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世界各国文化在法国的外交生涯

在法国的外交生涯

在法国的外交生涯

定 价:¥30.00

作 者: 吴建民;施燕华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丛编项:
标 签: 外交/国际关系

ISBN: 9787542622891 出版时间: 2006-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70 字数:  

内容简介

  二、递交国书的小插曲按照国际惯例,新任大使抵达后,驻在国礼宾司长必须尽快拜会新大使,安排向驻在国国家元首递交国书事。国书是新大使抵任时的“介绍信”,由国家元首签署。是一个国家元首向另一个国家元首介绍自己的使节的正式信函。一旦大使递交了国书,就意味着对方接受他作为派出国元首的代表在该国活动。所以新任大使都非常希望早日递交国书,以便早日开展活动。在外交关系中,有时一件小事会有一定的政治含义。譬如安排递交国书的时间,通常情况下,由外交部礼宾司根据本国国家元首的日程和新任大使的人数,集中安排,可以是一个月一次,也可能两个月才能安排一次。有时,因为两国关系冷淡,还会发生故意拖延的情况。我们到达巴黎的当天下午,法国外交部礼宾司长格拉塞夫妇就到官邸来拜会我们。格拉塞是典型的高卢人长相,中等个儿,鼻子又高又尖,瘦瘦的,显得很精干(这点在以后的合作中得到了证实)。他的夫人玛丽·克里蒂安娜也是中等个儿,瘦瘦的,很有风度。格拉塞本人是职业外交官,曾在新加坡当大使,对亚洲很熟悉,也热爱东方文化。他家里收藏了不少中国艺术品,还有两幅刘海粟的真迹呢。官邸的招待员周剑波送上了茶水及春卷等中国小点心。双方寒暄了一下,我和施燕华都做了一番自我介绍,简单谈了一下我们的外交经历。格拉塞说:“吴大使数度在法国邻国任职,比利时、荷兰、日内瓦,当时我们很嫉妒。现在您终于到法国来了,我们非常高兴。我代表希拉克总统、若斯潘总理及韦德里纳外长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我表示,来法国任职深感光荣和艰巨,愿尽最大的努力推动中法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我的夫人施燕华也是职业外交官,去法国前曾在卢森堡当大使。格拉塞显然在来拜会我们之前阅读了我俩的履历。他回过头来问施燕华:“离开驻卢森堡大使的岗位,到法国来,您不感到遗憾吗?”施回答说:“不遗憾,一方面因为我仍是外交官,仍在使馆工作,可以继续从事外交事业;另一方面我特别喜欢法国文化,到法国来我很高兴,我期待着更多地了解法国文化。”法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十分自豪,他们听了这番话非常高兴。按照惯例,我把国书的副本交给了格拉塞,格介绍了递交国书的程序。递交国书时,大使可带两名同事,工作语言可以自选。关于递交国书的时间问题,格表示正在积极安排,根据法国礼宾规定,须有4—5位大使到任后才能集中安排向总统呈递国书。而现在只有中国和蒙古大使在等候,年内能否递交,不能保证。但不会让中国大使等待过久。根据法国礼宾规定,新大使呈递国书前,不能拜会内阁成员以上的重要人士,除非有特殊情况,可予以单独考虑。法国不是一个死板地拘泥于礼节的国家,大使的其他活动完全可以照常进行。此后,法国礼宾司的官员私下告诉我,将安排我在明年工月14日递交国书。我已得悉总统的新年团拜安排在1月7日。这就意味着我不能参加总统新年团拜了。我将失去一次与总统直接接触的重要机会。法国没有副外长,外交部秘书长是该部的第二把手。外交部长是内阁成员,只能等到递交国书后才能拜会。因此,12月1日我去外交部拜会秘书长韩金。就递交国书的时间问题,韩金重复了法国的规定。我指出:“如果递交国书拖到明年1月中旬,我就无法参加1月7日总统的新年团拜活动,外界会做出种种猜测,这是我们双方都不希望看到的。但我们中国人是有耐心的,如何做,我尊重法方的安排。毛磊大使(1996—2001年的法国驻中国大使)是1996年1O月12日抵达北京的,11月14日就安排递交了国书。当时临近年底,江泽民主席非常忙,但法国终究是法国,1anance,C’est1aPrance,,中方做出了特殊安排。我递交国书,等一个月是可以理解的,等两个多月是否太长了一些。”韩金表示我讲的这番话很有道理,他准备再作努力,争取作特殊安排。他讲话中仍留有余地:“但这一切取决于总统本人。”12月7日,我在会见总统外事顾问雷维特时,雷主动表示,希拉克总统考虑到中国大使参加不了团拜不好,同意在年底前接受国书。过了两天,礼宾司长格拉塞正式致函给我,通知我工2月工6日12时15分在爱丽舍宫总统府向法国总统递交国书。我很高兴,我终于说服了法国人。P5-7

作者简介

  吴建民1939年出生,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1一1965年,常驻布达佩斯世界青年联盟总部,任代表翻译。曾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纽约)任二秘、参赞等职,任中国驻欧盟使团及比利时使馆参赞。1991一1994年任外交部新闻司长及外交部发言人。1994年后,历任驻荷兰大使、驻曰内瓦联合国办事处及瑞士国际组织代表,1994—2003年任中国驻法国大使,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发言人、外委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施燕华1939年出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班。1975——1985年,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曾为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外事活动担任翻译。历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纽约)三秘、参赞。驻欧盟使团及驻比利时使馆参赞。1992——1994年,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1994——1998年,任驻卢森堡大使。1998——2000年任驻法使馆公使衔参赞。现为外交部外语专家,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图书目录

前言/1
  一、离日内瓦赴巴黎履新/1
  二、递交国书的小插曲/5
  三、向希拉克总统递交国书/8
  四、罗伯尔/11
  五、新年团拜/14
  六、希拉克总统参观现代中国书法展/17
  七、乔治五世大街11号/2O
  八、我的“施政纲领”/23
  九、摩纳哥之行/26
  十、里昂“历险”记/32
  十一、访问希拉克的故乡科雷兹省/35
  十二、初探希拉克的私宅碧蒂城堡/38
  十三、用画笔说话的人/41
  十四、在羁绊中成长的印象派绘画/49
  十五、一位与大自然为伴的老人/53
  十六、法国国庆阅兵式/57
  十七、伟人巴斯德/60
  十八、参观干邑的故乡/63
  十九、出席希拉克总统的晚宴/66
  二十、凡尔登的忧思/72
  二十一、我当“火枪手”/75
  二十二、近观希拉克私宅碧蒂城堡/79
  二十三、“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83
  二十四、中华文化的魅力/91
  二十五、修复文物/95  
  二十六、千禧年的遗憾/99
  二十七、他从蒙塔纪走来/102
  二十八、法国农民的生活/105
  二十九、直爽的农会主席吕克/11O
  三十、戴高乐的柔与刚/115
  三十一、神奇的“鼻子”/121
  三十二、酒与佳肴的“婚配”/124
  三十三、波尔多的“登基”活动/128
  三十四、快乐的酒农合唱队/131
  三十五、艰苦的牡蛎养殖/134
  三十六、访问贫困山区洛泽尔省/137
  三十七、弱智人罗朗/144
  三十八、希拉克的“胜利”/148
  三十九、中国式的圣诞节/151
  四十、法国的选美活动/154
  四十一、希拉克来做客/16O
  四十二、奶酪一一法国人的骄傲/167
  四十三、法国人对酒的“挑剔”/170
  四十四、巴黎终于有了一个中国文化中心/174
  四十五、高香祭亡灵,国耻铭心头/182
  四十六、巴黎街头遇险记/187
  四十七、不打不成交/191
  四十八、法国的婚俗一一既传统又实际/197
  四十九、法国人的文化修养/202
  五十、法国人的尴尬/205
  五十一、世外桃源塔希堤/209
  五十二、留尼汪华人的困惑/226
  五十三、人生能有几回搏?/234
  五十四、非典时期的难题/252
  五十五、中国领导亮相八国集团/258
  五十六、希拉克向我授勋/265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