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监控与预警技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监控与预警技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监控与预警技术

定 价:¥55.00

作 者: 黄业茹 等主编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十五”国家科技萪关计划项目“重大环境问题对策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系列丛书
标 签: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2098466 出版时间: 2009-04-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字数:  

内容简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ant organic pollutant,POPs)的化学结构稳定,难降解,而且亲脂性,毒性高,极易在生物体内蓄积,能够迁移到远离排放源的区域,成为全球性污染物和世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POPs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远远超过酸性气体、重金属等,很多POPs不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而且还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直接威胁野生动物甚至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我国作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比工业发达国家更加复杂的环境问题,在前两类污染物尚未完全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POPs污染控制又成为了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从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分析,我国POPs环境污染现状还是十分严峻的。尽管国家已禁止使用DDT等有机氯农药,但环境中仍然发现有DDT等农药类POPs新的环境输入迹象。过去,我国没有针对生产过程中副产物类POPs(如二口:恶英类、多氯联苯、六氯苯等)采取过控制措施,致使一些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可能是中国二口恶英类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由于在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简称POPs)的环境监测、监控和管理方面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安全评估系统,包括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和检测技术等,同时缺乏足够的POPs基础数据(包括由于监测技术匮乏或落后导致的数据可靠性及可比性差),曾经是我们在编写国际公约实施计划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同时,缺乏环境中POPs污染水平的数据还严重影响了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背景暴露评价。因此,根据目前所面临的环境监管和监测技术问题,急需对POPs的调查技术规范和控制技术政策开展科学攻关。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在20世纪60—80年代曾经大量生产和使用了滴滴涕、毒杀酚、六氯苯和氯丹等POPs农药。自1982年我国实行农药登记制度以后,先后停止生产和使用氯丹、七氯和毒杀酚,但是目前还仍保留滴滴涕农药登记和六氯苯生产。另外,我国还从来没有针对副产物类POPs进行调查,更没有采取控制措施。因此,本课题将着重研究我国主要POPs即滴滴涕、六氯苯、氯丹和二口恶英类的调查监控与管理(预警)技术。

作者简介

暂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监控与预警技术》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1章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第2章 我国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产和使用现状分析
2.1 滴滴涕
2.2 六氯苯
2.3 氯丹和灭蚁灵
2.4 多氯联苯
2.5 主要排放源分析
第3章 我国环境中持久性有机物污染调查研究状况
第4章 环境中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第二篇 我国典型地区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调查
第5章 调查区域
5.1 北京市
5.2 安徽省
5.3 江苏省
5.4 湖南省
5.5 湖北省
第6章 土壤中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评估
6.1 土壤样品的采集
6.2 我国典型地区土壤样品中主要POPs污染现状
第7章 地表水体中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背景调查和污染现状评估.
7.1 采样点位和采样时间
7.2 采样及样品分析
7.3 我国典型地区地表水中主要POPs污染现状
第8章 大气中主要农药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评估
8.1 采样点位及时期
8.2 采样及样品分析
8.3 我国典型地区大气中主要POPs污染现状调查
第9章 典型地区农药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源清单研究
9.1 六氯苯
9.2 氯丹
9.3 滴滴涕
9.4 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
9.5 七氯
9.6 灭蚁灵
9.7 农药类POPs
第10章 我国废物焚烧二(口恶)英类排放源清单研究
10.1 调查方法
10.2 废物焚烧二(口恶)英类排放源现状调查
第三篇 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效应判别指标研究
第11章 生态效应判别指标研究
11.1 洞庭湖地区二(口恶)英类生态环境污染特征及生物暴露水平研究
11.2 天津海河区域水体环境中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及环境归趋研究
11.3 环渤海贝类样品中有机氯化合物的研究
11.4 建立泥鳅中卵黄蛋白原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评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效应
11.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作用的生物检测及筛选
第12章 环境毒理学识别指标研究
12.1 环境毒理学初筛评价试验方法
12.2 POPs类污染物环境毒理学实验研究
12.3 DDT的生态效应研究
第四篇 监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国家行动计划研究
第13章 我国POPs监控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
13.1 综合性政策和法律
13.2 专门性政策和法律
13.3 中国POPs相关管理标准
13.4 我国POPs管理的相关部门
13.5 小结
第14章 国际上POPs管理的经验
14.1 有意生产POPs
14.2 副产物类POPs
第15章 我国监控POPs污染的困难和需求
15.1 面临的困难
15.2 我国监控POPs的需求
第16章 监督和控制POPs的行动计划建议
16.1 POPs监测活动
16.2 研究活动
16.3 开发活动
16.4 加强和完善我国POPs管理体系的建议

本目录推荐