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当代史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

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

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

定 价:¥20.00

作 者: 蔡葩著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现/当代

ISBN: 9787807131557 出版时间: 2005-06-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3cm 页数: 275 字数:  

内容简介

  一棵树长大了,就有许多可以捡拾的落叶;人在地面上活久了,就有许多可以回忆和玩味的往事。什么时候,正在经历的总是比经历过的要少,失去了的永远比得到的还多。只有不计量的心,不增也不减。然而,人心通常都是有计量的,那些被时间无情地遗弃和埋没的事物,人们并不那么轻易就撒手,他们总是通过某种方式挖掘出来,重新加以修改装订。因为当下进行中的生活,说什么也显得单薄和寻常,而原本看似寻常、单薄的生活,经过若干年风雨浸泡之后再来追忆,就有了股说不出的劲儿,仿佛是腌在老坛子里的白菜,甜酸苦辣什么味道都有。这就应了某个人说过的话,一种东西的价值,只有在你丧失之后才能显示出来。不过,很多时候回忆只是一种秘密的行为,一种隐私,一个人是看不见另一个人回忆中的影像的,这就是回忆需要诉说和倾听的原因。因为有了记忆,时间成了最大的收藏家。真正的历史从来都不储藏在浩繁的卷帙中,而是刻录在人们揪心的回忆里。但回忆需要一个耐心而热切的倾听者,蔡葩女士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宏大历史叙事遮蔽下的个人命运的关怀,使她走上了与时间相逆的旅程。她以超出常人的热情,带着录音机和笔记本,出入于海口市的老街区和琼海、文昌、三亚、乐东、儋州等地的偏僻乡村,深入深巷老宅,遍访耆老遗民,抢救业已模糊的记忆,与遗忘作斗争,借助活口和泛黄发花的相片,借助自己的悟性和想像力,重现海南岛上旧日的阳光,和椰子树下迷离的阴影,让我们看到那些统计数字和全称判断背后的真相,看到一种更具人性的历史,特别是男权社会的变迁中女性家族的命运。在写作中,蔡葩女士投入的巨大的个人热情,几乎让作古的人开口说话,特别是涉及到人道主义灾难的时候,她的手和那些受害者紧紧地握在一起,愤慨之情难以掩抑。她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性格在书写中得到了充分的舒展。在她的笔下,良知成为审判历史的惟一法官,不论时势多么复杂险恶,人都必须以死来为自己的道德行为负责,逃避责任的人最终都得不到灵魂的安宁。看了她的书,让人想起自己遗忘了多少沉重的记忆,遗忘是一种怎样的罪过啊!同一往事可以有许多种可能的回忆,往事是什么样子的,得取决于让什么人来回忆。蔡葩女士的著作《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不可能是海南岛诸多往事的惟一记录,但她身上所携带的激扬的道义情怀,赋予了这份记录感人肺腑的力量,也加深了我作为一个亚洲男人的罪孽感。但愿,通过反省、忏悔和宽恕,我们能够达到遗忘,进入禅宗开示的境界。为了干预今天的生活,我们不能轻易遗忘过去。然而,往事是无穷无尽的,回忆也没有止境,生活本真的时态应该是现在进行时,人总不能沉湎于幽思和懊悔的水流中。我希望本书对往事的追怀,和鲁迅先生对刘和珍君的纪念一样,指向忘却和虚无。法国人普鲁斯特将自己的生命完全沉浸于逝水之中,终生都不能自拔。这既成就了他的文学,也淹溺了他生命的气息。正如博尔赫斯说的,记忆会把人压垮。和向往相同,回忆所寄托的只是人心中的一念,一旦向往者不再向往,未来就一片空白;一旦回忆者不再回忆,往事也就不复存在。

作者简介

  蔡葩,1965年6月出生于海南岛,海南省作协会员。1988年毕业于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曾供职于《海南开发报》、《中国日报》海南记者站、《天涯》杂志社、《服饰文化》杂志社。主要从事散文随笔创作,兼有翻译作品发表。近年来注重于海南人文历史的挖掘与书写。现为《海南日报》主任记者、专栏作家。

图书目录

  序言一 找回南洋/韩少功
   序言二 生活的过去进行时/孔见
   
   “五层楼”的海上旧梦…
   1、 1948年的吴慰君
   2、 出走五层楼
   3、 跟随勇敢的心
   4、 自由的召唤
   
   海口名媛吴玉琴
   1、 与梁公子的天作之合
   2、 丽人征战商场
   3、 沦陷期的人性考验
   4、 蔷薇蔷薇依旧开
   
   已逝的美丽,裕大商行和大亚旅店
   1、 裕大,昔日海口的时尚窗口
   2、 大亚旅店,南洋刮来的风
   
   格格遗事
   1、 在孙中山身边的日子
   2、 伟人促成的婚姻
   3、 身世飘零到天涯
   4、 艰难时世的精神守望
   5、 抗日烽火中的爱情
   6、 何处是故乡
   7、 北方饭馆的琴声
   8、 回望紫禁城
   9、最后的尊严
   
   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
   1、 在那遥远地方
   2、 梦中卡秋莎
   3、 大光影楼的美丽女子
   
   老了也可以是天使
   1、 来自海南的少女
   2、 女界有奇才
   
   马六甲海峡的风
   1、 往来于新加坡
   2、 戏剧的人生
   3、 文艺轻骑兵
   4、 海外的牵连
   
   在邓大姐的客厅里
   1、 香港游的主要创办者
   2、 翻开地下学联那一幕
   3、 难忘泰国柚木情
   
   国医出自海南岛
   1、 怀抱梦想远走泰国
   2、 湄南河上的婚礼
   3、 蔡廷锴拜会名中医
   4、 逃难的诺亚方舟
   5、 未竟身后事
   
   辛亥革命党人的遗孀
   1、 黄花岗起义的幸存者
   2、 黎明前夜别妻儿
   3、 尸骨未寒44年
   
   留守新娘
   1、 家中守望南洋客
   2、 魂归万泉河
   
   寻找三姑妈宋美龄
   1、 宋韩本一家,血脉仍相连
   2、 纽约街头的哭泣
   3、 未遂的心愿
   
   北汶浪归来
   1、 出自华侨世家
   2、 北汶浪的船歌
   3、 参加开国大典
   
   琼台书香三百年
   1、 民国豪杰出琼台
   2、 琼崖英俊荟萃里昂
   3、 遥想名师当年
   4、 桃李芬芳各千秋
   5、 詹家两代入主琼台
   
   文化大师陈序经
   1、 是谁造就了陈序经
   2、 全盘西化论的提出
   3、 独为神州惜大师
   
   颜任光与私立海南大学
   1、 传教士慧眼识才俊
   2、 北大首任物理系主任
   3、 出长私立海南大学
   
   椰子园叙事
   1、 南洋少年邢浪平
   2、 王其钟的法国母亲
   3、 惊悸“九二七”台风
   4、 江南才女谢钿的身世之“谜”
   5、 不当花瓶的女科学家
   6、 别了,椰子园
   
   繁花凋落黎明前——琼崖地下学联冤案始末
   1、 冤案惊动中央高层
   2、 热血青年投奔根据地
   3、 悲剧为什么发生
   4、 幸存者访谈:自由树的血迹
   5、 纯真至爱已不在
   夜半依床暗自伤
   让历史不再沉重/冯克力
   “死别幽梦已茫茫”/傅国涌
   
   后记/蔡葩  文章节选     1948年的吴慰君     海口得胜路上的五层楼,外墙看起来还是雪白耀眼,白色的洋派的雕花依然保留昔日光景。徜徉在它有些暗淡的楼道里,你依稀可见她当年的豪华与精致。这被海口人说不尽的海口第一楼,如海上旧梦般,已经成了本埠不可多得的历史记忆。关于五层楼主人曾经的绝代风华,五层楼里曾经上演的悲喜剧,尤其是1948年间在这座海口最豪华的大楼里,曾经生活过一位开明的港商和他可爱的妻小,他与五层楼主吴坤浓合作开办的“胜利大戏院”,也成了怀旧的人们不能淡忘的话题。戏院里放映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渔光曲》、《新女性》等左派文艺家创作的电影作品,不知赚取了海口人多少眼泪;从这栋楼里传出来的《蔷薇蔷薇处处开》、《春天里》或痴迷或欢跃的旋律,曾在夜间撩起人多少回忆啊。
    这是1936年故事的主人公吴尉君(右边站立者)在香港和父母弟妹的合影,那一年她大约8岁,她被母亲打扮成一个小淑女状。父亲的灰色西装和母亲的黑呢子旗袍,都是香港当年殷实的人家所常见的打扮。她的父亲吴坤瑞,文昌铺前林梧墟中台村人。这位12岁开始便从边远的小村到香港谋生的穷小伙子,到这时,已经在香港有了积蓄,不久之后在香港开办“新华印刷公司”和一家饭店。妻子已经为他生下三个小孩了,这位踌躇满志的文昌人正准备扩展业务,而海口到处都在大兴土木的消息也不时传到香港来。他已经听说他的族兄吴坤浓之父在海口兴建了五层楼。那是海口最高、装修也最豪华的大楼,直到几十年之后,它也依然是海口的最高楼。
    海口从来就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城市,当它和内陆的联系还不是那么紧密的时候,它的胸怀早就向着南洋或者港澳开放。因此,上个世纪30年代,几乎在五层楼兴起的前后,海口的四牌楼、永乐街、大街、新街(新华路),尤其是海口最繁华的街道得胜沙路上,商行、商场、教堂、医院、银铺、戏院相继崛起。它们的建筑风格富有浓郁的欧陆情调,还有一些南洋风情,名流书法或者美术字的商号抬头可见;人们或穿着从南洋寄回来的花衣服,或者穿着在海口衣服铺做的衣裳,漫步在还散发着石灰味道的柱廊下,偶尔坐下来,吃着美味的海南小吃,这街上的景致到处流泻出一种热带的悠闲与浪漫。
    “那时从文昌到海口的路上还没有什么大的房子,天气好的时候,从我的故乡文昌铺前远远就能看见五层楼。”吴多旺先生回忆说。他是吴慰君的弟弟,是一位港商,常往来于海口和香港。他说,1939年日本军入侵海口前,人们印象中的海口可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城市。抗战胜利后,海口似乎重又恢复了昔日的宁静,人们开始安排下半生的生活,虽然日本人留下的伤痛还没有褪去,国内局势还没有平静。就在1948年,他的父亲在族兄吴坤浓的鼓动下,将香港的产业变卖掉,带着一家人回海口来,与五层楼的长子吴坤浓合作创办胜利大戏院。那时,与胜利大戏院争影业生意的是解放路上的中华大戏院。但是,人们似乎更加喜欢五层楼的味道。且不说在它的四楼还开着一家海口最大的歌舞厅,在那里出入的除了穿着时髦的南洋客,还有身穿空军服装、气度非凡的年轻军官,更重要的是,在那里你还可以找回一些故友和老歌,找回往日的情怀。
    这一年,已经是广东省立琼崖师范学校(今琼台师范)学生的吴慰君年方18,她一米65的个头,总是温婉的微笑,在这座整天笙歌不断的五层楼里是如此的引人爱慕。这位姑娘喜欢画画,书法更是名满琼台。但父母发现女儿住在这栋人人羡慕的楼里并不开心。在她的床头,母亲总是发现女儿的枕头底下或者秘密的抽屉里一些厚若木枕的书或者是一些薄薄的小册子,她能粗略地知道一些书名,比如《虹》、《三人》、《家》、《春》、《秋》等。有一天,女儿从学校里回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惊异十分地看到女儿写的一篇周记,时间是1948年3月22日至3月28日:“天气转瞬之间,忽然变得那么寒冷,我宿舍中有几位同学老早已经将寒衣拿回家去,这几天不得不硬着头皮来抵挡。在一个晚上,同学们已经呼呼地入了甜蜜的梦乡去了,我坐在微小的小火水灯下看一本书《我的诗生活》,那时室中的一切是如死一般的悠沉,黑暗包围着灯光所不及的四周。门前的竹丛,一阵阵的寒风吹过,打得索索作响。这些情景触起我对于两年前乡村生活的回忆。……处在不平坦的环境中,我素来浪漫的性情却被它陶冶而变为严肃起来,我因逃难而将书本弄失。……我不敢想恋着过去在香港的生活,也不诅咒乡村残酷的生活,也不敢做将来美丽的梦,只要把握着现在的学习机会就是了……
   入学以来,我只回到海口一次,同学们这样对我说:‘你为什么不到海口去看电影?要是我们家是五层楼的,那便巴不得星期日到来了’,她们说完这些话,还拿我开玩笑。我是这样一个人了,由得她们吧,我认为奢华的生活是人类的罪恶,而五层楼大多总是奢华的生活,我非少与之接近,是不可自救的”。
    母亲在一种偷窥的状态中惊一阵吓一阵地将这篇周记读完。她虽不能够完全理解女儿的心思,但她总算明白她为什么拒绝那位空军军官的求婚了。她也有些明白女儿为什么不常回来的原由。外表恬静的女儿竟有着这样难解的心思!但是,这位母亲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女儿入学不久,便已成为“琼师读书会”的积极分子,她在琼师竟然还是一名秘密的学生领袖!母亲真的疑惑了。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