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世界各国文化雕刻时光: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反思

雕刻时光: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反思

雕刻时光: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反思

定 价:¥25.00

作 者: (苏)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y Tarkovsky)著;陈丽贵,李泳泉译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丛编项: 电影眼系列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020039852 出版时间: 2003-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286 字数:  

内容简介

  《雕刻时光》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一九三二年生于俄罗斯札弗洛塞镇,是诗人阿尔谢尼伊·塔可夫斯基之子。曾就学于苏联电影学院,一九六一年毕业。他的电影曾经赢得多项国际性大奖;第一部长故事片《伊万的童年》于一九六二年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第二部电影《安德烈·卢布廖夫》于一九六九年的嘎纳影展赢得大将,接下来的作品,《索拉里斯》(1972)、《镜子》(1974)、《潜行者》(1979)均受到西方国家热烈推崇。他的作品以擅长运用惊人的象征意象驰名于世。一九八三年在意大利拍摄《乡愁》时,塔可夫斯基决定终生不再重返苏联。其最后一部作品《牺牲》荣获一九八六年夏纳影展评审团特别奖,同年十二月,塔可夫斯基因肺癌病逝于巴黎,享年五十四岁。 许多影评人曾试着诠释其浓烈的个人化视野,却始终难以企及。终于,在这本《雕刻时光》里,他记录了自己的思想、回忆,首度披露其重要作品的创作灵感、发展脉络、工作方法以及浓烈的自传内涵,并深入探究影像创作的种种问题。这些文章系长期陆续写成,惟《牺牲》一章口述于其生命最后几周。在这本艺术证言里,我们看到这位大师在“一团时间”里雕塑生命,仿佛时间奔驰穿越镜头,烙印于画面之中。

作者简介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一九三二年生于俄罗斯札弗洛塞镇,是诗人阿尔谢尼伊·塔可夫斯基之子。曾就学于苏联电影学院,一九六一年毕业。他的电影曾经赢得多项国际性大奖;第一部长故事片《伊万的童年》于一九六二年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其最后一部作品《牺牲》荣获一九八六年夏纳影展评审团特别奖,同年十二月,塔可夫斯基因肺癌病逝于巴黎,享年五十四岁。

图书目录

前言
1、缘起
2、艺术——理想的思慕
3、烙印时光
4、电影的宿命角色
5、电影影像
●时间,节奏和剪接
●剧本和拍摄脚本
●电影的图像呈现
●电影演员
●音乐与噪音
6、寻找观众的作者
7、艺术家的责任
8、《乡愁》之后
9、《牺牲》
结论
附录一 塔可夫斯基传略
附录二 作品目录 【媒体评论】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