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纪实文学追寻彭加木

追寻彭加木

追寻彭加木

定 价:¥25.00

作 者: 叶永烈著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纪实文学 中国 当代

ISBN: 9787506336802 出版时间: 2006-05-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小16开 页数: 282 字数:  

内容简介

  2006年4月13日,从新疆传出的消息,成为轰动全国媒体的新闻:在罗布泊库木都克附近发现一具干尸,疑似彭加木遗体。于是,26前在罗布泊失踪的著名上海科学家彭加木,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1980年6月17日,上海科学家彭加木在新疆戈壁沙漠深处的库木都克失踪之后,叶永烈也加入了搜索彭加木的行列。经过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科学家钱学森的特批,他成了除一位新华社新疆分社记者之外,唯一获准进入罗布泊搜索的作家。谈起那具疑似彭加木遗体干尸,叶永烈表示,26年过去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具干尸究竟是不是彭加木遗骸,已经变得并不那么重要。“26年后我仍希望出版这部书,今日追寻彭加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彭加木精神,重新唤起人们对当年那种献身科学、献身边疆精神的记忆。今日在开发西部的热潮中,更需要强调彭加木精神。”26年前,上海科学家彭加木在率队进入罗布荒原进行探险考察时,意外失踪,受到举国关注。著名作家叶永烈经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特批,进入当时戒备森严的核基地——21基地。作为特准进入这一禁地的惟一作家,叶永烈进行了艰辛紧张的追踪采访,获得了丰富的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世易时移,有些资料已再难接近,今日再看,更觉弥足珍贵。由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这部资料翔实的长篇纪实作品几经审查仍是胎死腹中。如今在罗布泊库木都克附近发现的干尸疑似彭加木遗体,人们又怀念起这个熟悉的名字,各种风传的说法和猜测又起,而叶永烈的这部作品经过新材料的补充和修改也终于面世以告慰逝者,同时给人们一个可信的解答。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主要新著为“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四人帮”兴衰》——《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以及《陈伯达传》,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此外,还有长篇自传《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以及《陈云之路》《胡乔木传》《傅雷与傅聪》《行走美国》《行走中国》《行走俄罗斯》《我的台湾之旅》《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和记述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等。199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6卷本《叶永烈自选

图书目录

前言:追寻彭加木精神
序章:追寻
记者深夜来电要我谈彭加木/2
彭加木是何许人?/4
在库木库都克发现干尸/5
“疑似彭加木遗骸的千尸”引发争议/8
干尸险些被拿去展览创收/10
邓亚军博士谈干尸的DNA鉴定/12
2006年罗布泊又传车手失踪/15
六次寻找彭加木/18
青年探险家献身“神秘之地”/20
彭加木失踪新闻发布内幕/23
我紧急受命飞赴新疆/28
关键时刻我求助钱学森/31
连夜赶往大漠深处的核基地/36
在马兰与彭加木夫人长谈/40
从飞机上俯瞰大沙漠/44
飞越罗布泊上空/48
在热浪滚滚中搜寻彭加木/52
在乌鲁木齐采访彭加木胞兄/57
做科学的“铺路石子”/60
在上海采访彭加木导师和入党介绍人/62
再访彭加木好友夏训诚/64
第一章:失踪
香港《中报》刊登天下奇闻/68
“长江”发出紧急电报/70
作战处长回忆事件经过/72
彭加木提议从罗布泊东进/74
遭遇“吹屁股风”/77
他临走留下了字条/79
找到彭加木遗弃的糖果纸/83
警犬在高温下无能为力/89
第四次搜索无功而返/92
彭加木在哪里?/95
反思彭加木的失误/99
第二章:童年
早产儿/104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105
“读书味道长”/108
不愿做亡国奴/109
千里求学/111
第三章:觉醒
“大孩子”/114
“书迷”/115
说不清楚“为的啥”/117
和夏叔芳相爱/119
“糊涂虫”慢慢清醒/121
面临毕业/123
两封来信/124
第四章:进步

入团/128
朴素的婚礼/130
入党的时刻/131
改名/133
跳出小家庭/135
愿做铺路石子/137
第五章:硬汉
“秘密”暴露了/140
面熟的“陌生人”/142
打破“不败纪录”/143
出色的答卷/145
病危时的诗/146
祸不单行/149
特别的病号/150
“你还活着?”/152
请求“放虎归山”/155
第六章:铺路
33岁时写的“遗言”/160
马不停蹄/163
再斗病魔/165
征服“科学之眼”/168
捉拿“小魔王”/170
党和人民的表彰/172
第七章:风暴
两颗“重磅炸弹”/180
居然当上了“头头”/181
从“座上客”到“阶下囚”/183
“老特务”的由来/185
“抄家专家”导演大抄家/186
天下奇闻/188
颠倒/190
《羊城暗哨》的启发/192
离奇的“梅花党”/194
王洪文的“批示”/196
又遭“猛轰”/197
吡啶中毒/199
“只有一个人也干!”/200
“我就是不签名!”/202
第八章:返疆
重回第二故乡/206
严师/207
“你是维吾尔族的骄傲”/210
挚友·同志/212
“彭先生是一团火”/215
于细微处见精神/216
“两栖动物”/219
第九章:献身
撩开“神秘之地”的面纱/224
三进罗布泊/225
纵穿罗布泊/228

党和人民的关怀/233
他,死得太早!/236
英灵永存/237
附录一:彭加木简历和主要成就/242
附录二:叶永烈采写《追踪彭加木》历程/244
附录三:彭加木的学术档案/248
附录四:叶永烈以彭加木为原型的小说《腐蚀》/252
彭加木的感人形象促使我写出了《腐蚀》/252
腐蚀/256
后记/278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