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企业管理日本经济史(1 经济社会的成立 17-18世纪)

日本经济史(1 经济社会的成立 17-18世纪)

日本经济史(1 经济社会的成立 17-18世纪)

定 价:¥30.00

作 者: (日)速水融,(日)宫本又郎编;厉以平,连湘,金相春译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丛编项: 日本经济史
标 签: 经济史

ISBN: 9787108010988 出版时间: 1997-1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1cm 页数: 334 字数:  

内容简介

  《日本经济史》,可以说这是日本数量经济史亦即新经济史学已经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8卷本问世后,日本学术评论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这部经济史“代表当今数量经济史的水准”,提出了“众多值得注意的论点”。①对于这样一部起自近世终止当代、纵贯近四百年的多卷本经济史所涉及的广泛内容和具体问题,无疑将有待于通过深入细致的学术研究来进行检讨和评论。这不是本文的任务。作为监译者,这里想仅围绕8卷本所代表的新经济史学在日本成长过程中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要的回顾与介绍。8卷本虽冠以“日本经济史”的书名,但并不是一部日本经济通史,它考察的仅仅是日本近世以来迄止当代不到四百年的经济发展历程。然而这四百年却是日本历史上内容最丰富、变革最剧烈的一个阶段。编著者们将自己的考察限定在这四百年,当然不仅由于这一缘故。更深层的原因是基于他们多年对近世所作的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日本前近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内在联系,令人信服地将近世、近代和当代当作连贯继起的一个整体来把握,即把近世作为日本工业化创造前提条件的阶段,近代作为工业化阶段,当代作为工业化以后的经济成长阶段来看待。这种整体考察和连贯把握的意义,不止在编纂体例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实现了经济史与经济理论的统一。新经济史学正是经济史与经济学的统一。在日本,经济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历来是畛域分明的。以明治为分水岭,“近世”经济史与“近代”经济研究之间存在着某种分工,经济史被归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这表明经济史与经济学实际上是割裂的。而存在已久的这种相互封闭的割裂状况,直到60年代才由日本“新”经济史学家应用数量数据和数量分析进行的研究打破。

作者简介

  冷冰川,1961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6年毕业于荷兰国立米纳瓦设计艺术学院现就读西班牙巴塞蜀那大学艺术系绘画博士作品入选92年法国秋季沙龙美术展。1989年获全国七届美展银质奖、1989年获全国插图艺术银质奖、1992年获着届优秀美术图书大展铜奖、1995年获中国首届装饰艺术“张光宇奖金”绘画一等奖、1997年获巴塞罗那首届国际沙龙美术展版画首奖。1994年出版《冷冰川的世界》画集。1996年在巴塞罗那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四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二等奖,壁挂作品四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

图书目录

1 概述 17—18世纪
  引言
  一 从“中世”到“近世’
  二 德川时代日本在世界史上的位置
  三 德川日本比较史的探讨
  四 德川日本的年贡
  五 江户时期经济发展的数量概观
    1 实物经济各种变量的动向
    2 17世纪的经济发展——大开垦与人口爆炸
    3 江户中期——是“停滞社会”吗?
    4 19世纪——经济增长的开始
  六 江户时期经济发展的货币形势
2 德川经济的制度性框架
  引言——何为制度性框架
  一 德川和平制度的稳定
  二 市场规模的扩大
    1 国家的统一
    2 兵农分离与商工农分离
    3 度量衡的统一
  三 经济激励的形成
    1 贡租制与农民的生产热情
    2 农民对土地的权力
  四 货币经济的制度结构
    1 近世前夜货币流通的实际状况
    2 小额通货供给体制的实行
3 德川时代的贸易
  一 “锁国”的背景—— 生丝与银币
    1 问题所在
    2 生丝输入与国内市场
    3 从灰吹银到银币
  二 “锁国”时代的长崎贸易
    1 金银的流出与对策
    2 贸易定额的设定与会所贸易
    3 经济思想的确立与贸易
  三 藩贸易的开展
    1 对马藩的朝鲜贸易
    2 萨摩藩的琉球贸易
4 大开垦人口小农经济
  引言
  一 问题所在
  二 开发的进行
  三 家族结构的变化
  四 农家经营结构与人口的增加
  五 小农经济
5 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动力
  引言
  一 16世纪的商品生产和流通
    —— 进入江户时代的先行条件
    1 室町时期、战国时期的商品流通
    2 16世纪的产业结构
  二 幕藩制与商品生产、流通
    —— 为商品生产的制度框架
    1 幕藩体制的结构
    2 城市化的进展与大米市场的形成
    3 三大中心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4 地方领国的市场
    5 向“封闭体系”过渡
  三 江户时代前期的商品生产和流通
    ——地区分工的结构和本质特征
    1 17世纪前期的地区分工
    2 18世纪前期的地区分工
    3 1714(正德4)年大阪的运出入结构
  四 作为转形期的18世纪
    ——商品生产的深化与地域分工的重构
    1 经济结构的变化
    2 地方特产的形成
    3 “江户周边经济圈’的形成
    4 市场的扩大及其原因
    5 小农家庭经营对市场经济的参与
  五 地方名特产的生产和流通结构
    ————地方产业对中央市场的参与
    1 地方特产的生产和流通的各种形态
    2 地方酱油酿造业对中央市场的参与
    ——以龙野酱油为例
    3 地方棉织业对中央市场的参与
    ——以姬路棉布为例
6 德川经济的循环结构
  引言
  一 德川经济的循环结构模式
    1 经济主体之间的循环结构
    2 地区之间的循环结构
  二 商品流通机构和运输机构
    1 大米市场和海上运输船
    (1)近世初期的大米市场 
    (2)大阪米市场的建立
    (3)大米市场的机构 
    (4)全国市场成立的经济效果
    (5)海运的整备
    2 一般商品市场和驳船
    (1)问屋制的建立 
    (2)幕府的商业政策 
    (3)江户、大阪干线与商品流通 
    (4)北前船与地方驳船的发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