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民族史志彝族毕摩文化研究

彝族毕摩文化研究

彝族毕摩文化研究

定 价:¥35.00

作 者: 孟慧英著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人口学

ISBN: 9787105054121 出版时间: 2003-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224 字数:  

内容简介

  彝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里的重要成员,她人口众多——据1990年统计,我国境內有660万人口,国外有十余万人;分布广——主要居住于我国的滇川黔桂四省,境外的彝族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历史悠久——无论目前学术界争论的南方土著说还是北方氐羌说,都认为它有几千年历史足迹。中国历代古籍中,记录了大量的有关彝族及其祖先的事迹;而13世纪的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他的《东方见闻录》中较早地把中国西南部这个古老又神秘的民族介绍给全世界。19世纪下丰叶一批法国人、荚国人、英国人先后到彝族地区游历,在他们漫长的旅途中,彝族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语言文字,风土人情被写进他们的游记和历史著作。这是彝族第一次被广泛地推向世界,进入国际学术视野,成为国际学术界难得的文化人类学个案。20世纪以来,外国学者对彝族的考察有增无减,其工作更细致,研究也更深入,学术成果蔚然可观。到了2O世纪末,彝学成了一门重要的学问,国际彝学专家济济一堂,先后在美国、德国、中国召开了三次国际彝学研讨会。这种大规模的学术活动无疑提高了彝学研究的水平,进一步地扩大了彝族的影响,广泛吸引了国际学术目光,为彝学创造了优越的发展条件。我国学者对彝族的民族学专门考察,始于20世纪上半叶,参与考察的人员中有一批我国著名的民族学、人类学专家,如马长寿、林耀华、江应樑、马学良等。他们考察的范围涉及了民族学的各个领域,彝族的社会制度、历史状况、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经济生活、政治结构、宗教信仰、民族关系等,都得到广泛关注,其中一些著作堪称学术范例,至今还是后来者的研究必备之书。解放以后,在全国开展的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中,对彝族的调查更为全面,彝族內部复杂的支系关系第一次被认真对待,彝族支系分布、彝族历史、彝族社会形态成为学术界关心的特别目标。粉碎“四人帮”之后,彝学研究突破漫长的沉寂,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对彝族历史方面的研究尤为踊跃,一批历史文化著作问世。这些研究使这个历史面貌模糊不清的民族,越来越展示出其清楚而古老的足迹和灿烂悠久的文化。20世纪8o年代以来,一大批彝族学者崛起,他们以高涨的热情,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投入到了新彝学的建设之中。这支生机勃勃的队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以调查研究为主要特色的作品成批问世。它们的耀眼光芒不但吸引了国内大批学者,激起一波又一波学术热潮;同时也抓住了国外学者的目光,学术界为彝学的发展而欣喜异常。在民族学中,对于原始宗教的研究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彝族的由其经师(毕摩)和巫师(苏尼)为代表的信仰现象,作为人类宗教信仰的一种特殊形态,始终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彝族信仰文化一直是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在百余年的调查研过程中,有一批著作为这个领域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如,列入“七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的《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彝族卷)的出版,为彝族宗教与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彝族宗教研究的资料集和研究成果中,有些著作较有影响,能够为新的探讨提供向导。本书是一部关于彝族传统精神文化的专门研究著作。作者曾经到彝族聚居区进行过深入的民族考察,阅读了彝族这个领域主要的研究著作,并针对这些材料和研究基础,进行了较新的阐述和较系统的研究。

作者简介

  孟慧英,1953年生于沈阳,汉族,哲学博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尘封的偶像——萨满教观念研究》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萨满文化英雄——伊玛堪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满族萨满文本研究》(合作)台湾五南图书公司1998年版;《活态神话——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另外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英文译著2部。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彝族毕摩、苏尼的现状
第一节 毕摩、苏尼的当代生活
第二节 毕摩、苏尼之辨
第三节 毕摩、苏尼分化的缘由
第二章 彝族历史上的毕摩与苏尼
第一节 苏尼
第二节 鬼主
第三节 经师
第四节 毕摩
第三章 神秘的鬼神世界
第一节 灵魂问题和灵魂象征
第二节 鬼神的世界
第三节 死亡价值上的伦理精神
第四章 毕摩、苏尼的仪式活动
第一节 仪式活动分类
第二节 毕摩、苏尼的仪式技术
第三节 仪式程式与仪式结构
附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