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人类的由来(上下)

人类的由来(上下)

人类的由来(上下)

定 价:¥56.00

作 者: (英)达尔文(Charles Darwin)著;潘光旦,胡寿文译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丛编项: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标 签: 理论

ISBN: 9787100023948 出版时间: 1983-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上、下册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达尔文的主要著作之一,主要对人工选择作了系统的叙述,并且提出了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全书共分三编二十一章。原书第一编叙述人类的由来或起源,阐述人是不是与任阿一种其他物种一样,是从先于他出世的某一种生物类型传下来的。第二、三编叙述性选择,性选择与人类的关系。本书第一版印行于1871年,在屡次重版的时候,我已经有机会提出若干点重要的改正。到现在更多的时间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本书经历了烈火一般的考验;我也曾经尽力吸取这番考验的教训,并且把所有我认为合理的一些批评加以利用。对那些和我通信而把数量大得惊人的种种新事实、新见解告诉我的大群人士,我也大为感激。这些事实与见解实在是太多了,我所能利用的只是其中比较更为重要的一部分罢了。关于这些用到了的新东西,以及上面所曾说到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改正,我准备在本版里附加一张清单,以示前后两版所以不同的原委。在这第二版里,有几幅插图是新添的,另有四幅旧的是换上了新而更好的,都是沃德(甲716)先生根据活标本的写生手笔。我必须特别提请读者注意,关于人脑和高等猿猴的脑的差别是属于甚么性质的一些观察,也是新的,是赫胥黎(甲344)教授推爱而提供给我的(今作为一个“附录”编在本书第一篇之末),我要在此向他表示我的谢意。我特别高兴地把这些观察提供出来,因为在最近几年之内,欧洲大陆上出现了关于这题目的好几本专题论著,它们的重要性,被某些通俗作家过分地夸大了,理应加以纠正。我不妨利用这个机会说明一点,外间对我的批评时常假定,我把身体结构与心理能力的一切变化全都归因于自然选择对时常被称为自发变异(spontaneousvariation)的那一类变异所起的作用,这是不对的。因为,早在《物种起源》一书的第一版里,我已经清清楚楚地说到,无论是身体方面的变化,或心理方面的变化,我们都必须把很大的分量归之于用进废退的遗传影响。我也曾把一部分数量的变化的原因归之于生活条件的改变所产生的直接而长期持续的作用。我也曾说到,我们还必须留一些余地给间或发生的结构上的返祖遗传。我们也不能忘记我称之为“相关”的生长(“correlated”growth)这一现象,那就是说,由于生物有机体的各个部分在组织上有着我们现在还理解不到的某种方式的联系,只要一个部分发生变异,其它某些部分也牵连着发生变异;而如果一个部分所发生的变异通过选择而得到积累,其它部分也就会随而经历一些变化。再者,有若干批评我的意见说,当我发现人身上许多结构方面的细节无法用自然选择作出解释的时候,我就发明了性选择(sexualselection)。不过,我认为,我在《物种起源》的第一版里,已经对性选择的原理作出了相当清楚的一个素描,并且我也曾在那里说到,这原理也未尝不适用于人。性选择这一题目之所以到本书第二版才得到充分的处理,占有足够的篇幅,那只是因为到此我才取得机会罢了。有许多对性选择的批评是表示了相当程度的同意或同情的,它们和自然选择在初期里所受到的批评颇为相象,这一相象之点曾经很引起我的注意。例如,有人说,这一原理要说明某些少数几个琐碎的事实是可以的,但肯定不能象我那样地拿来漫无边际地加以应用。尽管如此,我对性选择的力量的信念至今一直没有动摇。但我也承认,我作的许多结论中,今后将发现有若干点大概会是,乃至几乎可以肯定会是错了的。一个题目第一次有人承当下来,加以处理,这样的前途也是难以避免的了。我相信,等到自然学家对性选择的观念变得熟悉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在比现在大得多的程度上接受它的。即使在今天,好几位有能力的、善于作出判断的学者也已经充分同意地把它接受下来了。于肯特、柏根汉、草坪,1874年9月。

作者简介

暂缺《人类的由来(上下)》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上册
第二版序言
引论
第一篇 人类的由来或起源
第一章 人类从某些低级类型诞降而来的证据
有关人类起源的证据的性质——人和低等动物的一些同源的结构——其它各色各样的结构上的相 应之点——发育——一些残留的结构、肌肉、感官司、毛发、骨骼、生殖器官、等等——上面这三大类事实同人类起源问题的关系。
第二章 关于人类是怎样从某低级类型发展而来的
人类在身心两方面的变异性——遗传——变异性的起因——无论人类或低等动物,变异的法则是一样的——生活条件的直接影作用——对身体各部分使用得越多或越少的影响-发育中止——返祖遗传
——相关的变异——增殖率——对增殖的限制——自然选择——人是世界上最占优势的动物——人体结构的重要性——人所以能变进直立的原因——直立姿势所引起的结构上的改变——犬齿的由大变小——颅骨的加大与其形状的改变——身体光秃无毛——无尾的状态——人没有爪牙以自卫之利
第三章 人类和低等动物在心理能力方面的比较
在心理能力上,最高等的猿类与最低等的野蛮人之间的差别异常巨大——两者之间某些共同的本能——各种情绪——好奇心——模仿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推理力——逐渐的进步——动物所使用的工具和武器——抽象能力、自我意识——语言——审美的感觉——对上帝、鬼神与其它神秘的信仰
第四章 人类和低等动物在心理能力方面的比较——续
道德感——基本的命题——社会性动物的一些品质——社会性的起源——相对立的一些本能之间的斗争——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比较坚韧的一些社会性本能战胜了其它不那么坚韧的一些本能——野蛮人只对一些社会德操有所尊重——一些个人德操的取得是进化过程中一个较晚阶段的事——一些个人德操取得是进化过程中一个较晚阶段里的事实——同一社群的成员的判断,对人的行为有重大关系——道德倾向的遗传——三、四两章总述
第五章 经历原始与文明诸时代,种种理智与道德能力的发展
理智能力通过自然选择而得到进展——模仿的重要——社会的道德的种种能力——这些能力在同一个部落的界限以骨的发展——自然选择对一些文明民族国家的影响——一些文明民族国家曾经一度经历过半开化阶段的证据。
第六章 关于人类的亲缘关系和谱系
人类在整个动物系列中的地位——自然系统有谱系性——一些适应性的状价值不大——人类与四手类动物之间种种细微的相似之点——人类在自然系统中的级位——人类出生的地点及其历史的古老——表示连系环节的化石缺乏——第一根据人类的亲缘关系,第二根据人类结构,推断人类谱系中的一些低阶阶段——早期脊椎动物雌雄两性难辨的状态——结论。
第七章 论人的种族
第二篇 性选择
第八章 性选择的若干原理
第九章 动物界较低的几个纲的第二性征
第十章 昆虫类的第二性征
第十一章 昆虫类的第二性征——续:鳞翅目
第十二章 鱼类、两栖类与爬行类的第二性征
第十三章 鸟类的第二性征
第十四章 鸟类的第二性征——续
第十五章 鸟类的第二性征——续
第十六章 鸟类的第二性征——综完
第十七章 哺乳类的第二性征
第十八章 哺乳类的第二性征——续
第三篇 性选择与人类的关系,并结论
第十九章 人类的第二性征
第二十章 人类的第二性征——续
第二十一章 全书总述与结论
译名对照表
下册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