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评论与研究心灵的探寻:回望鲁迅

心灵的探寻:回望鲁迅

心灵的探寻:回望鲁迅

定 价:¥23.20

作 者: 钱理群著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回望鲁迅 论文专著部分
标 签: 理论

ISBN: 9787543440159 出版时间: 2000-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3cm 页数: 267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丛书收集了二十世纪不同阶段海内外鲁迅研究的精华,全面展现一代文化思想巨人风貌,深刻揭示鲁迅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其中专著四部:钱理群《心灵的探寻》、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汪晖《反抗绝望》、伊藤虎丸《鲁迅与日本人》;论文集两部;《围剿集》与《红色光环下的鲁迅》,令人感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鲁迅迥异的解读。另有许寿裳、许广平、周作人、冯雪峰、胡风等回忆文章多篇。本书是著名学者钱理群对鲁迅的解读。

作者简介

  钱理群,男,1939年1月30日生于四川重庆,祖籍浙江杭州,汉族。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58年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60年毕业。1960~1978年先后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卫生学校、地区师范学校任教。1978年考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研究生班,师从王瑶、严家炎先生攻读现代文学,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1994~1995年曾任韩国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一年。钱理群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其主要研究方向有二: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他于1985年与黄子平、陈平原共同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此以后,他又与他人合作,或个人独立完成,先后写出了《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1987年)、《绘图本中国文学史》(1995年)与《1948:天地玄黄》(1996)等文学史专著,并正在进行《四十年代小说史》的研究与写作。与此同时,他又写作了《王瑶先生文学史理论、方法描述》、《我这十年研究》、《文学史的分离与回归》等研究与总结性的论文。钱理群对文学史理论、方法、写作形式(结构与叙述等)所进行的上述探讨与实践,在现代文学学术界也有一定的影响。钱理群的另一个研究重点,是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作统一的历史考察,即进行“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心灵史”的研究。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有:鲁迅研究专著《心灵的探寻》及《周作人传》、《大小舞台之间——曹禹戏剧新论》、《丰富的痛苦——堂吉河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等。这些研究试图打破文学史与思想史、文化史研究的严格界限,对20世纪血泪浸透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同代人的反省与总结(这也是同时期所写的一些散文短论的主题),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钱理群在研究方法与风格上追求“严谨与创新”的结合。他一方面继承前人传统,十分重视原始资料的发掘与积累,近年又强调保持原初形态的“历史细节”在文学史研究与描述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执着追求研究中的个人独创性、想像力与开拓性,每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与著作,都要求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研究思路、视角、方法,以至结构形式、叙述方式上都有新的探讨与试验。钱理群同时努力寻找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研究对象所处的时代之间,研究者自我主观精神世界与研究对象的主观精神世界之间的“契合点”,进行心灵的对话,追求“历史与现实”、“客体与主体”的有机结合。作为一位大学校园里的学者,钱理群不仅十分重视科研与教学的相互渗透与促进,而且以很大的精力从事学术的普及工作,写有《名作重读》、《40年代小说研读》等专著。他的这些努力都体现了与当代青年保持精神上的联系的高度自觉性。出于“历史中间物”的自觉,钱理群在坚持以上所有方面的追求的同时,又不断地对其进行质疑;在自尊。自重于其间的自我价值的同时,又无休止地反省负面的问题。对他的这些试验的得与失,学术界一直存有不同评价与争议,他的著作也很少得奖:这本身就构成了钱理群学术风格的一个特点。

图书目录

思维篇
第一章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
第二章  “于天上看见深渊”
第三章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第四章  “多疑”、“尖刻”中的现代智慧
心境篇
第五章  先觉者与群众之间
第六章  改革者与对手之间
第七章  叛逆的猛士与爱我者之间
第八章  生与死之间
第九章  先驱者的寂寞感
情感篇
第十章  冷与热
第十一章  爱与憎
第十二章  沉默与开口
艺术篇
第十三章  人·神·鬼
第十四章  人与兽
第十五章  梦
第十六章  变革时代的悲剧意识与喜剧意识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