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自我实现/励志社会与交往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定 价:¥15.00

作 者: 毕继万著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丛编项: 跨文化交际丛书
标 签: 语言学

ISBN: 9787560014920 出版时间: 1999-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0cm 页数: 174 字数:  

内容简介

  在我国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始自80年代初期,时间不算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却相当快。学术杂志发表的论文已达数有时篇,专著也已有二三十部。1995年在哈尔滨召开了我国第一届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并成立了全国性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组织——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1997年在北京又召开了第二届研讨会。参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包括外语界、对外汉语界、语文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学者和教授,他们的研究角度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对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的确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目前我国的研究来看,一般性的探讨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的研究比较缺乏。前者相对说来比较容易,而后者就要花费许多时间、物力和财力。从其它国家的情况来看,要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方面做出成绩,必须在收集数据和实地调查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只有以数据为基础的研究做得扎实,现论探讨才会有真正的深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这套跨文化并际丛书的作者都是外语教师及对外汉语教师他们侧重于研究不同于文化背影的人们在语言交际方面遇到的问题,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需要说明的是这只代表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个角度。研究跨文化交际还可以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例如,沙莲香教授主持的中国民族性的研究就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在美国,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学者也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不少人是心理学家、人类学家,而语文学家和外语教师在欧洲一些国家,社会语言学家和语用学者则又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主力。这都说明跨文化交际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有的教师说“教无定法”,其实,研究跨文化交际也是一样,并没有人规定必须从某一个角度研究。这只会有利于学科的发展。我们目前出版的这套丛书不同纯理论研究,而是为普及跨文化交际知识和理论的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需要的参考书,我们希望这将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普及和深入。尽管在策划这套丛书时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并且确定了大致的写法,但是,每位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创造和发挥,甚至在术语上也不完全一致。我们在编辑时尊重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并没有坚持整齐划一。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历史还不长,我们自己的知识和理论修养也还有许多缺陷,因此,错误和偏颇在所难免,希望专家和读者不吝指出。

作者简介

暂缺《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一、什么是非语交际
1.1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1.2 非语言交际研究的发展过程
1.3 非语言交际的种类
1.4 非语言交际的作用及其与语言交际的关系
二、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2.1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2.2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2.3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研究的重点是文化
三、体态语
3.1 姿势
3.2 身势
3.3 头部动作
3.4 面部动作
3.5 眼部动作
3.6 臂部动作
3.7 手部动作
3.8 腿部动作
3.9 体触动作
四、副语言
4.1 沉默
4.2 话轮转接
4.3 非语言声音
五、客体语
5.1 皮肤颜色的修饰
5.2 体毛的清除
5.3 身体气味的掩饰
5.4 前着和化妆
5.5 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
5.6 家具与车辆
六、环境语
6.1 空间信息
6.2 对待拥挤的态度
6.3 近体距离
6.4 领地观念
6.5 空间与取向
6.6 座位安排
6.7.时间信息
6.8.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
6.9.声音
6.10.灯光
6.11.颜色
6.12.标识、符号
七、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俗规范的文化差异
7.1.仪态举止
7.2.基本礼节形式
7.3.交际功能的礼俗规范
八、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差异
8.1.教师的仪表
8.2.课堂上师生的非语言交际
8.3.课外师生的非语言交际
九、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
9.1.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
9.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
结束语
主要参考书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