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人口学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

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

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

定 价:¥23.00

作 者: 王铭铭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人类学的表述
标 签: 文化人类学

ISBN: 9787563353385 出版时间: 2005-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3cm 页数: 268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对西方人类学家提出的有关文化、社会、人的描写问题的研究述评十篇,对西方人类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作者首先介绍了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人类学思潮,使读者对人类学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初步的把握,在对一些重要理论转变的探讨中了解传统人类学的局限性以及新的理论取向的基本定位。随后,作者介绍了近30年来人类学思潮的情况:评介了美国文化人类学解释学派;通过萨伊德《东方学》一书的解读,把西方人类学的思潮放在知识与权力的框架中评论;西方人类学对“异文化寻求”的反思及由此推动的“回归西方本土社会研究”的潮流;谈到两篇关于文化与变迁之间关系的文章,它们从相反的角度表达了人类学对于“全球化”的探索等。 书中收录的10篇讲稿,是作者与1994年至1998年间记录下来的。其中7篇曾以“文化格局与人的表述”为名与1997年结集传版,8年后在此再版,补充了3篇,改名为“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书中收录的讲稿曾提交“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等学术研讨会,也曾用作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参考资料。讲稿涉及西方人类学理论的历史演变,比较集中地介绍了19世纪人类学向20世纪人类学的转变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学思潮的基本特征。

作者简介

  下王铭铭,生于1962年,福建泉州人,伦敦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社会人类学研究,对社会史、乡土中国研究、城市文化史也进行了有影响的探讨。著述除了社会人类学理论述评之外,还有《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1998)、《逝去的繁荣》(1999)、《王铭铭自选集》(2000)、《草根权威》(2002,英文,合著)、《漂泊的洞察》(2003)、《走进乡土上》(2004)、《溪村家族》等专题性学术论著及随笔。

图书目录

引言
一 文化格局与人的表述:从进化论到结构主义
古典进化论与传播论
社会学派、历史具体主义与心理学派、功能学派
社会人类学、新进化论、民族学、结构主义
二 需要与社会:功能主义社会人类学再思考
功能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
对功能主义的重新思考和理论更新
学科本体的讨论
结语
三 社会、文化与个人:“集体性格论”批判
“文化与人格”研究
“文化与人格”的批判与再批判
社会、文化与个人
四 象征、实践与反思:“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象征人类学
结构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派
结构、实践与能动性
反思人类学
理论范式的多元化
五 文化的解释:格尔兹的诠释学探索
六 文化想像的力量:萨伊德论“东方”的表述
萨伊德与《东方学》
东方学的范畴和历史
东方学的文化深层结构
“本土化”、文化霸权、文化人类学
七 远方文化的谜:民族志与实验民族志
引子:远方的求索
民族志与“文化科学”的建造
文本学派对民族志的重新思考
实验民族志的“艺术”
民族志的“面具”
附录:传媒时代人与文化的新视野
八 文化翻译中的“诱”、“讹”与“化”
翻译与文化翻译
文化翻译中的“诱”
“诱”——“讹”结合的文化误解
关于文化的“化”
九 从异域回归本土:文化批评、萨林斯、布迪厄
西方本土文化的批评
西方经济的符号解读:作为文化并置者的萨林斯
人的实践及其可沟通性:布迪厄的追求
十 “文化遗存”的启蒙:两篇文章的两种观点
费彻尔和马尔库思的文章
萨林斯的文章
读后的一点感想
参考文献
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