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人才学中国历代礼贤通观

中国历代礼贤通观

中国历代礼贤通观

定 价:¥98.00

作 者: 廉守昌主编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丛编项:
标 签: 人才

ISBN: 9787533306373 出版时间: 1997-07-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1cm 页数: 1211 字数:  

内容简介

暂缺《中国历代礼贤通观》简介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历代礼贤通观》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 录
    (一)总论篇
   远古至秦
    唐尧以实践取贤
    孔子曰“政在选臣
    孔子之门考以四科
    孔子曰“赦小过举贤才”
    孔子曰不能以言以貌取人
    秦孝公下招贤令
    李斯上书谏秦始皇除逐客令
   前 后 汉
    汉高祖招贤令
    汉高祖论相
    汉惠帝诏令举民孝弟力田者
    汉文帝诏令举贤良方正
    晁错对汉文帝诏策
    张释之劝汉文帝勿以口辩拜官
    贾山对汉文帝以《至言》
    邹阳狱中上书
    汉武帝诏令四科取士
    汉武帝诏令举孝廉
    汉武帝诏令举秀才
    司马迁再论不能以貌取人
    王吉谏汉宣帝谨选左右之吏
    汉元帝诏令京房作考功课吏法
    京房谏汉元帝勿用巧佞
    谷永谏汉成帝尊贤考功
    李寻谏汉哀帝博聚英俊
    王嘉谏汉哀帝爱贤材
    汉光武帝广设科目招众贤
    朱浮谏太学宜广博士之选
    郭伋谏汉光武帝不宜专用南阳人
    汉章帝诏令乡举里选
    韦彪谏汉章帝选举务得其人
    汉和帝诏令选举良才
    樊准谏邓太后宠进儒雅
    丁鸿上言以人口比例举孝廉
    王符著《实贡篇》
    黄琼谏汉顺帝以四科察举人才
    吕强谏汉灵帝信忠良远佞邪
   魏晋南北朝
    曹操唯才是举
    曹操论将
    陈群建议制九品官人法
    魏明帝诏令课试
    杜恕上疏论考课之制
    杜恕谏魏明帝用人必尽其力
    刘劭受诏作《都官考课》
    傅嘏难刘助考课法
    杨阜谏魏明帝致治在于任贤
    陆凯谏孙皓取士以贤
    贺邵谏孙皓旌贤表善
    杜预受诏为黜陟之课
    荀勖论进善去恶
    刘毅痛陈九品中正制之弊害
    卫瓘上疏除九品中正之制
    山简谏晋怀帝选举官吏
    丁潭谏晋元帝恃人须才
    王彪之谏晋简文帝澄朝风
    魏文成帝诏令明黜陟
    魏孝文帝定考课明黜陟
    韩显宗谏魏孝文帝进贤求才
    魏宣武帝诏令通考官吏
    崔鸿谏魏宣武帝对官吏问贤愚
    萧宝夤论考官
    周朗论用贤
    谢庄谏宋孝武帝广用人材
    齐武帝诏令随才授职
    薛王叔谏魏孝明帝铨衡人才
    周文帝修六官之废典
    乐逊谏周明帝明选举
   隋唐五代
    隋文帝炀帝创设科举之制
    牛弘上表请开献书之路
    何妥论举贤任能
    房彦谦以书谕张衡
    唐代的教人取士之制
    唐代的择人之法
    唐代首设童子科
    唐代居官必四考
    唐太宗任官必以才
    唐太宗赏功不私亲
    陈子昂论知贤用贤
    卢怀慎论吏治改革
    张九龄论治理之本在于择吏
    魏玄同论得人之术
    韦嗣立论用人须审择
    魏元忠论命将用兵之工拙
    薛登上疏论举士
    萧至忠论求治首在用贤
    杨绾条奏贡举之弊
    贾至再论贡举之弊
    赵憬献《审官六议》
    沈既济极言唐末铨法之敝
    陆贽论长官荐士
    五代审官取士之方
    张昭向唐明宗陈八审之说
    史在德建言官吏应黜陟
    窦贞固论为国之要进贤是先
    张允谏停废明经童子科
    周世宗为鸿业取英才
   宋辽夏金元
    宋太祖制定宋之科目
    宋代的童子科
    盛度请建四科取士
    王禹偁上疏言五事
    苏绅上书陈便宜八事
    尹洙上书陈三事
    乐黄目论选官
    范仲淹论吏治改革
    司马光奏设十科以举士
    苏洵著《远虑》
    刘挚论人才
    苏轼非议兴学校变贡举法
    苏辙论君子小人不可并处
    吕大临论选举
    马默上疏陈十事
    胡安国谏言不以人划线
    邹浩论恤公议
    李纲论公选人材
    刘清之言用人四事
    耶律常哥作文以述时政
    金太宗开贡举取士
    金世宗论举荐
    萧贡上书论擢真才
    金章宗论选举十事
    刘炳上书条便宜十事
    陈规上书言为政八事
    元代的选举之制
    元代的童子举
    刘秉忠上书建言元世祖
    许衡论为君之道
    许衡论用人与立法
    程巨夫谏元世祖通南北之选
    元仁宗所宝唯贤
    揭傒斯论修史用人
    元成宗定令太史司天官不致仕
   明 清
    明太祖谕致治之要在进贤退不肖
    刘基与明太祖议任丞相
    明代的选举之法
    明代巡抚之职
    解缙谏明太祖进人问贤否
    刘球上言论择臣用臣察臣
    孔友谅上言六事
    范济上言官不在众在乎得人
    刘定之论为君应察臣
    罗伦论人君聚贤治天下
    邹智论进君子退小人
    周洪谟论人君保国之道
    张元祯谏明宪宗广用贤
    万镗应诏陈治天下之道
    顾锡畴论用人
    魏时亮请慎选知府督学
    程绍谏明熹宗“唯贤是宝”
    黄道周上疏明思宗
    詹尔选上言郡守贤县令无不贤
    清太祖选拔英豪以辅大业
    萨哈璘论图治在人
    范文程议举贤才
    吴达论用人取材
    陈瑸论清官
    任弘嘉上十渐疏
    孙嘉淦论进贤退不肖
    王安国疏陈科试之弊
    曹一士论慎择督抚
    蒋攸铦论用人之道
    倭仁谈君子小人之辨
    李宗羲论“以求将才为要”
    清德宗诏令废科举
    清季的新选举制
    (二)爱贤篇
   远古至秦
    孔子赞颂老子为龙
    吴王拜孙武为将
    齐威王与梁惠王论国宝
    郑安平救范睢于危难之时
    秦昭王顺适范睢之意
    苏秦激张仪之大志
    春申君上客皆蹑珠履
    秦始皇封甘罗为上卿
    秦始皇拜李斯为客卿
   前 后 汉
    汉高祖宽仁爱人
    汉高祖论萧何之功
    漂母进食韩信
    萧何追韩信
    朱家进言赦季布
    袁盎唯明绛侯无罪
    袁盎请徙张释之为谒者
    公孙昆邪泣告汉景帝
    汉宣帝图画股肱之像于麒麟阁
    田延年奇尹翁归之才
    赵贡甚悦薛宣之能
    汉元帝数为召信臣增秩赐金
    朱勃上书评说马援功罪
    汉明帝追感前世功臣
    汉明帝奇班固之才而释其罪
    王龚好才爱士
    段恭上书为庞参鸣冤
    郡督邮谏太守勿逐陈球
    李固以书劝勉黄琼出仕
    王成执义匿李燮
    吴祐有知人之明
    王焕送仇览上太学
    汉桓帝敬异刘淑
    应奉上疏为李膺理冤
    郭林宗好奖训士类
    许劭好究人伦
    桥玄先觉时雄
   魏晋南北朝
    刘备不责刘巴
    孙权论周瑜鲁肃吕蒙
    蒋钦每称徐盛之善
    吕岱贵徐原忠壮直言
    杨俊明鉴行义
    曹芳追思清节之士
    王基谏司马师亲用忠良
    许子章为王育偿羊
    张华爱陈寿之才
    乐广叹潘京之才
    纪瞻爱郗鉴将相之材
    贺循拔杨方于卑陋
    陆机识戴若思于盗之中
    袁宏著《三国名臣颂》
    魏太武帝对伊馛赏赐优厚
    高允作《征士颂》
    魏孝文帝爱崔光高才大量
    元勰爱宋世景之才学
    陆睿与李彪修师友之礼
    宋游道上书为李奖申屈
    宋文帝旌贤弘化
    刘义庆喜接纳文学之士
    谢灵运爱何长瑜之才
    萧长懋引接朝士
    谢朓手割半毡与江革充卧具
    萧纪不忘江革匡正之恩
    萧伟趋贤重士
    周文帝奇申徽之才
    周荟请养猛奴为己子
   隋唐五代
    隋文帝钦张羡德望
    隋文帝爱赵绰诚直之心
    窦建德爱清吏
    唐太宗结纳豪杰
    唐太宗赞虞世南为人伦准的
    唐太宗赞誉魏徵至诚奉国
    唐太宗赞李绩贤于长城
    唐太宗遣使召马周
    唐太宗奇蒋俨之才
    唐太宗喜得薛仁贵
    唐太宗图功臣像于凌烟阁
    魏徵赞张玄素论事有回天之力
    唐高宗赞叹唐临执法明
    孔璋愿为李邕死
    阎立本“观过知仁”
    武则天悦姚崇之正直
    宋之问喜录韦述
    刘晏任其才而得其人
    萧颖士乐闻人善
    张镒与陆贽结忘年之契
    唐宪宗所宝唯贤
    韦处厚为裴度仗义执言
    唐宣宗续图凌烟阁
    梁太祖从笺刺发现敬翔之才
    梁太祖对赵珝深加慰荐
    梁太祖喜得李珽
    张文蔚殚力解救裴枢
    王建以礼恩待士
    刘隐复好贤士
    唐庄宗尊宠张廷蕴
    唐庄宗曰“一州易得,裴约难得”
   宋辽夏金元
    宋太祖常劝赵普读书
    宋太祖爱曹彬之仁恕清慎
    吕蒙正令富弼与诸子同学
    赵昌言喜推奖后进
    宋太宗据实辨谗
    宋太宗誉寇準为“魏徵”
    吴育一言保二臣
    李谦博舍死保刘进
    毕士安识王禹偁为非常童
    薛奎在蜀喜得范镇
    韩琦爱才以德
    石介作《庆历圣德诗》
    曾巩留陈师道受业
    范纯仁释嫌保苏辙
    苏轼解衣助李廌
    苏轼兄弟深知张耒
    许景衡为宗泽辨诬
    宗泽授岳飞以阵图
    赵士亻褭以百口保岳飞
    宋高宗择立孝宗
    辽太宗手诏褒美高模翰
    马唐俊与王鼎定交
    金太宗喜得韩企先
    王庭筠世以知人许之
    高智耀屡谏释放为奴之儒士
    月合乃免儒丁举贤士
    嶬嶬雅爱儒士甚于饥渴
    耶律楚材汴梁护材
    姚枢驰马积尸周号赵复
    宋子贞拔名儒于羁旅
    元仁宗宠爱察罕博学
    董士选举酒嘱元明善
   明 清
    明太祖称誉吴良为“今之吴起”
    明太祖爱战俘中之贤才
    马皇后救宋濂于死罪
    明仁宗恐杨士奇受中伤
    杨继宗喜得王华李旻
    明宣宗任范济为儒学训导
    兴安力护于谦
    明孝宗钟爱戴珊
    段坚亲教王鸿儒使成大器
    明世宗器重张邦奇
    顾璘解犀带赠张居正
    陆光祖益务汲引人才
    刘宗周赞誉东林学者
    清太祖喜爱壮士
    清太祖厚遇额亦都
    李光地扶植善类
    清圣祖爱护汤斌
    清圣祖保全清官张伯行
    清圣祖保全廉吏
    来保遣子驰追使者
    清高宗爱张鹏翀之文才
    清高宗喜“八旬外复得一人”
    阮元观壁诗发现人才
    章攀桂助贫成才
    清仁宗的“特达之知”
    王鼎尸谏
    程恩泽所得多知名士
    (三)育贤篇
   远古至秦
   兴 教
    子游为武城宰起弦歌之声
    齐宣王扩置稷下学宫
   执 教
    孔子弟子三千
    子夏居西河教授
    商瞿传授《易》经
    鬼谷教授苏秦张仪
    荀卿教授韩非李斯
   家 教
    周公戒子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戒成王勿淫佚
    周成王命召公辅佐康王
    百里傒蹇叔戒其子慎于崤阨
    孟僖子诫子拜孔子为师
    触龙说赵太后
    赵括母不护子之短
    项梁重视其侄之大志
   勤 学
    孔子尊众贤为师
    颜回好学
   前 后 汉
   兴 教
    文翁立学校育人才
    汉武帝设博士立太学
    公孙弘上疏请兴学
    韩延寿修治学官
    汉昭帝宣帝成帝平帝重教育
    寇恂修乡校教生徒
    任延在武威造立校官
    李忠丹阳起学校
    卫飒修库序之教
    伏恭敦修学校
    杨仁为令义学大兴
    汉明帝正坐自讲
    汉章帝博存众家
    邓太后亲为皇家子弟教学经书
    汉顺帝更修黉宇
    梁太后诏令官员遣子就学
    翟酺谏汉顺帝兴办学校
    鲍德兴立郡学
    仇览令子弟就黉学
    应奉在武陵兴学校
    刘梁为长身执卷
    汉灵帝置鸿都门学
   执 教
    申公卒以《诗》《春秋》教授
    伏生教授于齐鲁之间
    胡母生归教于齐
    梁丘贺以《易》教授
    林尊徒众尤盛
    后苍以《诗》《礼》教授
    严彭祖以《公羊春秋》教授
    桓荣父子兄弟代作帝师
    丁鸿讲论远方至者数千人
    承宫为诸生拾薪以就读
    张兴复归聚徒
    魏应教授山泽中
    丁恭学义精明
    甄承三世传业
    楼望教授不倦
    程曾还家讲授
    马融教养诸生常千数
    蔡玄门徒常千人
    刘淑立精舍讲授
   家 教
    王陵母以死励子
    萧何望子师其俭
    石奋严律子孙
    汉文帝令舅诫其弟
    贾谊谏汉文帝慎为太子选左右
    晁错谏汉文帝重太子学术数
    汉武帝谆谆教子
    司马谈嘱子撰《史记》
    金日石单母教子有法度
    疏广不欲其子怠堕
    隽母督儿平反冤狱
    严母责子
    韦贤遗诸子以经
    韦玄成作诗戒子孙
    欧阳地余戒子持廉洁
    班彪谏汉光武帝为太子博选太傅
    马援戒兄诸子勿议人长短
    邓禹使其子各守一艺
    樊宏戒子廉让处世
    杨终以书戒马廖严教子
    范迁以廉示后世子孙
    窦武求退兄子之官位
    郑玄以书戒子勤力务时
   勤 学
    张良拜师
    朱买臣担薪诵书
    于定国迎师学《春秋》
    夏侯胜所问非一师
    王尊窃学史书
    萧望之好学为儒宗
    匡衡庸作以供资用
    翟方进至京师受经
    桓荣精力不倦
    任延学中号为“任圣童”
    邓太后昼省王政暮诵经典
    李固步行千里寻师
    梁皇后治《韩诗》
    郑玄求学
    高凤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吕荣数劝其夫修学
   魏晋南北朝
   兴 教
    刘表在荆州起立学校
    曹操令郡国各修文学
    杜畿亲执经教授
    吕蒙为死难将士子弟择师
    孙瑜立学讲肄
    刘馥谏高选博士掌教国子
    郑袤兴立库序
    王导谏晋元帝建明学业
    戴邈谏晋元帝修建学校
    石勒在军旅之中兴立学校
    范宁崇学敦教
    虞溥广开学业
    袁瑰谏晋成帝兴立国学
    庚亮为学官制定条制
    谢石建议兴复国学普修乡校
    殷茂建议清官子侄普应入学
    李辽谏晋孝武帝修建讲学
    李欣上疏求立学校
    冯太后诏令高允郡国立学
    冯太后为教子孙而置学馆
    魏孝文帝坐舆据鞍不忘讲道
    刘芳论学校为先
    郑道昭频请学令
    魏宣武帝复诏营国学
    郦道元崇劝学教
    寇俊令郡县立库序
    贾俊表置学官
    羊深上疏崇礼建学
    元子孝置学馆于私第
    范泰上《请建国学表》
    宋文帝大启庠序
    何尚之立南学
    齐武帝高选学官
    萧嶷开馆立学
    萧长懋亲临国学策试诸生
    梁武帝修饰国学
    齐文宣帝诏令郡国修立黉序
    杨偣魏收邢邵请置学
    周明帝立麟趾学
    周武帝锐情教习
    沈不害谏陈文帝兴复国学
   执 教
    唐固讲授常数十人
    虞翻处罪放讲学不倦
    范宣常以讲诵为业
    李充著《学箴》
    张伟告喻殷勤
    常爽讲肄经典二十余年
    刘兰讲书生徒甚盛
    贺玚馆中生徒常数百
    严植之每登讲五馆生毕至
    贺琛郊郭筑室聚徒教授
    马敬德生徒随之者甚众
    熊安生专以《三礼》教授
    乐逊甚有训导之方
    房晖远恒以教授为务
   家 教
    曹操戒子以王法从事
    刘备托孤
    孙权为子选置师傅
    曹衮戒子慎修其身
    王昶戒子依谦实处世
    司马懿戒子弟务谦恭
    王祥著遗令训子孙
    婶母启迪皇甫谧
    刘母戒其子谦让
    陶母戒子为官清廉
    虞母训其子以忠义
    王湛相机教侄
    慕容廆《家令》
    李玄盛谆谆教诸子
    姚苌临终以四字戒其子
    魏教文帝谆谆诫其弟
    魏教文帝为国废太子
    源贺戒子遏恶扬善
    杨椿戒子孙知恭俭存礼节
    崔光韶戒子孙和睦友爱
    房母教子化民
    宋文帝以十事诫其弟
    宋文帝诫诸子知以节俭期物
    陶渊明作《命子诗》
    王睦送子伏法
    顾觊之烧子券书
    王敬弘教子
    萧嶷戒子勤学行
    萧嶷常戒诸子勿娇奢
    王僧虔戒子各自努力
    梁武帝激子树大志
    梁武帝修改诏书以戒子
    周颙戒子持之以道德
    徐勉遗子孙以清白
    王褒著《幼训》以戒诸子
    魏收为戒子侄而著《枕中篇》
    颜之推撰《家训》
    樊母启迪其子树大志
    周文帝奇子之志
   勤 学
    向朗好学不倦
    步骘昼勤四体夜诵经传
    阚泽常为人佣书以供纸笔
    杜预自称“《左传》癖”
    刘实自少及老笃学不倦
    周处励志好学
    车胤练囊盛萤以照书
    董景道千里追师
    王欢常丐食诵《诗》
    刘渊文武双全
    刘娥昼营女工夜诵书籍
    房景先昼则樵苏夜诵经史
    宋繇追师就学
    刘芳终夕不寝
    程骏昼夜无倦
    祖莹燃火读书
    沈麟士居贫织帘诵书
    顾欢于学舍壁后倚听
    江泌映月读书
    梁武帝燃烛侧光常至戊夜
    沈峻辄以杖自击
    孔子袪耕耘樵采常怀书
    袁峻自课纸数不登不休息
    王韶之尝三日绝粮执卷不辍
    袁宪举高第
    贺革不尽其义不肯食
    李铉三秋冬不畜枕
   隋唐五代
   兴 教
    隋文帝尊崇儒训
    柳昂谏隋文帝劝学行礼
    梁颜光以德化人
    柳旦在龙川开设学校
    令狐熙在桂州开设学校
    隋炀帝的建国教学为先诏
    唐高祖弘风阐教
    唐太宗广兴学校
    高智周每行部必先召学官
    韦机敦劝生徒
    陈子昂上言劝兴太学
    韦景峻除淫祀兴教育
    韦嗣立上疏谏兴学
    唐玄宗广置馆增生徒
    倪若水劝励生徒
    杨玚生徒为其立颂
    冯伉著《谕蒙》
    张镒在濠州讲训生徒
    刘禹锡上书请增学校
    曹华立学讲经
    郑馀庆创立儒宫
    罗绍威开学馆招延文士
    王审知在闽建学四门
   执 教
    元善教授听者忘倦
    杨汪每听政之暇延生徒讲授
    包恺聚徒教授
    马光教授瀛博门徒千数
    刘焯教授著述孜孜不倦
    张文诩教授辨说无穷
    曹宪教授《文选》于江淮
    李善以教授为业
    刘轨思成就张士衡
    张后胤为唐太宗师
    王义方集生徒亲为讲经
    尹知章昼居吏职夜归家讲授
    刘宪向唐玄宗劝学
    柳宗元传授者必为名士
    戚同文生徒登第者五六十
   家 教
    隋文帝诫子勿奢侈
    谯国夫人率子孙赤心向国
    房彦谦遗子孙以清白
    赵轨诫其诸子清慎
    郑母教子做清吏
    陆母朝堂数子之罪
    元母对其子勖以义方
    唐太宗拜众贤教太子
    唐太宗书诫吴王恪
    长孙皇后患太子德不立
    李袭誉诫子孙勤三事
    房玄龄诫诸子注重忠节
    刘洎论太子宜尊贤重道
    李元名常诫诸子勉行善事
    崔母教诫其子修身洁己
    赵母激子读书
    李母敕子归余米
    姚崇令诸子侄各守其分
    源乾曜出子为外官
    唐代宗劝女为众率先
    郑夫人为元稹自授书
    元稹向唐献宗献言
    李母身训勤诸子
    柳玭为诫子弟而著书
    葛从周教授谢彦章兵法
    刘玭教子勤学问
    符存审教诸子以奢侈为戒
    桑维翰拒其子为郎
    王母严以教子
    周行逢戒其婿垦田以自活
   勤 学
    皇甫绩精心好学
    牛弘笃志于学
    杨汪折节勤学
    卢思道才学兼著
    王劭志学专固
    王頍被当代称为博物
    崔儦博览群言
    徐文远日阅书于肆
    颜师古精故训学
    欧阳询父子俱苦学书
    长孙皇后少好读书
    萧德言笃志于学
    王元感虽老而弥笃
    王绍宗常佣力写佛经以自给
    张知謇兄弟励志读书
    马怀素昼采薪苏夜燃读书
    杨绾好学不倦
    杜佑位 极将 相手不释卷
    权德 兴无寸景暂倦
    于休烈笃好坟典手不释卷
    蒋义虽甚寒暑手不释卷
    韩建处乱世勤求学
   宋辽夏金元
   兴 教
    李维在歙州岁时行乡射之礼
    田锡表请以经籍给诸生
    谢绛所至大兴学舍
    彭乘兴学教育普州子弟
    蒋堂在益州选属官以教诸生
    郎简在藤州兴学养士
    滕宗谅所莅州喜建学
    晏殊在任兴学校
    范仲淹在苏州首建郡学
    胡宿在湖州继前任兴学校
    蔡襄在福州延名士教诸生
    陈襄莅官所至必务兴学校
    王猎择秀民而诲之
    宋神宗治国重教育
    宋神宗颁《学令》
    张璪判国子监学官盛兴
    祖无择治郡兴弦诵之风
    龚鼎臣在渠州建庙学
    宋徽宗为学校著令
    宗泽在龙游建库序设师儒
    宋代的算学书学画学医学
    刘爚为官大修学校
    李舜臣为县令间诣学讲说
    杨简在富阳乐平兴学养士
    朱貔孙在袁州兴学劝士
    江万里为官创两书院
    徐天麟所至兴学明教
    辽道宗设学养士
    耶律孟简修学校招生徒
    夏崇宗仁宗兴立学校
    完颜希尹制文字兴学校
    赤盏晖在宋州劝督生徒
    胡砺督教不倦
    金世宗命建女直大学
    金世宗置太学
    丁暐仁在西京首兴学校
    邓俨建议每州设学
    金章宗复兴经童之制
    徒单镒奏请设国子学府学
    元世祖礼儒士兴教育
    赡思丁父子在云南大兴文风
    彻里止卖学田
    不忽木上疏建言兴学育才
    只必出家书置庙学
    千奴延名师教乡里子弟
    段直在泽州招延四方来学者
    杨景行在会昌创学舍礼师儒
    白景亮为政衢州儒风大振
    哈刺哈孙奏建庙学
    宋子贞为提学齐鲁儒风大变
    乌古孙泽在福建兴学校
    张立道劝士人子弟以学
    张炤赠书资教
    崔彧上疏勉励少学
    张孔孙在大名府大兴学校
    王都中大治学舍
    韩镛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师生
   执 教
    王昭素常聚徒教授
    田诰聚学徒数百人
    冯元执经劝讲
    种放以讲习为业
    赵师民专以讲经为事
    胡瑗视诸生如其子弟
    朱熹恢复白鹿洞书院
    陆九渊在象山结茅讲学
    林光朝执教育人
    刘清之在衡州为官教诸生
    罗点入讲至晡时不辍
    黄干在汉阳重庠序先教养
    李燔讲学学者云集
    王柏被聘为丽泽上蔡两书院师
    钱时主讲象山书院
    张洽为白鹿书院长
    欧阳守道为岳麓书院山长
    刘愚讲论不倦
    杜时升以伊洛之学教人
    巙巙劝元顺帝务学
    许衡善教
    吴澄教法四条
    张媭讲说特精详
    许谦“己有知使人亦知之”
    齐履谦教养有法
    耶律有尚执教勤谨
    张翥勤于诱掖后进
   家 教
    贾玭夫妇善教子
    马仁瑀不以私亲而乱国法
    刘福不为诸子起大第
    宋珰唯聚书以贻子孙
    呼延赞诫诸子忘家为国
    李沆不为子孙治第
    王旦戒子弟当务俭素
    宋祁以《治戒》授其子
    包拯立家规
    吕公著知子贤而不荐
    范纯仁戒子弟亲族
    刘居正对子严教不纵
    张氏戒子为谏官无愧公论
    刘母戒子当捐身以报国恩
    岳飞屡辞其子因功受赏
    朱松嘱子广求师
    李显忠父子破家徇国
    胡松年不欲其子损志
    刘母勉子赴国难
    辽太祖以采薪试诸子
    萧太后诫辽圣宗不可纵欲
    邢母亲教诸子以经
    夏太宗戒子同宋保持友好
    金世宗戒子孙无忘祖宗纯厚之风
    金世宗面谕英王
    金显宗择用淳谨者典教幼子
    周昂教其甥写文章
    金宣宗屡戒诸子俭约理政
    两太后勉谕金哀宗
    完颜素兰谏金宣宗慎为太子选师保
    刘斌临终教子为官廉洁
    张氏训子三诫
    元世祖以遗物戒子孙俭朴
    昭睿顺圣皇后忧子孙亡国
    怯烈氏严教出贤官
    张雄飞为执政不官其子
    姚母戒子公尔忘私
    叶李戒其子清慎自持
    脱脱母戒诸子勿中伤好人
    杨氏干戈之中口授教诸子
    秦妈妈凛然大义
   勤 学
    张昭书无不览
    毕士安年耆目眊读书不辍
    陈彭年篝灯密室
    李行简聚木叶学书
    范仲淹昼夜不息
    周尧卿以通为期
    欧阳修苦志探赜
    司马光至不知饥渴寒暑
    何涉昼夜刻苦
    邵雍寒不炉暑不扇
    刘恕求书不远数百里
    宋英宗谦恭好学
    陆佃映月光读书
    朱熹研穷圣贤之经训
    蔡元定忍饥啖荠读书
    谢深甫刻志为学
    彭龟年读书至忘寝食
    黄干志坚思苦
    何基确守师训
    耶律义宗聪敏好学
    萧韩家奴博览经史
    刘焕天寒拥粪火读书
    徒单镒学问该贯
    麻九畴弱冠入太学
    朵尔直班为国治学
    史天泽年四十折节读书
    许衡夜思昼诵
    徐世隆受父戒辞官读书
    陈栎发愤致力于圣人之学
    吴澄少勤学老有成
    曹元用每夜读书常达曙不寐
    姚燧穷理致知
    许谦穷探圣微
    张翥翻然改过
   明 清
   兴 教
    明太祖征战之中兴教育
    明太祖时期的学校教育状况
    陈灌选俊秀子弟受业
    魏观在苏州以明教化为治
    王宗显开办郡学
    朱诚泳在长安建正学书院
    朱椿四世在蜀兴礼教
    史昭请设学校于西宁
    王源在潮州建亭讲肄
    翟溥福配享白鹿书院
    徐琦奏请卫所皆立学
    杨瓒开学校附学生先河
    段坚为政村落皆有弦诵声
    杨继宗在嘉兴大兴社学
    林锦在灵山禁淫祠修学校
    邵宝修白鹿书院
    陈钢请王故殿材修岳麓书院
    丁积为政以风化为本
    汤绍恩在绍兴广设社学
    张士隆在河东建正学书院
    陆震在泰和增筑学舍居诸生
    林俊在云南毁淫祠修学宫
    王科在蓝田毁淫祠葺学宫
    蒋信在贵州建书院廪群髦士
    吕维棋立芝泉讲会
    清世祖兴文教崇儒术
    骆钟麟为政先教化
    熊赐履建言讲明正学
    陆在新在庐陵设四门义学
    张埙大修学宫
    陈汝咸在漳浦设义学
    陈瑸在台湾兴学广教
    黄世发在肃宁建社学
    陆师在新安集诸生治经
    陈德荣在贵州苗疆大设义学
    陈庆门在达州建宣汉书院
    邵大业所至以劝学为务
    周克开以私钱兴书院
    邵希曾朔望莅学
    伊秉绶在惠州建丰湖书院
    刘体重创建河朔书院
    阮元历官所至振兴文教
    周际华毁淫祠建义学
    贺长龄治黔皆建书院义学
    张之洞武备文事并举
    崧蕃在陕甘建立大学堂
    李端棻疏请立京师大学
    恒龄筹金办学
    王先谦办书院成就人材
    吴汝伦锐意兴学
    童兆蓉在榆林购书劝课
    奎荣捐俸献宅办教育
    林启在杭州以兴学为急务
    涂官俊日与诸生讲习
    陈文黻为政以教化为先
    李素在商州弦诵闻于比户
    中西学结合的学堂之创设
    清德宗兴办现代教育
    叶成忠出资建澄忠学堂
    杨斯盛在上海出巨资建学校
   执 教
    谢应芳教诸生先质后文
    叶仪在金华授徒讲学
    梁寅被四方士称为梁五经
    宋讷为明太祖制词褒美
    李叔正督课无倦色
    王琎间诣学课诸生
    胡俨居国学以身率教
    魏骥常夜分携茗粥劳诸生
    李时勉以直节重望为士类所依归
    谢铎严课程授诸生
    邹守益四方从游者踵至
    王守仁讲学阳明洞
    王畿讲学足迹遍东南
    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
    高攀龙传程朱之学
    冯从吾集同志讲学首善书院
    刘宗周集同志讲肄
    孙奇逢所居成聚
    李颙讲学学者云集
    沈国模少以明道为己任
    韩当继讲姚江书院
    汤斌教人必先明义利之界
    颜元讲学漳南书院
    张沐对诸生诲导不倦
    李来章创连山书院
    刘棨亲为讲解
    牛运震主书院所造多名隽士
    汪廷珍师道有成
    张甄陶主讲数书院
    刘大绅公暇辄诣书院课士
    武亿在博山创范泉书院
    陈寿棋与诸生言修身励学
    李文耕在邹平亲自指授诸生
    祁俊藻推陈仁义之道
    胡培翚以引翼后进为己任
    云茂琦课士有法
    徐台英诱诸生读书立品
    王闿运成材甚众
    邹钟俊以兴养立教为务
   家 教
    明太祖训诫诸子
    明太祖撰《大诰》谕戒勋臣子弟
    刘观以勤俭恭恕教其家
    蔺母教诫其子为良吏
    邝子辅教子为官不营私利
    丘母教子读书成进士
    马文升禁子做京官
    彭翁杖其知府子
    李太后严教明神宗
    孙祖寿赏子一杯酒
    额亦都为国大义灭亲
    清太宗谕后世子孙勿变祖宗之制
    孝庄文皇后诫清圣祖深思得众得国之
    清圣祖忍痛废太子
    清世宗诏子孙躬节行俭
    蒋母断竹篾为点画
    叶桂戒子孙慎勿轻言医
    顾祖禹承父志撰《读史方舆纪要》
    汪母授子《四子书》
    汪母戒子慎执法
    冯母屡诫其子为官尽职
    赵棻为其子著述作序言
    陈母以《敬和堂笔训》授诸子
    秦母训子勿“学荒”“心乱”
    吕飞鹏戒其子“成名易成人难”
    李母督子读不辍
   勤 学
    汪克宽慨然弃科举而尽力经学
    赵汸颠沛流离进修之功不懈
    朱升自幼力学至老不倦
    刘崧孤灯读书往往达旦
    王冕映长明灯读书
    赵扌为谦博究《六经》
    朱柏读书每至夜分
    罗伦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杨慎好学穷理老而弥笃
    罗洪先甘淡泊炼寒暑
    陈际泰取旁舍儿书窃诵
    徐光启学习西方科技知识
    张溥幼嗜学
    庞瑜朗诵不辍
    黄宗羲对九流百家无不精研
    顾炎武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
    清圣祖学识高深
    性德博学多才艺
    李伯拾山中树叶书之
    任启运持书就月
    党湛冒雪履冰数百里访学
    顾广圻靡不贯通
    戴震读书好深湛之思
    章学诚贯通古今学术
    程恩泽勤学嗜奇
    丁杰就书肆中读
    戴敦元博闻强识
    王闿运发愤自责
    (四)尚贤篇
   远古至秦
    帝武丁夜梦得圣人
    周文王礼下贤者
    周文王拜吕尚为师
    周武王褒封先世圣贤之后
    周公申告康叔必求殷之贤人君子
    秦缪公智赎百里傒
    秦缪公与由余传器而食
    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重耳
    鲁世世相传奉祠孔子冢
    魏文侯贤人是礼
    魏惠王卑礼厚币招贤士
    魏惠王三见淳于髡
    孟尝君舍业厚遇宾客
    楚威王使使厚币迎庄周
    扁鹊常谨遇长桑君
    燕昭王筑宫招贤士
    秦昭王跽请范睢
    诸侯处处尊礼驺衍
    平原君贱妾而贵士
    信陵君不以其富贵骄士
    赵孝成王拜虞卿为上卿
    吕不韦招贤士著《吕氏春秋》
    燕太子丹求贤士报强秦
    秦始皇招致宾客游士
    秦始皇见谢王翦
   前 后 汉
    汉高祖礼狂生
    汉高祖以大牢祠孔子
    曹参礼贤治齐
    韩信委心归计于李左车
    楚元王敬礼鲁穆生
    袁盎以礼待剧孟
    汉武帝拔卜式于刍牧
    赵禹选郎官
    暴胜之足丽履迎隽不疑
    韩延寿以礼待贤
    韦玄成谦逊下士
    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任延重人才礼贤士
    王莽增建黄帝帝虞庙于九庙
    汉光武帝爱经术礼儒雅
    汉光武帝求郡太守
    汉光武帝礼小宰招众贤
    徐业请张玄上堂
    邓太后擢庞参于徒中
    汉顺帝急登贤之举
    汉顺帝以师傅之礼待樊英
    田歆求名士报国家
    陈蕃悬榻待贤士
    汉桓帝亲祠老子
    汉桓帝备玄纁之礼聘韩康
   魏晋南北朝
    曹操纳荀攸为军师
    曹操求杜畿为河东太守
    蔡邕倒屣迎王粲
    刘备同关羽张飞恩若兄弟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孙权拜顾雍母于庭
    孙权论周瑜鲁肃吕蒙
    鲁肃与吕蒙结友
    周瑜求贤辅佐孙权
    顾邵留心下士
    法正劝刘备厚礼许靖
    诸葛亮礼贤敬杜微
    诸葛亮为蜀纳姜维
    王导谏晋元帝优礼贤能
    晋元帝銮跸降临礼贺循
    郗鉴择婿
    桓彝为庾亮求佳吏部
    桓冲谦虚礼士
    刘惔延张凭为上坐
    石勒请谋主于战俘之中
    姚兴一言之善咸见礼异
    张天锡蒲轮征郭瑀
    魏昭成帝为求贤而兵围代城
    魏道武帝遣骑追崔玄伯
    魏道武帝遣使求贾彝
    沮渠蒙逊喜得宋繇
    贾思伯倾身礼士
    宋武帝求刘穆之为府主簿
    宋武帝拔蒯恩于马士
    梁武帝博采英异
    梁元帝迎沈重西上
    梁宣帝孝明帝知贤养士
    齐文宣帝褒崇尧舜和孔子
    张雕武为帝侍讲甚为重之
    周文帝喜得柳敏
    周明帝礼敬韦敻
    周武帝征沈重于南荆
    周武帝待熊安生以殊礼
    周宣帝追封孔子为邹国公
   隋唐五代
    隋文帝求贤之诏令
    隋文帝殊奖刘旷
    隋文帝令功臣后代享荣位
    隋炀帝立孔子后为绍圣侯
    李密对徐文远备弟子礼
    唐高祖尊崇周公孔子
    唐高祖厚待裴寂
    唐太宗尊孔子为宣父
    唐太宗自剪须为李绩治疾
    唐太宗设宴尉谏 臣
    唐太宗命绘《十八学士写真图》
    唐高宗诏州县皆营孔子庙
    唐高宗追号老子
    唐中宗褒赠徐有功
    武则天追封周公为褒德王
    唐玄宗追谥孔子及其弟子
    唐玄宗改集仙殿为集贤殿
    唐肃宗尊吕尚为武成王
    唐德宗以古今名将配享武成庙
    唐宪宗为李绛择良笏
    唐宣宗以乘舆送令狐绹
    梁太祖博访贤良
    王建待许寂以师礼
    唐庄宗诏令急访英髦
    唐庄宗拜送李嗣昭如家人礼
    唐庄宗遣使赍书币延张宪
    李溪倒履迎李琪
    周太祖谒孔子祠
   宋辽夏金元
    宋太祖尊礼历代帝王和贤臣
    宋太祖雪夜访赵普
    宋太宗博求俊彦于科场中
    宋真宗颁天下《释奠先圣庙仪》
    宋真宗厚赐杨延昭
    蒋堂宾礼吕陶
    苏轼尊礼晁补之兄弟
    宋神宗尊礼众贤
    宋神宗高宗垂意遗逸
    宋高宗征召朱敦儒
    赵鼎辟喻樗为属
    周葵请陈亮为上客
    余玠礼贤士集众思以治蜀
    吴渊礼贤于流民之中
    真德秀以师友礼待李方子
    辽太祖尊礼孔子
    述律皇后劝辽太祖礼用韩延徽
    辽圣宗微行识耶律韩八
    辽兴宗宴劳杨佶
    夏仁宗尊孔子为文宣帝
    金熙宗尊孔子之道
    金世宗内宴石琚
    金世宗图勋臣像于衍庆宫
    金章宗礼尊孔子
    金章宗致祭前代帝王
    元世祖遣使江南搜求叶李
    元裕宗优礼人材
    阿鲁浑萨理善待儒士
    拜住遣使求虞集
    元仁宗尊礼历代圣贤
    元仁宗对赵孟頫特优以礼貌
    元文宗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
    元惠宗访问治道于耆艾
   明 清
    明太祖筑礼贤馆待刘基
    明太祖诏天下通祀孔子
    明太祖命魏观访求遗才
    明太祖遣人造庐聘秦从龙
    明太祖对范祖干深加礼貌
    明太祖礼遇杨维桢
    明成祖赞誉史诚祖敦厚老成
    明英宗以殊典礼吴与弼
    黄孔昭延客访贤
    明世宗尊孔子为至圣先师
    清世祖遣官征访遗贤
    清世祖崇把孔子
    清世祖注重文行兼优之才
    清圣祖崇儒重道
    清圣祖赞誉阿什坦为“我朝大儒”
    清圣祖特赐汪琬御书
    清高宗尊礼孔子
    清高宗眷待张廷玉
    顾莼闻贤士必礼遇之
    沈葆桢请建郑成功祠
    沈葆桢奇严复之才
    清代尊礼众贤之后
    (五)荐贤篇
   远古至秦
    虞舜举夏禹治水
    虞丘相进孙叔敖于楚庄王
    祁傒外举不隐仇
    晏婴荐司马穰苴为将
    大宫子期荐子产为相
    番吾君荐三贤
    公叔座临终荐公孙鞅
    范睢向秦昭王荐蔡泽
    缪贤荐蔺相如为使者
    平原君荐赵奢
    毛遂自荐
   前 后 汉
    张良荐四皓
    叔孙通据时宜荐人才
    张敖向汉高祖荐田叔
    田叔论孟舒
    吴公荐贾谊为博士
    郑当时常荐贤于己者
    韩安国所推举皆廉士
    张安世举贤达能绝私谢
    萧望之荐薛广德
    丙吉荐杜延年于定国陈万年
    张忠荐孙宝为议郎
    杨兴向史高荐匡衡
    何武唐林向汉哀帝荐傅喜
    谷永荐薛宣为御史大夫
    刘嘉修书荐贾复
    宋弘推进贤士三十余人
    范迁荐牟融忠正公方
    阴兴荐才忠平
    刘苍荐吴良为议郎
    班固向刘苍荐众贤
    郎岂页上书荐黄琼李固
    邓骘推进天下贤士
    杨震举茂才不受私谒
    虞诩向汉顺帝荐左雄
    钟皓荐陈实以自代
    李固向汉顺帝荐人才
    符融荐达郡士
    孔融向汉献帝荐谢该
   魏晋南北朝
    诸葛亮向后主荐向宠
    庞统论举荐人才
    鲁肃向刘备荐庞统
    秦宓向刘焉荐任安
    吕蒙荐贤无私
    杨洪荐才无私
    毛玠所举用皆清正之士
    夏侯惠向魏明帝荐刘劭
    陈群世以其为知人
    桓范荐徐宣为仆射
    孟康向魏明帝荐崔林
    孙登临终为国荐贤
    陆机向晋惠帝荐贺循
    顾荣向晋元帝荐俊彦
    薛兼向晋元帝荐张闿
    卢壶荐宋氏讲授《周官》
    高恭之自荐为御史
    陆徽向宋文帝荐朱万嗣
    明山宾向梁武帝荐朱异
    薛端所擢用咸得其才
   隋唐五代
    苏威两荐房恭懿
    高熲荐贺若弼平陈
    元善称高颎有宰相之具
    高构有知人之鉴
    唐太宗自举张行成
    房玄龄称杜如晦有王佐之才
    陆元方举贤不问仇党
    狄仁杰常以举贤为意
    狄仁杰荐其子
    李峤荐李邕堪为谏官
    张说常荐张九龄堪为学士
    卢怀慎临终遗表荐贤良
    杨玚上书荐学官
    张镐荐来瑱堪当御侮之任
    郭子仪荐李光弼
    令狐彰临终举能自代
    白居易荐李光颜
    韦表微独荐韦处厚
    敬翔以死荐王彦章
    安重诲荐史圭为直学士
    裴皞知贡举称得士
    窦贞固论为国之要进贤是先
   宋辽夏金元
    赵普荐贤刚毅果断
    毕士安力荐寇準
    吕蒙正荐侄不荐子
    王旦荐贤不市恩
    尹洙荐狄青为将
    尹洙荐友
    欧阳修荐苏轼于秘阁
    司马光吕公著共疏荐程颐行义
    司马光举荐刘恕共修《资治通鉴》
    范纯仁举贤必以天下公议
    苏轼三上章荐陈师锡
    苏轼爱才荐秦观
    陈襄荐贤三十三
    宋乔年明察荐贤
    韩绛荐王安国之材行
    梁焘好贤乐士
    胡安国赵鼎荐当世之才
    李纲为御金而荐张所傅亮
    赵鼎力荐岳飞收复襄阳
    虞允文多荐知名士
    汪澈无私报国而荐士
    詹体仁疏荐皆当世知名士
    史浩荐贤不以私害公
    节度使向辽圣宗献张俭
    纳合椿年举胜于己者
    曹望之论荐举
    金世宗屡令宰臣举贤
    金章宗屡诏举用德行才能之士
    奕赫抵雅尔丁荐材舆论称允
    李冶向元世祖荐贤材
    崔斌向元世祖荐贤相
    燕公楠荐贤固国本
    刘赓荐“让之先”
    哈散荐贤为其助
    王庆元以刚直廉慎荐臧梦解
   明 清
    明太祖用荐举科举广取人才
    胡大海好士
    宋濂荐苏伯衡学博行修
    杨士奇荐贤举能
    夏原吉荐叶宗人为知县
    明仁宗喜荐贤吏
    李贤所荐引皆为名臣
    唐恂再荐潘辰
    马文升荐好谋有勇略之彭清
    余子俊潘铎先后荐雍泰
    杨守谦荐张镐举营田
    李时王廷相荐马永
    孙丕扬荐贤以报国
    邹元标所荐引不专一途
    清太宗命满汉蒙各官荐举人才
    沈文奎论不拘一格择人才
    清圣祖亲荐靳让为广西学政
    陈廷敬举廉吏
    格尔古德疏荐卫立鼎治行第一
    于成龙屡荐廉吏
    于成龙王骘相继荐邵嗣尧
    魏象枢疏荐陆陇其洁己爱民
    张鹏翮疏荐张伯行理河务
    靳辅荐不遇之才
    鹿祐荐沈近思卓异
    李光地两荐何焯
    清代荐举不拘流品
    潘世恩力荐林则徐
    蒋攸铦荐林培厚
    祁俊藻纳寒士举循吏
    徐致靖荐康有为堪大用
    (六)用贤篇
   远古至秦
    黄帝举风后以治民
    唐尧举后稷为农师
    虞舜举八恺八元
    虞舜设官分职用众贤
    成汤以伊尹为佐建商朝
    周公举贤治国
    齐桓公以管仲为相成霸业
    晋文公靠众贤得国建霸业
    秦缪公用贤不疑破晋军
    楚庄王任伍举苏从以政
    晋悼公用魏绛使晋复霸
    孔子选派子贡为使者
    勾践用范蠡成霸业
    魏文侯任相
    楚悼王任吴起为相而国强
    韩昭侯用申不害内修政教
    秦孝公用商鞅为秦国变法
    齐威王赏罚严明
    赵肃侯任苏秦行合纵之策
    秦昭王用范睢“远交近攻”之策
    燕昭王用乐毅大破强齐
    魏安僖王使信陵君率兵破强秦
   前 后 汉
    楚怀王遣刘邦西入关灭秦
    汉高祖重用陈平
    汉高祖以陆贾使南越
    汉文帝拜张释之为廷尉
    冯唐论用将
    汉武帝群士慕响
    汉武帝以卫青为将征匈奴
    汉武帝益重爱霍去病
    汉武帝拜赵充国为中郎
    汉宣帝招选茂异
    汉宣帝两任黄霸治颍川
    汉宣帝以龚遂治渤海
    王褒为汉宣帝作圣主得贤臣颂
    汉光武帝拜邓禹为大司徒
    汉光武帝勤约治国贤吏多
    王堂委任贤良
    陈宠显用良吏郡中清肃
    左雄为尚书天下不敢妄举
    窦武谏汉桓帝信任忠良
   魏晋南北朝
    曹操不念旧恶用人才
    曹操用郭嘉为谋师
    刘备依靠诸葛亮建蜀国
    孙权举贤任能
    孙权命陆逊为大都督
    张承能甄识人物
    晋武帝诏令举公清
    刘弘随才补授
    苻坚视王猛如孔明
    魏太武帝命名“刁公城”
    魏文成帝恒呼高允为“令公”
    齐高帝任王俭治国
    梁武帝以韦睿为将
    梁武帝擢何远为宣城太守
    北齐一朝广延髦俊
    齐文襄帝铨擢唯在得人
    周文帝委长孙俭东南之任
    周文帝对裴侠善任使
   隋唐五代
    隋文帝对高颎任寄益隆
    隋文帝任苏威多务
    隋文帝让杨尚希卧治蒲州
    隋文帝用贤不遗老
    韦世康选用平允
    牛弘选举先德行后文才
    唐高祖大度用李靖为将
    唐太宗以房玄龄为相
    唐太宗用杜如晦辅政
    唐太宗不疑尉迟敬德
    唐太宗甚嘉戴胄执法严明
    唐太宗不计私仇用魏徵
    马周论刺史县令必选贤德
    李安期谏唐高宗虚己纳贤
    唐高宗甚委张文瓘
    陈子昂论善择刺史县令
    唐玄宗专任姚崇
    唐玄宗对宋璟常屈意听纳
    唐玄宗用韩休为社稷计
    吴兢谏唐玄宗宠荣正谏之士
    魏知古所擢用咸居清要
    唐肃宗用郭子仪平安史之乱
    崔祐甫除吏八百多称允当
    唐德宗用杨炎行两税法
    李绛谏唐宪宗贤则当任
    陆贽论选任将帅
    裴土自举贤任能
    李德裕论用正人远小人
    梁太祖以“排阵斩斫”之号委郭言
    梁太祖善用牛存节
    马殷用高郁策地大力完
    唐太祖用李袭吉掌书记
    唐庄宗用三将战契丹
    唐庄宗不念一箭之仇
    郭崇韬问计于李愚而平蜀
    汉高祖徙同产弟而重用高行周
    周世宗命撰策论取王朴之才
   宋辽夏金元
    宋太祖注重谋帅
    宋太祖不以谮废贤
    宋太宗用杨业为将
    赵元僖上言宋太宗
    宋真宗任才不避弟兄同居要地
    李沆谏宋真宗勿用浮薄之人
    鲁宗道谏面试守令
    吴奎谏宋仁宗进贤退不肖
    何郯谏言君臣勿交疑
    宋神宗任王安石变法
    李纲论用臣如用医
    李纲为张所而力排谗言
    宋高宗赖韩世忠而“中兴”
    宋高宗重用朱倬
    陈俊卿以用人为己任
    李孟传首论用人宜先气节
    宋孝宗信用应孟明
    李庭芝爱才用陆秀夫
    文天祥举兵用陈继周
    辽太祖以耶律曷鲁为“心”
    辽太祖留韩延徽为谋士
    萧太后为政群臣咸竭其忠
    辽圣宗重人才治辽“全盛”
    辽道宗任刘伸为参知政事
    夏景宗用野利仁荣主蕃学
    金太祖知人善任
    金太祖赖撒改定社稷
    金世宗为政重用贤能之人
    金章宗任完颜守贞为相
    徒单镒论用人德器为上
    元世祖把不忽木喻作自己之左手
    元世祖用郭守敬理河渠
    史天泽有知人之明
    张德辉建言元世祖崇儒术重儒士
    元仁宗与李孟相与终始
    元英宗明断用吏
   明 清
    明太祖建国首以人材为务
    明太祖以李善长为辅佐
    明太祖喜纳朱升谏言
    明太祖用众贤制定礼仪
    明太祖渝有才能者当不次用之
    明朝贤相“三杨”
    明成祖命宋礼开会通河
    明成祖用陈瑄董漕运
    明成祖命郑和下西洋
    明宣宗为政吏称其职
    明宣宗用周忱理财
    王恕善任贤才
    李森谏言慎用官授爵
    明孝宗信用刘大夏
    明世宗用戚继光抗倭寇
    张居正世称知人
    周嘉谟惟才是任
    赵南星为吏部革旧弊用贤能
    清太祖以费英东为佐
    李栖夙谏清世祖严明赏罚
    清世祖擢用魏裔介
    任克博上言举贤惩贪
    清圣祖重用天下廉能官
    清圣祖拔擢廉明
    清圣祖授靳辅河道总督
    清圣祖亲擢高荫爵为同知
    清世宗尤倚张廷玉
    清高宗重视亲民之官
    清宣宗任用林则徐禁鸦片
    清宣宗卒用邓廷桢
    林则徐倚关天培如左右手
    荣庆汲汲于厉人才
    清德宗任用康有为变法
    (七)让贤篇
   远古至秦
    唐尧禅让
    夏禹让于稷、契与皋陶
    益让帝位于启
    伊陟为相谦让
    伯夷叔齐让君位
    吴太伯让贤
    周公匔匔北面就臣位
    宋宣公让君位于其弟
    鲍叔以身下管仲
    管仲辞上卿之礼
    百里傒辞国政而荐蹇叔
    季札与诸兄屡让王位
    子郢两辞君位
    楚昭王五让其弟嗣王位
    范蠡辞上将军之职
    蔺相如先急国家之急
   前 后 汉
    汉高祖归功于张良萧何韩信
    张良辞受三万户封邑
    陈平让周勃为右丞相
    汉文帝让立太子
    卫绾有功常让他将
    公孙弘让谢国人
    霍光金日石单谦让辅少帝
    平当上书归关内侯爵邑
    丙吉不伐其善
    疏广功遂身退
    赵广汉推功善于下
    孔霸三陈让相位
    匡衡谏汉元帝朝廷兴礼让之风
    汉光武帝兢兢如不及
    李通谦让辞位
    寇恂为国让贾复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
    窦融数执谦退
    钟兴让爵于其师
    鲁恭终不自显
    杜诗上书乞避功德
    丁林独求封本乡
    樊宏为人谦柔畏慎
    阴识即头谢增封
    阴兴知谦退
    范升愿推博士以避梁恭吕羌
    恒荣叩头让彭闳皋弘
    刘强深执谦俭
    刘苍数陈乞将军印绶
    邓太后谦让处世
    邓鹭上书五六辞侯封
    粲商每存谦柔
    刘宽有功善推之自下
    黄琼恳恳拒封侯
    皇甫规见贤委位
   魏晋南北朝
    曹操让大将军位给袁绍
    张邈兄弟共推臧洪为盟主
    华歆乞退让管宁
    田豫屡乞逊卫尉位
    蒋琬雅量
    曹衮不让表其美
    严畯世嘉其能以实让
    王祥累乞逊位
    羊祜以车骑将军位让鲁芝
    斐頠每授一职皆殷勤固让
    刘实著《崇让论》
    郑袤固辞司空职
    瘐亮上书辞让中书监
    王述不为虚让
    褚裒屡辞朝中要职
    王坦之论公谦之义
    韩伯作《辩谦》
    陆玩谦若布衣
    蔡谟度德而处
    孔愉有廉让之风
    王洽苦让中书令
    魏献文帝禅让帝位
    裴宣常慕谦退
    游明根接物以礼让
    游肇谦廉不兢
    崔挺敬人知让
    孔靖辞让累年
    王敬弘屡辞高官
    柳元景三让开府仪同三司
    沈庆之稽颡固让开府仪同三司
    江智渊每以越众为惭
    马仙琕口未尝言功
    冯道根终不言功
    袁昂敕诸子勿为其接受赠谥
    姚察冲虚谦逊
    蔡祐口不言勋
    柳昂谦虚自处
   隋唐五代
    窦荣定上书辞三公
    韦世康常慕功遂身退
    卢恺固让考绩上等
    令狐熙上表请解所任
    卢昌衡独不陈功
    李谔论当官者不应好自矜伐
    王珪有自知之明
    魏徵深惧满盈
    长孙皇后处世谦廉
    徐妃谏唐太宗让德不居
    娄师德器量宽厚
    李成器被追谥为让皇帝
    张循宪请以己之官秩授张嘉贞
    郭子仪恳怀让挹
    李抱玉抗疏恳让司空职
    张茂昭固让皇帝宠赐
    李元谅力战让功
    尉迟胜推位让国
    裴度以全德始终
    萧俛三上章恳辞仆射职
    薛珏固辞县人立碑纪政
    令狐绪谢绝郡人立碑颂德
    韩偓辞让宰相职位
    张佶让马殷为帅
   宋辽夏金元
    赵普三上表求致仕
    李昉为卢多逊所毁而不校
    吕蒙正为张绅所污而不辨
    呼延赞不求迁擢
    吕端谦让不自当
    毕士安谦让协和
    司马池独承其罪
    富弼授官面前皆恳辞
    文彦博深厚不伐善
    司马光动作有礼
    宋英宗谦让高风百世钦仰
    安焘拒增其秩
    宋神宗诏遇大礼罢上尊号
    虞允文两荐梁克家代己为相
    王刚中功成不居
    杨石每拜爵命必力辞
    赵景纬每进秩必固辞
    耶律义宗让国于辽太宗
    耶律制心以宠贵为忧
    萧孝穆位高益畏
    劾者让国世祖开帝业
    温迪罕移室懑让还世袭
    徒单克宁功高身愈下
    徒单皇后素谦谨
    金章宗一生辞尊号
    郝和尚拔都有功不独占
    安童虚心向老成人学政事
    史天泽慎密谦退
    叶李固辞要职
    李邦宁固辞宰辅之要职
    伯都不虚受廪禄
    朵儿只大量容人
    李好文辞让皇太子谕德
   明 清
    徐达功高不矜不伐
    吴海闻过则改
    陈遇超然利禄之外
    明仁宗纳谏引过
    杨士奇宽以待人
    夏原吉为人宽宏大度
    周孟简谦退不伐
    陈济深惧盛满
    于谦忧国忘家辞封赏
    彭时为李贤不独留
    谢迁举吴宽自代
    陆光祖人服其量
    黄道周言已有七不如
    王汉人言己过瞿然下拜
    史可法每授官皆力辞
    清世祖遗言虚心反省
    顾炎武作《广师篇》
    冯铨特恳改列人后
    清圣祖谦挹有素
    张英不务表襮
    张嘉淦以八约自戒
    张吉安委官不就
    (八)嫉贤篇
   远古至秦
    夏桀囚成汤
    商纣残贤亡国
    骊姬谮恶申生重耳夷吾
    黎鉏沮孔子
    子西进谗毁孔子
    费无忌谗害伍奢父子
    太宰嚭进谗言夫差杀伍子胥
    秦惠王车裂商鞅
    庞涓断孙膑两足
    李醯使人刺杀扁鹊
    燕惠王以私易将破军失齐
    上官争宠害屈原
    郭开令人毁廉颇
    李斯以药杀韩非
    秦始皇焚书坑儒
    赵高肆意杀戮而秦亡
   前 后 汉
    田臧矫令杀吴广
    蒯通一说而丧三俊
    吕后设计杀彭越
    吕太后鸩杀赵王
    刘戊残害贤者而身亡
    汉武帝对司马迁施以腐刑
    石显持诡辩以中伤人
    刘玄嫉贤杀刘縯
    汉安帝诛灭邓氏
    樊丰诬陷杨震
    梁冀侈暴滋甚
    梁冀畏名德杀李固
    汉桓帝灵帝时的党锢之祸
    曹节矫诏诛窦武陈蕃
    王允灭纪废典杀蔡邕
   魏晋南北朝
    曹操积嫌忌杀孔融
    曹操悔杀华佗
    袁绍忌害田丰
    魏文帝衔恨杀杨俊
    孙皓肆行残暴
    司马伦残害张华
    贾后谋杀卫瓘
    刘聪诛翦公卿
    游雅陷害儒者陈奇
    傅亮斥颜延之为始安郡
    尔朱荣害洛生
    陈后主因私抑孔奂
   隋唐五代
    杨素阴中至诚体国之臣
    隋炀帝屠剿忠良
    许敬宗诬长孙无忌谋反
    李义府褊忌阴贼
    张易之遣客刺宋璟
    李林甫蒙上塞贤路
    李林甫设计斥严挺之
    杨国忠使人诬陷韦陟
    杨国忠排异己外出裴遵庆
    韦伦终困谗夫
    程元振鱼朝恩短毁郭子仪
    陆贽遭群小共谮毁
    杜兼杀戮端士
    薛盈珍为夺军政数谗姚南仲
    韩愈累被摈黜
    唐宪宗令撰《元和辨谤略》
    李逢吉妒贤伤善
    李逢吉设计逐李绅
    刘守光为僭号而醢孙鹤
    贺瑰因名声忌杀谢彦章
    梁末帝信谗拒敬翔而国亡
    朱珍以谋叛而杀李唐宾
    郭崇韬屡次阴沮符存审之章奏
    韦令图谗构李建及
    高行珪诬戮范延策
   宋辽夏金元
    张延通遭谗受戮
    弭德超诬曹彬
    孔道辅遭谗愤惋而卒
    宋太宗戒渝上官正止谤
    丁谓使人迫李迪
    丁谓巧出刘平
    刘敞忌狄青之得人心
    范仲淹两次被诬为“朋党”
    欧阳修为《朋党论》
    蔡京尽贬元祐诸臣
    王陶攻韩琦如仇仇
    李纲居相位仅七十日
    宗泽发愤而薨
    黄潜善嫉害忠良
    李显忠罹谗构屡遭废黜
    常同论朋党之祸
    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
    王次翁与秦桧 狼狈为奸
    韩花胄贬逐赵汝愚朱熹彭龟年
    贾似道嫉功害抗元名将
    耶律乙辛诬杀太子及大臣
    张孝杰诬害忠良
    耶律石柳谏辽天祚帝
    海陵屠灭宗族翦刈忠良
    金世宗论奸邪之臣
    铁木迭儿诛杀无辜
    铁木迭儿谗构诬谤李孟
    阿合马诬杀秦长卿
    王文统为人忌刻
    卢世荣排正臣用俭人
   明 清
    胡惟庸图徐达药杀刘基
    朱高煦朱高燧谗构明仁宗
    王振排斥异己陷害直臣
    严嵩以激帝怒戕害人
    刘瑾镇压异己斥逐大臣
    刘瑾三杖直言敢谏之士蒋钦
    桂萼极力齿奇龁王守仁
    朱纨绝盗源遭势家构陷而死
    李芳直谏获罪
    高攀龙谏明神宗
    魏忠贤兴大狱杀东林
    魏忠贤构陷杨涟
    魏忠贤党夜中潜毙周顺昌
    刘宗周论辨奸
    马士英日以锄正人引凶党为务
    鳌拜结党营私排斥异己
    赵申乔兴《南山集》狱
    和珅植党嫉贤招权纳贿
    和珅因私抑潘世恩
    王伸汉设计杀李毓昌
    琦善诬陷林则徐
    姚莹遭忌
    戊戌“六君子”同时被祸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