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中国医学中医入门精要

中医入门精要

中医入门精要

定 价:¥69.00

作 者: 瞿岳云 主编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丛编项: 实用中医系列丛书
标 签: 推拿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9123058 出版时间: 2008-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530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中医入门必须掌握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方药、针灸等内容。本书编写特色鲜明:中医基础理论部分避繁就简,从宏观角度阐述中医的精髓,指导自学者快速领悟中医理念;中医诊断部分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便于应用和推广;方药部分引用经典及常用的中药与方剂,让读者能够学到规范的中医药知识,以指导临床实践;针灸部分则力求实用,操作简单、安全。本书尤其适合中医爱好者、中医院校的学生学习阅读。《中医入门精要》共设四篇,以构建理、法、方、药完善的系统理论体系。第一篇为中医基础理论,主要阐述中医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预防治则的基本理论。第二篇为中医诊断学,主要阐述望、闻、问、切的基本诊断方法,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及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等辨证方法的主要内容、运用要领。第三篇为方剂学,主要阐述中药的性能、炮制、用法等基础知识,方剂的组成、变化、剂型的基础知识,以及常用方剂的配伍功效、主治病证,为便于记忆,并附有方剂歌诀。第四篇为针灸学基础,除阐述经络的基本知识外,还重点介绍常用穴位的定位、主治及操作方法。

作者简介

暂缺《中医入门精要》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1章 中医基础理论概论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3章 藏象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腑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4章 气、血、津液
 第一节 气
 第二节 血
 第三节 津液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5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论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6章 病因
 第一节 外感
 第二节 内伤
 第三节 病理产物
 第四节 其他
 第7章 病机
 第一节 发病原理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第8章 防治原则
 第一节 预防
 第二节 治则
第二篇 中医诊断学
 第9章 中医诊断学概论
 第一节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10章 问诊
 第一节 问诊的内容
 第二节 问现在症
 第11章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第二节 局部望诊
 第三节 望 舌
 第四节 望排出物
 第五节 望小儿指纹
 第12章 闻诊
 第一节 听声音
 第二节 嗅气味
 第13章 切诊
 第一节 脉诊概述
 第二节 正常脉象
 第三节 病理脉象
 第四节 按诊
 第14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第15章 病因辨证
  第一节 六淫辨证
 第二节 情志辨证
 第16章 气血津液辨证
 第一节 气血病辨证
 第二节 津液病辨证
 第17章 脏腑辨证
 第一节 心病辨证
 第二节 肺病辨证
 第三节 脾病辨证
 第四节 肝病辨证
 第五节 肾病辨证
 第六节 胃肠胆膀胱病辨证
 第七节 脏腑兼病辨证
 第18章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第一节 六经辨证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三节 三焦辨证
 第19章 病案
 第一节 中医病历书写通则
 第二节 中医病历书写格式
 第三节 中医病历书写示例
第三篇 方剂学
 第20章 中药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中药的性能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第三节 中药的用法
 第21章 方剂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
 第二节 方剂的变化
 第三节 方剂的剂型
 第四节 方剂与治法
 第22章 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
 第二节 辛凉解表
  第三节 表里双解
 第23章 清热剂
 第一节 清气分热
 第二节 清热解毒
 第三节 清营凉血
 第四节 清脏腑热
 第五节 清虚热
 第24章 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
 第二节 温下
 第三节 润下
 第四节 峻下
 第25章 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
 第二节 调和肝脾
 第三节 调和胃肠
 第四节 截疟
 第26章 温里剂
 第一节 温中祛寒
 第二节 回阳救逆
 第三节 温经散寒
 第27章 祛风剂
  第一节 疏散外风
 第二节 平息内风
 第28章 祛痰剂
 第一节 燥湿化痰
 第二节 清热化痰
  第三节 温化寒痰
 第四节 祛风化痰
 第29章 祛湿剂
  第一节 清热祛湿
 第二节 利水渗湿
 第三节 芳香化湿
 第四节 温化水湿
 第五节 祛风除湿
 第30章 润燥剂 
  第一节 轻宣外燥
  第二节 滋润内燥
 第31章 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祛瘀
 第二节 收敛止血
 第32章 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第二节 降气
 第33章 消导剂
  第一节 消食导滞
 第二节 健脾消食
 第34章 补益剂
 第一节 补气
 第二节 补血
 第三节 补阴
 第四节 补阳
 第35章 安神剂
  第一节 滋养安神
 第二节 重镇安神
 第36章 开窍药
 第一节 凉开
 第二节 温开
 第37章 固涩剂
 第一节 固表止汗
 第二节 固肠止泻
 第三节 固精止遗
 第四节 固经止带
 第38章 驱虫剂
 第39章 涌吐剂
 第40章 痈疡剂
 第一节 外痈
 第二节 内痈
第四篇 针灸学基础
 第41章 腧穴概论
 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十四经脉腧穴定位、主治、操作
 第42章 刺法概论
 第一节 毫针刺法
 第二节 针法、针感、补泻和出针
 第43章 灸法概论
 第一节 艾灸
 第二节 其他灸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