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艺术理论中国艺术结构论

中国艺术结构论

中国艺术结构论

定 价:¥25.00

作 者: 赵建军著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艺术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4030049 出版时间: 2005-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0cm 页数: 291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并论证了一个令我们很感兴趣的问题,既中国艺术结构作为中国艺术的本原与本体如何可能。从研究中国文化、哲学之理念问题进入,认为“中国艺术结构的所有表征无不取决于文化与哲学观点的深层律动”,并研究巫文化与中国艺术结构之关系问题。本书预设了一个前提,即将中国原古巫文化,看作“具备着中国文化最早的文化构造意识与方式”。将原古巫文化看作中国最早成熟的一种典型的文化形态及其文化结构,体现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所言“艺术的起源,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之关于艺术及其结构发生的理念与思路,并从巫文化的基因,探讨中国艺术美饰象结构意识的起始,又从巫术操作之审美结构性因子,讨论中国艺术审美结构与“巫”结构的“异质同构”性,揭示中国艺术结构本原意义上的人文时间性,富于启发。本书从“流观”与“兴”之角度,研究中国艺术结构的胚胎模型,论证“作为一种观察方式与思维方式”的“流观”与在思维结构上作为“流观的深化”的“兴”,是基于巫文化之根因的中国艺术结构“诗性智慧”展开与实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作者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对中国艺术结构问题进行了成功的解读,而不是照搬来自西方的结构主义。注重关于论题的结构分析,但是并没有也不是那种空疏的所谓关于“形上”的分析,而是体现了作者的时间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到历史、人文领域的中国艺术结构的研究之中。对中国艺术结构传承与变迁的探讨,渗透着一种历史时间意识,关于历史文人化人格的结构呈示的论述,将艺术结构的深度蕴涵从本体层面联结到具象层面,给全书以浑然一体之感,也深化了中国艺术结构精蕴的理论性与系统性。

作者简介

  赵建军,1958年生,内蒙古临河入。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山东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复旦大学文艺学(中国美学)博士。常熟理工学院教授。出版《知识论与价值论美学》、《美的代码与意蕴》等美学、艺术学专著四部,在《学术月刊》、《复旦学报》、《文史哲》、《四川大学学报》、《江海学刊》等发表美学论文60篇,近年主要从事佛学美学和中国美学研究。

图书目录

绪论:从文化、哲学到中国艺术结构的构制本身
一 本源问题
二 特质问题
三 构制问题
四 变迁问题
五 传承问题
第一章 中国艺术结构的本源
第一节 巫文化与中国艺术结构
 一 观感体验与结构冲动
 二 巫文化的美饰象征结构意识
 三 巫文化操作的审美结构意义
第二节 中国艺术结构的胚胎模型
 一 “流观”的艺术结构意味
 二 “兴”的艺术结构意味
第二章 中国艺术结构的机制整合
第一节 早期艺术结构的机制转换
 一 美饰结构机制转换
 二 功能结构机制转换
 三 象征结构机制转换
第二节 早期艺术结构的机制整合
 一 形态整合:主体性·流动性·示意性
 二 质性整合:媒介质性与文化质性
 三 趣整合:太极·程序·形意
第三章 中国艺术结构的特质蕴涵
第一节 空灵婉曲的布局特征
 一 情文融一的审美立意
 二 虚实回环的辩证思维
 三 言像意象的动态整合
 四 愉悦驱动的结构制因
第二节 超跋隽永的审美韵律
 一 韵与律概念的历史考察
 二 从动态机制说韵律概念
 三 关于气韵与风骨
 四 关于象与意韵
第四章 中国艺术结构的构制规则
第一节 悟想与数术
 一 “悟”与“数”及相关意涵
 二 数术主观化的意念流程
第二节 赋形与写意
 一 赋形与写意的构制意义
第三节 圆融与方合
 一 “圆”与“方”的概念内涵
 二 “圆融”与思维结构
 三 “方合”与结构造型
……
第五章 中国艺术结构的传承变迁
余论:中国艺术结构的现代拓展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