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人才学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定 价:¥49.00

作 者: 郝勇 编著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人才学

ISBN: 9787802132108 出版时间: 2006-07-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16 页数: 466 字数:  

内容简介

  每个深谙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凡成就大业的领导者不以“江山社稷、用人为先”为准则,从而因用人而兴——齐桓公重用管仲,成就了一番春秋霸业;秦始皇利用韩非、李斯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刘邦有张良、韩信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谋而成为西汉的开国之君;刘备以隆中对识得诸葛亮,而得“三分天下”之势;唐太宗正是采用“慎择”的用人方式,终有“贞观之治”的盛景;朱元璋凭借自己的真诚感到了心如死灰的前朝落魄士子刘温,使他终归自己账下……举不胜举的领导者在挥洒着他们的用人艺术,以至于无数后人为此拍案叫绝。 古人云:得人才者成大事。”因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成就事业的关键。但关键中之关键还是用人,可以说这是成就事业的真理。当然,用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只有讲方法、讲艺术才会有更佳的效果。而且,用人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要会识人、择才、任人、育才、御人。缺少其中之一,用人都达不到完整和完美的统一。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识人篇

商汤辨味识伊尹
周文王打猎求子牙
宁戚择主
子产识伯石
姑布子卿识别赵襄子
赵襄子任用胆胥已
燕昭王屈尊招贤
齐威王巧识墨大夫和阿大夫
楚庄王嬉游辨忠臣
管促识人
东郭垂观色识人
陶朱公把握住儿子的个性
孟子辨识人才
楚文王用贾禧
孟尝君重鸡鸣狗盗之徒
秦穆公计定百里奚
百里奚举荐褰叔
九方皋相马
淳于髡知才日荐七贤
公孙痤识别公孙鞅
秦王识韩非
骨刚则质则,骨柔则质弱
刘邦用人先识人
刘邦识萧何
刘邦识张良
刘邦巧识陈平
刘邦识别郦食其
刘邦日久识刘敬
汉文帝军营识奖
汉武帝考察公孙弘
尹夫人凭“仪”知真假
朱买臣受荐于贫困之中
汉武帝识颜驷
谦卑待人的刘宽
曹操错用王必,曹睿错任夏侯
魏勃扫门求见
袁绍扫门求见
袁绍辱士丧天下
正谋之才荀攸
张昭是个绝好的内当家
刘备识庞统
孙权识别伪人才
刘备求贤知卧龙
郗超重大义举谢玄
休动之人贺若弼
房弼以己度人丧性命
王猛贫贱不失志
王维苦心育韩干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蔡邕对王粲礼遇有加
苏威屡次被重用
李世民善交贤才
王济发现叔叔的才能
唐太宗阅卷识马周
唐太宗喜得虎将
唐太宗重德行
唐太宗怒斥封德彝
魏征敢于纳谏赢得信任
大胆举荐狄仁杰
武则天重用张嘉贞
武则天识上官昭容
玄宗识宋碌
白居易幼识之无
裴行俭识人有方
赵匡胤审卫融
赵匡胤识忠臣
赵匡胤以细节评判人才
宗泽慧眼识岳飞
宋太祖识秦再雄
吕蒙正识人
成吉思汗不计前嫌识敌将
成吉思汗识人创字
元世祖用郭守敬治水
朱元璋构筑人才工程
朱元璋南下徽州网罗人才
朱元璋微服私访遇贤才
刘基知人又自知
张居正识人重实绩
杨溥为国举荐贤才
杨士奇为国荐贤才
周元素善识人之性
善于识汉人之才的皇太极
康熙识人重才更重德
康熙南巡考察于成龙
康熙不以相貌定智勇
注重细节的曹福
雍正细察臣心
口才出众的裴略
曾国藩的先浊后清
曾国藩识别刘铭传
曾国藩识别江忠源
曾国藩上当受骗

择才篇

尧舜禅让
武丁得傅说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管鲍之交
勇者反被勇者伤
晋文公尽释前嫌
郑穆公封牛贩子当军尉
举不避亲,荐不避仇
工之侨卖琴
平原君荐贤不计私怨
毛遂自荐
赵宣子荐贤举不避党
孙叔敖和虞丘子
孤独的楚灵王
人心如面
释鹿得人
鲁国少人才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魏文侯改革世卿世禄制
不用王翦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不叛刘邦
蒯通善辩
丙吉和马车夫的故事
曹参巧化风波
汉武帝独尊儒术
张骞出使西域
后来居上
汉昭帝信任霍光
王莽兴学招贤才
班固班昭著《汉书》
大器晚成的马援
治水奇才王景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口吃将相
曹操以貌取人失西川
吕布的下场
刘备闻歌得徐庶
诸葛亮自请贬三等
王与马共天下
昏庸的九品中正制
宇文泰择苏绰
魏孝文帝开科大举
清谈误国的王珩
专任不疑,精兵恃勇
文帝赞王伽
选错接班人,隋亡在眼前
唐高祖信任皇甫无逸
唐太宗信任尉迟敬德
唐太宗重才偏德用义府
李纬改任
不以一眼废双眼

武则天惜失人才
子仪不计私怨荐光弼
狄仁杰力荐张柬之
文帝与“元嘉治世”
宋神宗不耻下问得安石
王旦为何荐李及
小事不聪明,大事不糊涂
忽必烈访隐逸成霸业
朱元璋的民意测验法
建成纳谏重用冤家谢叔芳
明熹宗让袁崇焕领兵抗金
史可法的中举
李自成不拘一格择才
努尔哈赤化敌为友统一女真
顺治采纳外谏传玄烨
自古英雄出少年
李光地的童年故事
不拘一格降人才

任人篇

任用八元与八恺国泰民安
楚才晋用
秦文公任用罪犯的儿子
鲁仲连论用人之长
莫敖子华论社稷之臣
姚贾为上卿
权责分明,任人用贤
郑子皮举荐子产
齐景公用将授权抵外侵
赵惠文王用小管家制秦王
秦昭襄王不疑范雎
郑文公扬长避短用烛之武
楚怀王信馋,毁才辱国
错用赵括遭大难
赵王信馋杀李牧
秦穆公迎接败军之将
秦孝公破格用商鞅
十二岁甘罗为上卿
汉武帝打破成规用卫青
张释之论忌用夸夸其谈者
刘恒四次提升敢谏的张释之
文帝醒悟赦魏尚
真将军周亚夫
毁弃人才,错杀晁错
汉光武帝压邪扶董宣
刘秀不拘一格用人才
刘秀示信解疑
孙休不计前嫌用李衡
孙权信任诸葛谨

重用奇才转危为安
曹操用人气量不凡
海阔凭鱼跃
刘备礼待张松进西川
诸葛亮选贤任能
齐武帝用人不计门户
陈霸先用敌将终称王
拓拔弘用奴当刺史
唐太宗按功绩封授官爵
唐太宗容忍罪臣留后
唐太宗用人取其长
多种方法重用人才
唐玄宗重用张嘉贞
李隆基用被流放的张说为宰相
唐明皇容得韩休
救时宰相
功盖主不疑。位极众不嫉
礼贤下士,任人用贤
知人善用,以愚困智
宋太宗重大节用吕端
宋太宗重用北汉降将杨业
宋仁宗提升小兵狄青
赵构纳奸辱国
元世祖封十八岁的安童为丞相
朱元璋容降将助己
朱元璋老少参用
唯才适用,有善必从
明成祖资贤重直
明宣宗慎用人才
清世宗任用贤守令

育才篇

伊尹义补太甲
楚王揽过大得人心
范武子教子
经堑长智,穆公育明视
齐灵公好男服
孔子与颜渊
孔子因材施教
韩献子与穆子育才
叔向恭贺韩起
晏子罢高缭
勾践委功育人
吴起爱兵如子育人才
上行下效
靖郭君与儿说
苏秦妻借机引苏秦
苏秦使计教张仪
齐王与稷下学宫

孟尝君顺势育才
燕昭王与乐毅
飞卫训练纪昌
薛谭学讴
汉武帝育弗陵
司马光单育刘器之
汉宣帝树楷模育才
刘秀诚恳待人育人才
曹操虽胜责己
曹操焚书安人心
胡质励将
孙权责己请张昭
孙权竭诚对吕蒙
孙权教吕蒙读书
孔明精心育蒋琬
老汉歪打正着育周处
拓跋嗣器重陆俊
苻坚育王猛兴国
隋文帝多元树楷
李渊平等奖军功
李世民教育太子
武后树直谏之楷
武则天大度育贤
王维苦心育韩干
顾况培育白居易
韩愈助贾岛
唐宣宗问政绩鼓励人才
郭进不杀军校
范仲淹助孙复
宋仁宗苦心炼良材
王安石抱病护贤才
王安石顺势教育苏东坡
金世宗建制树楷
金世宗身范育人
朱元璋以俭育后
刘南垣教训弟子
戚景通严以育子
康熙开设博学鸿词科
康熙自举贤才
穆彰阿培育曾国藩
张兆栋秉公护才
李更生跪董门

御人篇

纣王暴虐戮良臣,士卒阵前倒戈
君逸臣劳
给予不在多寡
管理者的胸怀
吸吮脓血为哪般

孟尝君沉浮不惊
要有严明的法制法规
不能忽视小人物
施惠于民得民心
魏齐滥施刑罚逼走良臣
驾驭好睿智的千里马
利用权力制造压力
把别人的权力送给别人
学会恰当的分工
奖励主动工作的人
让下属各负其责
推赤心送到人腹中
处事不公外宽内忌
法外有情
赏不逾时
曹操焚书稳军心
孙权忆兄遗嘱问公瑾
孙仲谋数伤敬美酒
治国无能暴虐有余
刘备故把阿斗摔马前
无辜笞将终遭殃
驭人无方,群贤毕至又奈何
与下属建立朋友式的关系
放宽政策收买人心
尽可能多地发动下属的力量
满足下属不同的心理需求
不痴不聋,不为家翁
不妨来些“小恩小惠”
唐庄宗出尔反尔失信用
李从珂骄兵不治失天下
赵匡胤的御人之术
学会容短护短
宽严相济
恩惠应该一点儿一点儿地赐予
宗泽救英雄
区别对待不同的人才
不忽木让相护相
忽必烈开责贪臣
俞大猷揽过自责
皇太极重奖萨木哈图激励将士
用威不如用恩
拾还状元一张牌
人才要重用,但更要驾驭
学会恰当的授权

编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