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旅游旅游随笔旅行日记:1954

旅行日记:1954

旅行日记:1954

定 价:¥48.00

作 者: 艾青著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集

ISBN: 9787532126804 出版时间: 2004-08-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19cm 页数: 541 字数:  

内容简介

  《旅行日记》写于1954年。这年的7月12日智利举行享有世界声誉的大诗人聂鲁达50寿辰庆祝活动,包括艾青、萧三在内的各国著名作家应邀参加,《旅行日记》就是艾青参加这一活动所见所闻的真实记录。当年去智利,没有直达的飞机,艾青、萧三等绕道非洲等地多个国家才得以成行。旅程的延宕,反而给了艾青他们观察各国风土人情和百姓生活的机会,使得这部《旅行日记》内容变得相当丰富。由于这部日记根本不是为了出版而写,私秘性很强,所以体现出诗人的思想、情趣、性情、气质等等都相当真实,读日记如同近距离阅读诗人。《旅行日记》记录的是艾青1954年七八月间由亚洲经欧洲、非洲最后抵达南美洲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此行是代表中国参加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50寿辰活动,由于当时无法直航美洲,只得在地球上绕一个大圈子辗转前往目的地。一路上,他的灵感源源不绝,也由于是匆匆写于旅途的,因此文字略显松散、随意。这不是人们概念中的那种日记,它由一些札记、散论、随笔和诗歌的断章组成,是诗人式的——随意、跳跃、简约、生动,这是一种独特的文体。1954年夏天,艾青接受智利众议院议长的邀请,前往智利参加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五十寿辰纪念活动,这是一次旨在“保卫世界和平”的活动。当时,国际上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家、艺术家汇聚在圣地亚哥,包括苏联作家爱伦堡,巴西画家亚马多等。艾青在日记中所记录的就是1954年7月12日至8月19日这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当时与艾青同行的还有作家萧三和中联部的副部长赵毅民。艾青始终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富有情趣与艺术气质的诗人。他早年在法国巴黎经历过流浪艺术家的生活,还参加过“后期印象派”的沙龙画展,他的一些有关文学和艺术的观念贯穿其一生,形成了一种观察生活的独特的视角,这一点,在《旅行日记》中也可见一斑。在这次活动中,艾青与聂鲁达一见如故,聂鲁达称艾青为“屈原时代留下来的惟一的中国人”,艾青说聂鲁达是“风、水、阳光的朋友”。艾青从南美洲回来后,出版了一本单薄的诗集《海岬上》,其中的一些诗的原始手稿就在这部《旅行日记》中,这对了解一位诗人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法是十分难得的资料,其中比较著名的诗作有——《礁石》、《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在智利的海岬上》等。而这部诗集,很快就成为了一次接踵而至的批判艾青的现行材料,艾青后来被划为“右派”分子,开始了近二十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当时新中国成立仅五年,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艾青一行无法直航美洲,只得在地球上绕一个大圈子辗转前往目的地。艾青称此次漫长的旅行为“从夏天赶往冬天的旅行”。他们一路上经历了颇多愉快和不愉快的事情,目睹了光怪陆离的富裕、贫穷的现象,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真挚纯朴的朋友、睡眼惺忪的混血儿、怀抱白人小孩的黑人姑娘、在夜色中游荡的南美妓女、挥舞哭丧棒的警察、开车肉铺的华侨、弹吉他的乞丐、风流倜傥艺术家、刁难的海关官员、抗议车钱涨价的游行者……异域的民俗、艺术、植物、人文景观、社会现象乃至人物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都使童心未泯的诗人感到新鲜、神奇,这一切,都在《旅行日记》中留下生动有趣的记载。艾青可能是足迹踏得最远的中国行吟诗人。在此次经亚洲、欧洲、非洲而南亚洲的漫长旅程中,他的灵感源源不绝,甚至在庆祝聂鲁达寿辰的集会上朗诵即兴写下的诗篇。在《旅行日记》中我们还可以读到不少随手记录的诗篇或诗的片段。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日记中读到了一些著名诗篇的“原始状态”,例如《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在智利的海岬上》、《礁石》和《写在彩色纸条上的诗》等。“诗人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艾青有早年在巴黎当流浪画家的经历,这使他能以画家的独特视角观察世界,捕捉形象,发现事物生动的特征、细微变化和一切拐弯抹角之处,这些都在日记中有记载,例如艾青在飞越安第斯山时对山脉、河流以及云彩的形态和光影变化的记录,对某个民族风格浓郁的酒吧内精致装饰的描述,对某个姗姗来迟的女人容貌、神态、衣裙装束的描绘,等等。更为有趣的是,艾青干脆将日记本当成速写薄,不断地以线条捕捉亲眼所见的形象:植物叶片、古旧的城堡、帆船、莱蒙湖畔的喷泉、高耸的女人体雕像、牛角杯上的图案,他还在日记本上为聂鲁达描述中国的蜈蚣型风筝……这使我想起,歌德\雨果和普希金等诗坛巨匠的原稿上,也曾有耐人寻味的人物\植物素描,它们往往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与文字相映成趣。艾青懂法语(青年时代曾在狱中翻译过维尔哈的诗),这使他又多了一双眼睛、一张嘴巴,即使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也能找到对话者——比如他与聂鲁达之间,很多情况下就是抛开西班牙语翻译而直接用法语交谈。我们不能不羡慕艾青与聂鲁达之间的珍贵友谊,那是超凡脱俗的神交。两个同样充满智慧和情趣的异国兄弟,因为诗神缪斯而一见如故。聂鲁达称艾青是“令人心醉的艾青”、是“是原时代留下来的惟一的中国人”,艾青说聂鲁达“是个该大的儿童”,是“风、水、阳关的朋友”。对这位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艾青的评价是相当高的,读者可通过这本日记及后面所附回忆文章得知。聂鲁达对艾青的印象和评价,也可从附录的《啮鲁达回忆录》(节选)中有所了解。同样可贵的,是艾青与捷克汗学家丹娜。附录的诗篇《致亡友丹娜之灵》是艾青得知丹娜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丹娜热爱中国,但不能理解这个国家为什么要跟一个写诗的人过不去。艾青被划为“右派”、蒙受不公正的对待后,温文尔雅的丹娜愤怒地提出抗议。这声音,还有南美洲那个纯朴的老大哥聂鲁达对着茫茫太平洋含泪呼喊“艾青”的声音,流放中的艾青当然无法听到,但是弥足珍贵的友情,始终温暖着他的心。由于这本日记是匆匆写于旅途的,艾青本人是将其作创作素材的,因此文字略显松散、随意。有些文字是片断的、跳跃性的,某些段落上下文之间不够连贯,缺少通常文字表达时所讲究的修辞和逻辑关系。其实,存在于人们直觉中的,甚至是下意识的判断、最初的感觉,往往更加真实,更能裸露出事物的本质。我们整理出版这本《旅行日记》,遵循的原则就是尽量保持其原始状态,向读者提供基本完整的日记原貌。相信读者会在字里行间及各种素描中体会到另一种阅读的乐趣。需要说明的是,在整理这部《旅行日记》的时候,我们在别无关宏旨的地方对文字作了适当增减;某些段落的文字涉及会议内容或背景资料,我们将原稿手迹印出,而未逐一整理编辑,个别外国人物姓名未完全译出或作考证,但这对阅读应无大妨碍,望能得到读者理解。多年来,对作家原始手稿的研究似乎并无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揣摩原始手稿最能窥视作家创作时的心理活动,最能发现他谋篇布局、谴词炼句、删繁就简的功夫,也最能感受其艺术风格。艾青在艺术创作上倡导朴素自然、清新明快的风格,他的诗歌创作以富于思想性和艺术性而著称。就语言而言,像他那样技巧高超的汉语作家似乎不多。就如同中国水墨画一样,线条是最基本的绘画语言,运用起来实在太简单了,但是在众多画家中,像齐白石、林风眠、潘天寿那样能娴熟、自然地运用此种“绘画语言”,使线条产生出神如化效果者,实在是凤毛麟角。一如其诗歌,艾青这本日记也洋溢着极佳的艺术感觉,文字自然、简洁、凝炼,饱含鲜明的形象,有一种无形的穿透力。这是一种独特的、有魅力的文体。不仅如此,他的人生观、艺术观也夹杂早这本日记的字里行间。有趣的是,我们可从日记结尾处发现,当艾青一口气写完《写在彩色纸条上的诗》后,竟然不无得意地在下面加了一句:“看样子我还是能写的。”这既流露出诗人的天真,也是独自对别人质疑的回应——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有人提出“艾青还能不能为人民歌唱?”艾青结束这趟洲际旅行回国后,还根据日记的素材写了一首长诗《大西洋》,并出版诗集《海岬上》。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中断了他的创作生涯。这位卓越诗人后来的遭遇是众所周知的。目录代序一部日记的公开/艾丹旅行日记附录一与《旅行日记》相关的诗歌12首附录二艾青回忆聂鲁达3篇附录三聂鲁达关于艾青的回忆跋足迹最远的中国行吟诗人/胡少安

作者简介

暂缺《旅行日记:1954》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代序 一部日记的公开
   旅行日记
   附录一 与《旅行日记》相关的诗歌12首
   附录二 艾青回忆聂鲁达3篇
   附录三 聂鲁达关于艾青的回忆
   跋 足迹最远的中国行吟诗人/胡少安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