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计算Pro/E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2.0高级应用教程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2.0高级应用教程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2.0高级应用教程

定 价:¥68.00

作 者: 詹友刚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Pro/ENGINEER野火版2.0工程应用精解丛书
标 签: 机械设计与制图

ISBN: 9787111180630 出版时间: 2006-01-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16开 页数: 615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进一步学习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2.0高级功能的书籍,其内容包括Pro/EnGINEER软件工具的使用、高级基准特征(如图形特征)及一些高级特征(如变截面扫描、唇、环形折弯、管道等)的创建、特征的扭曲与变形功能、装配高级功能(如挠性元件的装配、Top_down产品设计等)、模型的高级渲染(Photolux)、ISDX曲面设计、运动仿真、动画、行为建模和模具设计。在内容安排上,书中结合大量的实例对Pro/EnGINEER高级功能中的一些抽象概念进行讲解,对其使用方法和技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写作方式上,本书紧贴软件的实际操作界面,采用软件中真实的对话框、操控板、按钮等进行讲解,使初学者能够直观、准确地操作软件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读者在学习本书后,可以掌握更多的Pro/EnGINEER设计功能和技巧,以便能够从事复杂产品的设计工作。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实例丰富、讲解详细,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Pro/EnGINEER自学教材和参考书籍,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各类培训学校学员的Pro/EnGINEER课程上课或上机练习教材。本书是进一步学习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2.0高级功能的书籍,其内容包括Pro/EnGINEER软件工具的使用、高级基准特征(如图形特征)及一些高级特征(如变截面扫描、唇、环形折弯、管道等)的创建、特征的扭曲与变形功能、装配高级功能(如挠性元件的装配、Top_down产品设计等)、模型的高级渲染(Photolux)、ISDX曲面设计、运动仿真、动画、行为建模和模具设计。在内容安排上,书中结合大量的实例对Pro/EnGINEER高级功能中的一些抽象概念进行讲解,对其使用方法和技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写作方式上,本书紧贴软件的实际操作界面,采用软件中真实的对话框、操控板、按钮等进行讲解,使初学者能够直观、准确地操作软件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读者在学习本书后,可以掌握更多的Pro/EnGINEER设计功能和技巧,以便能够从事复杂产品的设计工作。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实例丰富、讲解详细,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Pro/EnGINEER自学教材和参考书籍,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各类培训学校学员的Pro/EnGINEER课程上课或上机练习教材。

作者简介

  作者:詹友刚詹友刚,男,1965年出生,工学硕士,具有十余年的产品设计背景和多年的Pro/ENGINEER软件教学、科研经历,在Pro/ENGINEER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突出的成果,目前,担任北京多个大学的Pro/ENGINEER客座教师和多家公司的产品设计指导。近几年,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编写了10余本Pro/ENGINEER教程,出版发行后,深受读者欢迎,成为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主推Pro/ENGINEER专业书籍。Pro/ENGINEER2001中文版快速入门教程>>更多作品

图书目录

丛书导读图
前言
本书导读
第1章 软件的基本设置
1.1 设置操作系统Windows的环境变量
1.2 创建用户文件目录
1.3 设置软件的启协目录
1.4 系统配置文件config
1.4.1 设置系统配置文件config.pro
1.4.2 配置文件config加载顺序
1.5  设置界面配置文件config.win
第2章 使用Pro/ENGINEER的工具
2.1 创建模型关系
2.1.1 关于关系
2.1.2 创建关系举例
2.2 设置用户参数
2.2.1 关于用户参娄
2.2.2 创建用户参数举例
2.3 用户自定义特征
2.3.1 关于用户自定义特征
2.3.2 创建用户自定义特征
2.3.3 放置用户自定义特征
2.4 Pro/ENGINEER软件中的族表
2.4.1 关于族表
2.4.2 创建零件族表
2.4.3 创建装配族表
2.5 创建和使用快捷键
第3章 高级基准特征
3.1 基准点的高级创建方法
3.1.1 在曲面上创建基准点
3.1.2 偏移曲面创建基准点
3.1.3 利用曲线与曲面相交创建基准点
3.1.4 利用坐标系原点创建基准点
3.1.5 偏距坐标系创建基准点
3.1.6 利用三个曲面创建基准点
3.1.7 利用两条曲线相交创建基准点
3.1.8 创建偏距基准点
3.1.9 创建域点
3.2 坐标系的高级创建方法
3.2.1 使用1个点和2个不相交的轴创建坐标系
3.2.2 使用两个相交的轴创建坐标系
3.2.3 使用偏距坐标系创建坐标系
3.2.4 偏距视图平面创建坐标系
3.2.5 使用1个平面和2个轴(边)创建坐标系
3.2.6 从文件创建坐标系
3.2.7 坐标系的应用
3.3 基准曲线的高级创建方法
3.3.1 从文件创建基准曲线
3.3.2 使用剖截面创建基准曲线
3.3.3 从方程创建基准曲线
3.3.4 用曲面求交创建基准曲线
3.3.5 用修剪创建基准曲线
3.3.6 沿曲面创建偏移基准曲线
3.3.7 垂直于曲面创建偏移基准曲线
3.3.8 从曲面边界创建基准曲线
3.3.9 通过投影创建基准曲线
3.3.10 创建包络曲线
3.3.11 用二次投影创建基准曲线
3.3.12 基准曲线应用范例——在特殊位置创建筋特征
3.4 图形特征
3.4.1 图形特征基础
3.4.2 图形特征应用范例——凸轮的设计
3.5 参照特征
3.5.1 关于参照特征
3.5.2 参照特征应用范例
3.6 计算特征
3.6.1 关于计算特征
3.6.2 创建计算特征
第4章 其他高级特征
4.1 拔模特征
4.1.1 拔模特征简述
4.1.2 使用枢轴平面拔模
4.1.3 草绘分割的拔模特征
4.1.4 枢轴曲线的拔模
4.1.5 拔模特征的延伸相交
4.2 混合特征的选项
4.2.1 混合选项简述
4.2.2 混合选项应用举例
4.3 扫描混合特征
4.3.1 扫描混合特征简述
4.3.2 扫描混合特征创建的一般过程
4.3.3 重定义扫描混合特征的轨迹和截面
4.3.4 扫描混合特征选项说明
4.3.5 扫描混合特征的应用
4.4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
4.4.1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简述
4.4.2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选项说明
4.4.3 用“垂直于轨迹”确定截面的法向
4.4.4 用“垂直于投影”确定截面的法向
4.4.5 用“恒定的法向”确定截面的法向
4.4.6 使用X轨迹线
4.4.7 使用轨迹线控制特征的形状
4.4.8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应用范例1——异形壶的设计
4.4.9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应用范例2——转向盘的设计
4.5 轴特征
4.6 唇特征
4.6.1 唇特征的一般创建过程
4.6.2 唇特征应用——显示器唇口的设计
4.7 法兰特征
4.8 环形槽特征
4.9 耳特征
4.10 槽特征
4.11 环形折弯
4.12 管道特征
4.13 特征阵列的高级操作
4.13.1 填充阵列
4.13.2 表阵列
第5章 特征的变形工具
5.1 特征的扭曲
5.1.1 进入扭曲(Warp)操控板
5.1.2 特征的变换工具
5.1.3 特征的扭曲工具
5.1.4 骨架工具
5.1.5 特征的拉伸工具
5.1.6 特征的折弯工具
5.1.7 特征的扭转工具
5.1.8 特征的雕刻工具
5.2 实体自由形状
5.3 局部推位
5.4 半径圆顶
5.5 剖面圆顶
5.5.1 扫描类型的剖面圆顶
5.5.2 混合类型的剖面圆顶
第6章 装配高级功能
6.1 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
6.1.1 概述
6.1.2 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举例
6.2 挠性元件的装配
6.3 装配中的布尔运算操作
6.3.1 元件合并
6.3.2 元件切换
6.3.3 创建相交零件
6.3.4 创建镜像零件
6.4 元件的替换
6.4.1 元件替换的一般操作过程
6.4.2 替换失败的处理
6.5 骨架零件模型简介
6.5.1 概述
6.5.2 骨架零件模型的创建和应用
6.6 自顶向下(Top_Down)设计鼠标
6.6.1 设计流程图
6.6.2 详细操作过程
第7章 模型的外观设置与渲染
7.1 概述
7.1.1 关于模型的外观设置与渲染
7.1.2 外观与渲染的主要术语
7.1.3 外观与渲染的操作菜单
7.2 模型的外观
7.2.1 “外观编辑器”对话框
7.2.2 “基本”外观
7.2.3 “映射”外观
7.2.4 “高级”外观
7.2.5 关于模型外观的保存
7.2.6 修改打开的模型外观
7.2.7 系统图形库
7.3 设置模型的透视图
7.4 光源设置
7.4.1 关于光源 
7.4.2 创建点光源 
7.4.3 创建聚光灯
7.5 房间布置
7.6 模型的渲染
7.6.1 渲染的config.pro文件设置
7.6.2 “渲染控制”工具栏
7.6.3 PhotoRender和Photolux渲染器
7.6.4 一个不锈钢零件的外观处理及渲染
7.6.5 在模型上贴图(贴花)及渲染
7.7 photolux渲染器的特殊效果
7.7.1 设置背景
7.7.2 设置光散射
7.7.3 设置景深
7.7.4 设置雾化
7.7.5 设置光源镜头炫光
第8章 ISDX曲面模块
8.1 ISDX曲面基础
8.1.1 ISDX曲面的特点
8.1.2 进入ISDX曲面模块
8.1.3 ISDX曲面模块用户界面及菜单
8.1.4 ISDX模块入门
8.2 创建ISDX曲线
8.2.1 ISDX曲线基础
8.2.2 创建自由(Free)ISDX曲线
8.2.3 创建平面(Planar)ISDX曲线
8.2.4 创建COS曲线
8.2.5 创建落下(Drop)曲线
8.2.6 点的类型
8.3 ISDX曲线的编辑
8.3.1 ISDX曲线的曲率图
8.3.2 ISDX曲线上点的编辑
8.3.3 在ISDX曲线上添加点
8.3.4 删除ISDX曲线
8.3.5 删除ISDX曲线上的点
8.3.6 分割ISDX曲线 
8.3.7 组合ISDX曲线
8.3.8 延伸ISDX曲线
8.3.9 ISDX曲线的复制和移动(Copy、Move)
8.4 创建ISDX曲面
8.5 编辑ISDX曲面
8.6 ISDX曲面的连接
8.7 ISDX曲面的修剪
8.8 ISDX曲面设计范例1——面板
8.9 ISDX曲面设计范例2——手把的攻击
第9章 机构模块与运动仿真
9.1 概述
9.1.1 术语
9.1.2 进入和退出机构模块
9.1.3 机构模块菜单
9.1.4 命令按钮介绍
9.1.5 创建一个机构装置的运动仿真的一般操作过程
9.2 连接与连接类型
9.2.1 连接
9.2.2 销(Pin)接头
9.2.3 圆柱(Cylinder)接头
9.2.4 滑动(Slider)接头
9.2.5 平面(Planar)接头
9.2.6 球(Ball)接头
9.2.7 轴承(Bearing)接头
9.2.8 刚性(Rigid)接头
9.2.9 焊接(Weld)接头
9.3 主体
9.3.1 关于主体
9.3.2 加亮主体
9.3.3 重定义主体
9.3.4 定主主体为基础
9.4 拖移(Drag)
9.4.1 概述
9.4.2 拖动对话框简介
9.4.3 点拖移
9.4.4 主体拖移
9.4.5 使用“快照”作为机构装置的分解状态
9.4.6 在拖移操作之前锁定主体
9.5 运动仿真范例
9.5.1 装配一个机械装置——启盖器
9.5.2 连接轴设置
9.5.3 定义槽—从动机构
9.5.4 定义伺服电动机
9.5.5 修复失败的装配
9.5.6 运行运动
9.5.7 结果回放、动态干涉检查与制作播放文件
9.5.8 测量
9.5.9 轨迹曲线简介
9.5.10 模型树
第10章 动画模块
10.1 概述
10.2 动画创建的一般过程
10.2.1 进入动画模块
10.2.2 创建动画
10.2.3 建立事件
10.2.4 建立时间与视图间的关系
10.2.5 建立时间与显示间的关系
10.2.6 建立时间与透明的关系
10.3 动画综合练习
第11章 行为建模模块
11.1 行为建模功能概述
11.2 分析特征
11.2.1 分析特征概述
11.2.2 测量分析特征——Measure
11.2.3 模型分析特征——
11.2.4 曲线分析——
11.2.5 曲面分析——
11.2.6 关系——
11.2.7 电子表格分析——
11.2.8 用户定义分析——
11.2.9 运动分析——
11.3 敏感度分析
11.3.1 概述
11.3.2 举例说明
11.4 可行性研究与最优化分析
11.4.1 概述
11.4.2 可行性研究
11.4.3 优化设计
11.5 多目标设计研究
11.5.1 概述
11.5.2 举例说明
第12章 模具设计
12.1 概述
12.2 模具创建的一般过程
12.2.1 新建一个模具制造模型,进入模具模块
12.2.2 建立模具模型
12.2.3 设置收缩率
12.2.4 创建模具分型曲面
12.2.5 在模具中创建浇注系统
12.2.6 构建模具元件的体积块
12.2.7 抽取模具元件
12.2.8 生成浇主件
12.2.9 定义模具开启
12.2.10 关于模具的精度
12.3 带滑块的复杂模具设计
12.4 复杂破孔模具的设计
12.5 一模多穴模具的设计丛书导读图
前言
本书导读
第1章 软件的基本设置
1.1 设置操作系统Windows的环境变量
1.2 创建用户文件目录
1.3 设置软件的启协目录
1.4 系统配置文件config
1.4.1 设置系统配置文件config.pro
1.4.2 配置文件config加载顺序
1.5  设置界面配置文件config.win
第2章 使用Pro/ENGINEER的工具
2.1 创建模型关系
2.1.1 关于关系
2.1.2 创建关系举例
2.2 设置用户参数
2.2.1 关于用户参娄
2.2.2 创建用户参数举例
2.3 用户自定义特征
2.3.1 关于用户自定义特征
2.3.2 创建用户自定义特征
2.3.3 放置用户自定义特征
2.4 Pro/ENGINEER软件中的族表
2.4.1 关于族表
2.4.2 创建零件族表
2.4.3 创建装配族表
2.5 创建和使用快捷键
第3章 高级基准特征
3.1 基准点的高级创建方法
3.1.1 在曲面上创建基准点
3.1.2 偏移曲面创建基准点
3.1.3 利用曲线与曲面相交创建基准点
3.1.4 利用坐标系原点创建基准点
3.1.5 偏距坐标系创建基准点
3.1.6 利用三个曲面创建基准点
3.1.7 利用两条曲线相交创建基准点
3.1.8 创建偏距基准点
3.1.9 创建域点
3.2 坐标系的高级创建方法
3.2.1 使用1个点和2个不相交的轴创建坐标系
3.2.2 使用两个相交的轴创建坐标系
3.2.3 使用偏距坐标系创建坐标系
3.2.4 偏距视图平面创建坐标系
3.2.5 使用1个平面和2个轴(边)创建坐标系
3.2.6 从文件创建坐标系
3.2.7 坐标系的应用
3.3 基准曲线的高级创建方法
3.3.1 从文件创建基准曲线
3.3.2 使用剖截面创建基准曲线
3.3.3 从方程创建基准曲线
3.3.4 用曲面求交创建基准曲线
3.3.5 用修剪创建基准曲线
3.3.6 沿曲面创建偏移基准曲线
3.3.7 垂直于曲面创建偏移基准曲线
3.3.8 从曲面边界创建基准曲线
3.3.9 通过投影创建基准曲线
3.3.10 创建包络曲线
3.3.11 用二次投影创建基准曲线
3.3.12 基准曲线应用范例——在特殊位置创建筋特征
3.4 图形特征
3.4.1 图形特征基础
3.4.2 图形特征应用范例——凸轮的设计
3.5 参照特征
3.5.1 关于参照特征
3.5.2 参照特征应用范例
3.6 计算特征
3.6.1 关于计算特征
3.6.2 创建计算特征
第4章 其他高级特征
4.1 拔模特征
4.1.1 拔模特征简述
4.1.2 使用枢轴平面拔模
4.1.3 草绘分割的拔模特征
4.1.4 枢轴曲线的拔模
4.1.5 拔模特征的延伸相交
4.2 混合特征的选项
4.2.1 混合选项简述
4.2.2 混合选项应用举例
4.3 扫描混合特征
4.3.1 扫描混合特征简述
4.3.2 扫描混合特征创建的一般过程
4.3.3 重定义扫描混合特征的轨迹和截面
4.3.4 扫描混合特征选项说明
4.3.5 扫描混合特征的应用
4.4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
4.4.1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简述
4.4.2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选项说明
4.4.3 用“垂直于轨迹”确定截面的法向
4.4.4 用“垂直于投影”确定截面的法向
4.4.5 用“恒定的法向”确定截面的法向
4.4.6 使用X轨迹线
4.4.7 使用轨迹线控制特征的形状
4.4.8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应用范例1——异形壶的设计
4.4.9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应用范例2——转向盘的设计
4.5 轴特征
4.6 唇特征
4.6.1 唇特征的一般创建过程
4.6.2 唇特征应用——显示器唇口的设计
4.7 法兰特征
4.8 环形槽特征
4.9 耳特征
4.10 槽特征
4.11 环形折弯
4.12 管道特征
4.13 特征阵列的高级操作
4.13.1 填充阵列
4.13.2 表阵列
第5章 特征的变形工具
5.1 特征的扭曲
5.1.1 进入扭曲(Warp)操控板
5.1.2 特征的变换工具
5.1.3 特征的扭曲工具
5.1.4 骨架工具
5.1.5 特征的拉伸工具
5.1.6 特征的折弯工具
5.1.7 特征的扭转工具
5.1.8 特征的雕刻工具
5.2 实体自由形状
5.3 局部推位
5.4 半径圆顶
5.5 剖面圆顶
5.5.1 扫描类型的剖面圆顶
5.5.2 混合类型的剖面圆顶
第6章 装配高级功能
6.1 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
6.1.1 概述
6.1.2 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举例
6.2 挠性元件的装配
6.3 装配中的布尔运算操作
6.3.1 元件合并
6.3.2 元件切换
6.3.3 创建相交零件
6.3.4 创建镜像零件
6.4 元件的替换
6.4.1 元件替换的一般操作过程
6.4.2 替换失败的处理
6.5 骨架零件模型简介
6.5.1 概述
6.5.2 骨架零件模型的创建和应用
6.6 自顶向下(Top_Down)设计鼠标
6.6.1 设计流程图
6.6.2 详细操作过程
第7章 模型的外观设置与渲染
7.1 概述
7.1.1 关于模型的外观设置与渲染
7.1.2 外观与渲染的主要术语
7.1.3 外观与渲染的操作菜单
7.2 模型的外观
7.2.1 “外观编辑器”对话框
7.2.2 “基本”外观
7.2.3 “映射”外观
7.2.4 “高级”外观
7.2.5 关于模型外观的保存
7.2.6 修改打开的模型外观
7.2.7 系统图形库
7.3 设置模型的透视图
7.4 光源设置
7.4.1 关于光源 
7.4.2 创建点光源 
7.4.3 创建聚光灯
7.5 房间布置
7.6 模型的渲染
7.6.1 渲染的config.pro文件设置
7.6.2 “渲染控制”工具栏
7.6.3 PhotoRender和Photolux渲染器
7.6.4 一个不锈钢零件的外观处理及渲染
7.6.5 在模型上贴图(贴花)及渲染
7.7 photolux渲染器的特殊效果
7.7.1 设置背景
7.7.2 设置光散射
7.7.3 设置景深
7.7.4 设置雾化
7.7.5 设置光源镜头炫光
第8章 ISDX曲面模块
8.1 ISDX曲面基础
8.1.1 ISDX曲面的特点
8.1.2 进入ISDX曲面模块
8.1.3 ISDX曲面模块用户界面及菜单
8.1.4 ISDX模块入门
8.2 创建ISDX曲线
8.2.1 ISDX曲线基础
8.2.2 创建自由(Free)ISDX曲线
8.2.3 创建平面(Planar)ISDX曲线
8.2.4 创建COS曲线
8.2.5 创建落下(Drop)曲线
8.2.6 点的类型
8.3 ISDX曲线的编辑
8.3.1 ISDX曲线的曲率图
8.3.2 ISDX曲线上点的编辑
8.3.3 在ISDX曲线上添加点
8.3.4 删除ISDX曲线
8.3.5 删除ISDX曲线上的点
8.3.6 分割ISDX曲线 
8.3.7 组合ISDX曲线
8.3.8 延伸ISDX曲线
8.3.9 ISDX曲线的复制和移动(Copy、Move)
8.4 创建ISDX曲面
8.5 编辑ISDX曲面
8.6 ISDX曲面的连接
8.7 ISDX曲面的修剪
8.8 ISDX曲面设计范例1——面板
8.9 ISDX曲面设计范例2——手把的攻击
第9章 机构模块与运动仿真
9.1 概述
9.1.1 术语
9.1.2 进入和退出机构模块
9.1.3 机构模块菜单
9.1.4 命令按钮介绍
9.1.5 创建一个机构装置的运动仿真的一般操作过程
9.2 连接与连接类型
9.2.1 连接
9.2.2 销(Pin)接头
9.2.3 圆柱(Cylinder)接头
9.2.4 滑动(Slider)接头
9.2.5 平面(Planar)接头
9.2.6 球(Ball)接头
9.2.7 轴承(Bearing)接头
9.2.8 刚性(Rigid)接头
9.2.9 焊接(Weld)接头
9.3 主体
9.3.1 关于主体
9.3.2 加亮主体
9.3.3 重定义主体
9.3.4 定主主体为基础
9.4 拖移(Drag)
9.4.1 概述
9.4.2 拖动对话框简介
9.4.3 点拖移
9.4.4 主体拖移
9.4.5 使用“快照”作为机构装置的分解状态
9.4.6 在拖移操作之前锁定主体
9.5 运动仿真范例
9.5.1 装配一个机械装置——启盖器
9.5.2 连接轴设置
9.5.3 定义槽—从动机构
9.5.4 定义伺服电动机
9.5.5 修复失败的装配
9.5.6 运行运动
9.5.7 结果回放、动态干涉检查与制作播放文件
9.5.8 测量
9.5.9 轨迹曲线简介
9.5.10 模型树
第10章 动画模块
10.1 概述
10.2 动画创建的一般过程
10.2.1 进入动画模块
10.2.2 创建动画
10.2.3 建立事件
10.2.4 建立时间与视图间的关系
10.2.5 建立时间与显示间的关系
10.2.6 建立时间与透明的关系
10.3 动画综合练习
第11章 行为建模模块
11.1 行为建模功能概述
11.2 分析特征
11.2.1 分析特征概述
11.2.2 测量分析特征——Measure
11.2.3 模型分析特征——
11.2.4 曲线分析——
11.2.5 曲面分析——
11.2.6 关系——
11.2.7 电子表格分析——
11.2.8 用户定义分析——
11.2.9 运动分析——
11.3 敏感度分析
11.3.1 概述
11.3.2 举例说明
11.4 可行性研究与最优化分析
11.4.1 概述
11.4.2 可行性研究
11.4.3 优化设计
11.5 多目标设计研究
11.5.1 概述
11.5.2 举例说明
第12章 模具设计
12.1 概述
12.2 模具创建的一般过程
12.2.1 新建一个模具制造模型,进入模具模块
12.2.2 建立模具模型
12.2.3 设置收缩率
12.2.4 创建模具分型曲面
12.2.5 在模具中创建浇注系统
12.2.6 构建模具元件的体积块
12.2.7 抽取模具元件
12.2.8 生成浇主件
12.2.9 定义模具开启
12.2.10 关于模具的精度
12.3 带滑块的复杂模具设计
12.4 复杂破孔模具的设计
12.5 一模多穴模具的设计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