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史料典籍汪伪政权全史(上下)

汪伪政权全史(上下)

汪伪政权全史(上下)

定 价:¥100.00

作 者: 余子道、曹振威、石源华、张云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文库
标 签: 史料典籍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08064867 出版时间: 2006-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 页数: 1620 字数:  

内容简介

  《汪伪政权全史(全2卷)》是第一部完整论述汪伪政权历史的著作。作者全面论述了汪伪政权的来龙去脉,抗战前期日军在华策划汉奸政权的阴谋,包括 华北、华中的大大小小汉奸政权,记述了汪伪汉奸政权这一日本侵华“以华制华”政治谋略的“怪胎”的炮制过程及其丑剧的一幕幕,揭露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和掠夺及对汪伪的操纵利用,抨击汪伪的投降主义理念及他们的卖国行径,分析汪伪政府以军事镇压和政治欺骗来维持反动统治的史实,具体剖析了汪伪政权的政治军事体制,地方政权体制,警政体制和军队、特工等的组建与活动。作为一部比较全面完整的汪伪政权历史,书中还论述了汪伪政权帮凶日本分力的统制经济和财政金融,恶毒的“清乡”活动,完全受日本侵略者控制和指挥的宣传机器和新闻体制,以反动的“和平”“反共”“建国 ”为纲领的汪伪汉奸文化(包括出版、文艺、电影、戏剧等)、奴化教育和其操作下的政治思考运动等,记述了汪伪政权的覆灭和遭到历史惩罚的下场。全书史料详实,论述深刻,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作者简介

暂缺《汪伪政权全史(上下)》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上卷
总序/001
绪论/001
第一编 从“临时政府”到“蒙疆政府”:中日战争初期的傀儡政权/035
第一章 全面侵华战火下的政治诱降/037
一、七七事变前的日本侵华政策/037
二、侵华战争的另一手:对华政治谋略活动(上)/050
三、侵华战争的另一手:对华政治谋略活动(下)/064
四、日本军部和内阁策划的船津工作/074
五、陶德曼调停:一次重大的诱降尝试/084
第二章 华北汉奸政权——北平“临时政府”/098
一、北平地十维持会和天津治安维持会/098
二、日本陆军策划组建华北伪政权/105
三、“中华民巨]临时政府”在北平粉墨登场/114
第三章 华中汉奸政权——南京“维新政府”/123
一、华中沦陷区初期的汉奸政权/123
二、“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南京鸣锣开场/132
三、“分治合作”的再版:“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142
第四章 绥察晋地区的傀儡政权——张垣“蒙疆政府”/153
一、日军势力向西蒙地区扩张/153
二、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挂牌/161
三、关东军策划成立“蒙疆联合委员会”/170
四、伪满洲国第二:“蒙古联合自治政府”/177
第二编 汪精卫集团投敌/183
第五章 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主和派/185
一、汪精卫的蜕变及其亲日外交的破产/185
二、从民族失败主义到民族投降主义/196
三、周佛海和“低调俱乐部”/204
四、艺文研究会/219
第六章 走向通敌之路/228
一、董道宁赴日投石问路/228
二、高宗武暗访东京开辟通敌之路/238
三、汪日“重光堂”密谈/249
第七章 从重庆到河內:通敌之路上的决定性一步/263
一、汪精卫决心“跳火坑”/263
二、汪精卫、周佛海、陈公博潜离重庆/271
三、《艳电》——响应近卫第三次对华声明/279
四、军统特务河内刺汪/290
第三编 汪精卫国民政府的成立/301
第八章 日王树立新中央政府的协议/303
一、汪精卫潜赴上海/303
二、日本的“树立新中央政府方针”/311
三、汪精卫赴东京谈判组府条件/321
第九章 以上海为基地的“和平运动”/333
一、与王克敏、梁鸿志的初步会谈/333
二、制造“和平反共建国”舆论/343
三、招降纳叛网罗汉奸/354
四、伪国民党“六全大会”的召开/361
第十章 筹组“新中央政府”/371
一、南京“三巨头”会谈/371
二、日汪“新关系协议”的签订/378
三、高宗武、陶希圣中途拆伙/392
四、青岛分赃会谈/401
第十一章 汪伪政权南京“还都”/410
一、伪府开张锣鼓——中央政治会议/410
二、南京“还都”闹剧/419
三、日汪《基本关系条约》/432
四、汪精卫赴日本访问/444
第四编 伪国民政府的政治体制/457
第十二章 中央政权的政治体制/459
一、袭用中华民国“法统”旗号/459
二、“中央政治委员会”和“最高国防会议”/465
三、“五院制”的“国民政府”/473
四、外交体制与前期外交活动/482
五、日本对汪伪政府的控制/495
第十三章 地方政权体制/513
一、“高度自治”的伪华北政务委员会/513
二、省级地方政权/522
三、省瞎市与特别市的设置/529
四、县级政权体制/536
第十四章 警政体制和警察机关/544
一、“警政部”和“内政部警政总署”/544
二、省(市)警政体制和警察机关/552
三、从上海市大道政府警察局到上海特别市警察局/557
四、上海“沪西特别警察总署”/563
第十五章 汪伪国民党和伪三民主义/572
一、“党务整理案”和省市党部组织的筹建/572
二、汪记国民党的伪三民主义/584
三、“实施宪政”的鼓噪及其破产/592
第五编 汪伪政府的军队和特工/599
第十六章 汪伪集团军事力量的形成/601
一、河内、上海的汪伪军事委员会/601
二、建军交涉及治安协定/605
三、招降纳叛的组军方针/611
四、“和平、反共、建国”的建军宗旨/617
五、创办“中央陆军军官训练团”/620
第十七章 伪军的建立及其初期的发展/622
一、汪伪政府的军事体制/622
二、汪伪中央和地方军事机关/625
三、汪伪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创办/631
四、汪伪第一方面军的建立/636
五、汪伪第一、第二集团军的建立/638
六、河南、山东地区伪军的组建/641
七、湖北、广东地区伪军的组建/643
八、伪南京警卫部队和宪兵司令部的建立/645
九、伪海军和空军的建立/646
十、伪华北绥靖军的改建/650
第十八章 对英美“宣战”后伪军的扩建与整编/651
一、汪伪战时军事体制的强化/651
二、国民党军队的大批投汪/655
三、汪伪第二方面军的建立/657
四、汪伪第三方面军的建立/659
五、汪伪第二十四集团军的建立/661
六、汪伪第二集团军的组成/665
七、汪伪其他陆军部队的整编/666
八、汪伪海军的扩建/668
九、汪伪财政部税警总团的建立与扩展/669
十、伪华北绥靖军的扩编/673
第十九章 汪伪政权的鹰犬——特工总部/675
一、汪伪特工总部的产生/675
二、汪伪特工总部组织的演变/684
三、汪伪特工总部的主要活动/691
四、汪伪特工总部的覆灭/700

下卷
第六编 汪伪政府的财政、税收与金融/711
第二十章 财经政策和财政税收/713
一、汪伪政府的财政经济政策/713
二、财政经济机构的组建/719
三、所谓“财政独立”和“财政统一”/726
四、横征暴敛,苛行税收/734
第二十一章 金融、货币与公债/749
一、设立“中央储备银行”/749
二、“中央储备券”的发行/759
三、改组公私银行,控制上海金融业/770
四、泛滥成灾的债务债券/774
第七编 “清乡”:“和平反共建国的实验场所”/785
第二十二章 “清乡”的谋划与发动/787
一、日伪发动“清乡”的图谋/787
二、“清乡”重点的确定:华中地区/792
三、“清乡”的准备和发动/798
第二十三章 从苏南到粵中:各地“清乡”过程/806
一、苏南地区的“清乡”/806
二、太湖东南和上海地区的“清乡”/810
三、镇江和苏北地区的“清乡”/817
四、“清乡”最后阶段:在内外交困中归于破产/822
第二十四章 “清乡”四面体:从军事到思想/828
一、“军事清乡”/828
二、“政治清乡”/832
三、“经济清乡”/837
四、“思想清乡”/842
第八编 宣传政策和新闻体制/849
第二十五章 统制舆论与新闻事业/851
一、汪伪集团初期的新闻宣传活动/851
二、“计划新闻”制度和出版法规/859
三、新闻、报刊的管理制度/862
四、厂播管理制度/868
五、新闻检查制度/872
六、打击抗日报刊和残害爱国报人/877
七、强化统制的“战时新闻体制”/884
第二十六章 王伪的报刊、通讯和广播/891
一、汪伪报纸面面观/891
二、汪伪的期刊杂志/902
三、汪伪中央电讯社/906
四、汪伪当局的“喇叭筒”——广播事业/911
第二十七章 新闻宣传领域的日汪关系/917
一、强化占领区的新闻宣传势力/917
二、在政策上和人事上控制汪伪新闻宣传/920
三、操纠.指挥新闻宣传活动/923
四、新闻宣传领域的“大东亚共荣圈”:东亚新闻记者大会/926
第九编 汪伪汉奸文化和奴化教育/931
第二十八章 汪伪文化统制与汉奸文化/933
一、汪伪文化统制政策/933
二、文宣统制机关和文化团体/941
三、日伪“文化提携”与“文化交流”/950
四、汪伪统制下的出版业/958
五、为日伪张目的汉奸文艺/968
六、统制影业,毒化银坛/983
第二十九章 为“和平、反共、建国”服务的教育/997
一、奴化民众和培养奴才的教育方针/997
二、控制教育事业的两手:教育行政机关和教育团体/1002
三、“恢复”和营建高等教育/1010
四、构建普通教育网络/1021
五、以反共卖国为基调,修改与重编教材/1029
六、毒化青年的“训育”和“公民教育”/1034
七、成为日伪血腥统治装饰品的体育/1039
第十编 汪伪集团操纵下的政治和思想运动/1045
第三十章 “东亚联盟运动”/1047
一、“东亚联盟运动”:日本侵华的政治思想工具/1047
二、汪伪东亚联盟中国总会的成立/1056
三、“东亚联盟运动”的灵魂:“大亚洲主义”/1066
第三十一章 “新民会”运动/1079
一、“新民主义”和“新民会”/1079
二、“政会合一”、各方渗透的组织网络/1086
三、从“翼赞阶段”到“指导阶段”/1095
四、华北日伪宣传战的一个主凶/1103
五、“师资培训”、“新民学校”与“青年训练”/1108
第三十二章 “新国民运动”/1116
一、《新国民运动纲要》的发表/1116
二、汪伪新国民运动促进委员会成立/1120
三、实施对青少年的“组织”与“训练”/1124
四、“新国民精神总动员”/1129
第十一编 日本“对华新政策”与汪伪政府/1139
第三十三章 “对华新政策”下的日汪关系/1141
一、日本以退为进的“对华新政策”/1141
二、汪伪政府对英、美“宣战”/1146
三、“接收”各国在华租界与“撤废”治外法权/1155
四、“日汪同盟条约”的签署/1170
五、大东亚会议:日本导演的东亚傀儡首领大聚会/1176
第三十四章 汪伪政府战时体制的确立/1182
一、最高国防会议的设立/1182
二、汪伪国民党的“党化”运动/1184
三、汪伪中央和地方机构的调整和政组/1191
四、强化汪伪地方保安体系/1195
第三十五章 汪伪政府“统一”全国伪政权的活动/1200
一、“树立”汪伪政府的“中心势力”/1200
二、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中央化”/1206
三、从汪伪苏淮特别区到淮海省/1209
四、“统一”伪蒙疆政府的失败/1212
第十二编 战时经济体制和经济统制/P2P7
第三十六章 “对华新政策”下的日汪经济关系/1219
一、日本“对华新经济政策”的形成/1219
二、伪中储行“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1223
三、日汪产业关系的调整/1235
四、日汪物资统制关系的调整/1253
第三十七章 战时经济体制和物资统制/1264
一、战时经济统制机构的设立/1264
二、物资移动管理和物资登记/1268
三、物资统制的五个专业委员会/1282
四、日汪经济统制下的城乡生活/1297
第十三编 覆灭前夜的最后挣扎——后期的汪伪政府/1313
第三十八章 陈公博一周佛海体制的登台/1315
一、汪精卫毙命名古屋/1315
二、“党不可分,国必统一”的提出/1319
三、覆亡前夜的伪府残局/1323
四、陈公博的“整理党务”运动/1331
第三十九章 在日本导演下探求“全面和平”/1334
一、日本借助汪伪政府对重庆“谋和”/1334
二、汪伪政府的“和平攻势”/1338
三、柴山兼四郎的南京之行/1341
四、“缪斌工作”/1348
第四十章 联蒋反共的政治军事部署/1355
一、周佛海等人与重庆当局暗通款曲/1355
二、实施以宁沪杭为中心的战略调整/1358
三、汪伪政府灭亡前的反共军事整编/1364
四、汪伪和平军的结局/1366
第十四编 汪伪国民政府的覆灭/1381
第四十一章 汪伪政权的解体/1383
一、日本宣布五条件投降/1383
二、伪府末日:石头城“一片降幡”/1390
三、陈公博亡命东瀛/1396
四、周佛海再作冯妇/1405
第四十二章 惩治汉奸门4P2
一、全国大肃奸/1412
二、从楚园到提篮桥监狱/1425
三、宁海路25号与老虎桥监狱/1431
第四十三章 巨奸的下场/1440
一、陈公博被钉上历史耻辱柱/1440
二、周佛海瘐毙虎狱/1448
三、梁鸿志沪狱伏法/1456
四、褚民谊狮子口伏法/1465
五、陈璧君终身囚禁/1473
六、华北“三王”难逃法网/1479
结束语/1484
附录一:汪伪政权行政区划/1498
附录二:汪伪国民政府大事记/1526
后记/1618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