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综合研究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定 价:¥58.00

作 者: 孟紫强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801630049 出版时间: 2003-02-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16开 页数: 565 字数:  

内容简介

  孟紫强,山西大学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39年2月26日生,山西临汾市人。196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生物系。1980年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山西大学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所所长,曾任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两系的环境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国际DNA修复研究学会理事、美国纽约科学院成员、中华医学微量元素学会理事、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变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9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N-乙酰转移酶诱导的研究。91年赴德国汉堡大学从事DNA加合物的研究。95年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从事分子毒理学方面的合作研究。1958年至1961年,在山西晋北土壤试验站从事土壤调查和规划、盐渍土改良试验等农业科学研究,完成了"马铃薯芽栽技术"书稿,提出芽栽能提高产量,并可防止马铃薯品种退化的观点。70年代,先后在临汾市制药厂及山西省地方病研究所从事制药学和地方病学的研究,出版专著《大骨节病》,在该病病理、生化、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独特见解,对防治和研究该病起到了推动作用。从1978年起,在天津医科大学、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及山西大学,长期从事免疫核酸、放射生物化学及环境毒理学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主编《环境毒理学》、与他人合著《生命中的微量元素》、《ArsenicintheEnvironment,partⅡ:HumanHealthandEcosystemEffects》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收到500余封国外学者索取论文的来函。1987年以来,主持完成了5个科研项目,均通过省级鉴定。两项为国内先进水平,3项为国际水平。其中1项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4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他在科研上有许多新的发现,主要有:①发现极低浓度的无机砷化合物有抑制细胞突变、刺激人血淋巴细胞转化和DNA合成的作用,为金属和类金属毒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②发现二氧化硫是人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断裂剂和基因毒性因子,为二氧化硫的致突变和致癌变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发展和丰富了二氧化硫毒理学知识;③发现电离辐射在抑制某些DNA区段转录的同时可促进哺乳动物细胞DNA另一些区段的转录,揭示了辐射生物效应的双向性和复杂性;④发现肿瘤免疫肝RNA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具有肿瘤特异性,表明RNA可传递免疫信息、肝脏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方面,分别为本科生和研究生首次开设"环境毒理学"、"环境医学"、"生态毒理学"、"高级环境生化毒理学"、"分子环境毒理学"以及"环境化学物致突变最新研究技术"等课程。编写65万字的《环境毒理学基础》讲议。1989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乙酰转移酶诱导的?芯俊?1993年组织申请并获准山西大学环境生物学硕士点,1997年组织申请并获准环境科学博士点。本书计四篇二十四章,力求在环境毒理学的各个领域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篇(1-4章)主要介绍环境毒理学基础理论,对环境化学物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及化学物致突变、致畸变、致癌变的基础理论进行了论述;第二篇(5-13章)阐述了环境中不同污染物(因子)的毒性作用,包括重金属、石油、溶剂、农药、电离和电磁辐射、天然毒素及常见致癌物等;第三篇(14-19章)提出并论述了6个主要的环境毒理学分支科学,如大气污染毒理学、土壤毒理学、水环境毒理学、职业毒理学、河口生态毒理学、野生生物毒理学等,以期拓宽和加深本学科的研究领域;第四篇(20-24章)主要介绍了环境毒理学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如环境流行病学方法、环境化学和毒理学研究技术、人体健康危险度及生态风险评价等。本书可供从事环境毒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专业人员以及教学、科研、管理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环境科学各专业本科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供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孟紫强,山西大学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39年2月26日生,山西临汾市人。196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生物系。1980年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山西大学环境医学与毒理学研究所所长,曾任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两系的环境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国际DNA修复研究学会理事、美国纽约科学院成员、中华医学微量元素学会理事、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变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9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N-乙酰转移酶诱导的研究。91年赴德国汉堡大学从事DNA加合物的研究。95年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从事分子毒理学方面的合作研究。1958年至1961年,在山西晋北土壤试验站从事土壤调查和规划、盐渍土改良试验等农业科学研究,完成了"马铃薯芽栽技术"书稿,提出芽栽能提高产量,并可防止马铃薯品种退化的观点。70年代,先后在临汾市制药厂及山西省地方病研究所从事制药学和地方病学的研究,出版专著《大骨节病》,在该病病理、生化、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独特见解,对防治和研究该病起到了推动作用。从1978年起,在天津医科大学、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及山西大学,长期从事免疫核酸、放射生物化学及环境毒理学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主编《环境毒理学》、与他人合著《生命中的微量元素》、《Arsenic in the Environment,partⅡ:Human Health and Ecosystem Effects》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收到500余封国外学者索取论文的来函。1987年以来,主持完成了5个科研项目,均通过省级鉴定。两项为国内先进水平,3项为国际水平。其中1项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4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他在科研上有许多新的发现,主要有:①发现极低浓度的无机砷化合物有抑制细胞突变、刺激人血淋巴细胞转化和DNA合成的作用,为金属和类金属毒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②发现二氧化硫是人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断裂剂和基因毒性因子,为二氧化硫的致突变和致癌变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发展和丰富了二氧化硫毒理学知识;③发现电离辐射在抑制某些DNA区段转录的同时可促进哺乳动物细胞DNA另一些区段的转录,揭示了辐射生物效应的双向性和复杂性;④发现肿瘤免疫肝RNA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具有肿瘤特异性,表明RNA可传递免疫信息、肝脏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方面,分别为本科生和研究生首次开设"环境毒理学"、"环境医学"、"生态毒理学"、"高级环境生化毒理学"、"分子环境毒理学"以及"环境化学物致突变最新研究技术"等课程。编写65万字的《环境毒理学基础》讲议。1989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乙酰转移酶诱导的研究。1993年组织申请并获准山西大学环境生物学硕士点,1997年组织申请并获准环境科学博士点。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环境毒理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一、概论
二、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三、环境、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与健康
四、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与食物链
第二章 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第一节 生物转运
一、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二、化学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三、吸收
四、分布与贮存
五、化学物的排泄
第二节 生物转化
一、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二、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第三章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毒性作用
一、基本概念
二、毒性作用的类型
三、环境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
四、毒性作用的机理
第二节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一、环境化学物的结构与性质
二、机体(宿主)状况
三、接触条件
四、环境因素
第四章 化学致突变、致癌变及致畸变作用
第一节 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一、诱发突变的类型
二、化学诱变的分子机理
三、DNA损伤的修复
四、突变的不良后果
五、化学致突变物的检测
第二节 化学物的致癌作用
一、化学致癌物及其分类
二、化学致癌机理
三、外源化学物致癌性的判别
第三节 化学物对机体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影响
一、雄性生殖毒性
二、对雌性生殖系统的损害作用
三、生殖毒性及其评定
第二篇 不同环境因素的毒性
第五章 环境中重金属的毒性
第一节 概述
一、金属与人体的关系
二、环境中金属污染的来源
三、环境中金属的迁移与转化
四、金属的代谢
五、金属的联合作用
六、金属对健康的危害
第二节 汞Hg
一、汞的理化性质
二、汞污染的来源
三、汞的代谢
四、汞的毒理作用
五、汞的卫生标准和经验教训
第三节 铅Pb
一、铅的理化性质
二、铅污染的来源
三、铅的代谢
四、铅的毒理作用
五、铅在环境中的卫生标准
第四节 镉Cd
一、镉的理化性质
二、镉污染的来源
三、镉的代谢
四、镉的毒理作用
五、镉在环境和食品中的卫生标准
第五节 铬Cr
一、铬的理化性质
二、铬污染的来源
三、铬的代谢
四、铬的毒理作用
五、铬在环境中的卫生标准
第六节 砷As
一、砷的理化性质
二、砷污染的来源
三、砷的代谢
四、砷的毒理作用
五、砷在环境和食品、化妆品中的卫生标准
第六章 石油的毒性
第一节 石油的组成及主要理化特征
一、烃类化合物
二、非烃类化合物
第二节 石油在环境中的运转
一、扩散
二、蒸发
三、溶解
四、生物降解
五、乳化作用
六、生物吸收
第三节 石油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一、水环境
二、土壤环境
三、大气环境
第四节 原油及含硫化合物的毒性
一、原油毒性概述
二、含硫化合物概述
三、硫化氢的毒性
四、硫醇类
五、硫醚类
六、硫杂环化合物类
第五节 石油馏分及其毒性
一、液化石油气
二、汽油
三、柴油
四、石蜡
五、沥青
第六节 石油及其燃料馏分的燃烧产物毒性
一、一氧化碳(CO2)
二、二氧化氮(NO2)
三、二氧化硫(SO2)
四、石油燃烧的颗粒物
五、硝基多环芳烃(N02-PAH2)
第七节 油田及炼油企业环境质量对人群健康影响
第八节 防治措施原则
第七章 溶剂的毒性
第一节 概述
一、溶剂的一般性质
二、溶剂的一般毒性
第二节 链烷的毒性
一、链烷(Alkanes)的理化性质及毒理学特性
二、正己烷(n-Hexane)J立用及毒性
第三节 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毒性
一、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二、苯、烷基苯的毒性
第四节 乙二醇醚类的毒性
一、乙二醇醚类的一般性质
二、乙二醇单烃基醚的特性及其毒性
第五节 酮的毒性
一、酮的一般性质
二、二甲基酮和甲基乙基酮的作用和毒性
第六节 醇的毒性
一、醇的一般性质
二、甲醇和乙醇的性质和毒性
第七节 含氯碳氢化合物的毒性
一、含氯碳氢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二、几种含氯碳氢化合物的性质及毒性
第八章 农药的毒性
第一节 概论
一、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与分布
二、农药的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农药及其毒理
一、有机氯农药
二、有机磷农药
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四、除草剂
第三节 预防农药公害的措施
一、农药的更新换代
二、化学农药的安全生产和施用
三、农药残留的消除
四、积极发展生物防治,控制化学农药的施用
第九章 卤代芳烃的毒性
第一节 卤代有机化合物
一、卤代作用
二、卤代有机化合物的环境行为
三、卤代脂肪烃和脂环化合物
四、卤代芳香族化合物
五、卤代芳烃的生物转化
第二节 毒性作用
一、与受体有关的毒性作用
二、致癌作用、生殖毒性及其它
第三节 化学分析
第十章 多环芳烃及其它常见化学致癌物
第三篇 环境毒理学的分支科学
第四篇 环境毒理不基本方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