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理论与研究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观研究

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观研究

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观研究

定 价:¥25.00

作 者: 李霞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理论/研究

ISBN: 9787010042831 出版时间: 2004-05-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411 字数:  

内容简介

  李霞,女,1962年出,安徽霍山人。现为安徽大学哲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安徽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1983年毕业于安策大学哲学系并留系任教。1985至1988年在安徽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哲学硕士学位。1997年破格晋升教授,同年入选为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000年至2003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道家哲学、佛学和儒佛道比较研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韦著《道家与禅宗》、《中国宗教》、《道家与中国哲学》(明清卷)等,出版龠著《安徽文化史》等多部,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六十多篇,其中多篇获省部级奖。道家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哲学,其理论核心是生命观念。本书作者从理论渊源、文化背景和现实根源三个方面对道家生命观的成因进行了定位研究,从生命民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由三个环节揭示了道家生命观从老庄到黄老再到玄学的主题嬗变过程,论析了道家生命观所表现出的生命本位、自然关怀和超越意向三大思想特征。作者重点考察了道家生命观的基本内涵,包括道生德成的生命本源观、阴阳气化的生命机制观、形神相依的生命结构观、生死更替的生命过程观、重人贵生的生命价值观、自然朴真的生命本质观、无为之为的生命存在观、形神兼养的生命修养观和身心超越的生命境界观。在对道家生命观的逻辑发展的历程和具体思想内容进行系统考察的基础上,作者以一分为二的态度剖析了道家生命观的理信纸得失、历史影响和现代价值,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道家生命观进行理性的扬弃。

作者简介

  李霞,女,1962年出,安徽霍山人。现为安徽大学哲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安徽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1983年毕业于安策大学哲学系并留系任教。1985至1988年在安徽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哲学硕士学位。1997年破格晋升教授,同年入选为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000年至2003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道家哲学、佛学和儒佛道比较研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韦著《道家与禅宗》、《中国宗教》、《道家与中国哲学》(明清卷)等,出版龠著《安徽文化史》等多部,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六十多篇,其中多篇获省部级奖。

图书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道家生命观的理论渊源与文化背景
第一节 老子的史官身份与道家生命的理论渊源
一、 老子的史官身份
二、 老子生命观与上古神话中的生命意志
三、 老子生命观与原始宗教中的生命崇拜
四、 老子生命观与古代典籍中的生命关怀
第二节 楚淮道家发源地与道家生命观的文化背景
一、 道家文化发源地:淮河流域
二、 淮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道家生命观的影响
三、 楚淮文化的生命意蕴及其对道家生命观的影响
第三节 老庄的时代与道家生命观产生的观实根源
一、 变革的时代与无序的社会
二、 拯救社会与拯救生灵
第二章 道家生命观的主题嬗变与基本特征
第一节 道家发展四形态
一、 老庄道家
二、 黄老道家
三、 向玄学与道教演变中的道家
四、 玄学新道家
第二节 道家生命观的主题嬗变
一、 老庄道家生命观的主题:生命与自然
二、 黄老道家生命观的主题:生命与社会
三、 向玄学与道教演变中的道家生命观的主题:个体养生
四、 玄学新道家生命观的主题:生命与自由
第三节 道家生命观的基本特征
一、 生命本位
二、 自然关怀
三、 超越意向
第三章 道生德成的生命本源观
第一节 生命产生的乡亲有根源——道
一、 生命根源问题的提出
二、 生命产生的乡亲有根源——道
第二节 生命存在的现实根据——道
一、 老子的“德”论
二、 庄子的“德”论
三、 《管子》的“德”论
四、 《淮南子》的“德”论
第四章 阴阳气化的生命机制观
第五章 形神相依的生命结构观
第六章 生死更替的生命过程观
第七章 重人贵生的生命价值观
第八章 自然朴真的生命本质观
第九章 无为之为的生命存在观
第十章 形神兼养的生命修养观
第十一章 身心超越的生命境界观
结语:反思与扬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