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旅游旅游随笔燕京乡土记(上下)

燕京乡土记(上下)

燕京乡土记(上下)

定 价:¥36.50

作 者: 邓云乡著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邓云乡集
标 签: 文集

ISBN: 9787543453234 出版时间: 2004-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687 字数:  

内容简介

  序二/周汝昌明人刘、于二公的《帝京景物略》,真是一部奇书,每一循诵,辄为击节叫绝。——然而高兴之余,却又总带有几分怅惘之感,因为在我寡陋的印象中,似乎数百年间,竟无一人一书堪称继武,在他们之后,拖下了这么大的一片大空白。这难道不让人沉思而慨然吗?多年以来,此种感慨日积日深,——不想今日要为云乡兄的《燕京乡土记》作序,我心喜幸,岂易宣喻哉!乡土记有甚对读?有何价值?我不想在此佳构前面回答这种八股题,作此死文章。汉人作赋的,先讲“三都”、“两京”;三国诗人,也有帝京之篇。看来古人所以重视“皇州”、“帝里”,不一定只因为它是“天子脚下”。不论什么时代,一国的首都总有巨大的代表性,燕都的代表性,远的可以上溯到周武王分封,近的,也可以从辽金说起——这“近”,也就有七八百年呢!这其间,人民亿众,歌哭于斯,作息于斯,蕃衍于斯,生死于斯,要包涵着多么广阔深厚的生活经验、文化内容,恐怕不是“计算机”所能轻易显示出答案来的。我们中华民族,就在这样的土壤上,创造积累出一种极其独特而美妙的文化;这一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只是存在于像有些人盯住的“缥湘卷轴”之间,却是更丰富更迷人地存在“乡土”之际。这一点,往往为人忽略。忽略的原因,我认为是它太神奇而又太平凡了,于是人们如鱼在水,日处其中,习而与之化;于是只见其“平凡”、而忘其神奇,而平凡的东西还值得留心与作记吗?这也许就是刘、于二公之所以可贵。我常常这样思忖。“乡土”到底是什么?稍稍长言,或者可以说成乡风土俗。乡风土俗,岂不“土”气乎?仰慕“洋”风的,自然避席而走。但因沾了“帝京”的光,或许就还能垂顾一眼,也是说不定的。其实,“帝京”的实体,也仍然是一个人民聚落的“大型”物罢了。一个小小聚落的“乡土”,却也是很值得为之作“记”的呢?我打一个比方。譬如这“庙”之一物,今天一提起它,想的大约只是一个“迷信象征”。事实上并不是这么简单的“认识论”所能理解说明的。如果他一乍听庙和“社会”密切相关,会惊骇诧异或嘲骂其“荒谬”、“错误”。因为他不知道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我们的“老祖宗”们,凡是聚落之点,必先有一“社”(也许设在一株古树之下),群众有事——祭祀的,岁时的,庆吊的,娱乐的,商议的,宣传的……都以此“社”为“会”众之所。从这里发生出“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形式。后来的庙,就是“社”的变相遗型(众庙之一的“原始体”叫土地祠,就是“社”了)。庙的作用,远不只是“烧香磕头”一类。应当想到:建筑、雕塑、壁画种种艺术,都从此地生长发展。唱一台戏,名曰“敬神”,其实“娱人”,(“心到神知,上供人吃”的俗谚,深通此理了!)而戏台总是在庙前头的。所谓“庙会”,其实是“农贸市场”和“节日文艺演出”的结合体!所以鲁迅先生早就指出,这是中国农村人民一年一度的惟一的一种自创娱乐形式,把它当作“迷信”反掉了,则农民们连这么一点快乐也就没有了!——讲“乡土”,其中必有与“庙”相关的事情,这是我敢“保证”的。这些事,难道不值得我们思索一下吗?我们常说“人民的生活”这句话。其内涵自然有科学表述,今不多及;然而假使人民的生活当中不包括我们刚才叙说的那一重要方面,那么这个民族(伟大的民族啊!)还有什么“意味”可言呢?这个民族有他自己的文化历史,有他自己的乡风土俗,这如不是一个民族的一种标志,那什么还是呢?历史的时间长河是望不到尽头的,时代要前进,科技要发展,文明要进化,社会要变迁……。但不管怎么进展变化,中华民族的根本质体与精神是不会变“土”为“洋”的。以此之故,后人一定要了解先人的“乡土”,知道他们是怎样生活、为什么如此生活的深刻道理,才能够增长智慧,更为爱惜自己民族的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对于“古今中外”的关系,才能够认识得更正确,取舍得更精当,而不致迷乱失路,不知所归。如此看来,为燕京之乡土作记,所系实非细小。以“茶余酒后,谈助可资”的眼光来对待它,岂不浅乎视之了?开头我提《帝京景物略》,此书确实不凡。但它是以“景物”为主眼,除“春场”等个别条目,记“乡土”的实在不够丰富。如今云乡兄这部新书,大大弥补了前人的阙略,长期的空白,使得我们不再兴惘然之慨叹,其于后来,实为厚惠,个独像我这样的一个人的受贶良多而已也。云乡兄的文笔亦佳,使刘、于二公见之,或亦当把臂入林。这也是不可不表的。我草此序,极为匆促,不及兼作题咏,今引前年题他的《鲁迅与北京风土》的一首七律于此,也算“义类”相关吧:至日云鸿喜不遐,春明风物系吾家。轮痕履印坊南北,酒影书魂笔整斜。霏屑却愁琼易尺,揖芬良愧墨难加。揩摩病眼寒灯永,惆怅东京总梦华。诗题是:《壬戌长至节云乡兄远惠其新著赋句报之》。是为序。一九八四年六月十三日,北京东城

作者简介

暂缺《燕京乡土记(上下)》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岁时风物略
   万象又更新
     除夕 古语 初五开市
   燕九春风驴背多
     白云观
   厂甸欢情
     厂甸 画棚 大风车
     火神庙
   春风吹大地
     大风
   元宵月照华灯
     元宵 灯市 制灯
   梅花三月
     春梅
   端午小景
     端午 节赏·耍青
   入夏数伏
     夏日 伏天
   夏雨雨人
     六月连阴 苦雨
   夏虫京华梦
     知了
   乞巧月令篇
     入秋 秋晒
   都城锦绣秋
     秋色 小院 街头
   重阳话到小阳春
     九花 红叶 小阳春
   数九坚冰至
     冬至 数九
   冰嬉今昔谈
     溜冰 宫中冰嬉
   黄羊祭灶年关到
     祭灶
   花胜遗风
     新正簪花 卖绒花
   春风忆童心
     空竹 风筝 小金鱼
   春讯报芳情
     花朝 高梁桥
   燕山花信谱
     山桃花 藤花 海棠故事
     落花诗 马缨花 槐花
   琼华岛夏梦
     漪澜堂茶香 揽翠轩
   鸽铃入晴空
     放鸽子
   女孩儿节令
     五月节
   夏之儿歌
     儿歌
   老树茶烟
     稷园瀹茗 老树
   街头夏景
     卖樱桃 唱西瓜
   小院乘凉时
     芭蕉扇 花草夜话 竹帘·冷布
     天棚遮阳
   河沿野趣多
     荷花市场 茶棚 听歌
   七月清韵
     荷花灯 蝈蝈
   长安一片月
     中秋 供月
   斗蛐蛐之趣
     蟋蟀
   三冬乐事
     围炉 消寒图
   腊鼓声声
     忙年 俗曲 书春
     门联
   干干净净过个年
     剃头 洗澡
   糖瓜到饽饽
     糖瓜 杂拌儿 煮饽饽
   行礼如仪
     拜影 拜年
   福禄寿喜
     喜神 福禄寿 升官图
   闹元宵
     舞龙·耍狮 高跷 灯谜
     茅姑人
   龙抬头
     引龙回
   再逛厂甸
     游人 海王村 气氛
     画棚 物价
   春明花事
     花信风 花事序幕 稷园花讯
     玉兰 丁香
   夏之梦
     初夏 夏景 夏虫
     初伏
   秋之思
     秋早 秋云 秋月
     节账
   岁又阑
     雪景 九九歌
   
   胜迹风景谭
   五凤楼春色
     宫阙春早
   太液好风光
     北海划船 莲叶 莲蓬
     放河灯
   稷园花事
     中山公园 芍药
   瓮山西湖风景画
     颐和园 十七孔桥 知春亭
   花照小山村
     樱桃沟
   山中夏景幽
     香山 玉泉山
   银杏奇观
     潭柘寺
   坛宇柏森森
     祈年殿 古树之灾
   贡院小史
     贡院
   卢沟千古月
     卢沟桥
   城南胜迹多
     陶然亭 龙泉寺 醉郭墓
   白塔怀古
     白塔
   古寺诗情
     法源寺 诗人
   名塑偶忆
     刘蓝塑
   禁城记趣
     破皇城 太庙鹤 角楼蛙声
     景山
   瀛台故事
     山石 涵元殿
   打鬼传奇
     雍和宫
   西郊路上
     海甸 贝子园
   城阙怀古
     城门 中华门 国子监
   街巷琐记
     阴沟 胡同 庙会
     八景之一
   圆明园
     遗迹怀古 福海
   瓮山思绪
     谐趣园 风景线 故事
     水路
   坛苑拾零
     天坛树 钓鱼台 妃子园
   宣南古寺
     长椿寺 崇效寺 圣安寺
     石灯庵 天宁寺
   昔贤胜迹
     袁督祠 顾亭林祠 阅微草堂
     顾大使公馆
   稷园旧梦
     建国 茶烟文化 来今雨轩
   
   市廛风俗志
   鞭影小骡车
     骡车 跑飞车
   朝山走会
     妙峰山 香客 走会
   家家井水清
     井水 买甜水
   技艺杂谈
     羽扇 铜墨盒
   冬煤与骆驼
     冬煤 热炕 驮煤 拉骆驼
   庙市商情
     庙会 隆福寺 冬天逛庙 果子市
   年货年景
     关东货 年货
   ……
   艺苑风烟
   戏台琐话
     新戏台 会馆戏台 前台
   门外戏谭
     京与昆 评戏 配角
     苏丑 水磨腔 勾脸
   什样杂耍
     大鼓 鼓王 单弦
     三弦 相声 桃李园
   丝竹之余
     抖空竹 踢毽子 拉洋片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