的情书》
   第八章 万物复苏的季节(1978—)
    一 批判与反思
    刘心武:救救孩子——“伤痕文学”的勃兴——
    不断突破的“禁区”——茹志鹃率先反思“大跃
    进”——鲁彦周笔下的右派苦难史——高晓声对中
    国农民命运的关注——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
    二 溯源与寻根
    韩少功:我们有民族的自我——阿城:不关联文
    化的文学,文字而已——贾平凹回到商州故土——
    李杭育的“葛川江情结”——汪曾棋钟情于民风民俗
    三 执着与凝重
    丁玲:整我的不是共产党——刘绍棠:做儿子的
    只能感激不尽——胡风:支撑我活下去的,是对党的
    信念——蒋子龙:关注现实的改革——路遥:作家应
    该发出宏大的声音——张承志:固守精神的家园
    四 遗憾与忏悔
    周扬握着冯雪峰的手哭了——刘白羽:我必须
    承担历史的重责——巴金:我对自己的表演感到羞
    耻——曹禺:我太听话了——陆天明痛悔于无意中
    毁了一个女孩的一生——雷抒雁:我是共产党员,却
    不如小草
    五 淡泊与宁静
    钱钟书:淡泊名利的人格境界——沈从文:超然
    达观的人生态度——萧军:为了不让父辈的恩怨影
    响后代,停写自传——为死大唱赞歌的萧乾——顺
    其心性的孙犁——旨趣天然的汪曾棋
    六 边缘与解构
    北村:望不见故乡的失望——洪峰:无意教训别
    人,也无意感动别人——马原小说中的叙事圈套
    ——刘震云:一切还是从排队买豆腐开始吧——池
    莉:我做的是拼版工作——王朔自称是码字的闲散
    人员
    七 孤独与幻灭
    世纪末的悲哀——海子:新时期第一位文学的
    殉道者——顾城:充满血腥的形而下冲动——胡河
    清:为阴郁吞噬的灵魂——徐迟:没有充分理由的自
    弃——天国乐园的破灭——病态人格的悲剧
    八 探索与宽容
    王蒙:寻找我自己——莫言:虎兔相逢大梦归
    ——魏明伦自称是“艺术上的违法户”——孔孚与东
    方神秘主义——张承志的宗教情怀——史铁生对命
    运之谜的叩问——柯云路与人体特异功能
   第九章 当代港台和家心态(1949—)
    一 飘零的落叶
    胡适最后的叹息——梁实秋的心苦——台静农
    常常深情地怀念青岛的一种苦老酒——谢冰莹:我
    真的不想活了——黎烈文皈依基督——张爱玲于无
    人知晓中寂然辞世——林语堂晚年心境的悲凉
    二 故乡的怀念
    徐訏作品中的怀旧情绪——胡秋原:中国的希
    望在大陆——余光中: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一
    林海音的北京风俗画——聂华苓与丈夫在美国翻译
    出版《毛泽东诗词》——吴浊流站在澳门远眺大陆
    ——陈若曦投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於梨华:
    “没有根的一代”的“代言人”——丛苏:家和中国就
    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三 苍凉的忧伤
    白先勇:对自己最辉煌时代的哀悼——洛夫:写
    诗是对残酷命运的一种报复手段——杜国清:把自
    己一颗心沉浸在爱与美的温情之中——席慕容:对
    人生残缺本质的怨恨与无奈
    四 梦境的追寻
    深深痴情爱之梦——编织着爱之羽衣的琼瑶
    ——罗兰:用真挚叩响心灵的乐曲——王一桃:一片
    相思一片情——虚无缥缈天国梦——碧空月魂般的
    三毛——赶赴自己的生命之约——刀光剑影武侠梦
    ——金庸的济世雄心——梁羽生的书心剑胆——古
    龙的浪子情愫
    五 不平的抗争
    对不幸命运的抗争——愤世疾俗的钟理和——
    抗拒女性生存方式的李昂——现代女强人廖辉英
    ——对丑恶现实的抗争——舒巷城:繁荣是一把金
    剪刀——傅天虹:连天上斜挂的月,也闪烁着一枚钱
    币的眼神——陈映真:现世是一种堕落——对黑暗
    政治的抗争——“横着膀子撞”的李敖一一要政府彻
    底革新政治的王拓——“梁山好汉型”的柏杨
    结束语 面向21世纪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