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

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

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

定 价:¥130.00

作 者: 胡二邦 主编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2099173 出版时间: 2009-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798 字数:  

内容简介

  自《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2000年6月正式出版以来,短短的8年中,我国的环境风险评价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受到普遍的关注。2004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颁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CHJ/T 169-2004),要求所有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都应包含“环境风险评价”章节。尤其是2005年11月我国吉林化工厂爆炸造成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原国家环保总局接连下发关于加强环境风险检查、管理防范与后评估的通知,更引起各级环保机构、工程设计院所与环评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此期间,发现了该环境风险评价导则的不足之处,也对执行导则中的一些重大和关键问题,例如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源项、半致死与伤害浓度阈值及其防范措施、大气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式与计算量、环境风险水平的估算与评价等,进行了较广泛与较深人的研讨。在此基础上,国家环境保护部有关司、局与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新一版《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2005年,中国工程院把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技术定位为二级学科。为了反映这8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环境风险评价技术与方法的进展,提供广大环评工作者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风险评价章节以可参照的实例,推动我国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学科的成长,我们除了对《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一书作了修改和补充外,还在各章增加了较多可作参考或类比的案例并作了点评,编写成本书。

作者简介

暂缺《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环境风险评价总论
第1章 概述
1.1 国内外进展概况
1.2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评价内容和程序
1.2.1 基本概念
1.2.2 研究重点
1.2.3 评价内容和程序
1.3 环境风险评价(ERA)与环境影响评价(EIA)的主要区别
1.4 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主要区别
参考文献
第2章 可靠性工程
2.1 概论
2.1.1 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可靠性工程的任务
2.1.2 可靠性、安全性与风险性
2.1.3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
2.2 系统可靠性指标及典型系统可靠性计算
2.2.1 可靠度函数
2.2.2 常用的失效密度函数
2.2.3 浴盆曲线
2.2.4 典型系统可靠性计算的框图法
2.2.5 参数估计概论
2.3 事件树分析(ETA)
2.3.1 引言
2.3.2 事件树的建造
2.3.3 事件树的简化
2.3.4 事件树的定量化
2.4 故障树分析(FTA)
2.4.1 引言
2.4.2 FTA的术语与符号
2.4.3 故障事件的分类
2.4.4 故障树的建造
2.4.5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2.4.6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2.4.7 重要度分析
2.4.8 通用多功能微机FTA程序包
参考文献I
第3章 源项分析
3.1 概述
3.1.1 源项分析的内容及目的
3.1.2 源项分析程序
3.1.3 源项分析中的术语
3.2 风险识别
3.2.1 风险识别及其基础
3.2.2 物质危险性识别
3.2.3 化学反应危险性识别
3.2.4 工艺过程危险性识别
3.3 事故源项分析
3.3.1 源项分析及其基础
3.3.2 原因一结果分析(CC)
3.3.3 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源项
参考文献
第4章 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弥散
4.1 引言
4.2 诊断风场
4.2.1 概述
4.2.2 客观诊断风场模式及方法
4.2.3 客观诊断风场模式的应用和性能分析
4.3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弥散估算
4.3.1 大气扩散模式
4.3.2 烟羽抬升
4.3.3 大气稳定度分类与扩散参数
4.3.4 混合层及其修正
4.3.5 内边界层
4.3.6 烟羽中污染物浓度的耗减过程
4.4 污染物的干、湿沉积
4.4.1 污染物的干沉积
4.4.2 污染物的湿沉积
4.5 天气取样技术
4.6 模式的有效性检验
4.6.1 应用预测值与观测值之比检验决定论模式的有效性
4.6.2 用于检验概率模式有效性的预测值与观测值之比
4.6.3 应用相关分析检验模式有效性
4.6.4 应用符合度d并结合均方误差检验模式的有效性
4.7 实例
4.7.1 我国天气取样标准的初步筛选和推荐
4.7.2 滨海复杂地形核电厂址高斯烟羽模式有效性检验
参考文献
第5章 有毒有害物质在湖泊、河流、海洋的稀释扩散
5.1 有毒物质在湖泊中的预测模型
5.1.1 有毒物质在固/液相中的分配过程
5.1.2 混合均匀的湖泊有毒物质浓度预测模型
5.1.3 考虑沉积物时有毒物质的浓度预测模型
5.1.4 恒定及非恒定模型的解析解
5.2 有毒物质传输及反应机理参数的确定
5.2.1 吸附作用
5.2.2 挥发
5.2.3 光解反应
5.2.4 水解反应
5.2.5 生物降解
5.3 有毒物质在河流、河口的解析解及数值解
5.3.1 有毒物质在河流的解析解
5.3.2 有毒物质的数值解
5.4 有毒有害物质在海洋中的稀释扩散
5.4.1 潮流数值模拟
5.4.2 油品等难溶性液体化学品泄漏事故污染的分析计算
5.4.3 可溶性化学品泄漏事故污染的分析计算
参考文献
第6章 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动态转移
6.1 引言
6.2 干、湿沉积截获与初始滞留
6.2.1 植物表面的干沉积(Ad)
6.2.2 湿沉积(Aw)
6.2.3 植物对湿沉积核素的截获与初始滞留
6.2.4 土壤表面的总沉积量(As)
6.3 易位
6.4 因干、湿沉积和易位导致的收割时的浓度
6.5 入渗与土壤表层的污染元素浓度
6.5.1 入渗
6.5.2 土壤表层的污染元素浓度
6.6 根部吸收(Ar)
6.6.1 土壤根系区域的污染元素浓度
6.6.2 根部吸收
6.7 耕作对土壤表层与根系区核素浓度的影响
6.7.1 沉积事件发生在当年耕作之前或上年收割之后
6.7.2 沉积事件发生在当年耕作之后
6.8 植物可食部分污染元素浓度
6.8.1 沉积事件发生在当年耕作前(即考虑耕作的影响)
6.8.2 沉积发生在耕作之后(不考虑耕作影响)
6.9 动物产品污染元素浓度(Cm)
6.1 0食品加工过程中污染元素损失
6.1 1人体食入途径污染元素摄入率(AH)
参考文献
第7章 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
7.1 环境污染与健康危害
7.1.1 引言
7.1.2 大气污染与健康危害
7.1.3 水体污染与健康危害
7.1.4 土壤污染与健康危害
7.1.5 微量元素与健康
7.2 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7.2.1 引言
7.2.2 危害判定
7.2.3 剂量反应评估
7.2.4 暴露量评估
7.2.5 风险表征
7.2.6 风险管理
7.3 实例
7.3.1 太原市居民吸入途径风险研究
7.3.2 非核设施排放的气载污染物的健康危害风险预测
7.3.3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果模式估算国际比对
参考文献
第8章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8.1 环境风险后果表征
8.1.1 大气环境风险后果计算量
8.1.2 氯气等有毒有害物的致死概率
8.1.3 半致死、伤害及车间短时间允许浓度
8.2 环境风险评价指标
8.2.1 个人风险
8.2.2 社会风险
……
第二篇 行业与领域的环境风险评价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