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综合研究环境分析与评价

环境分析与评价

环境分析与评价

定 价:¥31.50

作 者: 李玉文主编:王巍
出版社: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环境与相关学科

ISBN: 9787810089982 出版时间: 1999-10-01 包装: 精裝本
开本: 32开 页数: 409 字数:  

内容简介

  片断:(一)判断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二)判断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影响——污染物在空间的分布模型,污染物浓度最高和潜在问题最严重的区域,确定控制和防治的对策,并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三)根据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追踪污染物质的污染路线和污染源;(四)收集环境背景及其趋势的数据,积累长期监测的资料,为制定或修改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依据;(五)研究污染扩散模式,为新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断评价,以提供决策部门参考,并为环境污染的预测预报提供数据资料。要达到上述目的,环境分析监测必须建立在污染调查的基础上,并有可靠、准确的测定手段和受过训练的专门人才作为保证,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1979年9月我国政府颁布了环境保护法以来,使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新的里程,推动了环境分析监测技术的发展。但是,从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来看,还有差距,因此,掌握和研究先进测试手段,实行监测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培训合格的监测分析人员,逐步建立环境监测网络,正确处理监测数据等,已成为我国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本书前言前言由东北林业大学优秀教材与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环境分析与评价》一书,是根据东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森林生物学和林学教学计划的要求,总结编者多年在东北林业大学教授该门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并参考了全国高等学校有关教材,重新整理后编写的。由十环境分析与评价的对象和具体方法很多,为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学习,较熟练地掌握环境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我们在编写方法上是以阐述具体理论、基本原理为基础,根据专业特点重点介绍生物监测和环境生态学评价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林业生态管理等工作。同时,对大气、水和土壤的影响评价方法也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学生今后从事环境治理、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奠定基础。本书可供环境科学、森林生物学、林学等专业作为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专业和环境科学工作者参考使用。本书共13章,其中第7、8、9、10章由程国玲执笔,第1、2章和实验部分由尤铁学执笔,其余各章均由李玉文执笔,并负责全书统稿和附录选编。本书由东北林业大学聘请相关教授进行了认真的审稿,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刘亚范、孙颖以及张伟老师的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编者一九九九年二月

作者简介

  作者小传李玉文1965年生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农学博士。多所来一直从事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著作3部,主持完成中科院和省级课题2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基金课题3项,现为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参加人。曾获省自然科学技术优秀著作奖和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成果奖。

图书目录

     目 录
   1环境分析监测概论
    1.1环境分析监测
    1.1.1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
    1.1.2环境监测的作用与门的
    1.1.3环境监测的分类与原则
    1.1.4环境监测的特点和要求
    1.2环境分析监测的主要方法简介
    1.2.1化学分析法
    1.2.2光学分析法
    1.2.3电化学分析法
    1.2.4色谱分析法
    1.2.5中子活化分折法
    1.3简易分析技术 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与污染
    遥感监测
    1.3.1简易分析技术
    1.3.2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1.3.3遥感技术及应用
   2环境分析监测的质量保证
    2.1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1.1分析方法的选择
    2.1.2分析人贝的基本训练
    2.1.3采样和样品的保存
    2.1.4仪器和试剂
    2.1.5实验室环境条件和容器
    2.2分析监测数据处理
    2.2.1分析误差
    2.2.2准确度
    2.2.3精密度
    2.2.4灵敏度 检测下限和检测上限
    2.2.5测定限
    2.2.6总体和样本
    2.2.7数据整理
    2.2.8离群数据的统计检验
    2.2.9分析结果的表示与统计检验
    2.2.10回归和相关
    2.2.11保证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性
    2.3分析质量控制
    2.3.1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2.3.2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3样品的采集、分离与富集
    3.1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3.1.1采样布点
    3.1.2水样的采集
    3.1.3水样的保存
    3.2大气污染物的采集
    3.2.1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存在状态
    3.2.2采样点的布置
    3.2.3采样时间和频率
    3.2.4采样方法
    3.2.5采样仪器
    3.2.6采样效率
    3.3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3.1土壤样品的采集
    3.3.2土壤样品的制备
    3.4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3.4.1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3.4.2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3.4.3动物样品的收集和制备
    3.5样品的预处理
    3.5.1过滤
    3.52灰化处理
    3.5.3提取
    3.6试样的分离与富集
    3.6.1溶剂萃取分离法
    3.6.2离子交换分离法
    3.6.3蒸馏
    3.6.4吸附
   4生物监测
    4.1水污染生物监测
    4.1.1指示生物
    4.1.2生物指数
    4.1.3种类多样性指数
    4.1.4生物测试
    4.2大气污染生物监测
    4.2.1植物指示器与植物监测器
    4.2.2指示植物的选择
    4.2.3植物反应与污染物浓度的关系
   5能量污染监测
    5.1噪声污染监测
    5.1.1声级评价及噪声标准
    5.1.2噪声测量仪器
    5.1.3噪声监测方法
    5.1.4读数方法与数据处理
    5.2放射性污染监测
    5.2.1放射性和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
    5.2.2环境中的放射性
    5.2.3放射性监测的方法、技术和仪器
    5.2.4环境中常见的放射性物质及剂量的监测
   6环境质量评价概论
    6.1环境质量评价概念及类型
    6.1.1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6.1.2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6.2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2.1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概况
    6.2.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6.2.3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6.2.4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7环境标准
    7.1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简介
    7.1.1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7.1.2环境标准的种类和作用
    7.2制定环境保护标准的原则
    7.2.1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
    7.2.2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原则
    7.2.3国际标准化组织
    7.3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7.3.1我国环保标准发展概况
    7.3.2中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7.3.3选择评价标准的原则
    7.3.4环境标准的实施和管理
    7.4环境标准物质
    7.4.1环境标准物质及其作用
    7.4.2我国环境标准物质
    7.5环境目标值和环境容量
    7.5.1环境目标值
    7.5.2环境容量
   8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8.1污染源调查
    8.1.1污染源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8.1.2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8.1.3污染源调查方法
    8.2污染源评价
    8.2.1污染源评价的概念和目的
    8.2.2污染源评价方法
   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9.1评价的目的和程序
    9.1.1评价的目的
    9.1.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程序
    9.2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和评价区范围的确定
    9.2.1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
    9.2.2.评价区范围的确定
    9.3大气环境状况调查及评价
    9.3.1大气环境状况调查
    9.3.2大气污染源的调查及评价
    9.3.3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调查
    9.3.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9.3.5环境质量分级
    9.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9.4.1大气扩散模式的选择
    9.4.2一次地面浓度的计算
    9.4.3日平均浓度的计算
    9.4.4年日平均浓度的计算
    9.4.5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9.4.6工程影响环境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9.4.7结论及建议
   10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0.1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0.1.1评价的日的和要求
    10.1.2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10.1.3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10.1.4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0.2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10.2.1预测方法的选择
    10.2.2预测条件的确定
    10.2.3预测结果的整理
    10.2.4点源水质数学模式
    10.2.5湖泊(水库)水质预测及评价
    10.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0.3.1评价的目的及程序
    10.3.2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
    10.3.3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简介
   11环境生态学评价方法
    11.1水生生物评价调查法
    11.1.1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11.1.2现状调查
    11.1.3预测
    11.1.4评价
    11.2陆生植物评价调查法
    11.2.1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11.2.2现状调查
    11.2.3预测
    11.2.4评价
    11.3陆地动物评价调查法
    11.3.1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11.3.2现状调查
    11.3.3预测
    11.3.4评价
   12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1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程序
    12.1.1评价的目的及作用
    12.1.2建设项口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程序
    1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12.2.1图示法
    12.2.2一览表法
    12.2.3矩阵法
    12.2.4网格法
    12.2.5指数法
    12.3区威环境规划简介
   1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13.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13.1.1编写环境影响根告书的基本要求
    13.1.2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13.2环境质风评价图的绘制
    13.2.1环境质量评价图的分类
    13.2.2环境质量评价地图
    13.2.3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普通图
   实验部分
    实验一 大气分析样品的采集
    实验二 粉尘的测定
    实验三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实验四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实验五 污水的BOD测定
    实验六 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污水的COD
    实验七 废水pH测定……
    实验八 水中氟化物的测定
    实验九 应用植物微核技术检测工业废水污染
    实验十 二氧化硫熏烟实验
    实验十一 氟化氢熏烟实验
    实验十二 植物体内含硫量测定
    实验十三 植物体内含氟量的测定
    实验十四 交通噪声测定
   附录
    附表1t分布表
    附表2方差分析的F值表(a一005)
    附表3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附表4太阳倾角δ(4年平均值)
    附农5扩散参数幂函数表达式系数值
   主要参考书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